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关于我魂穿汉末玩争霸这小事 > 第620章 称王称帝(三)

关于我魂穿汉末玩争霸这小事 第620章 称王称帝(三)

    第620章 称王称帝(三)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

    “各路诸侯,层出不穷。”

    “强横者,如袁绍,曹操,看似吞噬天地,可一朝身死,其势力立刻分崩离析。原因无他,大汉之国威,尚在人心。”

    “如今陛下,猝然崩殂,人心丧乱。曹丕篡汉自立,正是天下将变之时。”

    “现在最重要的事,是要稳住人心。”

    听着诸葛亮的分析,刘备倒是有些不明白了。

    他反问道:“讨伐篡汉自立的曹丕,不就是稳定人心吗?当年袁术自称仲天子,曹操都能做到起兵讨伐,我难道反而做不到吗?”

    诸葛亮心中无奈,但是脸上还是保持笑容,解释道:“袁术自大无谋,曹操兵马精良,讨伐袁术,自然是可以一战而胜。”

    “而现在主公新定中原,极待恢复,曹家占据河北四州也有数年,根基尚在。仓促过河,反而不利。”

    “况且即便起兵,过河之后,便是鏖战,胜负难料。”

    “主公不可将大汉传承,当做筹码,去赌这一把。现在大汉,已有起色,再也不能轻易置于险地了。”

    刘备听了这话,才稍平怒火,问了句:“若是如此,我当如之奈何?军师,计将安出啊?”

    诸葛亮看了看陈登和孙乾、陈群。

    之后,一脸严肃,很正经地行人臣大礼。

    说道:“如今安天下之计,唯有主公登基大位,继汉室之正统。”

    “而后,安抚士颂,孙权,臧霸,马腾,韩遂,公孙康等各路诸侯,维护汉室旗帜,则天下人心,可继续安定。”

    “后面各路诸侯之间,纵横捭阖也好,逐一击破也罢,先立起曹丕这个敌人,再伺机而动。逐步将天下各地,收归大汉中央朝廷即可。”

    “这?”

    刘备听了诸葛亮的劝进,反而犹豫了起来。

    他刘备能犹豫,陈登,孙乾,陈群哪里会犹豫,立刻高喊起来:“还请主公为天下黎民计,为大汉四百年传承计,继承大位,延汉室之国祚。”

    周围的人,也立刻应和起来。

    “这皇帝位置,大哥你不坐,难道真让那曹丕小儿坐不成。”

    别的话,张飞可能说不明白,但是刘备当皇帝这事,在他这里看,那就是天经地义的事。

    “大哥,你是汉室宗亲,是也不是。”

    “大哥,如今刘氏宗亲中,能号召百姓跟从的人,除了你还有谁。”

    “大哥,如今大汉江山,是不是你这个姓刘的,撑着最后一口气?”

    “既然是这样,那大哥你为何不坐这皇帝位置?”

    “容我思量一二,也写信问问云长和文则,他们二人,率军在外,也好给个建议。”

    刘备还是推托了两句。

    而后他倒是问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军师,若是我承皇位,那各路诸侯,便真的会安分守己,奉大汉国号吗?”

    “这天下人心,本就已经丧乱。如今又有如此动乱,这些割据寰宇的地方诸侯,他们又怎么可能不起心思?”

    诸葛亮羽扇轻摇,说道:“只需稳住士颂,孙权,臧霸三家。则天下大势可定,人心还能稳住。大汉名义上,便还能存在。唯一的篡汉贼子,便是曹丕。”

    “想要稳住这三位,怎么想,也没有那么容易啊。”刘备的脸上,越发为难起来。

    说到这里,就连诸葛亮也微微叹息一下。

    而后,他又振奋精神,说道:“当此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如今乱世将临,可仿效高祖,行韩信,英布之封。”

    所谓韩信,英布之封,指得便是汉朝成立之初,楚汉争霸之时。

    刘邦为了能聚拢天下豪杰之心,封韩信为齐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等。

    前前后后,共有八个异姓王。

    后来刘邦这小人,等天下安定后,立刻翻脸不认账,依次铲除。

    然后,还弄了个什么白马之盟,说什么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讨之。

    说起来,这样的统治者,这样的刘家,不灭亡才是见鬼。

    一心一意想着自家的天下,想着如何压榨天下以肥刘家一家,这样的统治者,终究是要被取代的。

    “韩信,英布之封?那岂非违背先祖之规矩?”

    刘备倒是没有想别的,比如这种封王之事,需要什么样的身份才可以去做,而是在想会不会坏了刘邦定下来的规矩。

    又或者,此刻的刘备,已经在心里默认了,他自己有封王的资格。

    诸葛亮耐心解释道:“高祖立业之时,光武再造河山之机。都需要大勇气大气魄去搏、去拼。”

    “更何况方今之时,要么大汉就此消亡,各路诸侯称王称帝,统御一方。”

    “要么,大家还认大汉朝廷,所占据地方,不过是大汉名下的城池。所谓楚王,吴王之论,也不过是大汉之楚王,大汉之吴王。”

    诸葛亮说完之后,气氛略微有些安静。

    此刻,颇有一番当年韩信派人找刘邦求封“假齐王”时,张良拉住刘邦衣袖,让刘邦醒悟的感觉。

    刘备也是忽然间就想通了这一点。

    他说道:“既然军师以为可行,那么我们便这么做。只要他们认大汉朝廷,我们就认他士颂为大汉的楚王,孙权为大汉的吴王,臧霸为大汉的齐王。”

    “大家同仇敌忾,一起对付篡位的曹丕即可。”

    “喏。”诸葛亮连忙接令。

    周围陈登,陈群,孙乾等人,也各个都面露欣喜。

    他们不是张飞,他们明白刘备同意诸葛亮这个提议背后的含义。

    既然要给那三位封王,那么刘备以什么身份去封,当然是以皇帝的身份去做。

    很快,城内就有了传言。

    说是为了延续汉室正统,诸葛亮已经率领文武群臣进言,请沛王登基。

    接着又有徐州,兖州父老,当地门阀名士上书,代表“百姓”请求刘备登基。

    再接着,便是关羽,于禁等各路驻在外部的武将上书,请刘备登基,延续大汉国祚。

    这样三次下来,刘备最终“上顺天意,下和人心”,选择了在下邳登基称帝,自称昭武皇帝,国号为“季汉”。

    这个时空中的刘备,此刻,其德昭昭,其武煌煌。

    当蒋干作为观礼嘉宾之一,把这个消息传回荆州,传回宛城前线。

    士颂看着这消息,整个人都懵住了。

    这还是自己知道的汉末乱世吗?

    刘备怎么这么早就称帝了,还昭武皇帝?

    不过很快他也释然了,自己来了这个时空,一通乱来后,整个时空线,早就已经被自己搅乱,就连曹操都已经被自己亲手砍了脑袋,何况刘备。

    这一刻,士颂的心里忽然有些慌了。

    是的,从前他大败之余,一切都还好说,整个天下局势的大概走向,他还是看得清的,毕竟历史的走向大差不差。

    但是现在的他,失去了这个先知先觉的优势。

    现在得历史局势,已经让他看不懂了。

    这已经不是历史上赤壁之战后的局面了。

    不会再有什么刘备借荆州,然后入川。

    不会再有什么汉中之战,关公失荆州,诸葛武侯北出祁山了。

    但现在这个天下格局,他又该如何抉择。

    仿佛是站到了十字路口后,他才切身地体会到,自己从前所谓的计划,规划,都是那么的空虚,宛如纸上谈兵。

    只是从前,他对其余人分析的天下局势,别人可能不信,对于他自己而言,却有十足的把握会成为现实。

    现在,以他的记忆,已经看不清未来的天下走势了。

    未来的路,还真就得靠着他个人的实力去拼,去争了。

    再说目前的宛城战局。

    与其说是一场战争,不如说是一场强拆工程。

    现在整个宛城的南面城墙,已经被楚军拿下。

    南面一大片的军事据点,和居民生活区域都被拿下了。

    在楚军的投石机不停的投放毒品的攻击下,这些地方根本站不住人。

    站不住人的结果就是,楚军的先投毒,后放火,而后占领其地。

    之后,楚军反而建立碉堡高台,反过来守着这些军事据点。然后逐步推进,逼迫曹军继续收缩空间。

    真正意义上的做到了“蚕食”。

    而且陆逊仗着自己这边兵多将广,把部队分成了几批,轮流攻击,日夜不停。

    而且除了南面之外,西北东三面也都开始逐步推进。

    而且曹仁不能稍有懈怠,否则,楚军这边就能把骚扰打成主力突击。

    这样一来,曹仁是越打越难。

    若是继续坚持原来死守的战略,死活不出击,继续把士颂的军队拖在宛城一线。

    那么,他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控制的区域,一点点的减少。

    若是他不想让出地盘,就得和楚军死磕。

    但这个死磕,在城内打巷战的局面,也和他预料中的完全不一样。

    本以为自己可以依据地利优势,一点点的消磨楚军,让楚军在攻克宛城的过程中,损失大批的军队。

    实际情况却是,楚军用毒和火攻,配合其制作更加精良的攻城器械,直接就把他设置在城内的一处处据点,一个个陷阱,都弄成了无法防守的状态,逼着曹军退出防守位置。

    然后,楚军直接毁掉那里之后,再重新建造起新的据点。

    可以这么说,楚军把距离自己五百步的曹军据点毁掉后,便前进两百步。

    在距离那个据点三百步的位置建设新据点,然后攻击距离自己七百步的曹军据点,逼退曹军之后,再前进两百步,修建新的据点。

    这便是后世湘军结硬寨,打呆战的思路。

    看似很蠢笨的办法,但也是最稳妥的办法。

    曹仁对此根本没有破解的办法,曹仁想要破局,要么能把楚军硬顶回去,要么就能在毒和火的攻击下站住脚。

    但是这两点,他显然做不到。

    最后,被逼到绝路,自己也发现了问题不解决,局面不可逆转的曹仁,终于做出了最终的决断。

    他这种曹家宗亲大将,是不可能投降士颂的,士颂也不可能接受的。

    他手底下的精锐部队,也是不可能留给士颂的。

    就连这个宛城,他都不想这么“完整”的交到士颂手上。

    就在士颂在考虑是不是要催促一下陆逊,加快一点点攻城的速度时。

    曹仁集中了自己麾下的三千精锐,作为反击的主力。

    而后又将有决死之心的门阀世家的仆从军,整理集合,作为压阵的监军。

    他举火为号,直接在宛城内部放火焚城。

    我曹家得不到的东西,也绝对不会便宜你士颂!

    “杀楚狗,报国成仁!”

    曹仁带着牛金,在大火之中,冲向了楚军在南面的诸多据点。

    曹军上下,一心赴死,曹仁所部精锐,器甲充足,精力充沛。

    这边老老实实,稳步推进的楚军,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甘宁所部的部队,顺风顺水地打了好一段时间了

    面对曹仁忽然全力出击,多少有些放松懈怠。

    结果曹仁所部人马,这样反扑回来,他们还真就没有能挡住。

    仓促之间,被曹仁攻克了数个据点。

    不说突围而走,但把楚军的攻势压回去,或许真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