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之我是刘光齐 第五百二十九章 歼八2
在历史上直到1969年7月5日,歼八才在沈阳飞机制造厂机场上,由试飞员进行了首次试飞,高度为3000米,时速500公里,取得了圆满成功。
但是试飞成功,不代表这架战机就成了,歼八是一款最高速度超过二倍音速的飞机。想要研究出一款超音速飞机不是那么简单的,别的不说就说气动外形就是一大难题。
美苏英法等航空强国都是靠着大型亚跨超音速风洞给模型吹风获取阻力曲线数据的,数据不好就修改模型,直到输出的曲线比较接近期望值。
这其中越大的风洞吹出来的数据在工程上越有参考价值,越有可能在详细设计中发挥作用。
这些国家五十年代的跨超音速风洞就已经达到了2米级别,美国NASA兰利研究中心甚至都建了4.9米的tdt跨声速动态风洞,波音和麦道都有自己的1.2米或2米级跨音速风洞,所以美国的F105、F106、鬼怪在五十年代末就飞得满天都是。
而我们国家的1.2米跨超音速风洞在80年代才全面投入使用。现在更是只有0.6米的亚跨超,这级别做个概要设计阶段的定性分析还成,详细设计靠这个级别的风洞那纯粹是在开玩笑。
我们国家后世为什么能研制出那么多先进多了超音速武器,就是因为到了新世纪我们的风洞出现了突破,甚至达到了世界领先的地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为没有超高音速风洞的数据,这也就导致歼八的气动外形一直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不是震颤,就是抖。
除了气动外形,最难的还是发动机,这个难题不光现在难,放到未来也是难题。发动机的难点主要就是难在了材料问题上。
现在的战斗机使用军用涡喷发动机上有着许多的叶片,看上去好像是风扇叶似的,千万别小看了这些密密麻麻的叶片,这些叶片作为发动机的关键零件,它们实现了发动机的核心功能,拥有着极高的科技含量。
在一家战斗机上可有着几千片这种叶片,并且这些叶片不仅有着不同种类,还拥有不同材料、不同工艺,不同的部件,还有不同的需求。
就部件来说,航空发动机的叶片分为风扇叶片、压气机叶片以及涡轮叶片,最难的,就是涡轮叶片中,高温单晶涡轮叶片,堪称发动机核心技术的最高点。
其在运行的时候,叶片所要承担超过2000摄氏度的高温,以及本身重量1万倍的离心力,以每分钟转数万转的速度,在这种情况下持续旋工作几个小时。
一般金属的熔点在1300度左右,如果叶片材料的处理工艺不达标,或者是降温冷却系统设计的不合理,一开机没一会儿的功夫叶片就会融化一堆铁水。
解决了材料问题还不算完,还要通过精密的制造技术把这些叶片造出来差一点儿都不行。
总得来说,发动机的特点可以归结为四高,即“高温、高压、高转速、高负荷”。
歼八的航程比歼七加大50%,升限和速度也比歼七有提升,所以必须有足够的发动机推力,好在经过老一辈研究突破了九孔空心叶片的铸造方法,使得歼八的使用的涡喷七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推力满足了歼八的使用需求。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问题,但是都被工作人员一一解决,直到1979年最后一天歼八终于多年媳妇熬成婆通过了航空定型委员会的定型审查。从1969年首飞到1979年定型,歼八用了整整十年才走完这段路。
公允地说,歼八在刚开始研制的年代指标上并不落伍。但原型机出来之后一扔就是十年,等到他服役,世界格局已经变了。
如果它能在七十年代翱翔天空,未必不能留下一段佳话。但是它拖的太久了,等到它完全形成战斗力,距离歼二十诞生也没剩几天了。
看完了歼八的一生,刘光齐拿出顾松芬给他的资料。打开第一页看到歼八的图片,刘光齐的眉头就皱了起来。这跟他记忆中的歼八好像不太一样啊,他记忆中的歼八好像是尖头的两侧进气,这个怎么是机头进气啊。
“刘总。”
刘光齐正看着,图书馆里突然走进来来一个人
“赵老,您怎么来,别叫我刘总,叫我光齐就行。正好您来了,你之前是从事飞机研究工作的,那您应该对歼八这个项目有一定的了解,您跟我讲一讲歼八的情况。”
刘光齐看到来人眼睛一亮,把对方请到了自己跟前。
“我来就是想您跟跟聊一聊这个。”
“那太好了,别的方面我还懂点,但是飞机这方面我还真是不在行。关注的太少。咱们先说这个飞机,我记忆里的歼八的好像是尖头两侧进气的,沈飞给我的资料怎么是机头进气的呢。”
不懂就问,刘光齐最大的优点就是不会不懂装懂。这也是他作为医学生对自己的要求,别的行业不会了可以糊弄,但是医学生不可以,糊弄一下就可能是人命。
“您说的那个应该是歼八二,沈飞给你到这个是歼八的最初到版本,也就是歼八。”
“这两个版本有什么不一样吗。我的记忆里未来的战机,要么是两侧进气,要么是机腹进气,像机头进气这种进气方式已经被淘汰了,沈飞为什么要用采用这种落后方案。而且我看着这架飞机好像完全就是歼七的拉长般啊。”
刘光齐翻开着手里的资料问道。作为领导他必须问清楚,如果歼八真的不行,是个无底洞,那他必须停掉这个项目把精力转到别的项目上,替国家节省财力和时间。
“你说的没错,两侧进气却确实比机头进气要先进不少,当年我们和老毛子闹翻之后,就开始探索新战斗机之路,在当时就产生了2条路线之争,一个是机头进气和两侧进气,一个是单发和多发。
最初我国引进了苏联的米格15 17,19,21战斗机,一路顺风顺水,很多人就出了不切实际的想法,觉得搞飞机很简单,随便搞搞就行,结果就出了很多搞笑的故事。你听说东风战斗机没有。”
“东风战斗机?咱们国家还有东风战斗机吗,咱们国家的战斗机不都是歼字号的,东风,我只在火车头和导弹上听说过。”
东风战斗机这五个字对刘光齐来说真的是一个很陌生的词汇。扒光他前世的记忆他也没听说过中国有东风系列的战斗机。
“你没听说过很正常,因为它们要么有了别的名字,要么压根就没造出来。
就拿东风101来说,它其实就是国产化米格-17F又叫做歼五。
东风102:是国产化米格-19S叫歼六
东风103:是国产化米格-19p又叫歼六甲
东风104和前三者不一样,它是咱们第一款自行设计的超音速战斗机,最大马赫数1.4,升限
东风105是米格-19pm国产化型号,米格-19pm是老毛子全天候导弹截击机,可携带K-5(霹雳1导弹),后改名歼-6乙。
东风106:东风106方案的提出几乎和东风104同时,它的设想是将米格19改成两侧进气的方案,东风106下马后,延续和诞生了“雄鹰302”,这个雄鹰302其实就是强五,按照资料这个时候,它应该已经服役了。
东风107:它是东风104方案的提升版本,参照美国F8U,设计指标提高到最大速度1.8马赫,升限,后在哈军工的东风113的刺激下,提高指标到2.0马赫
东风113:是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提出的方案,性能比东风107更高,达到双2.5,此举直接刺激东风107提高指标,后来107为113让路,但113也没能逃脱天折的命运
东风109:航空工业局领导在东风113方案的刺激下,直接将新方案的指标拍在了3.5马赫,甚至计划使用核动力发动机”
“核动力战斗机,老前辈可真敢想啊,别说现在了,就是我回来的那时候,战斗机都是以喷气式为主,核动力战斗机,还不知道猴年马月呢。”
前面那些刘光齐还能接受,虽然指标有点离谱,但是也算是大胆的尝试了。可这个核动力发动机,完全就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一看就是跃进时期放的大卫星。
“所以才说这些都是笑话。你刚刚说歼八看起来就是歼七的拉长般,这话没错,虽然在歼八设计之初有机头进气和两侧进气之争,经过实验验证两侧进气的阻力确实比机头进气小很多,而且空出来的地方可以放置雷达。
但是在一系列空想项目惨遭失败后,加上批量米格19出现大量质量问题,当时的人又回到极度保守的思路,抱紧原版米格19,米格21死不撒手。在歼七的基础上进行重新设计。
“难怪这个歼八和我看到到歼八不一样,兜兜转转这歼八还是回到两侧进气,这不是在浪费时间,做无用功吗。”
刘光齐皱了皱眉头心里有了要否决这个项目的念头。
“也不能这么说,歼八的问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要的原因是咱们国家的航空科技底子薄弱,从歼八跨声速抖振、方向舵嗡鸣问题的出现与漫长的分析解决过程就可见一斑。
第二位的原因是缺乏从头到尾独立开展一项战斗机设计研制的完整工程经验。比如歼八在首飞初期仅有两架原型机,一架留作静力试验后就只有一架能用于试飞,白白地拖长了试飞周期,
第三位的原因我就不说了,现在的人都是人浮于事,根本没有把心思用在战机研制上。如果能够集中精力在这两年内把歼八搞出来,现在这个歼八还是一款非常不错的飞机。最起码当前的空战思路还是注重高空,高速的。
我们的国家也确实需要这么一款高空高速的战机来扞卫我们国家两万米以上到领空。”
“可是这个思路很快就会过时的,我们总不能把这么多精力都投在一架一出生已经落后的飞机上。”
刘光齐越听越不喜欢这架飞机问题真的太多了。
“我知道你不喜欢这架飞机,可是除了这架飞机,沈飞还有别的项目吗,他们好不容易搞出了这个原型机就等试飞了,你现在否了它,这才是最大的浪费。
即便是你回头再塞给他们一个新的项目,可是以外面现在的情况,想要看到新项目的原型机还不知道猴年马月能看见呢。而且这个新项目还不一定比这个强。”
赵老看到刘光齐有了想要扼杀歼八的念头,连忙劝说道。
“那您的意思是?”
刘光齐抬头看了看赵老。
“我的意思是,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这架飞机的缺点和弱点,那我们就针对这些弱点进行一下改造,让它少走一些弯路。在我看来这架只能在这两年服役,它就是一架好飞机,总得来说歼八不错就是生不逢时了,咱们只要把它出生的时间往前提一提,它肯定不会是您前世那个下场。”
“行吧,这是沈飞给我的资料,您拿回去看一看,检查检查有哪些问题,回头告诉我。”
刘光齐想了一下觉得赵老说的有道理,歼八虽然问题很多,但是它也的确是八九十年代中国最先进,最拿的出手的战机了。要是把它下马了那未来二十年中国的领空真的不知道该让谁来守了。
把资料交给赵老后,刘光齐在空间里闲逛起来,现在空间里所有人都在为东五的研制工作忙碌着,就连刘光齐的老婆孩子也都成了专家们的助手,虽然干不了什么技术话,但是打打下手,记录一下数据还是没有问题的。
“这些是我通过手头上的这些资料,还有计算机整理出来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甚至歼八二的设计图我也放在了里面,您把它交给外面的人,我相信会对歼八的研制起到加速作用的。”
在空间里最不值钱的东西就是时间,三天时间眨眼而过,这天刘光齐正在处理外界的文件,赵老突然找到了他,并且交给了他一个文件袋。
“里面还有一种新型材料的制造方法,歼八的发动机虽然在推力上满足了使用需求,但是寿命却只有五十小时。一台发动机飞不了几趟就得更换。这些资料你可以先看看,再决定什么时候交给他们。”
赵老看着刘光齐手里的档案袋苦口婆心的叮嘱道。
“嗯,您放心吧,我会好好看看的钱。”
但是试飞成功,不代表这架战机就成了,歼八是一款最高速度超过二倍音速的飞机。想要研究出一款超音速飞机不是那么简单的,别的不说就说气动外形就是一大难题。
美苏英法等航空强国都是靠着大型亚跨超音速风洞给模型吹风获取阻力曲线数据的,数据不好就修改模型,直到输出的曲线比较接近期望值。
这其中越大的风洞吹出来的数据在工程上越有参考价值,越有可能在详细设计中发挥作用。
这些国家五十年代的跨超音速风洞就已经达到了2米级别,美国NASA兰利研究中心甚至都建了4.9米的tdt跨声速动态风洞,波音和麦道都有自己的1.2米或2米级跨音速风洞,所以美国的F105、F106、鬼怪在五十年代末就飞得满天都是。
而我们国家的1.2米跨超音速风洞在80年代才全面投入使用。现在更是只有0.6米的亚跨超,这级别做个概要设计阶段的定性分析还成,详细设计靠这个级别的风洞那纯粹是在开玩笑。
我们国家后世为什么能研制出那么多先进多了超音速武器,就是因为到了新世纪我们的风洞出现了突破,甚至达到了世界领先的地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为没有超高音速风洞的数据,这也就导致歼八的气动外形一直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不是震颤,就是抖。
除了气动外形,最难的还是发动机,这个难题不光现在难,放到未来也是难题。发动机的难点主要就是难在了材料问题上。
现在的战斗机使用军用涡喷发动机上有着许多的叶片,看上去好像是风扇叶似的,千万别小看了这些密密麻麻的叶片,这些叶片作为发动机的关键零件,它们实现了发动机的核心功能,拥有着极高的科技含量。
在一家战斗机上可有着几千片这种叶片,并且这些叶片不仅有着不同种类,还拥有不同材料、不同工艺,不同的部件,还有不同的需求。
就部件来说,航空发动机的叶片分为风扇叶片、压气机叶片以及涡轮叶片,最难的,就是涡轮叶片中,高温单晶涡轮叶片,堪称发动机核心技术的最高点。
其在运行的时候,叶片所要承担超过2000摄氏度的高温,以及本身重量1万倍的离心力,以每分钟转数万转的速度,在这种情况下持续旋工作几个小时。
一般金属的熔点在1300度左右,如果叶片材料的处理工艺不达标,或者是降温冷却系统设计的不合理,一开机没一会儿的功夫叶片就会融化一堆铁水。
解决了材料问题还不算完,还要通过精密的制造技术把这些叶片造出来差一点儿都不行。
总得来说,发动机的特点可以归结为四高,即“高温、高压、高转速、高负荷”。
歼八的航程比歼七加大50%,升限和速度也比歼七有提升,所以必须有足够的发动机推力,好在经过老一辈研究突破了九孔空心叶片的铸造方法,使得歼八的使用的涡喷七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推力满足了歼八的使用需求。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问题,但是都被工作人员一一解决,直到1979年最后一天歼八终于多年媳妇熬成婆通过了航空定型委员会的定型审查。从1969年首飞到1979年定型,歼八用了整整十年才走完这段路。
公允地说,歼八在刚开始研制的年代指标上并不落伍。但原型机出来之后一扔就是十年,等到他服役,世界格局已经变了。
如果它能在七十年代翱翔天空,未必不能留下一段佳话。但是它拖的太久了,等到它完全形成战斗力,距离歼二十诞生也没剩几天了。
看完了歼八的一生,刘光齐拿出顾松芬给他的资料。打开第一页看到歼八的图片,刘光齐的眉头就皱了起来。这跟他记忆中的歼八好像不太一样啊,他记忆中的歼八好像是尖头的两侧进气,这个怎么是机头进气啊。
“刘总。”
刘光齐正看着,图书馆里突然走进来来一个人
“赵老,您怎么来,别叫我刘总,叫我光齐就行。正好您来了,你之前是从事飞机研究工作的,那您应该对歼八这个项目有一定的了解,您跟我讲一讲歼八的情况。”
刘光齐看到来人眼睛一亮,把对方请到了自己跟前。
“我来就是想您跟跟聊一聊这个。”
“那太好了,别的方面我还懂点,但是飞机这方面我还真是不在行。关注的太少。咱们先说这个飞机,我记忆里的歼八的好像是尖头两侧进气的,沈飞给我的资料怎么是机头进气的呢。”
不懂就问,刘光齐最大的优点就是不会不懂装懂。这也是他作为医学生对自己的要求,别的行业不会了可以糊弄,但是医学生不可以,糊弄一下就可能是人命。
“您说的那个应该是歼八二,沈飞给你到这个是歼八的最初到版本,也就是歼八。”
“这两个版本有什么不一样吗。我的记忆里未来的战机,要么是两侧进气,要么是机腹进气,像机头进气这种进气方式已经被淘汰了,沈飞为什么要用采用这种落后方案。而且我看着这架飞机好像完全就是歼七的拉长般啊。”
刘光齐翻开着手里的资料问道。作为领导他必须问清楚,如果歼八真的不行,是个无底洞,那他必须停掉这个项目把精力转到别的项目上,替国家节省财力和时间。
“你说的没错,两侧进气却确实比机头进气要先进不少,当年我们和老毛子闹翻之后,就开始探索新战斗机之路,在当时就产生了2条路线之争,一个是机头进气和两侧进气,一个是单发和多发。
最初我国引进了苏联的米格15 17,19,21战斗机,一路顺风顺水,很多人就出了不切实际的想法,觉得搞飞机很简单,随便搞搞就行,结果就出了很多搞笑的故事。你听说东风战斗机没有。”
“东风战斗机?咱们国家还有东风战斗机吗,咱们国家的战斗机不都是歼字号的,东风,我只在火车头和导弹上听说过。”
东风战斗机这五个字对刘光齐来说真的是一个很陌生的词汇。扒光他前世的记忆他也没听说过中国有东风系列的战斗机。
“你没听说过很正常,因为它们要么有了别的名字,要么压根就没造出来。
就拿东风101来说,它其实就是国产化米格-17F又叫做歼五。
东风102:是国产化米格-19S叫歼六
东风103:是国产化米格-19p又叫歼六甲
东风104和前三者不一样,它是咱们第一款自行设计的超音速战斗机,最大马赫数1.4,升限
东风105是米格-19pm国产化型号,米格-19pm是老毛子全天候导弹截击机,可携带K-5(霹雳1导弹),后改名歼-6乙。
东风106:东风106方案的提出几乎和东风104同时,它的设想是将米格19改成两侧进气的方案,东风106下马后,延续和诞生了“雄鹰302”,这个雄鹰302其实就是强五,按照资料这个时候,它应该已经服役了。
东风107:它是东风104方案的提升版本,参照美国F8U,设计指标提高到最大速度1.8马赫,升限,后在哈军工的东风113的刺激下,提高指标到2.0马赫
东风113:是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提出的方案,性能比东风107更高,达到双2.5,此举直接刺激东风107提高指标,后来107为113让路,但113也没能逃脱天折的命运
东风109:航空工业局领导在东风113方案的刺激下,直接将新方案的指标拍在了3.5马赫,甚至计划使用核动力发动机”
“核动力战斗机,老前辈可真敢想啊,别说现在了,就是我回来的那时候,战斗机都是以喷气式为主,核动力战斗机,还不知道猴年马月呢。”
前面那些刘光齐还能接受,虽然指标有点离谱,但是也算是大胆的尝试了。可这个核动力发动机,完全就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一看就是跃进时期放的大卫星。
“所以才说这些都是笑话。你刚刚说歼八看起来就是歼七的拉长般,这话没错,虽然在歼八设计之初有机头进气和两侧进气之争,经过实验验证两侧进气的阻力确实比机头进气小很多,而且空出来的地方可以放置雷达。
但是在一系列空想项目惨遭失败后,加上批量米格19出现大量质量问题,当时的人又回到极度保守的思路,抱紧原版米格19,米格21死不撒手。在歼七的基础上进行重新设计。
“难怪这个歼八和我看到到歼八不一样,兜兜转转这歼八还是回到两侧进气,这不是在浪费时间,做无用功吗。”
刘光齐皱了皱眉头心里有了要否决这个项目的念头。
“也不能这么说,歼八的问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要的原因是咱们国家的航空科技底子薄弱,从歼八跨声速抖振、方向舵嗡鸣问题的出现与漫长的分析解决过程就可见一斑。
第二位的原因是缺乏从头到尾独立开展一项战斗机设计研制的完整工程经验。比如歼八在首飞初期仅有两架原型机,一架留作静力试验后就只有一架能用于试飞,白白地拖长了试飞周期,
第三位的原因我就不说了,现在的人都是人浮于事,根本没有把心思用在战机研制上。如果能够集中精力在这两年内把歼八搞出来,现在这个歼八还是一款非常不错的飞机。最起码当前的空战思路还是注重高空,高速的。
我们的国家也确实需要这么一款高空高速的战机来扞卫我们国家两万米以上到领空。”
“可是这个思路很快就会过时的,我们总不能把这么多精力都投在一架一出生已经落后的飞机上。”
刘光齐越听越不喜欢这架飞机问题真的太多了。
“我知道你不喜欢这架飞机,可是除了这架飞机,沈飞还有别的项目吗,他们好不容易搞出了这个原型机就等试飞了,你现在否了它,这才是最大的浪费。
即便是你回头再塞给他们一个新的项目,可是以外面现在的情况,想要看到新项目的原型机还不知道猴年马月能看见呢。而且这个新项目还不一定比这个强。”
赵老看到刘光齐有了想要扼杀歼八的念头,连忙劝说道。
“那您的意思是?”
刘光齐抬头看了看赵老。
“我的意思是,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这架飞机的缺点和弱点,那我们就针对这些弱点进行一下改造,让它少走一些弯路。在我看来这架只能在这两年服役,它就是一架好飞机,总得来说歼八不错就是生不逢时了,咱们只要把它出生的时间往前提一提,它肯定不会是您前世那个下场。”
“行吧,这是沈飞给我的资料,您拿回去看一看,检查检查有哪些问题,回头告诉我。”
刘光齐想了一下觉得赵老说的有道理,歼八虽然问题很多,但是它也的确是八九十年代中国最先进,最拿的出手的战机了。要是把它下马了那未来二十年中国的领空真的不知道该让谁来守了。
把资料交给赵老后,刘光齐在空间里闲逛起来,现在空间里所有人都在为东五的研制工作忙碌着,就连刘光齐的老婆孩子也都成了专家们的助手,虽然干不了什么技术话,但是打打下手,记录一下数据还是没有问题的。
“这些是我通过手头上的这些资料,还有计算机整理出来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甚至歼八二的设计图我也放在了里面,您把它交给外面的人,我相信会对歼八的研制起到加速作用的。”
在空间里最不值钱的东西就是时间,三天时间眨眼而过,这天刘光齐正在处理外界的文件,赵老突然找到了他,并且交给了他一个文件袋。
“里面还有一种新型材料的制造方法,歼八的发动机虽然在推力上满足了使用需求,但是寿命却只有五十小时。一台发动机飞不了几趟就得更换。这些资料你可以先看看,再决定什么时候交给他们。”
赵老看着刘光齐手里的档案袋苦口婆心的叮嘱道。
“嗯,您放心吧,我会好好看看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