下书看 > 中医李憬 > 第131章 证与症

中医李憬 第131章 证与症

    李憬连忙解释:“奶奶,你千万不要对外这样说,那不是夸赞中医,而是捧杀中医,让大家更加不会相信中医。

    中医医生都是人,不是神,不可能所有人都能做到一剂即大效,更不可能每次都能一剂即愈。

    也不是什么病都可以触摸就能治好,这些都有一个前提,一个契机.......”

    李憬与大家解释一番,挥挥手,与众人道别。

    来到中医科,已经是下午四点多,病人已经诊治完毕,三十张病床上,还有病人在留针,座位上也有几个留针的病人。

    李憬把众医生召集到一起,坐下道:‘都请坐,今天给大家讲讲中医的理论,第一篇:中医关于证与症的区别。

    简单讲,证是对疾病过程中机体整体反应状态的概括,而症则是疾病的具体表现。

    证反映了疾病的本质,是由一组相关的症状和体征组成,它揭示了疾病的内在机理和发展趋势。

    例如,肾阳虚证可能表现为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精神萎靡等症状。

    症则是患者主观感觉到的异常,如头痛、发热、咳嗽等,是疾病的外在表现。

    症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个的,而且往往随着病情的变化而变化。

    中医在诊断和治疗疾病时,不仅要关注症的表现,更要通过对证的辨析来确定治疗方法。

    真正要了解证与症及病名,就必须了解疾病的定义。

    中医对疾病的定义其实很简单,七个字:阴阳失衡即为病。

    内因比如--情志;外因比如--风寒暑湿燥火热。

    一个局部会影响一个整体,证与症可以表现在外,也可以表现在内,也就是常说的:病于内必形于外,症于外必应于内!

    反过来,一个整体也会影响局部。这个局部是什么?

    是症状!

    知常达变,可以借助对西医的了解,在不脱离中医思维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去研究中医。

    现代医学(西医)对疾病的定义如:机体(包括躯体和心理)由内因或者外因对人体的干扰,或者对人体的影响,产生局部或整体的一种代偿与失代偿的整体的一种病理变化......

    其实并无明确定义,只是依靠科技手段检查看细胞形态改变,组织改变,结构改变和大部分健康人群作对比后所制定的标准来确定疾病。

    大多通过显微设备和相应的化学试剂来检测人体内营养元素的含量,各细胞数量和形态的不正常,还有影像学下b超核磁ct等结构性的改变来确定人体疾病,然后安上无数的病名。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西医对疾病的定义,就是人体细胞组织和人体各组织的形态改变或变性就叫病。

    对,也不对!

    很多中医人治疗的多数都是症状(标),而非疾病的本质(本)。

    比如颈部疼痛,医院检查有骨质增生或椎间盘突出,患者手术后,再检查骨质增生或椎间盘突出确实得到改善,甚至恢复了正常,但有些患者疼痛依旧,甚至更严重了。

    再比如患者去检查,是肩周炎导致的疼痛,治疗后不痛了就以为真正痊愈,但手臂后伸摸背功能受限,都以为是正常现象......

    再如缺血性股骨头坏死,可以说是个伪病名,顾名思义,肯定是因为缺血才导致股骨头坏死。

    坏死的多为软骨,但是西医明确软骨有三大特性:再生性强、没有痛觉神经、不需要血液直接供养。

    既然不需要直接的血液供养,何来缺血性坏死?

    为什么很多股骨头坏死1-3期,告诉病人必须做手术才行,针灸却很快就可以疼痛消失,甚至是头上来一针当场痛止,甚至恢复到活动正常?

    难道,头上一针,局部未动,几秒内就可以让坏死的股骨头恢复正常、重新长出来?

    傻子都知道,那是不可能的!

    针灸调的是气血、调的是阴阳平衡,不可能恢复器质性病变的器官组织,就算是某些能恢复,但绝无可能几秒内恢复。

    所以,股骨头坏死之类的病名,实际上还是阴阳失衡导致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而已。

    这些说明,医者与患者很多时候已经背离了古中医的阴阳失衡即为病的核心思想。

    症是指疾病某一临床症状,是疾病引起患者主观感觉不舒适、不正常的现象,如头痛、发热、腹胀、泄泻等等。

    有经验的医生,通过症状虽然往往可以发觉部分疾病的本质,但单凭某一症状,是不能提供一个完整的病和证的概念的。

    如发热,它只是一个症状,要弄清它的原因,需分析是外感发热,还是内伤发热?如为内伤发热是阴虚发热,还是气虚、血虚发热?

    证是指疾病的证候,是中医对疾病的诊断.常可反映出疾病的属性,病变的部位,疾病的病因病理和正气的虚实。

    如一患者面色萎黄、消瘦,胃脘隐痛、遇寒加重、喜温喜按、纳差、便溏、舌淡、苔白润、脉沉迟.....

    通过四诊辨证得知:本病的起病是饮食失节,脘腹受凉;病变部位在脾胃,病机是寒湿伤脾,脾失健运;疾病属性为寒,正邪双方对比正虚明显。

    综合诊断是:脾胃虚寒证,从而制定出温补脾胃的治则,可能一次效佳,几次就能康复如常。

    但如果所有胃脘隐痛,都按照温补脾胃的方向,运气不好时,来十个错九个都有可能,导致出现时灵时不灵,不灵数倍于灵的庸医常态。

    .........’

    李憬讲了大半个小时,接过顾青递过来的茶水,喝了一口。

    继续道:‘辨证论治是中医的核心思想,即通过对证的准确判断,采取相应的治法和方药,以达到调整机体平衡、治愈疾病的目的。

    总的来说,证是对疾病的总体认识,症是疾病的具体表现。

    中医强调辨证与辨症相结合,以全面了解疾病,提高治疗效果.........

    好了,下班时间到,大家处理完工作,该干嘛干嘛去。’

    ‘李医生,还没有下班?’何劲从门口走进来。

    ‘何先生,有事?’正准备脱白大褂的李憬,看向何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