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八年 第681章 夫妻双双进考场
热门推荐:
给猪接种,没让你接种富婆
离婚后,豪门大佬追妻火葬场
盗墓:她到底算什么女主啊
我家动物园通大唐,爆宠小兕子
我是团宠女主播
虫族生存录
被逼嫁深山,开荒种田过红火日子
曦日永恒
大佬:捡个美女做老婆
第681章 夫妻双双进考场
截止1793年9月15日,参加北海镇新科举考试的应试者已经全部完成报名。按照计划,考试将于三天后举行。
本次来参加考试的考生全部为童生和秀才,共计241人。
童生的总数为189人,其中有143人来自胶东四县,18人来自扬州,15人来自常州,13人来自北海镇在关内最早的据点——淮安府阜宁县,也就是射阳湖田庄的管辖地。
秀才,也就是贡生的总人数为52人,其中有5人是因文字狱被流放到的宁古塔的流放者,他们中年纪最大的已经55岁;剩余的47人则是来自扬州、江宁、镇江、泰州、昭文(常熟),均为袁枚和赵翼的弟子。
然而到了9月15日下午,一个意外的报名申请在考试委员会内引发轩然大波,所有人瞬间就分成了两派,就此展开了激烈讨论。
“不行!老夫不答应!就算赵王在此,老夫还是一样的话!”
看到赵翼吹胡子瞪眼,77岁的袁枚放下茶杯,笑眯眯的道:“云崧老弟,别急嘛。坐下来说。”
“子才兄,你说你也快八十的人了,怎么能由着门下的弟子胡来!孙子潇呢,把他叫来!他平时就这么治家的?”
赵翼看着袁枚样子,肚子里就气不打一处来,心说你是不着急,席佩兰可是伱一众女弟子中“首席大弟子”,她要是能参加科举,你袁子才那是大有面子。
一旁的洪亮吉开口劝道:“瓯北公,您来北海镇也有两个多月了,无论工厂、学校还是医院,亦或是治安警和军队,都有女子。赵王治下讲的是男女平等,您也去过行政学校,不一样有女学生。”
“少跟老夫来这套!你洪君直拿着北海镇的俸禄,自然会说好话,老夫可没拿!女人读书识字,那是为了明礼,好好在家相夫教子。别拿北海镇的情况糊弄我,赵王跟我说过,当初是因为人手不够,这才让女人出来做事,老夫虽觉不妥,但也知道赵王那时缺人手。可科举乃国家抡才大典,怎能让女人参加?实在荒谬!”
赵翼说罢看向闷头不语的段玉裁和刘台拱吉,瞪着眼睛道:“你们两个怎么说!”
刘台拱张了张嘴,随后又闭上了。他心说这可真是神仙打架小鬼遭殃,你们两位进士吵架,干嘛把我们捎进去。
另一边,段玉裁也觉得让女人参加北海镇的第一次科举实在不妥,他沉吟片刻对袁枚道:“仓山公,您还是劝劝孙夫人吧,要不等下次”
赵翼一拍桌子:“下次也不行!自古就没有女人参加科举的!”
袁枚端起杯子抿了口茶,水温刚刚好,他转头看向沉默不语的汪中,微笑道:“容甫,你怎么说?”
听到袁枚问自己,汪中皱着眉道:“中以为,此事确实不妥。不过.”
“不过什么?”
“瓯北的公的话也不全对,自古以来,还是有女子参加童生试并被录取的,还是天子门生。”
听到这话,在座几人除了袁枚不动声色,其他人都是一愣。在座几位虽然都是学问大家,可论读书之多且过目不忘的还得数汪中第一,人家毕竟有“无书不读”的美名。
袁枚道:“说说看。”
汪中面带无奈的道:“《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上有载,淳熙元年夏,女童林幼玉求试中书后省挑试,所诵经书四十三件并通,四月辛酉诏特封孺人。”
袁枚缓缓点头,对赵翼道:“云崧贤弟,容甫少时便有无书不读之名,老夫信他。偏安一隅的赵宋都容得下一个女贡生,难道疆域功业远超历代的北海镇就容不得?封诰命而已,真要是做官,老夫也不答应。”
在中国的封建史上,唯一参加并且通过了朝廷科举的只有一名女性,那就南宋第二位皇帝宋孝宗时代的林幼玉,参加童子科那年仅有九岁。因为当时的科举法律里没有明确写出禁止女性参加,于是林幼玉便钻了这个漏洞,不仅报上了名考了试,竟然还通过了中书省的复试,最后被皇封为七品孺人。
当然了,林幼玉能通过,也和宋代宽容的社会氛围有关。明清以前的女人在贞节观上是讲“德”而非“性贞”,所以有才华的女子非但不会遭受非议,甚至还会得到世人的赞赏。
然而林幼玉考上贡生这件事还是打了那些理学大臣的脸,于是到了南宋第四位皇帝宋宁宗的时候,又有一名叫吴志端的八岁女子参加童子试,并通过了笔试环节。但是这一次就没那么好运了,她在参加中书省的复试时因朝堂大臣们集体反对,便没能通过。
捎带说一句,另一时空里耳熟能详的太平天国“女状元”.嘿嘿,那是后人捏造的。
话说席佩兰报名科举这件事,袁枚也是经过反复考量才同意。
要知道明清时代讲究“男女大防”,到了清代更是严重。女子求学这种事大都是跟着女老师,亦或者是在家由父兄教导,很少有像袁枚这样毫不避讳的广收几十个女弟子的。他这种举动自然也给他带来了不少非议。
赵翼曾戏谑他是“乡觅温柔,不论是男是女。”连老友都这么说,其他人自然还有更难听的。
具体说到孙原湘的夫人席佩兰,此女和严蕊珠、金逸在数十名随园女弟子中最得袁枚看重,诗情和文才都是一等一的,连王贞仪都佩服不已。
席佩兰自幼聪颖,八岁就把《毛诗》学完了,后又学《绿窗咏》,十四岁拜在袁枚门下,十七岁嫁给了孙原湘。她丈夫孙原湘也是个背背,此人四岁能读李杜诗,八岁开蒙学四书,青年时代已名噪京城,然而却屡试不第。也就是他父亲三年前去世,如今守孝已经结束,两口子才被袁枚给拐了过来。
席佩兰原本没想参加北海镇的新科举,她只是夫唱妇随。谁知到了北海镇后,发现这里不光是山川风光与关内不同,女性的社会地位之高更是让她惊讶和不解;大街上随处可见抛头露面的女人,而且她们和其他男性一样,从事着各种工作。
之后她在参观北海镇的小学校时,偶然遇到了刚下课的王贞仪。两人初一交谈便有相见恨晚之意,很快便引为知己。当得知北海镇不仅有女医生、女老师,甚至在工厂、军队、治安警里也有不少女性后,席佩兰心中极度震惊。
不过更让她吃惊的还在后面。王贞仪告诉她,北海镇能做到这一切,关键在于法律明令不许溺婴,不许有童养媳,不许纳妾;男女孩到了七岁必须读书,否则官府有权没收家中土地。如此才从根子上提高了女子的社会地位。
至于女子务工做事,那是因为北海镇在创立之初就是女多男少,赵王又不歧视,这才打下了基础。
好吧,王贞仪在提到“不许纳妾”四个字时虽然脸没红,可心里还是有些慌。
当得知王贞仪这些年不仅参加过地图测绘、拜老师学算学,而且很快还将成为北海镇高等理工院的第一批学生,席佩兰便萌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她要参加科举。
孙原湘虽然对妻子的诗文才学很是钦佩,平日里两口子也很是恩爱,但在得知对方的想法后,居然哈哈大笑,直说戏言。
别看平日里席佩兰性子婉约恬静,但她骨子里和王贞仪一样,也是个不服输的;否则当年席家跟孙家提亲被拒后,她就不会去求袁枚帮忙。后来订婚的时候她还出题难倒孙原湘,急的对方茶饭不思。
于是一赌气之下,席佩兰便直接去找了老师袁枚,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袁枚本来就是个性情中人,他敢收那么多女弟子,就不怕天下人非议。再者几天前通过跟赵新的一番畅谈,觉得此人在很多事的态度和做法上跟祖龙以来所有造反夺天下的君王不同,而且北海镇的制度也不歧视女性,所以他决定试探一下,看看北海镇是不是真的敢为天下先。
虽然汪中摆出了前朝事例,可赵翼还是不答应,他说要是敢让席佩兰跟其他考生同场考试,那他就辞了那个劳什子的顾问和名誉主考,带来的弟子也会罢考。
袁枚见赵翼顽固不化,无奈之下便修书一封,托汪中转交赵新。汪中虽然看不上袁枚,可也知道对方来北海镇所代表的意义,于是便应允了。
“赵王爷”的家在外人眼里是戒备森严,可汪中那是想来就来,他当天下午就带着信上门了。赵新听汪中讲了事情经过,又看完袁枚的信,骨碌着眼珠子沉吟了好半晌。
这事还真不好办,席佩兰要是个十几岁的小姑娘也就罢了。可她今年都23了,连儿子都五岁了。没错,古人是有女子参加科举的,可从来没有当妈的也能考科举,搞不好就会变成个大笑话。
可他转念一想,要是不同意,北海镇的“男女平等”不就成了一句自抽嘴巴的空话?而且那些已经为妇为母,且从事着各种工作的女人怎么办?技术评级一样要考试啊!
赵新随即又对赵翼食古不化的态度愤愤不已,心说同在一个考场怎么了,还能变成老虎吃人不成?!这个老东西,居然还要带着弟子罢考。随便,少了张屠户,老子也不会吃混毛猪!
哎?赵新突然念头一动,手托下巴对汪中道:“容甫先生,您再把瓯北先生最后说的那句话讲一遍?”
“他说,要是敢让席佩兰跟其他考生同场考试,就带着弟子罢考。”
“就是这句!”赵新双掌一拍,笑着道:“咱们这么办”
听完赵新的主意,汪中哭笑不得,心说这要是让赵翼知道,恐怕又得抗议。赵新无所谓的道:“没事,只要考完成绩一出来,他就算知道也晚了。我就是要让北海镇治下的老百姓看看,女人也能当先生。”
次日中午,席佩兰难以置信的接过丈夫递过来的准考证,激动之情难以言表。孙原湘一脸苦笑,心说难怪满清的朝廷说北海镇是一群妖人,居然让女人参加科举,实在惊世骇俗。问题是这个女人还是自己的老婆,真是没地方讲理去。
之前袁枚叫他过去,把准考证交给他的时候还说,夫妻二人一同参加科举,这可是从古至今都没有的事。赵王对韵芬(席佩兰的字)的举动很是钦佩,为了能让她成为北海镇的第一位女秀才,同时为免物议,届时会专门在行政学校给她单独安排一间考场。如果考中,赵王和王妃两口子会亲自给她颁发证书。孙原湘听赵王都说这话了,也只能垂头丧气的答应了。
两天后的清晨,北海镇的第一次新科举考试如期进行。
陈青松没跟赵新吹牛,当一众应试者提着装有文具的书包走进考试院,就见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各色彩旗迎风招展,两座用于考场的三层楼上垂着几幅巨大的红布,上面还有白色的大字标语,看的众人俱是精神一振,心说这场景可是头一回见到。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沉着冷静,脚踏实地!”、“看人生峰高处,唯有磨难多正果!”.好吧,这些全都是从另一时空的考试标语抄来的。
由于北海镇自有稽查作弊的手段,所以对一众考生并没安排搜身环节。然而这在一众应试者看来,却是新朝自有新气象。
很多人看到标语都心说,此语虽然直白,道理却不简单。知识是有尊严的,我们读书人也有尊严,像朝廷那样脱光衣服搜身实在是有辱斯文!
因为应试人数只有241人,而且秀才和童生是分在两个楼,即便每间考场就安排了20个人,好多屋子都还空着,正好用来当考试期间的宿舍。
所有考生均提供铺盖一套,当做宿舍的教室也做了分割的隔断,监考人员会提醒考生之间不得交流。此外考试期间的三餐均由北海镇大食堂提供,营养全面,肯定管饱。
考虑到应试者的教育背景和习惯,本次科举考试还是有八股文内容,不过被缩短为两场,不管是童生还是秀才都是六天五夜。头一场是四书文,第二场是申论。
早上8点整,所有应试者全部按准考证号找好考场就坐,每人的桌案上都放了一杯水,既可以喝,也可以用来研磨。所有人在忙着掏出笔墨进行准备的同时,监考人员对着挂着屋内的《考场纪律》进行宣读。
8点15分,随着刺耳的铃声响起,监考者这才将一个个装有考题、答题纸和草稿纸的牛皮纸袋发到应试者手中。
8点30分,第二遍铃声响起,考试开始。
截止1793年9月15日,参加北海镇新科举考试的应试者已经全部完成报名。按照计划,考试将于三天后举行。
本次来参加考试的考生全部为童生和秀才,共计241人。
童生的总数为189人,其中有143人来自胶东四县,18人来自扬州,15人来自常州,13人来自北海镇在关内最早的据点——淮安府阜宁县,也就是射阳湖田庄的管辖地。
秀才,也就是贡生的总人数为52人,其中有5人是因文字狱被流放到的宁古塔的流放者,他们中年纪最大的已经55岁;剩余的47人则是来自扬州、江宁、镇江、泰州、昭文(常熟),均为袁枚和赵翼的弟子。
然而到了9月15日下午,一个意外的报名申请在考试委员会内引发轩然大波,所有人瞬间就分成了两派,就此展开了激烈讨论。
“不行!老夫不答应!就算赵王在此,老夫还是一样的话!”
看到赵翼吹胡子瞪眼,77岁的袁枚放下茶杯,笑眯眯的道:“云崧老弟,别急嘛。坐下来说。”
“子才兄,你说你也快八十的人了,怎么能由着门下的弟子胡来!孙子潇呢,把他叫来!他平时就这么治家的?”
赵翼看着袁枚样子,肚子里就气不打一处来,心说你是不着急,席佩兰可是伱一众女弟子中“首席大弟子”,她要是能参加科举,你袁子才那是大有面子。
一旁的洪亮吉开口劝道:“瓯北公,您来北海镇也有两个多月了,无论工厂、学校还是医院,亦或是治安警和军队,都有女子。赵王治下讲的是男女平等,您也去过行政学校,不一样有女学生。”
“少跟老夫来这套!你洪君直拿着北海镇的俸禄,自然会说好话,老夫可没拿!女人读书识字,那是为了明礼,好好在家相夫教子。别拿北海镇的情况糊弄我,赵王跟我说过,当初是因为人手不够,这才让女人出来做事,老夫虽觉不妥,但也知道赵王那时缺人手。可科举乃国家抡才大典,怎能让女人参加?实在荒谬!”
赵翼说罢看向闷头不语的段玉裁和刘台拱吉,瞪着眼睛道:“你们两个怎么说!”
刘台拱张了张嘴,随后又闭上了。他心说这可真是神仙打架小鬼遭殃,你们两位进士吵架,干嘛把我们捎进去。
另一边,段玉裁也觉得让女人参加北海镇的第一次科举实在不妥,他沉吟片刻对袁枚道:“仓山公,您还是劝劝孙夫人吧,要不等下次”
赵翼一拍桌子:“下次也不行!自古就没有女人参加科举的!”
袁枚端起杯子抿了口茶,水温刚刚好,他转头看向沉默不语的汪中,微笑道:“容甫,你怎么说?”
听到袁枚问自己,汪中皱着眉道:“中以为,此事确实不妥。不过.”
“不过什么?”
“瓯北的公的话也不全对,自古以来,还是有女子参加童生试并被录取的,还是天子门生。”
听到这话,在座几人除了袁枚不动声色,其他人都是一愣。在座几位虽然都是学问大家,可论读书之多且过目不忘的还得数汪中第一,人家毕竟有“无书不读”的美名。
袁枚道:“说说看。”
汪中面带无奈的道:“《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上有载,淳熙元年夏,女童林幼玉求试中书后省挑试,所诵经书四十三件并通,四月辛酉诏特封孺人。”
袁枚缓缓点头,对赵翼道:“云崧贤弟,容甫少时便有无书不读之名,老夫信他。偏安一隅的赵宋都容得下一个女贡生,难道疆域功业远超历代的北海镇就容不得?封诰命而已,真要是做官,老夫也不答应。”
在中国的封建史上,唯一参加并且通过了朝廷科举的只有一名女性,那就南宋第二位皇帝宋孝宗时代的林幼玉,参加童子科那年仅有九岁。因为当时的科举法律里没有明确写出禁止女性参加,于是林幼玉便钻了这个漏洞,不仅报上了名考了试,竟然还通过了中书省的复试,最后被皇封为七品孺人。
当然了,林幼玉能通过,也和宋代宽容的社会氛围有关。明清以前的女人在贞节观上是讲“德”而非“性贞”,所以有才华的女子非但不会遭受非议,甚至还会得到世人的赞赏。
然而林幼玉考上贡生这件事还是打了那些理学大臣的脸,于是到了南宋第四位皇帝宋宁宗的时候,又有一名叫吴志端的八岁女子参加童子试,并通过了笔试环节。但是这一次就没那么好运了,她在参加中书省的复试时因朝堂大臣们集体反对,便没能通过。
捎带说一句,另一时空里耳熟能详的太平天国“女状元”.嘿嘿,那是后人捏造的。
话说席佩兰报名科举这件事,袁枚也是经过反复考量才同意。
要知道明清时代讲究“男女大防”,到了清代更是严重。女子求学这种事大都是跟着女老师,亦或者是在家由父兄教导,很少有像袁枚这样毫不避讳的广收几十个女弟子的。他这种举动自然也给他带来了不少非议。
赵翼曾戏谑他是“乡觅温柔,不论是男是女。”连老友都这么说,其他人自然还有更难听的。
具体说到孙原湘的夫人席佩兰,此女和严蕊珠、金逸在数十名随园女弟子中最得袁枚看重,诗情和文才都是一等一的,连王贞仪都佩服不已。
席佩兰自幼聪颖,八岁就把《毛诗》学完了,后又学《绿窗咏》,十四岁拜在袁枚门下,十七岁嫁给了孙原湘。她丈夫孙原湘也是个背背,此人四岁能读李杜诗,八岁开蒙学四书,青年时代已名噪京城,然而却屡试不第。也就是他父亲三年前去世,如今守孝已经结束,两口子才被袁枚给拐了过来。
席佩兰原本没想参加北海镇的新科举,她只是夫唱妇随。谁知到了北海镇后,发现这里不光是山川风光与关内不同,女性的社会地位之高更是让她惊讶和不解;大街上随处可见抛头露面的女人,而且她们和其他男性一样,从事着各种工作。
之后她在参观北海镇的小学校时,偶然遇到了刚下课的王贞仪。两人初一交谈便有相见恨晚之意,很快便引为知己。当得知北海镇不仅有女医生、女老师,甚至在工厂、军队、治安警里也有不少女性后,席佩兰心中极度震惊。
不过更让她吃惊的还在后面。王贞仪告诉她,北海镇能做到这一切,关键在于法律明令不许溺婴,不许有童养媳,不许纳妾;男女孩到了七岁必须读书,否则官府有权没收家中土地。如此才从根子上提高了女子的社会地位。
至于女子务工做事,那是因为北海镇在创立之初就是女多男少,赵王又不歧视,这才打下了基础。
好吧,王贞仪在提到“不许纳妾”四个字时虽然脸没红,可心里还是有些慌。
当得知王贞仪这些年不仅参加过地图测绘、拜老师学算学,而且很快还将成为北海镇高等理工院的第一批学生,席佩兰便萌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她要参加科举。
孙原湘虽然对妻子的诗文才学很是钦佩,平日里两口子也很是恩爱,但在得知对方的想法后,居然哈哈大笑,直说戏言。
别看平日里席佩兰性子婉约恬静,但她骨子里和王贞仪一样,也是个不服输的;否则当年席家跟孙家提亲被拒后,她就不会去求袁枚帮忙。后来订婚的时候她还出题难倒孙原湘,急的对方茶饭不思。
于是一赌气之下,席佩兰便直接去找了老师袁枚,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袁枚本来就是个性情中人,他敢收那么多女弟子,就不怕天下人非议。再者几天前通过跟赵新的一番畅谈,觉得此人在很多事的态度和做法上跟祖龙以来所有造反夺天下的君王不同,而且北海镇的制度也不歧视女性,所以他决定试探一下,看看北海镇是不是真的敢为天下先。
虽然汪中摆出了前朝事例,可赵翼还是不答应,他说要是敢让席佩兰跟其他考生同场考试,那他就辞了那个劳什子的顾问和名誉主考,带来的弟子也会罢考。
袁枚见赵翼顽固不化,无奈之下便修书一封,托汪中转交赵新。汪中虽然看不上袁枚,可也知道对方来北海镇所代表的意义,于是便应允了。
“赵王爷”的家在外人眼里是戒备森严,可汪中那是想来就来,他当天下午就带着信上门了。赵新听汪中讲了事情经过,又看完袁枚的信,骨碌着眼珠子沉吟了好半晌。
这事还真不好办,席佩兰要是个十几岁的小姑娘也就罢了。可她今年都23了,连儿子都五岁了。没错,古人是有女子参加科举的,可从来没有当妈的也能考科举,搞不好就会变成个大笑话。
可他转念一想,要是不同意,北海镇的“男女平等”不就成了一句自抽嘴巴的空话?而且那些已经为妇为母,且从事着各种工作的女人怎么办?技术评级一样要考试啊!
赵新随即又对赵翼食古不化的态度愤愤不已,心说同在一个考场怎么了,还能变成老虎吃人不成?!这个老东西,居然还要带着弟子罢考。随便,少了张屠户,老子也不会吃混毛猪!
哎?赵新突然念头一动,手托下巴对汪中道:“容甫先生,您再把瓯北先生最后说的那句话讲一遍?”
“他说,要是敢让席佩兰跟其他考生同场考试,就带着弟子罢考。”
“就是这句!”赵新双掌一拍,笑着道:“咱们这么办”
听完赵新的主意,汪中哭笑不得,心说这要是让赵翼知道,恐怕又得抗议。赵新无所谓的道:“没事,只要考完成绩一出来,他就算知道也晚了。我就是要让北海镇治下的老百姓看看,女人也能当先生。”
次日中午,席佩兰难以置信的接过丈夫递过来的准考证,激动之情难以言表。孙原湘一脸苦笑,心说难怪满清的朝廷说北海镇是一群妖人,居然让女人参加科举,实在惊世骇俗。问题是这个女人还是自己的老婆,真是没地方讲理去。
之前袁枚叫他过去,把准考证交给他的时候还说,夫妻二人一同参加科举,这可是从古至今都没有的事。赵王对韵芬(席佩兰的字)的举动很是钦佩,为了能让她成为北海镇的第一位女秀才,同时为免物议,届时会专门在行政学校给她单独安排一间考场。如果考中,赵王和王妃两口子会亲自给她颁发证书。孙原湘听赵王都说这话了,也只能垂头丧气的答应了。
两天后的清晨,北海镇的第一次新科举考试如期进行。
陈青松没跟赵新吹牛,当一众应试者提着装有文具的书包走进考试院,就见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各色彩旗迎风招展,两座用于考场的三层楼上垂着几幅巨大的红布,上面还有白色的大字标语,看的众人俱是精神一振,心说这场景可是头一回见到。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沉着冷静,脚踏实地!”、“看人生峰高处,唯有磨难多正果!”.好吧,这些全都是从另一时空的考试标语抄来的。
由于北海镇自有稽查作弊的手段,所以对一众考生并没安排搜身环节。然而这在一众应试者看来,却是新朝自有新气象。
很多人看到标语都心说,此语虽然直白,道理却不简单。知识是有尊严的,我们读书人也有尊严,像朝廷那样脱光衣服搜身实在是有辱斯文!
因为应试人数只有241人,而且秀才和童生是分在两个楼,即便每间考场就安排了20个人,好多屋子都还空着,正好用来当考试期间的宿舍。
所有考生均提供铺盖一套,当做宿舍的教室也做了分割的隔断,监考人员会提醒考生之间不得交流。此外考试期间的三餐均由北海镇大食堂提供,营养全面,肯定管饱。
考虑到应试者的教育背景和习惯,本次科举考试还是有八股文内容,不过被缩短为两场,不管是童生还是秀才都是六天五夜。头一场是四书文,第二场是申论。
早上8点整,所有应试者全部按准考证号找好考场就坐,每人的桌案上都放了一杯水,既可以喝,也可以用来研磨。所有人在忙着掏出笔墨进行准备的同时,监考人员对着挂着屋内的《考场纪律》进行宣读。
8点15分,随着刺耳的铃声响起,监考者这才将一个个装有考题、答题纸和草稿纸的牛皮纸袋发到应试者手中。
8点30分,第二遍铃声响起,考试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