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震惊:我成为了春秋时代的扛把子 > 第385章 端木赐入齐

震惊:我成为了春秋时代的扛把子 第385章 端木赐入齐

    端木赐决定主动向楚王熊章请求去完成齐楚休兵的任务,以实现楚国的战略目标。楚王熊章对他的能力和忠诚充满信任,并授予他全权处理此事的权力。

    于是,左尹端木赐离开郢都后,一路向东,经过寿春,转道向北,最终抵达了钟吾。

    在行进途中,端木赐再次听到了楚军在对齐战争中的胜利消息。楚军成功攻破了莒城,齐军被迫撤退至琅琊。

    这个好消息让端木赐心中对于说服齐国相田恒让齐楚休兵的信心又增添了几分。因为这意味着楚国在战场上取得了重要的优势,使得谈判的筹码更重。

    莒城曾是莒国的都城,但后来被齐国吞并。如今,它落入了楚国之手,一年内两次易主。这显示出这场战争的激烈程度以及各国势力之间的争夺与变化。

    “恭贺司马再立新功啊!”进城后,左尹端木赐第一时间赶来拜会司马景琰。

    “子贡前来,本将喜不自禁啊!”司马景琰听到左尹端木赐来到莒城的消息后,立刻放下军务,亲自出城迎接。

    两人寒暄几句,司马景琰便邀请端木赐进入临时将军府。待二人坐定,司马景琰屏退左右,低声询问道:“子贡此番前来,想必是有要事相商吧?”

    端木赐微微一笑,答道:“司马果然慧眼如炬,此次我奉王命出使齐国。”

    “出使齐国?”司马景琰略作思考,疑惑地问道:“难道大王有意停战?”

    端木赐点点头,解释道:“并非大王想停战,实在是楚国如今民生凋敝,无力再战。若继续僵持下去,即便最终取胜,也会失去民心,得不偿失啊。”他无奈地苦笑一声。

    “真是天不佑楚啊!若不是去年的旱灾,楚国此战至少可以出动三十万大军,纵然是齐晋联盟,我们楚国也丝毫不惧,现在又怎么需要主动去求和呢?”司马景琰叹息着说道,语气中满是无奈和不甘。

    “大国之间的争锋又怎么是一战两战就能决出胜负呢?以后齐楚晋三国之间的争斗还长着呢,最重要的是我们大王还年轻着呢,楚国耗得起。”端木赐平静地回答道,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笃定。

    听到端木赐的话,司马景琰脸上的不忿之色逐渐缓和了下来。

    “是啊,如今楚国人才济济,兵强马壮,只要熬过这几年,等楚国国力再上一个层次,那我们楚国定会有再次饮马黄河的机会。”司马景琰嘴角泛起一抹笑容,眼中闪烁着憧憬的光芒。

    端木赐点了点头,表示赞同:“是的,虽然这次楚国可能会面临一些困难,但从长远来看,只要保持稳定发展,楚国必定能够崛起,超越齐晋。”

    “司马身强力壮,别说数年,就算是再过十年,也能领兵征战,到时候,司马自然有扬眉吐气的时候,何必在乎现在呢”,端木赐说道。

    “十年啊,老夫那时候都有六十有五了啊”,司马景琰虽然在感叹年事已高,但脸上却没有半点颓色,他觉得就凭他的身体,纵然是六十岁也可以出征。

    “司马老当益壮,到时候再创不世之功,封君封侯犹未可知”端木赐笑着说道。

    “哈哈,端木大人过奖了。不过,我这把老骨头还能再撑几年。”司马景琰爽朗地笑道。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端木赐便起身告辞。

    “司马大人,后会有期。”端木赐拱手道别。

    “端木大人一路保重。”司马景琰回礼道。

    左尹端木赐跟司马景琰进行一番沟通和交流之后,端木赐就离开了莒城,在护卫的保护下,打起了楚国使者的旗号,顺利的进入了齐国境内。

    而司马景琰为了配合端木赐的伐交之策,他带领着楚剡两国联军进逼琅琊城。

    自上次来到临淄城已过去近十年,然而这座城市的繁荣程度却远超昔日。

    “左尹大人,据我观察,这临淄城的人口恐怕已经突破四十万大关了吧!”外交司的一位官员凝视着繁华热闹的临淄城,不禁心生感叹。

    这位官员首次踏足此地,对眼前的景象充满新奇与惊叹。

    端木赐微笑回应:“临淄城正在进行扩建工程,预计完工后将能够容纳五十万人定居。”

    那位官员先是点点头表示赞叹,而后带着一脸惋惜和不平的说道:“我们楚国的郢都规模较小,仅仅容纳二十多万人口便显得局促不堪。相比之下,临淄城确实更为宏大。”

    端木赐笑而不语,因为他深知楚国即将迎来一场巨变。

    传闻中的襄郢即将竣工,其规模比洛邑更大,可以容纳上百万人口。到那时,他们方能领略到楚国真正的繁荣昌盛。

    如今的楚国都城规模着实有些狭小。当初熊章刚继位时,城中人口仅十余万,而今虽已翻倍,但仍不足三十万。然而,这已是郢都所能容纳的极限,而非整个楚国的极限。

    郢都地处偏远,远离中原地区,信息传递需时过长。这种情报滞后的问题,在此次与晋齐交战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尽管郢都存在诸多缺陷,但它仍然吸引着众多商贾和贵族们的向往。

    据端木赐所知,郢都的房价几乎每月都会上涨一次。许多郢都原住民纷纷将自家房屋出售给他人,自己则搬到郢都周边的乡邑居住。

    当然,也有一些精明之人已经开始在襄郢寻找合适的地段。一旦襄郢的房产开始销售,他们便会立即出资购买。

    端木赐本人在襄郢是分配了官邸的,但还有很多端木家的族人却需要自行买房,所以端木赐也在提前物色。

    毕竟这可是要住人的地方,不能太随便。

    他看中的就是襄郢城中靠近新章华学宫的房子,那边的房子靠近学区,房价的潜力十足。

    而且这个地段好得很,交通便利不说,周围的配套设施也是十分完善。

    端木赐私下演算了一番,如果把襄郢的房子全部卖出去,襄郢的铸造成本就能回了个八九成。

    这样一来,不仅能让更多的人有房子住,还能收回成本,简直是一举两得。

    不得不说,端木赐自认为在商贾一道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但对于自家大王的赚钱的能力却只能五体投地。

    “商品房、学区房啊”,端木赐心里不禁想到,这些词真是言简意赅,恰如其分。

    这可都是商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