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关于爹娘偏心我却成了王妃这件事 > 第351章 番外4

关于爹娘偏心我却成了王妃这件事 第351章 番外4

    又过了几年,小桓儿和小悦和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只是周修远舍不得小悦和,虽然早早定了人家,也把京中原先的临江王府改成了公主府,给了小悦和。京中原先的临江王府是先帝专门赏给周修远的,离皇宫很近,从前周修远上朝的时候,别人得提前好久出门,周修远能先练练拳脚再吃个早饭再去上朝都来得及。

    但周修远还是舍不得,一直把小悦和留在宫里住着。

    白果主管太医院,水杉主管宫廷侍卫,槭枫和庭梧成了小悦和和小怡乐的暗卫,叶樟则和广陵宋家一起,管着各地的铺子。

    小桓儿的亲事,周修远还没有主意,按理说,以小桓儿的年纪,是可以封王,出宫别住的,周修远也迟迟没有定论,依旧留小桓儿在宫里住着。

    几个孩子倒是不在意,整日里嘻嘻哈哈,打打闹闹的,小桓儿是长兄,也会照顾下面的弟弟妹妹,小悦和和宋霁初一样好玩儿,几个孩子也喜欢跟着小悦和玩闹。小怡乐是个大人,从小就是,小悦和带着大家一起玩儿,小桓儿会操心吩咐人准备好各种物件,小怡乐则会盯着大家,不许大家闹得太过分。相比之下,小怡乐比小悦和更像是长姐。小枢儿也是个顽皮的,脑子却灵光的很,虽然比不得宋霁初过目不忘,也能三五遍就出口成诵,一杆长枪舞也很好,深得周修远的真传。小桢儿年纪还小,说话也是软软糯糯,温温吞吞的,平时最喜欢吃,也喜欢跟在宋霁初身边,看宋霁初画画和刺绣。

    借着小桓儿的婚事,朝中也有了新的声音,大皇子已经谈婚论嫁,当分府别住;二皇子小小年纪已在朝堂上行走,见事清楚,办事漂亮,也该封王。说来说去,核心问题,其实只有一个,先帝在位未立太子,在使得诸子暗中斗法,若非大长公主鼎力相助,皇位更迭或许会有变故。为避免重蹈覆辙,恳请周修远早立太子。

    大臣们也不明着说,都私底下求见周修远,在紫宸殿悄悄的说,周修远当真不胜其烦。

    要说周修远最中意谁,当然是小悦和,接着是小怡乐,可惜她们两个已经自动被排除在外,周修远要选,也只能在小桓儿、小枢儿和小桢儿三个人里选。都是自己的儿子,谁成为太子,对唐修远来说,都没差别,但是对旁人来说,差别可就大了。

    尤其是小桓儿,即便小桓儿的生母,如今不能放在明面上,但大家都是心知肚明,小桓儿并非皇后的亲生儿子。

    周修远拿不定主意,派人出宫请大长公主进宫,大长公主在皇亲中威望最高,又是一手带大了周修远,周修远只拿大长公主当长辈。

    周修远同大长公主一起来到了皇后的凤仪宫。

    宋霁初正抱着小桢儿在画画,也不知道是什么缘故,宋霁初总觉得有时候会看不清楚,也私底下问过白果,白果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座屏这种大体积的双面绣,宋霁初已经完全做不来了,只能绣绣荷包、扇坠这种小物件。

    “父皇,姑祖母。”小桢儿放下手中的颜料,朝二人行礼,依旧是不疾不徐,慢慢吞吞。

    “桢儿,你先去找哥哥姐姐们玩儿。”

    小桢儿点了点头,就自己跑出去了,临走的时候,还不忘叮嘱宋霁初,要把颜料收好,明天还要继续画。

    “姑姑来了。”宋霁初招呼大长公主坐下,没有去正殿,就是在宋霁初画画的侧殿,他们两口子也没有任何行礼寒暄,明明已经是帝后,却好像还是从前的临江王夫妇一样,更像是寻常夫妻。

    “我有正事想请教姑姑,也听听囡囡的意见。”

    宫人们也被打发了出去,只有他们三人,宋霁初动手给大长公主倒茶。

    “是有关太子的事情。”周修远直接开门见山,本来也是来征求宋霁初的意见的,自然没必要藏着掖着。

    周修远能登上皇位,大长公主出了不少力,可周修远能坐稳皇位,却是他们两口子的功劳,周修远稳稳控制了武将的势力,宋霁初和广陵宋家一手操持着天下经济命脉,再加上选拔人才、整顿吏治、开辟女官、鼓励农桑、重视商业,诸位王爷仅存的不多的势力,也很快就被他们两口子瓦解掉了。

    大长公主很少过问政事,毕竟如今坐在皇位上的是周修远,孩子也长大了,也该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周修远和宋霁初夫妇也确实没让大长公主失望。

    “若不是为了这事,我也不敢打扰姑姑。”周修远在大长公主面前,姿态放的很低,周修远很崇敬大长公主,从小便是如此。

    “我是多少年都不理朝政了……”

    “是政事,也是家事,侄儿恳请姑姑指点。”

    “那你们怎么看?”大长公主还是把问题抛回给了帝后二人。

    “要我看倒是不着急,孩子们到底年纪还小,也正好多历练历练,阿远正值壮年,也是励精图治的时候。”宋霁初就差说周修远身强体健,一时半会儿还死不了,用不着这么早立太子了。

    周修远点了点头,周修远和宋霁初的想法其实是一样的,自己和宋霁初还能替孩子们遮风挡雨,孩子们也不用像自己当年一样,逼着自己快快长大。

    “我说实话,桓儿资质平平,枢儿心浮气躁,桢儿性子太软,真要我选,我倒是更中意悦悦,胆大心细……”

    “你可别,”宋霁初直接打断了周修远,“你敢给悦悦三分颜色,她就敢开染坊,回头再把天给捅破了,你哭都没地儿哭去。”小悦和是胆大心细,但是这胆子也真的是格外大,从前在临江的时候,就敢偷拿周修远的私印,把宋霁初吓得不行,虽然小悦和也不会去干什么坏事儿,倒是替宋霁初解决了个麻烦,功过相抵,宋霁初也就不追究小悦和偷拿周修远私印的事情了。

    “照你这么说,乐乐多合适,成熟稳重,帮理不帮亲,大道理说起来一套一套的,夫子都不一定能说的过她。”

    “你们俩这不是胡闹吗?”大长公主失笑道。

    宋霁初用手肘捅了捅周修远,眼神明明就是在说,是你先开始的。周修远和宋霁初也是十几年的夫妻了,周修远身边也只有宋霁初一人,到如今两个人还是黏黏糊糊的,当着大长公主的面,也是小动作不断,可想而知他们两个私底下,得黏糊成什么样子。说几个孩子没长大,大长公主看,眼前的这小两口,更像是孩子。大长公主突然觉得,当初坚持按下周修远的生母和小桓儿的生母是件好事。一些事情,过去就已经过去了,不把那些陈谷子烂麻子的事情拉出来,反复拉扯,对周修远,对宋霁初,都是好事。

    帝后二人,十几年如一日,恩爱非常,伉俪情深,倒也当真难得。寻常夫妻都未必如此,更何况周修远还是坐拥天下的皇帝。

    只是宋霁初自从生了小桢儿之后,就在没消息,按理说,帝后二人感情这么好,不应该如此。宋霁初怕疼不想生,是帝后二人商量好的,外人自然不清楚,如今能有三个儿子来继承皇位,周修远觉得也是够了。宋霁初每回生产都很艰难,不想生,就不生了。

    “桓儿资质平平,也是中规中矩;枢儿心浮气躁,也是锐意进取;桢儿性子温吞,也是仁爱温润。”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个人都有各人的好处。

    “悦悦和乐乐……”大长公主摇了摇头。

    大长公主也是被她的父皇称赞过,若自己是个男子,说不定皇位就到不了皇兄手里了。如今的帝后两口子,不管是开玩笑还是认真的,悦悦和乐乐也都是好孩子,只是皇位,终归与她们无缘。

    唐修远也点了点头。

    终归关于太子之位,大长公主、周修远和宋霁初也没讨论出个所以然来,只是周修远听取了大臣们的意见,册封小桓儿为吴王,册立吴王妃,册封小枢儿为楚王,小桢儿太小,倒不急于一时。

    ……

    又过了几年,宋霁初的眼睛还是出了问题,虽然没有彻底瞎掉,也离眼瞎不远了,看东西只能朦朦胧胧的看到个大概得影子。白果以及宫里的御医束手无策,他们也没办法,便是真的没有办法了,再后来,宋霁初就彻底失明了。

    不管朝臣怎么劝,周修远依旧坚持不选秀,顺手贬了几个叫嚷的最凶的,还作势要把他们家里的女儿、妹妹乱点鸳鸯谱。为什么是作势呢,当然是因为宋霁初拦着不许,女子嫁人相当于第二次投胎,虽然女子也没什么选择的空间和余地。但是好歹是父母为了家族,精挑细选的人家,总好过周修远闭着眼睛随便选的要好。

    宋霁初失明,沐雨公子就彻底封笔了,现存的沐雨公子的画作,价格更是蹭蹭蹭的往上涨。

    几个孩子也陆续成了家,有了自己的孩子,从前的衍王府,成了安宁公主的公主府,从前的衍王府与从前京城的临江王府,有过之而无不及。

    大魏实力强盛,国库充盈,吏治清明,海清河晏,皆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周修远什么事情都不瞒着宋霁初,与宋霁初商议之后,写下了册立太子的圣旨。

    册立皇三子周桢为齐王。

    册立皇二子周枢为太子。

    皇长子周桓长子、皇长孙周炾,出嗣,承袭临江王爵,是为唐炾。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