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中医李憬 > 第167章 暴汗(4)

中医李憬 第167章 暴汗(4)

    顾青接着说:“中医来说也是如此,给我一个信息点,我就能遣方用药用针。

    辨证施治,可以通过望闻问切,也可以通过某一个点去归经落脏遣方用药,并非所有病情,都要通过八纲辨证、四诊合参。

    这些知识,其实院长早就给我们讲过,我一说,你们应当就能想起来。

    比如,这个病人急性暴汗症,我们通过其中某一个点,就可以考虑落肝。”

    陆芳奇怪的问道:“这又是为何?刚才你不是说是卫气不足,气虚型暴汗吗?”

    文玲也问道:“是啊,并且按照卫气不足辩证,针灸后效果也确实非常好,常言道,效不更方,既然效果那么好,现在为何又要改变思路?”

    顾青解释道:“刚才通过合谷+太溪的一补一泄,配合调气,效果确实不错。

    但那是针灸,并非用药,病人也并未真正康复。

    院长说过,为了对临床有更多的感悟,我们不妨改变一下辩证的思路,证明人体的奇妙,中医的伟大。

    中医万变不离其宗,只要达到调和阴阳,恢复人体阴阳平衡。

    不管用什么方法,都可以达到人体康复的目的,人体康复了,所谓的病症自然就会自行消除。”

    文玲问道:“顾青,你能不能说说其中的细节?”

    顾青再次解释:“此暴汗症,简单辩证归经可以通过调气,而达到调和营卫、沟通阴阳、恢复人体平衡,达到止汗的功效。

    除了经典上的合谷与复溜,我运用院长教的脐八卦针,四正位调全身之气,利用八卦位的先后进针顺序,达到加强调肺气的作用。

    配合中脘穴、关元穴的针刺方向,带动后天之本脾土的运行、先天之本肾水的上升协调全身。

    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循环模式,配合温灸,达到加强调和一身之气的作用。

    至于所谓的气虚,说起来是气虚。实际上这个说法有误,如果真的是虚,我不可能几针就补得起来。

    这种所谓的虚,是言过其实。

    根本因素,只是阴阳失衡。某一个点或某几个点瘀滞,或被大脑屏蔽遗忘,导致循环出现障碍,才会出现各种症状,也就是大家理解所谓的【病】。

    古中医描述疾病,只有一句话七个字:阴阳失衡即为病。

    现在那些乱七八糟的几万个病名,都是西医,或西化的中医所起,并不能体现古中医的根本。

    现在多数中医人,用中医的思维、理论,去治疗那些乱七八糟的西医病名,其实早就脱离古中医的范畴。

    刚才,我只是通过针灸调气,而非补气。结果大家已看到,效果非常明显,比用药也不遑多让,远期疗效也会很不错。

    但并非就是唯一的方法,条条大路通罗马,通过其它的辩证方式,也一样可以归经落脏,遣方用药。

    学习中医,要学会知常达变、融会贯通,用不一样的思维,从简入繁,再化繁为简,达到真正的大道至简、返璞归真。

    所以,中医才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之论,也有一病百方,百病一方,方方皆有效之说。

    从不同的角度,即可运用不一样的方法。

    院长说过,思路决定出路,方向不对,努力白费。技术只是治疗的工具之一,融会贯通、综合运用,安全高效才是王道。

    守脉,当以脉象为要;

    守舌,就当以舌象为重;

    守形态,也可以调正形态为方向。

    以此类推不一而足。

    这次我准备按照病机十九条归经落脏: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诸暴强直,暴,可以理解为心阴盛\/肝阳亢。

    诸风掉眩,对于肝来说,眩是心阳虚......

    所以,原则上来说,一切突发性病症,都可以归为暴、落肝。

    用药思路可以如:酸甘化阴(化的是心阴),酸苦(酸重苦轻\/微苦)、甘苦类(甘重苦轻\/微苦),一推一拉达到恢复人体平衡的作用........”

    刘美亚暗自叹了口气,她也学习过李憬教的,根据四气五味去遣方用药,还一直迷迷糊糊、头大如斗,可顾青却已经灵活运用于临床了。

    她看了看顾青,拳头紧握,暗自发狠,必须加倍努力了,否则,原本不相上下的几人,她就要越追越远了。

    文玲几个后来的,还没有听过这些理论,更听不懂现在顾青说的意思,小声的问:“那,该如何开药呢?”

    顾青愣了愣道:“我不是已经说明了吗,用酸苦、甘苦方面的药,品种不限,只要药味归为这一类即可。”

    刘美亚道:“这是根据四气五味去用药,简单运用入门之法,不过,我却还没有入门。”

    文玲无奈的说:“我只会用最简单的经方,还有些经验偏方,基本上都是根据症状去生搬硬套。你们说的这些,我真的不懂,门都还没有看到。”

    高建海却好像又看到了一道通向光明的大门,一边想一边做着笔记。

    顾青拿出处方笺,提笔开方:伸筋草3克、桑枝3克、山茱萸肉3克、麦冬5克、枸杞子5克、决明子3克.......

    写完,把处方笺递给陆芳:“用中药,除了辨证遣方用药,怎么煎煮也大有学问。

    我们运用四气五味之法,只是需要其药之味,而不需其药的含量,更不需要其中所含何种化学分子,有何药性补益,更与什么药治什么病无关。

    如伸筋草,我们只需要取其酸味......”

    文玲一听,打断顾青的话:“顾青,这个不对啊,伸筋草,我记得书上写的可不是酸味,而是微苦、辛,温。”

    顾青点了点头说道:“你没记错,很多书本上记载,伸筋草性味为微苦、辛,温。归经:为肝、脾、肾经。

    功能主治:为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用于关节酸痛,屈伸不利等。

    但运用四气五味的思路,以及临床运用中发现,伸筋草之味是酸苦,其中以酸味为主,苦味为辅。

    按照书本上的苦入药,我尝试过,根本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但按照酸入药,却效如桴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