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关于我魂穿汉末玩争霸这小事 > 第135章 作茧自缚

关于我魂穿汉末玩争霸这小事 第135章 作茧自缚

    送走徐晃,士颂虽然觉得可惜,但现在这种情形下,想要把徐晃留下,确实有些强人所难了。

    即便是想,和向刘繇要太史慈做抵押一样,这个时候你找杨奉要徐晃当抵押,多少都有些趁火打劫的意思。

    而且这样一来,徐晃会怎么看他士颂呢?

    只要自己能入关勤王,只要自己能把汉献帝带回襄阳,总会有收服徐晃的办法。士颂对此很有信心,自己已经给徐晃留了个好印象。

    “廖先生、潘先生。你们二人,立刻着手,让人押运粮草进入关中,沿路设立粥篷,让百姓就粮,指引他们南下。若是遇到老弱病残,则统一用车运输。”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荆州,还养得起这些难民,把他们都接进荆州吧。”士颂说着,自己的又心痛起来。

    现在荆州境内,少说有一两百多万流民,是来自关中的百姓。

    他们都是被董卓、被李傕郭汜逼的无法苟活,才被迫,背井离乡南下的人。

    历史上,李郭之乱给关中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史称“强者四散,蠃者相食,二三年间,关中无复人迹”,甚至比董卓还要禽兽。

    “喏。”廖立、潘濬领命而去。

    而士颂自己却陷入了反思,对比李傕郭汜的罪行,自己在日南郡,为了“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在日南郡灭族屠城,是否做得,有些过了。

    而自己,穿越而来的时候,还以为自己的使命,是为了阻止五胡乱华的悲剧发生,但其实不论五胡乱华也好,后世的蒙古满族南下,和李傕郭汜在关中的屠杀,其实并无差别。

    而李傕郭汜的西凉军,不也是汉族军队吗?杀起自己人来,一样残忍。

    士颂忽然觉得,其实自己要阻止的,绝非抵御外族入侵那么的简单。

    “既然来了,便尽力而为吧。”士颂在心里默默告诉自己,不管自己能在争霸的这路上走多远,自己都要尽力而为,弥补自己心中,对这段历史的遗憾。

    让自己心安,致自己内心深处的良知达到一种境界,那就是: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这,才是自己这次穿越而来的目的所在。

    汉献帝七月离开长安,自己八月就起兵北上,先去武关,后来鲁阳。

    前前后后忙活了快三个月了,那边曹操都快要攻克雍丘,安定兖州了,自己居然都还没有进入司隶。想到这里,士颂心里开始着急了。

    若是继续这么等下去,等曹操安定了兖州,只怕就会和历史上一样,出兵进入关中。

    若是汉献帝落入了曹操手中,自己再想要抢回荆州,可就麻烦了。

    说不出来为什么,士颂总觉得,面对那位奸雄,自己还没有准备好。

    士颂越想越心慌,想来想去,走到书案边上,给刘巴写信道:“今李郭二贼,联兵犯驾,陛下蒙尘,百姓流离。我荆州军已准备多时,我欲不等陛下诏书,直接率军入关勤王,以保陛下万全,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后来又觉得,自己这样出师无名有所不妥,让刘巴写信去武陵,问问武陵学院中的大儒郑玄的意见。

    看看郑玄能否率领武陵学院的儒学大家们,站出来表态支持自己,以勤王救民的旗号,进入司隶。

    士颂心想,若是能早曹操一步,把汉献帝带来荆州,是不是就可以避免这么早就和曹操交战了呢?

    荆州的驰道,在去年拿下荆州后,就开始修建。这一年以来,收留了许多流民,以工代赈的工程,都是让他们去修建驰道。

    现在荆州的驰道,也已经初具规模,沿路都有换马的驿站,八百里加急。这信,只用了一天便送到了刘巴手上。

    刘巴也没有耽误,立即联系了郑玄。

    结果,郑玄知道了士颂的心思后,对士颂想要以勤王的名义进入司隶很是反对。

    不但如此,他还联合了武陵学院的名儒们一起联名,上书给“荆州牧”士颂,强调他乃是地方州牧,若无朝廷诏书,他是不得自行率军进入司隶的,即便,他是为了勤王救驾,为了关中百姓,也不行。

    否则,必定会被天下诟病,作为传承儒家的青年俊杰,这种有违君臣纲常的事情,这种事情,在他看来,士颂决不能做。

    郑玄的这封上书,经过赵岐的手交给了士颂,赵岐自己也在上面署名了。

    看到这封劝谏信,士颂是哭笑不得。

    “郑玄、赵岐、刘熙、綦毋闿、宋忠、来敏、谢该。”士颂心里默念着这些联名上书人的名字,一个个,都是武陵学院中的大儒。

    这些人站在一起反对,无疑便是整个儒家体系的反对。

    在仔细看看,联名的人当中,甚至还有其他学派的人,其中不少名字,自己都很陌生。

    “马良,这些人你认识吗?”

    刚好,马良就在身边,士颂心中不爽赵岐等人的反对,不想搭理赵岐,便指着信上的人名问起马良。

    马良看了赵岐一眼,开始给士颂介绍起来。

    原来这些人,都是在武陵传语,以及武陵学院新刊印的书籍的吸引下,来到荆州,进入武陵学院治学的名人。

    其中不少人,都在士颂的州牧府里挂了官职的。

    士颂定荆州以后,先是收拾世族,后是应付扬州之乱,接着便一心扑在北上勤王之事,哪里会关注,有哪些大儒名士,进入了武陵学院呢?

    许慈,师从刘熙,乃是南阳本地名儒。南阳变法,对付世家的时候,许家是主动响应新法,为此,还特地给许慈挂了南阳郡治中从事的官职。

    袁徽,闻名天下的名儒,本来隐居交州,因为看了武陵传语,知道了武陵学院,特地到武陵学院治学,传播儒学正道。他为人正直,治学严谨,很得学子敬重,甚至成为了学院招揽隐居名儒的旗帜。

    孙嵩,北海名士,因救助赵岐被其举荐为青州刺史,后转豫州刺史。退休后客居荆州,士颂定刘表后,对士颂的新法很是赞同,认为乃是去除汉朝弊病的良药,在武陵学院中为新法呐喊摇旗。

    李撰 、尹黙,两人都是益州人士,因仰慕司马徽、宋忠的学问,不远万里,来到武陵学院治学。乃是学院中年轻儒者的领袖人物,对士颂更是推崇有加。

    他们两人甚至在儒学年轻一辈中,和士颂齐名,被称为“复兴儒学三俊才”。两人多次在武陵传语上,为士颂在日南郡的行为解释,表示那不是暴行,而是惩戒蛮夷,兴儒学于化外。颇有一凡“自有大儒为我辨经”的感觉。

    韩嵩,原刘表手下忠直之臣,刘表死后归降,名义上说是一心在武陵学院治学,但好歹也安抚了许多刘表旧部人心,对士颂不可谓没有功劳。

    来敏,东汉太中大夫来歙之后,司空来艳之子。历史上,随刘表入川,被封为大长秋,乃是最重视礼法的宿儒。他在武陵学院,正在编写新的礼法正纪,响应士颂“为往圣继绝学”的口号。

    杜夔,当世礼法家、音乐家,以通晓音乐称于世。管弦等各种乐器,他无所不能。早年在朝廷中任雅乐郎,公元一八八年,东汉中平五年,他因病离职。后因时世混乱而奔荆州,现下正在武陵学院内,收集整理乐谱,避免乐府旧雅,因战乱而失传。

    梁鹄,梁孟皇。武陵学院知事,闻名天下的大书法家。士颂弄出的活字印刷中的模板,全部都是用的他的字。

    可是现在,这些人全部都跟着郑玄、赵岐一起给士颂上书,反对自己擅自起兵进入司隶勤王,士颂心里郁闷无比,感觉自己,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自己作茧自缚。

    靠着振兴儒学的口号,把这些大儒名士都招揽了过来,给自己挣得了名声,但自己想要做的事,若是不符合儒家的观念,这些人,反而是自己给自己找的束缚。

    因为这些人的反对,虽然实际上没有阻止自己的力量。

    但防民之口胜于防川,何况这些人,就是这年代引导舆论的人,他们若是改口变了风向,自己的内部,定然不稳,那就更不要想什么出兵勤王的事了。

    见士颂很是为难,赵岐似乎也有些过意不去,上前说道:“士荆州,我们知道,你乃是出于好意。于上,想要保卫蒙尘天子,于下,想要保全落难百姓。但为人臣子,没有诏令,擅自起兵入关,向陛下处靠拢,说出来怎么都不太好。”

    士颂叹了口气,说道:“我知道诸位的意思,但一想到陛下蒙尘,社稷动荡,百姓流离,我心中,实是不忍啊。”

    “士公子仁义,我们岂能不知。郑老头除了给您的书信之外,我们还联名写了一封奏书,请陛下下诏,招我荆州军入关勤王!”赵岐说完,将他们联名的奏书递给了士颂。

    看到赵岐这么郑重其事的将他们的奏疏交给自己,士颂连忙接过。

    他装作很是高兴的样子,笑着说道:“若是有诸位大儒名士上书,想来,陛下定然会招我荆州军勤王护驾的吧。”

    但士颂心里则很是不屑,心说你们这群人,一大把年纪,全是白活。

    刘协小儿肯定想要招我护驾啊,但是招不招我率军入关,是他刘协,能做主的吗?

    你们这些老头子,难怪活了一把年纪了,学问名声倒是不小,却被排挤出了权利的中心。

    士颂笑着让马良送赵岐回他自己的营帐休息,自己的眼神,却变得锐利起来。

    他手上敲打着大儒们的奏疏,脑海中,却冒出了一个恶毒的计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