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和驸马的日常生活 第229章 和谈
热门推荐:
送葬道士
刺客伍六七,神农国开局!
上门龙婿
穿梭诸天:万界补天系统
女尊:王爷拐的人要和她颠倒天下
魔法文明与诸神之战
四合院:天坑局,带妹过上好日子
带狗恶棍:开局逼疯小仙女!
谁家宠妾不作死啊
翌日,当第一缕晨曦照耀大地的时候,早朝正式开始。
身着各色官服的朝臣,陆陆续续朝大殿走去。
他们各个神情肃穆,手中的笏板握得很紧。
曾望抬眼一瞧,就看到前面的左相张衡远。
他眉心一跳,心中闪过不好的预感。
这左相自从被陛下斥责后,已经许久不上朝了,今日居然出现了?
这般想着,他脚步移动,靠近晏清时身边,低声问道:“晏左丞,今日是有什么大事发生吗?”
“我这眼皮挑个不停,定没有好事。”
他的话,让晏清时微微侧目,北风平地而起,吹起他的官袍,他身姿挺拔,目光坚定,轻声道:“是有大事发生。”
曾望眨了眨眼睛,赶忙问道:“是何大事?”
说着埋怨道:“晏大人,这你就不厚道了,怎么不早点遣人同我说一声。”
晏清时没有看他,而是看向上首出现的宦官赵成道:“待会儿你就知道了。”
话落,众臣已经分班站好,赵成尖利的嗓音响起。
朝阳轻缓,从赤金盘龙柱上滑过,空旷的大殿,再度被填满,建元帝一脸肃容落座。
山呼万岁之后,赵成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偌大的殿内,寂静一瞬,空气似乎也变得稀薄。
须臾,一位姓杜的御史出列道:“陛下,臣有本要奏。”
“臣要弹劾大将军岁宁公主,领兵出征关外,不思收复失地,反而按兵不动,徒增粮草耗费,致使国库不堪重负,请陛下下令申斥。”
杜御史的话,仿佛打开了魔王的禁令,更多的人出来附议。
晏清时的容颜,早已被寒霜覆盖,他沉默地站着,心中清楚,真正的底牌还未亮相。
果不其然,在曾望出列道:“陛下,杜御史所奏,实在荒谬,作战讲究时机,岂能如村口小儿打架一般,说上就上,这岂不是徒增伤亡。”
说着他似是愤慨至极,指着杜御史的鼻子骂道:“陛下,依臣看杜御史其心可诛。”
“大将军领兵在外,不顾自身安危,杜御史不思如何替陛下分忧,反而在此指手画脚,妄图以文臣之道,干预军国大事。”
曾望的一番话,似乎没有让杜御史有所内疚,他反而像打了鸡血一般,抓住曾望的话柄道:“曾大人,本朝以文臣驭武将,你竟敢图谋颠覆祖制,你到底是何居心?”
曾望似乎等的就是他这句话,待他说完,立刻转奏陛下道:“陛下,臣有本要奏。”
“自古以来文武之道,相辅相成,臣请求废除文臣统驭武将这一祖制,从今往后,文臣武将,各抒其长,共辅国是。”
一语惊起千层浪,大殿内立刻响起议论之声。
上首的建元帝,微微坐直了身体,眼眸泛着寒光,注视着底下的大臣。
然而事情的进行,如何会这般顺利。
中书令赵鼎出列道:“启奏陛下,祖制怎可轻言废除,曾大人所言实在荒谬,是对祖宗江山的不敬,请陛下惩治曾大人。”
“是啊陛下,祖制不可废,曾大人莫不是疯魔了不成……”
“请陛下惩治曾大人……”
大殿内几乎一半的朝臣,都在请求惩治曾望。
建元帝的眼眸逐渐变冷,扶着龙椅的手,慢慢握紧。
“两位爱卿如何看?”
见皇上询问左相张衡远,还有右相赵临度的意见,朝臣安静下来。
张衡远抬起眼皮,慢慢看向上首的皇帝,沉声道:“陛下,曾大人到底年轻,文臣统驭武将,是太祖定下的规矩,非一朝一夕形成,怎可轻言废之。”
“况且,杜御史所言并不是没有道理,如今朝中灾祸连连,国库并无多余的银两,支撑边关大军长久作战,若大将军不能速战速决,臣建议和谈,待日后国库充盈,再做打算。”
他的声音不疾不徐,仿佛春风拂面,十分舒服,然而听清他所说的内容,不少人面色急变。
曾望正要再度开口,被晏清时暗中拉住了衣袖。
他满腹的话,憋在心中,不解地看向晏清时,后者冲他摇摇头,他只好按下心思不提。
果然,左相话说罢,以中书令赵鼎等人陆陆续续出列道:“陛下,左相言之有理,臣赞成和谈。”
晏清时的目光,凝在右相赵临度身上,久久未曾散开。
他在等着右相的决断,直到殿内安静下来,赵临度也未曾有任何动作。
他就知道,昨夜和端王的谈话,还是起作用了。
“赵爱卿没什么要说的吗?”
建元帝久久等不到赵临度开口,便再次询问。
赵临度想起昨夜收到的端王府的传话,慎重开口道:“陛下,老臣惭愧,忝居右相之职,却不懂军机要事。”
他此话一出,引来不少人侧目。
他仿若未觉,接着道:“但臣观历朝历代史书,知自古作战一事,都非旦夕之间能够取胜,维护祖制无可厚非,可若一味遵照祖制,便是顽固守旧。”
“诸位岂不知,自古建立新朝,第一件事便是弥补旧朝的不足,我大齐为何立朝百年,便是历代君王圣明,顺应民意,所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说着,他做出最后的总结,“陛下,臣赞同曾大人所言,废除文臣统驭武将这一祖制,改由文臣武将,共商国是。”
他的话说完,上首的建元帝神色慢慢舒展,正要开口,就听到一声嗤笑。
侧目看去,张衡远摇头看着赵临度道:“赵大人此言差矣,文臣统驭武将自太祖立国之初定下,历经百年而未更改,如今赵大人上下嘴皮一碰,便成了守旧,你让陛下如何自处?”
说着他抬眸看向建元帝道:“陛下,老臣还是那句话,如今国库空虚,无法供应和北凉的长久作战,臣建议和谈。”
殿内附和声一片,建元帝刚刚舒展的神色,慢慢变得阴沉。
“陛下,臣有本要奏。”
看了半天的晏清时,这时才出列。
“陛下,北凉来犯,天下百姓莫不义愤填膺,听闻陛下派嫡公主姜初月为大将军,百姓对陛下赞不绝口,更有义士捐出财物,为大军出征尽一份绵薄之力。”
“截止今日,共募集粮食十五万担,银钱十万两,这是具体名录,还望陛下过目。”
若说满朝文武耍嘴皮子的不少,真正实干的却没有几人,那么晏清时正好便是其中之一。
建元帝看着他呈上来的奏折,龙颜大悦,这些粮草,虽然杯水车薪,但对于当下的困局,却是注入了新的活力。
只是这神来一笔,却惹得和谈的众臣,更加不悦。
身着各色官服的朝臣,陆陆续续朝大殿走去。
他们各个神情肃穆,手中的笏板握得很紧。
曾望抬眼一瞧,就看到前面的左相张衡远。
他眉心一跳,心中闪过不好的预感。
这左相自从被陛下斥责后,已经许久不上朝了,今日居然出现了?
这般想着,他脚步移动,靠近晏清时身边,低声问道:“晏左丞,今日是有什么大事发生吗?”
“我这眼皮挑个不停,定没有好事。”
他的话,让晏清时微微侧目,北风平地而起,吹起他的官袍,他身姿挺拔,目光坚定,轻声道:“是有大事发生。”
曾望眨了眨眼睛,赶忙问道:“是何大事?”
说着埋怨道:“晏大人,这你就不厚道了,怎么不早点遣人同我说一声。”
晏清时没有看他,而是看向上首出现的宦官赵成道:“待会儿你就知道了。”
话落,众臣已经分班站好,赵成尖利的嗓音响起。
朝阳轻缓,从赤金盘龙柱上滑过,空旷的大殿,再度被填满,建元帝一脸肃容落座。
山呼万岁之后,赵成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偌大的殿内,寂静一瞬,空气似乎也变得稀薄。
须臾,一位姓杜的御史出列道:“陛下,臣有本要奏。”
“臣要弹劾大将军岁宁公主,领兵出征关外,不思收复失地,反而按兵不动,徒增粮草耗费,致使国库不堪重负,请陛下下令申斥。”
杜御史的话,仿佛打开了魔王的禁令,更多的人出来附议。
晏清时的容颜,早已被寒霜覆盖,他沉默地站着,心中清楚,真正的底牌还未亮相。
果不其然,在曾望出列道:“陛下,杜御史所奏,实在荒谬,作战讲究时机,岂能如村口小儿打架一般,说上就上,这岂不是徒增伤亡。”
说着他似是愤慨至极,指着杜御史的鼻子骂道:“陛下,依臣看杜御史其心可诛。”
“大将军领兵在外,不顾自身安危,杜御史不思如何替陛下分忧,反而在此指手画脚,妄图以文臣之道,干预军国大事。”
曾望的一番话,似乎没有让杜御史有所内疚,他反而像打了鸡血一般,抓住曾望的话柄道:“曾大人,本朝以文臣驭武将,你竟敢图谋颠覆祖制,你到底是何居心?”
曾望似乎等的就是他这句话,待他说完,立刻转奏陛下道:“陛下,臣有本要奏。”
“自古以来文武之道,相辅相成,臣请求废除文臣统驭武将这一祖制,从今往后,文臣武将,各抒其长,共辅国是。”
一语惊起千层浪,大殿内立刻响起议论之声。
上首的建元帝,微微坐直了身体,眼眸泛着寒光,注视着底下的大臣。
然而事情的进行,如何会这般顺利。
中书令赵鼎出列道:“启奏陛下,祖制怎可轻言废除,曾大人所言实在荒谬,是对祖宗江山的不敬,请陛下惩治曾大人。”
“是啊陛下,祖制不可废,曾大人莫不是疯魔了不成……”
“请陛下惩治曾大人……”
大殿内几乎一半的朝臣,都在请求惩治曾望。
建元帝的眼眸逐渐变冷,扶着龙椅的手,慢慢握紧。
“两位爱卿如何看?”
见皇上询问左相张衡远,还有右相赵临度的意见,朝臣安静下来。
张衡远抬起眼皮,慢慢看向上首的皇帝,沉声道:“陛下,曾大人到底年轻,文臣统驭武将,是太祖定下的规矩,非一朝一夕形成,怎可轻言废之。”
“况且,杜御史所言并不是没有道理,如今朝中灾祸连连,国库并无多余的银两,支撑边关大军长久作战,若大将军不能速战速决,臣建议和谈,待日后国库充盈,再做打算。”
他的声音不疾不徐,仿佛春风拂面,十分舒服,然而听清他所说的内容,不少人面色急变。
曾望正要再度开口,被晏清时暗中拉住了衣袖。
他满腹的话,憋在心中,不解地看向晏清时,后者冲他摇摇头,他只好按下心思不提。
果然,左相话说罢,以中书令赵鼎等人陆陆续续出列道:“陛下,左相言之有理,臣赞成和谈。”
晏清时的目光,凝在右相赵临度身上,久久未曾散开。
他在等着右相的决断,直到殿内安静下来,赵临度也未曾有任何动作。
他就知道,昨夜和端王的谈话,还是起作用了。
“赵爱卿没什么要说的吗?”
建元帝久久等不到赵临度开口,便再次询问。
赵临度想起昨夜收到的端王府的传话,慎重开口道:“陛下,老臣惭愧,忝居右相之职,却不懂军机要事。”
他此话一出,引来不少人侧目。
他仿若未觉,接着道:“但臣观历朝历代史书,知自古作战一事,都非旦夕之间能够取胜,维护祖制无可厚非,可若一味遵照祖制,便是顽固守旧。”
“诸位岂不知,自古建立新朝,第一件事便是弥补旧朝的不足,我大齐为何立朝百年,便是历代君王圣明,顺应民意,所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说着,他做出最后的总结,“陛下,臣赞同曾大人所言,废除文臣统驭武将这一祖制,改由文臣武将,共商国是。”
他的话说完,上首的建元帝神色慢慢舒展,正要开口,就听到一声嗤笑。
侧目看去,张衡远摇头看着赵临度道:“赵大人此言差矣,文臣统驭武将自太祖立国之初定下,历经百年而未更改,如今赵大人上下嘴皮一碰,便成了守旧,你让陛下如何自处?”
说着他抬眸看向建元帝道:“陛下,老臣还是那句话,如今国库空虚,无法供应和北凉的长久作战,臣建议和谈。”
殿内附和声一片,建元帝刚刚舒展的神色,慢慢变得阴沉。
“陛下,臣有本要奏。”
看了半天的晏清时,这时才出列。
“陛下,北凉来犯,天下百姓莫不义愤填膺,听闻陛下派嫡公主姜初月为大将军,百姓对陛下赞不绝口,更有义士捐出财物,为大军出征尽一份绵薄之力。”
“截止今日,共募集粮食十五万担,银钱十万两,这是具体名录,还望陛下过目。”
若说满朝文武耍嘴皮子的不少,真正实干的却没有几人,那么晏清时正好便是其中之一。
建元帝看着他呈上来的奏折,龙颜大悦,这些粮草,虽然杯水车薪,但对于当下的困局,却是注入了新的活力。
只是这神来一笔,却惹得和谈的众臣,更加不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