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点兵,但我依然是大汉战神 第372章 袁绍的决意
袁绍的讨论竟然持续了一个多月,在这一个多月之中,袁绍竟然和董仲颖一样什么都没有做,每天做的只有召开军议、召开军议和召开军议这三件事情。
一个月之后,袁基又一次拜访了袁绍,这一次他给袁绍带来了一个很不好的消息,那就是北方四州的那些世家大族对于现在的袁绍很是不满,他们对于袁绍军队的支持力度大为的减少了。
现在袁绍的军粮存粮不足了,甚至那些世家大族都借口家中的存粮不足,拒绝给袁绍的军队提供粮食。
至于袁绍的士卒拿着刀子去和那些世家大族讲道理,那些世家大族也不害怕。
一方面那些世家大族可是袁绍的基本盘,除了某些烁智,很少有人会对自己的基本盘动刀子。
另外一方面,袁绍的军队大部分都在和董仲颖的军队对峙,他在四州中的军队完全不是那些世家大族的对手。
“必须退兵了。”袁绍的心中下了一个决心,事情已经完全拖不下去了,再拖下去就一定会全军覆没的。
但是具体怎么撤退,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袁绍清楚的知道,以董仲颖的用兵能力,董仲颖绝对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的。
一旦撤退途中发生什么意外,那么很有可能等待他的是全军覆没的危险。
袁绍很是兴奋,他觉得此时此刻他的脑子非常的清醒,他充分的知道自己究竟应该做些什么。
他很快就召集众人商议,他对众人说道:“现在我们的情况已经非常危险了,来自后方的动荡很快就会影响到我们的军队,现在我们到了不得不退兵的时候了。”
审配说道:“董仲颖用兵的才能非常强大,在他的眼皮子底下退兵是非常危险的。”
袁绍回答说:“你说的一点也没有错,所以这一次的退兵我们凶险万分。”
郭图建议说:“我听闻曹操有很强的用兵才能,不如给他一些军队,让他担任我们的殿军。”
袁绍摇了摇头说:“在这个危急的时候,我连自己的本部军马都没有办法完全信任,我们又怎么能够做到信任曹操呢?恐怕他从我手上拿到军队后就会径直撤退了。”
郭图说:“明公您的用兵才能一点也不在董仲颖之下,到了现在这个时候,您打算怎么办呢?”
袁绍回答说:“穷寇勿追,归众勿迫,困兽犹斗,蜂虿有毒。如果我们径直撤退,董仲颖派遣骑兵追击我们,那么事情就不好办了,恐怕我们大部分的军马都会损失在这里。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展开对于董仲颖的反击,即使没有得手,董仲颖也会因为顾忌而没有办法全力袭击我们。”
“更何况,董仲颖绝对想不到,在这个危机的时刻,我想到的不仅仅是撤退,而是获得胜利。”
于是,袁绍定下了撤退的方法。
他先派遣淳于琼渡过黄河,在黎阳驻扎下来,负责接应后续的兵马。
接下来,他对于如何撤退,做出了部署,安排好了各支队伍的撤退顺序。
他甚至拔出了剑割开了自己的手说道:“此次的撤退非常的凶险,众将需要万众一心,方能够有生机,如果有人依然在奋战而没有渡过黄河,那么我袁绍也不会渡过黄河。”
“如果我违背这样的誓言,我将来一定死于万箭穿心。”伴随着他的话语,他手上的血滴到了地上。
听到袁绍的誓言,各将都举起自己的手喊道:“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高览悄悄对张合说道:“如果在此之前,袁公有如此的胆识和魄力,我们的情况不至于糟糕到如此的地步。”
张合回答道:“这就是逆境之美。”
袁绍大规模撤退的消息自然瞒不过董仲颖,早有探马将袁绍营中的情报报告了回去。
“秦王,这是一个好机会!”张济说道,“现在袁绍因为后方的不稳定而要退兵,现在正是追击的大好时候。”
他的观点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甚至张白骑还献出了一个十面埋伏之计。
她劝董仲颖自引一队精锐骑兵亲自袭击袁绍,然后将剩余的军队分为十队,左右各分五队,一旦董仲颖亲自出兵,急于退军的袁绍必然会死战,这时候董军的剩余军队投入战斗,以乱对乱,袁军必然混乱,乱战必然可以一战而胜。
当张白骑说出她的计策之后,众人纷纷附和,认为有这样的计策必然能够战胜袁绍,唯有董仲颖和李傕默然不语。
看到没有说话的李傕,董仲颖问道:“李傕,对于张白骑的计策你是怎么想的?”
李傕回答说:“从上天给我的征兆看着一次必然不顺,这一次上天告诉我,我必然有血光之兆。”
原来李傕这一次甚至都没有占卜成功,上天什么结论都没有,就因为巫女的身体原因而停止。
董仲颖说道:“我觉得张白骑此计不妥。”
张白骑的计策不妥在何处,董仲颖自然没有说出来,最为不妥的就是在这个计策之中需要董仲颖自己亲自上阵。
听到董仲颖的话语,张白骑问道:“秦王,您觉得此计有问题在何处?”
董仲颖回答不出来这个问题,只能够反问张白骑说道:“你记得上一次你是怎么输的吗?”
张白骑听闻董仲颖的话语沉思了良久才回答说:“我明白了,上一次我寄希望于袁绍按照我的设想行动,而这一次我犯了同样的错误。”
她停了一停说道:“如果这一次,袁绍的军队众志成城,处心积虑的想要打我们一个反击,一旦双方混战,那么对于我们来说,情况就不妙了。”
她对董仲颖郑重行了一个礼说道:“这一次幸亏有秦王您在,不然或许这一次我会再次为袁绍所趁。”
董仲颖看到“醒悟”的张白骑非常高兴,他说道:“现在你知道这一次该怎么做了吧。”
张白骑拱了拱手说:“现在不是用奇的时候,我们需要用正,秦王请您亲自率领军队,以堂堂正正之师击败袁绍。”
一个月之后,袁基又一次拜访了袁绍,这一次他给袁绍带来了一个很不好的消息,那就是北方四州的那些世家大族对于现在的袁绍很是不满,他们对于袁绍军队的支持力度大为的减少了。
现在袁绍的军粮存粮不足了,甚至那些世家大族都借口家中的存粮不足,拒绝给袁绍的军队提供粮食。
至于袁绍的士卒拿着刀子去和那些世家大族讲道理,那些世家大族也不害怕。
一方面那些世家大族可是袁绍的基本盘,除了某些烁智,很少有人会对自己的基本盘动刀子。
另外一方面,袁绍的军队大部分都在和董仲颖的军队对峙,他在四州中的军队完全不是那些世家大族的对手。
“必须退兵了。”袁绍的心中下了一个决心,事情已经完全拖不下去了,再拖下去就一定会全军覆没的。
但是具体怎么撤退,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袁绍清楚的知道,以董仲颖的用兵能力,董仲颖绝对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的。
一旦撤退途中发生什么意外,那么很有可能等待他的是全军覆没的危险。
袁绍很是兴奋,他觉得此时此刻他的脑子非常的清醒,他充分的知道自己究竟应该做些什么。
他很快就召集众人商议,他对众人说道:“现在我们的情况已经非常危险了,来自后方的动荡很快就会影响到我们的军队,现在我们到了不得不退兵的时候了。”
审配说道:“董仲颖用兵的才能非常强大,在他的眼皮子底下退兵是非常危险的。”
袁绍回答说:“你说的一点也没有错,所以这一次的退兵我们凶险万分。”
郭图建议说:“我听闻曹操有很强的用兵才能,不如给他一些军队,让他担任我们的殿军。”
袁绍摇了摇头说:“在这个危急的时候,我连自己的本部军马都没有办法完全信任,我们又怎么能够做到信任曹操呢?恐怕他从我手上拿到军队后就会径直撤退了。”
郭图说:“明公您的用兵才能一点也不在董仲颖之下,到了现在这个时候,您打算怎么办呢?”
袁绍回答说:“穷寇勿追,归众勿迫,困兽犹斗,蜂虿有毒。如果我们径直撤退,董仲颖派遣骑兵追击我们,那么事情就不好办了,恐怕我们大部分的军马都会损失在这里。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展开对于董仲颖的反击,即使没有得手,董仲颖也会因为顾忌而没有办法全力袭击我们。”
“更何况,董仲颖绝对想不到,在这个危机的时刻,我想到的不仅仅是撤退,而是获得胜利。”
于是,袁绍定下了撤退的方法。
他先派遣淳于琼渡过黄河,在黎阳驻扎下来,负责接应后续的兵马。
接下来,他对于如何撤退,做出了部署,安排好了各支队伍的撤退顺序。
他甚至拔出了剑割开了自己的手说道:“此次的撤退非常的凶险,众将需要万众一心,方能够有生机,如果有人依然在奋战而没有渡过黄河,那么我袁绍也不会渡过黄河。”
“如果我违背这样的誓言,我将来一定死于万箭穿心。”伴随着他的话语,他手上的血滴到了地上。
听到袁绍的誓言,各将都举起自己的手喊道:“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高览悄悄对张合说道:“如果在此之前,袁公有如此的胆识和魄力,我们的情况不至于糟糕到如此的地步。”
张合回答道:“这就是逆境之美。”
袁绍大规模撤退的消息自然瞒不过董仲颖,早有探马将袁绍营中的情报报告了回去。
“秦王,这是一个好机会!”张济说道,“现在袁绍因为后方的不稳定而要退兵,现在正是追击的大好时候。”
他的观点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甚至张白骑还献出了一个十面埋伏之计。
她劝董仲颖自引一队精锐骑兵亲自袭击袁绍,然后将剩余的军队分为十队,左右各分五队,一旦董仲颖亲自出兵,急于退军的袁绍必然会死战,这时候董军的剩余军队投入战斗,以乱对乱,袁军必然混乱,乱战必然可以一战而胜。
当张白骑说出她的计策之后,众人纷纷附和,认为有这样的计策必然能够战胜袁绍,唯有董仲颖和李傕默然不语。
看到没有说话的李傕,董仲颖问道:“李傕,对于张白骑的计策你是怎么想的?”
李傕回答说:“从上天给我的征兆看着一次必然不顺,这一次上天告诉我,我必然有血光之兆。”
原来李傕这一次甚至都没有占卜成功,上天什么结论都没有,就因为巫女的身体原因而停止。
董仲颖说道:“我觉得张白骑此计不妥。”
张白骑的计策不妥在何处,董仲颖自然没有说出来,最为不妥的就是在这个计策之中需要董仲颖自己亲自上阵。
听到董仲颖的话语,张白骑问道:“秦王,您觉得此计有问题在何处?”
董仲颖回答不出来这个问题,只能够反问张白骑说道:“你记得上一次你是怎么输的吗?”
张白骑听闻董仲颖的话语沉思了良久才回答说:“我明白了,上一次我寄希望于袁绍按照我的设想行动,而这一次我犯了同样的错误。”
她停了一停说道:“如果这一次,袁绍的军队众志成城,处心积虑的想要打我们一个反击,一旦双方混战,那么对于我们来说,情况就不妙了。”
她对董仲颖郑重行了一个礼说道:“这一次幸亏有秦王您在,不然或许这一次我会再次为袁绍所趁。”
董仲颖看到“醒悟”的张白骑非常高兴,他说道:“现在你知道这一次该怎么做了吧。”
张白骑拱了拱手说:“现在不是用奇的时候,我们需要用正,秦王请您亲自率领军队,以堂堂正正之师击败袁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