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之我是刘光齐 第一百章 实验的成果2
原来是因为这啊,一听这刘光齐就明白怎么回事儿了,这样正好,省的刘光齐宣传了,既然这些人这么有兴趣,那么不如就当着这些人的面,把这两亩地的玉米收了,让他们开开眼,见识一下化肥的力量。
“既然大家这么有兴趣,那不如就在这儿看着,正好我大伯让我回来就是要看看这两亩地到底能收多少。”
说干就干,刘光齐回去叫上刚刚到家的刘光孝,在外面耍的刘光义以及准备下地干活的三叔,一大家子拉着借来的板车带着箩筐就来到了地里。
“我们几个摘吧,你在外面看着,”
刘海柱还是挺心疼刘光齐这个侄子的,准备好后看着身旁的刘光齐说道。
“我也进去吧,多一个人,多一份力,要不然光靠你们几个多会能收完啊。”
其实刘光齐也不想进去,上辈子刘光齐收过一次玉米,那印象真是记忆深刻,出来之后脸上都是血道子,身上还特别的刺挠。可是不进去吧,刘光齐又有些不好意思,毕竟家里的老爷们儿都进去了。
“哎,不差你一个,你啊就不是干这个的料,回头再弄得一身血道子,多不好看。”
说完刘海柱就带着刘光孝,刘光义钻进了玉米地。紧接着刘光齐的三叔也钻了进去,就留下刘光齐一个人,傻不愣登的站在那里,进也不是,不进也不是。
“我也进去看看。”
这个时候边上一个看热闹老爷们儿按耐不住自己的好奇心,把手里的这个烟头掐灭塞进口袋,跟着刘光齐的三叔钻进了玉米地。
“我也瞅瞅去。”
有一个就有两个,刘家村这些老爷们儿都想看看刘光齐家的这两亩地到底能打多少粮食,没一会儿功夫就钻进去四五个。
在这么多人的努力下,装好的玉米也是一筐一筐的被运了出来,没一会儿的功夫玉米就在板车堆成了一座小山,但就这点都已经比其它地里一亩地的产量还要高了。
“五爷,您来了。”
眼瞅着玉米已经装不下来了,就在刘光齐想着是不是先把这车拉回去的时候,一个老头披着一个靛青色的外套,拿着一个烟锅从村里走了过来。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刘家村的村长,刘光齐的五爷爷,那个牺牲的八路军堂叔就是他的儿子,他也是凭着这个才在解放后当上村长。
“嗯,我来看看,多好的棒子啊,我这辈子还没见过这么大的玉米棒子呢。
”
五爷冲刘光齐点了点头,然后走到板车前伸手摸了摸板车里的玉米棒子,就像是看见心爱的梦中情人一样。
“狗剩,去把我家那杆大称拿过来,我倒要看看这两亩地到底能打多少粮食。等了一个月了,总算是等到今天了。”
刘光齐刚想找个理由湖弄一下自己五爷,结果还没张嘴。这老爷子直接指挥着一个汉子去自己家拿称,说完就大马金刀坐到了刘光齐家的板车上。
“五叔,您来了。”
恰好这个时候刘海柱拎着一个箩筐从地里走了出来,看到五爷后跟对方打了个招呼。
“嗯”
老爷子轻哼了一下点了点头。
“你五爷为了你这两亩地可是没少操心,从出穗开始,他就跟村里人说了不准糟蹋你家地里的玉米,要是让他发现了,谁动抽谁。”
刘海柱跟老爷子打完招呼,又跟刘光齐说道。
“谢谢您了,五爷。”
刘光齐听后连忙上前表示感谢,农村这点事儿啊,只有经历过才知道。看不得别人好,背后使阴招的多的是。
“不用谢,娃,我不是为了你,我是为了咱们刘家村,你这法子要是真能让庄稼多长点,我还得反过来谢谢你。挨饿的滋味儿不好受啊,当年咱家里的庄稼要有你这一半的收成,你小姑就不至于活活饿死了。”
看着一筐筐被抬出来的玉米,五爷似乎是想起了什么不堪回首的过往,混浊的老眼刷的一下就掉起了眼泪。
“我的乖乖,还没弄完,这咋得也得有二千斤了吧”(包含外皮,水分,玉米芯,玉米芯在当时可以跟玉米粒磨了一起吃)
看着七八个老爷们儿来来回回这么多趟,依旧没有把这地里的玉米弄完,在周围看热闹的村民坐不住了,纷纷猜测起了刘光齐家这两亩地能收多少粮食。
“收的差不多了,五叔。”
又过了一会儿,刘海柱带着人从地里钻了出来,两亩地在八个人的努力下,只用了大半个钟头就给收完了,充分展现了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当然里这其中也有大家都想早点看到这两亩地到底能打多少粮食的缘故。
“既然这么多人都想看看,那就上称称”
看着周围这么多看热闹的村民,五爷也没有废话。大手一挥,几个精壮的小伙子,立马站了出来了开始一筐一筐称了起来。
“一百一十斤”
“九十七斤。”
其实整天跟庄稼打交道的村民光看筐数就可以,估算出这两亩地收了多少粮食,但是估算毕竟是估算,哪有一称一称得来的数字准确。
很快这两亩地的产量就被估算了出来,刨掉水分和皮,这两亩地总共收了两千三百多斤粮食,平均下来就是一亩地一千一百多斤粮食,要是算上玉米芯那就更多了。
这个数字一出,围观看热闹的村民全哄的一下就炸开了锅,之前背地笑话老刘家瞎搞的村民,此时也好像忘了之前说过的话,一个个全都面带喜色跟周围的村民议论起来。
一亩地一千多斤粮食那意味着什么,那意味着只要按照刘光齐的方法,他们再以后也不忍饥挨饿了。
刘光齐的五爷更是激动的抖了起来,抹掉眼角的泪水走到刘光齐到面前,颤抖着说道。
“光齐啊,五爷想求你个事儿。”
看着老爷子渴望祈求的眼神,刘光齐连忙说道。
“五爷,我知道您想说什么,我之所以在咱们这儿种这个,就想让在咱们村的人摆脱饥饿,你放心,回头我就把种地方法告诉大家伙,只要明年大家跟着种,那明年后半年大家再也不用担心吃不饱饭了。”
“别回头了,就现在,一会儿我就通知他们到祠堂开会。”
“五爷,不用急我又跑不了,您好歹先让我们先把这些东西弄回家不是,再说了这大中午的各家各户都该吃饭了。”
看到五爷如此的迫不及待,刘光齐笑了笑,指了指自己身后那一大堆玉米。五爷一听也知道自己有点着急了,于是叫上几个看热闹的村民,帮着刘海柱他们把玉米往回运,
刘光齐原以为很快就能把这些玉米拉回去,但是他忘了这是五十年代,不是21世纪,别看这些玉米只有三四千斤(含芯),在未来三轮车一车斗子就能来拉回去,可是在这个肩扛手提的年代,想把这么多粮食弄回去,绝非易事,更别说刘家村还是在一个半山坡上。
而且人也不是机器,累了饿了都需要停下来休息休息,总之等刘家人这些把几千斤的玉米棒子弄回家后,时间已经到了下午四点。
刘光齐本来还想着完事之后去秦淮茹家看看自己的小娇妻,这下是一点指望都没有了,甚至今天晚上能不能回城里都是问题。这要是回不去,可就麻烦了,明天可是老爷子的七十大寿,要是明天寿宴开始之前赶不回去,那老爷子非拿拐棍把自己腿给敲断不可。
“既然大家这么有兴趣,那不如就在这儿看着,正好我大伯让我回来就是要看看这两亩地到底能收多少。”
说干就干,刘光齐回去叫上刚刚到家的刘光孝,在外面耍的刘光义以及准备下地干活的三叔,一大家子拉着借来的板车带着箩筐就来到了地里。
“我们几个摘吧,你在外面看着,”
刘海柱还是挺心疼刘光齐这个侄子的,准备好后看着身旁的刘光齐说道。
“我也进去吧,多一个人,多一份力,要不然光靠你们几个多会能收完啊。”
其实刘光齐也不想进去,上辈子刘光齐收过一次玉米,那印象真是记忆深刻,出来之后脸上都是血道子,身上还特别的刺挠。可是不进去吧,刘光齐又有些不好意思,毕竟家里的老爷们儿都进去了。
“哎,不差你一个,你啊就不是干这个的料,回头再弄得一身血道子,多不好看。”
说完刘海柱就带着刘光孝,刘光义钻进了玉米地。紧接着刘光齐的三叔也钻了进去,就留下刘光齐一个人,傻不愣登的站在那里,进也不是,不进也不是。
“我也进去看看。”
这个时候边上一个看热闹老爷们儿按耐不住自己的好奇心,把手里的这个烟头掐灭塞进口袋,跟着刘光齐的三叔钻进了玉米地。
“我也瞅瞅去。”
有一个就有两个,刘家村这些老爷们儿都想看看刘光齐家的这两亩地到底能打多少粮食,没一会儿功夫就钻进去四五个。
在这么多人的努力下,装好的玉米也是一筐一筐的被运了出来,没一会儿的功夫玉米就在板车堆成了一座小山,但就这点都已经比其它地里一亩地的产量还要高了。
“五爷,您来了。”
眼瞅着玉米已经装不下来了,就在刘光齐想着是不是先把这车拉回去的时候,一个老头披着一个靛青色的外套,拿着一个烟锅从村里走了过来。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刘家村的村长,刘光齐的五爷爷,那个牺牲的八路军堂叔就是他的儿子,他也是凭着这个才在解放后当上村长。
“嗯,我来看看,多好的棒子啊,我这辈子还没见过这么大的玉米棒子呢。
”
五爷冲刘光齐点了点头,然后走到板车前伸手摸了摸板车里的玉米棒子,就像是看见心爱的梦中情人一样。
“狗剩,去把我家那杆大称拿过来,我倒要看看这两亩地到底能打多少粮食。等了一个月了,总算是等到今天了。”
刘光齐刚想找个理由湖弄一下自己五爷,结果还没张嘴。这老爷子直接指挥着一个汉子去自己家拿称,说完就大马金刀坐到了刘光齐家的板车上。
“五叔,您来了。”
恰好这个时候刘海柱拎着一个箩筐从地里走了出来,看到五爷后跟对方打了个招呼。
“嗯”
老爷子轻哼了一下点了点头。
“你五爷为了你这两亩地可是没少操心,从出穗开始,他就跟村里人说了不准糟蹋你家地里的玉米,要是让他发现了,谁动抽谁。”
刘海柱跟老爷子打完招呼,又跟刘光齐说道。
“谢谢您了,五爷。”
刘光齐听后连忙上前表示感谢,农村这点事儿啊,只有经历过才知道。看不得别人好,背后使阴招的多的是。
“不用谢,娃,我不是为了你,我是为了咱们刘家村,你这法子要是真能让庄稼多长点,我还得反过来谢谢你。挨饿的滋味儿不好受啊,当年咱家里的庄稼要有你这一半的收成,你小姑就不至于活活饿死了。”
看着一筐筐被抬出来的玉米,五爷似乎是想起了什么不堪回首的过往,混浊的老眼刷的一下就掉起了眼泪。
“我的乖乖,还没弄完,这咋得也得有二千斤了吧”(包含外皮,水分,玉米芯,玉米芯在当时可以跟玉米粒磨了一起吃)
看着七八个老爷们儿来来回回这么多趟,依旧没有把这地里的玉米弄完,在周围看热闹的村民坐不住了,纷纷猜测起了刘光齐家这两亩地能收多少粮食。
“收的差不多了,五叔。”
又过了一会儿,刘海柱带着人从地里钻了出来,两亩地在八个人的努力下,只用了大半个钟头就给收完了,充分展现了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当然里这其中也有大家都想早点看到这两亩地到底能打多少粮食的缘故。
“既然这么多人都想看看,那就上称称”
看着周围这么多看热闹的村民,五爷也没有废话。大手一挥,几个精壮的小伙子,立马站了出来了开始一筐一筐称了起来。
“一百一十斤”
“九十七斤。”
其实整天跟庄稼打交道的村民光看筐数就可以,估算出这两亩地收了多少粮食,但是估算毕竟是估算,哪有一称一称得来的数字准确。
很快这两亩地的产量就被估算了出来,刨掉水分和皮,这两亩地总共收了两千三百多斤粮食,平均下来就是一亩地一千一百多斤粮食,要是算上玉米芯那就更多了。
这个数字一出,围观看热闹的村民全哄的一下就炸开了锅,之前背地笑话老刘家瞎搞的村民,此时也好像忘了之前说过的话,一个个全都面带喜色跟周围的村民议论起来。
一亩地一千多斤粮食那意味着什么,那意味着只要按照刘光齐的方法,他们再以后也不忍饥挨饿了。
刘光齐的五爷更是激动的抖了起来,抹掉眼角的泪水走到刘光齐到面前,颤抖着说道。
“光齐啊,五爷想求你个事儿。”
看着老爷子渴望祈求的眼神,刘光齐连忙说道。
“五爷,我知道您想说什么,我之所以在咱们这儿种这个,就想让在咱们村的人摆脱饥饿,你放心,回头我就把种地方法告诉大家伙,只要明年大家跟着种,那明年后半年大家再也不用担心吃不饱饭了。”
“别回头了,就现在,一会儿我就通知他们到祠堂开会。”
“五爷,不用急我又跑不了,您好歹先让我们先把这些东西弄回家不是,再说了这大中午的各家各户都该吃饭了。”
看到五爷如此的迫不及待,刘光齐笑了笑,指了指自己身后那一大堆玉米。五爷一听也知道自己有点着急了,于是叫上几个看热闹的村民,帮着刘海柱他们把玉米往回运,
刘光齐原以为很快就能把这些玉米拉回去,但是他忘了这是五十年代,不是21世纪,别看这些玉米只有三四千斤(含芯),在未来三轮车一车斗子就能来拉回去,可是在这个肩扛手提的年代,想把这么多粮食弄回去,绝非易事,更别说刘家村还是在一个半山坡上。
而且人也不是机器,累了饿了都需要停下来休息休息,总之等刘家人这些把几千斤的玉米棒子弄回家后,时间已经到了下午四点。
刘光齐本来还想着完事之后去秦淮茹家看看自己的小娇妻,这下是一点指望都没有了,甚至今天晚上能不能回城里都是问题。这要是回不去,可就麻烦了,明天可是老爷子的七十大寿,要是明天寿宴开始之前赶不回去,那老爷子非拿拐棍把自己腿给敲断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