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生九零从诺贝尔奖开始 > 第25章 多环芳烃也不是multi-ring hydrocarbon啊

重生九零从诺贝尔奖开始 第25章 多环芳烃也不是multi-ring hydrocarbon啊

    第25章 多环芳烃也不是multi-ring hydrocarbon啊

    “我觉得有戏!”

    “你要不试着之后找人家吃饭?”

    “太快了……”

    几人开始七嘴八舌的讨论起如何追女生来。

    但毕竟都是刚入大学的学生,实际上根本没什么经验,就算是程岳重生过一次,也早已忘记这个年代的女生都喜欢什么了。

    大家都玩玩闹闹,不亦乐乎。

    下午时分,大雨终于渐渐停下,地面上的积水等到傍晚才缓缓退去,露出疮痍的地面,校园各处都有井盖都被大水卷走,吓得学校立马召集教职工们,在那些下水道口周围设置了警示牌,又连夜开始找井盖。

    有好事的学生自告奋勇一起找井盖,却被老师们联合赶了回去,无他,早上的消防车还是让人有些惊魂未定。

    ……

    周五一早。

    刚刚过六点,几个室友就被军训的集合哨叫醒,不情不愿地下楼去了。

    程岳早就按捺不住自己做实验的心情,早早出门往实验室跑去。

    昨天一天在宿舍里面没事,他脑子里面也是把自己的实验内容转着想了好几遍。

    现在已经确定了主客体包络物最理想的浓度比例:单独滴加荧光剂进入水溶液中时,在一定浓度之下,遵循比尔朗伯定律,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线性关系;而浓度过高的时候,吸光度也不会无限上升,标准曲线会向浓度轴偏移。当吸光度在0.5左右时,由浓度改变引起的吸光度变化最为灵敏。

    对于吸收系数还不错的羧酸衍生后的萘,浓度定在了7微摩尔。

    而宿主化合物,也就是β-环糊精,当程岳把环糊精滴加到7微摩尔的萘衍生物中时,由于生成了主客体包络物,所以萘的吸收光谱发生了红移,也就是往低能量吸收带移去。

    同样,对于荧光光谱来说,在被光子激发后,大多数化合物通常通过震动而从激发态回到基态,但由于萘本身共轭且比较坚固,只能通过释放一个光子来回到基态,所以萘才会产生荧光。但当萘与环糊精形成包络物后,由于萘与环糊精通过非共价键结合,在萘被光子激发后,可以通过震动将多余的能量传递给环糊精,从而不需要发射光子就能回到基态。

    所以环糊精的加入,会对萘形成荧光猝灭,简单来说,如果画一个以环糊精的浓度为横坐标,萘的荧光度为纵坐标的滴定曲线的话,随着环糊精的浓度越来越高,萘的荧光就会迅速下降,然后斜率缓慢变小,最后维持在一个较低的荧光值上,曲线与横坐标平行。

    在程岳的设计中,当80%-90%的萘都和环糊精形成包络物时,对于之后再加入不同氨基酸时,无论是灵敏度还是动态范围都是比较高的,于是程岳根据荧光曲线,定下了环糊精的浓度为9微摩尔。

    ……

    说人话就是,接下来需要做实验,很多实验……

    由于他本人实际上没做过这个实验,完全是凭借自己的化学理论知道实验可行,但是要说服刘启光,甚至是发论文,都还是要拿出货真价实的数据来。

    而且接下来的实验会比较枯燥,繁琐,就是完成二十种氨基酸的,每一种氨基酸滴定入这个包络物,得到每一种氨基酸的滴定曲线。

    之前程岳检查过,刘启光实验室现有的紫外可见光光度计和荧光仪都比较落后,不像后世可以一下子扫全谱,只能两纳米两纳米的扫,而且滴定曲线最好至少包括20个数据点,所以每一种氨基酸的吸收度滴定和荧光值滴定,大概需要三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整个工作量和耗费的时间可想而知……

    他这段时间已经不止一次感叹这件事情。

    到九零年这个时间点,那种随便做一点实验就能发现什么,然后发文章的时代早已过去了。现在所有的化学实验,都是类似,重复且枯燥。没有点耐心和恒心,绝难坚持。

    当然,某些以水文章着称的领域除外。

    不过这不是程岳的目标和方向。

    前天和顾杰彻底翻脸的结果,有好有坏。当然,对于程岳来说,好处更大。自己能有更多时间去让自己的实验进入到一个正常的阶段。如果今天没人打扰,那么一天时间,顺利的话,程岳大概可以完成四个滴定。

    这样的话,等下下周正式开课之前,程岳应该能够完成所有的滴定曲线!

    然后……

    程岳望着实验室紧闭的大门,有些发愁。

    其实还不到七点,实验室没人也正常。不过,之前几天武清妍,还有博三的崔齐和研三的管兵,他们经常早早就来了。尤其是后面两个,喜欢在实验室里通宵,尤其是昨天大雨耽搁了一天,今天怎么没来实验室?

    他叹口气,想着之后要不去跟刘教授要一把实验室的钥匙。

    以他现在需要做的实验工作量,之后怕是也有不少要通宵的次数了。

    ……

    实验室门没开,程岳想了想,先去五楼的化学系图书馆蹲一会儿去。

    正好他有很多的资料和想法需要去印证。

    兆大的图书馆是全国出名的大,天文地理,社会人文,无论什么专业,甚至什么语言,都能找到相关的书籍,能够满足本科生们的需求。

    但对于硕博研究生们来说,兆大图书馆存书虽然知识面极广,却还不够深,所以基本上每一个招研究生的专业,都有一个专门属于自己的小图书馆。

    化学楼,一二楼是教室,三楼是物理化学和分析实验室,四楼有机实验室,六楼是生物化学实验室,五楼是无机实验室和图书馆。

    图书馆里除了一些高精尖的教科书以外,最多的就是国内外各大期刊的论文合集了。

    这个年代,电脑还十分不普及,化学系每年在购买各大期刊纸质版上,都花了不少钱。不过据说系主任钱子娟上任后,一直试图推广在图书馆里面添几台电脑,试图和国际接轨,却总被理学院驳回。

    程岳一踏入图书馆,就闻到了与化学实验室截然不同的油墨味道,十分好闻。他直接来到分析化学的期刊书架旁,随手抽了一本人卫出版的《分析化学》教材,大概地翻了起来。

    “回收是recover还是recycle啊……”

    “应该……都行吧?那这里是写in还是on啊?”

    书架后面的角落处忽然传来两个人的声音,有些熟悉。

    程岳探头望去,看到了崔齐管兵二人。

    他对这两人实在是印象深刻,周一组会上面,这俩人是在做同一个项目所以是一起汇报的。两人衣着朴素,头发也剃得很短,像是两个大罗汉,汇报实验的时候眉飞色舞,想法贼多,可当一提到写论文,立刻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两人的眉毛齐齐下撇,惊人的相似。

    “崔师兄,管师兄?”

    两颗黑色的寸头齐齐抬起:“啊?程岳啊……”

    随便打了声招呼,两颗头又垂了下去,凑着看草稿纸了。

    俩人坐在一个小圆桌旁,桌上堆满了草稿纸和期刊,和孙益民一样,还有一本厚厚的英汉词典。

    两人把稿子拢了拢,给他腾出来一个位置。程岳走过去,坐在另外一张椅子上。他扫了眼两人的草稿,忽然说道:“多环芳烃的回收……多环芳烃也不是multi-ring hydrocarbon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