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八年 第739章 看戏和红烧肉
热门推荐:
红颜遍布仙魔妖,我花心点合理吧
万界之主
刚好遇见你:这个大佬有点暖
四合院:留学归来,悟性逆天
悟性逆天:八年获得66个博士
军工:反对修大坝,我成鹰派了?
重生洪荒证高端大罗
震惊!我有军火商系统
都市:滴血重生,入世即无敌!
第739章 看戏和红烧肉
王聪儿是在盛京战役发起总攻的两周前遇到自己丈夫的。算起来,小两口已经快半年没见了。
太阳快下山的时候,北海军十七团在通往大石桥的驿道上开进,他们是中午从净烟堡出发的。王聪儿和几个女兵站在路边的土坎上咿咿呀呀的打着快板。
8月的辽河平原上,到处可见高过人头的高粱,绿油油的像是一堵没有止境的青纱帐,成熟的高粱穗就像纱帐上点缀的无数火把,在晚霞的映照下,红了大地。穿着草绿色军装的北海军如同一条宽厚的河,在青纱帐中流淌。
官兵们精神饱满,步伐整齐,衣着干净,枪械鲜亮,绑腿结实。乍一看每个人的装束都差不多,因为每个人的头上都戴着扎有野草的钢盔,很难分清面孔,可眼明心细的人一看就知道谁是老兵,谁是新兵,而且这些新兵里还有不少被转化归正的清兵。
北海军老兵身上的衣服都是七八成新,有的甚至是崭新的,而新兵的衣服比较旧,洗的发白的衣服上还打着不少补丁。那些身经百战的老兵认为每一次战斗都是一场盛典,他们迫不及待的要让那些满清治下的土包子看看北海军是多么的体面;而一年前还是清军的新兵们则把打仗当成了一种苦力活,穿那么好干嘛?反正是风里来雨里去,摸爬滚打,新衣服留着有啥事的时候再穿。
从举止神态上,也可以看出谁是老兵谁是新兵。驿道上一边是前进的作战部队,一边是推着独轮车或赶着骡车马车的民工队,老兵们一路上有说有笑,不时和支前民工们拉上几句话,开几句玩笑,惹得民工队里不时发出一阵哄笑。那神情就像是去赶集,一脸坦然。对那些转化的新兵而言,参加这场战役就像是童生进考场,一个个各怀心事,默默无言。
王聪儿和几个女兵的目光仿佛温柔的清风,抚摸着这条浪花翻滚的“奔流”,手中竹板打的脆响。
女兵!活的!还很漂亮!
老兵们对此早已见怪不怪,可新兵就不一样了,尤其是那些归正的前清军士兵,他们虽然在训练时便听说过部队里有女兵,可在战场上还是第一次见。此刻他们心里浮现的都是一个念头,女人怎么能上战场呢?
由于生理上的不同,女性在冷兵器时代直接参加战斗的很少,这种强调个人勇武的战争世界无法对女性敞开大门。不过到了热兵器时代就不同了,女人不需要性别上的异化,也能在特定领域起到突出的作用,而且能为女人走出传统性别角色和性别屏蔽打通道路。
以赵新为首的穿越众们用了十年时间,终于让北海镇的女人们不光走出了家庭,走进工厂,还走进了战争。这其中固然有穿越众不懈努力的功劳,可早期的岛国归化民中的女性也起了很大作用。毕竟岛国农民女性没有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传统,更别说裹脚了。除此之外,外东北的各族边民女性彪悍不减,根本就没什么女人不能抛头露脸的说法。
直到现在,赵新的那几个女人里除了阿妙,其他都有自己的工作。沈璇虽然贵为未来的皇后,可她依然在北海镇小学教书,兼任名誉校长;王贞仪去了北海镇高等理工学院读书,同时兼任讲师,她的两位老师一个是拉格朗日,一个是拉普拉斯,几年下来,法语说的贼溜;唐小为了离沈璇远点,去了伯力镇的小学当副校长。
至于伊丽莎白夫人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呃,这个还是算了。弱弱的说一句,赵新跟她没关系。
“士兵们,听我言,我把胜利谈一谈!和满清打仗九年半,消灭他队伍千千万!夏季攻势一开始,头个胜利是开原,再打铁岭和锦州,满清的统治要玩完”
快板词这种东西,一般都是即兴编,见到什么是什么,张嘴就来,开口就唱,没法要求一定得押韵。比如王聪儿看到一个超过一米八的大个子兵扛着挺机枪,身后背着一个沉甸甸的大包,步子迈的还很大,就马上唱道:“大个子,脚板硬,走得快,打的赢,活捉舒亮一定行,一定行!”
那名大个子新兵脸腾一下红的跟猴屁股一样,装作没听见。这时队伍里有人喊大个的名字,说道:“苏完,人家姑娘唱你呢,说你一定抓住朝廷,呸!是抓住满清的盛京将军。”
从名字上看,敢情这个大个子还是个赫哲人!因为长年从事渔猎,摄取的肉类食物多,使得赫哲人的身高比关内来的汉人高。不过长这么高的实属少有。
周围的士兵闻言无不哈哈大笑,话传话的从队头笑到了队尾。苏完臊的头都不敢抬,可脚下的步子却愈发轻快。
一拨人流过去,又一拨人淌了过来,王聪儿她们嗓音清亮的快板吟唱就如三伏天里一碗冰澈的井水,让人听了提神,解乏。
三营三连连长的徐坚骑着马,带着通信兵从后面赶了上来,远远的看到王聪儿站在土坎上,穿着略显肥大的军装,头发盘在了军帽里,腰带紧扎,夕阳的光如胭脂般晕在白润的俏脸上。一阵凉风吹来,青纱帐沙沙作响,风吹鼓起她的军装,显山显水。
他勒住马缰,望着自己的媳妇,一瞬间整个人有些发呆。他没想到能在这里碰上王聪儿,不自觉的想起两人成亲的那天蝉鬓半含花下笑,蛾眉相映醉时妆。
是的,徐坚就是徐福南。吉林战役结束后,赵新觉得他都快成家了,兄弟俩再用“福南和寿南”的乳名不太合适,就给他们改了名。老大叫徐坚,老二叫徐毅。能得到赵新“赐名”,让很多人对徐家兄弟极为羡慕。不过知道内情的人都明白,因为和沈璇的关系,赵新两口子这些年其实是把他们当儿子养。
部队有任务,小两口见面后王聪儿从自己的背包里取出沈璇让她捎来的信,还有王聪儿自己缝的一双千层底。徐坚拿过鞋翻过来打量,就见鞋底上针脚缝了个七扭八歪。这姑娘不太喜欢女红,为此她娘没少数落。
看到丈夫脸上露出古怪的表情,王聪儿咬着下嘴唇道:“我花了两个月做的,不许说不好看。”
徐坚这个汗啊,哪敢说个不,忙不迭的称赞夸奖。
王聪儿突然道:“哎,你那还有红烧肉罐头没?我们政工队发的配给没伱们作战部队好,都吃了好几天素了。”
“有!”
听了老婆的话,徐坚让通信兵将马背上褡裢里所有的肉罐头都给了在场女兵。几个女兵捧着一大包肉罐头,直吞口水,恨不得马上打开解解馋。
“马哈鱼罐头也有,要么?”
“呀!鱼籽的,给我两个。”王聪儿笑颜如花,她最喜欢吃这个了。今年的马哈鱼洄游季她是赶不上了,前些天给她娘寄的信里还感慨了几句。
别看北海镇如今已经开办了十多家养猪场,每年出栏近五万头大肥猪,在本时空堪称恐怖;可相对于治下的百万人口,猪肉还是紧俏货。每年北海镇军民肚子里油水最多的时候,就是秋季大马哈鱼洄游的那一个月,鱼籽和腌鱼剩下的边角料一天三顿狂造,甚至在河边直接架着大锅开炖,奔着吃吐的节奏去。
如今北海军的士兵有两大爱好,看戏和吃红烧肉。
红烧肉就不用说了,只说看戏。每次大战前各团都要给士兵们搞一场演出,上演的都是经过穿越众改编的《白毛女》、《血泪仇》等,只不过相关内容都改成了满清贪官污吏和地主勾结,欺压贫苦人,于是被逼得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最后在北海军的解救下,过上了幸福美好生活。此外还有秧歌剧《兄妹开荒》。
这些戏,老兵们已看过好多遍了,新兵也看过一两遍。虽然里面的那些情节看起来很简单,在另一时空的现代能让人嗤之以鼻,可不管新兵老兵,无论看多少遍,都和看第一遍一样新鲜。往往台上的演员唱出上一句台词,底下的人马上紧接下一句。演员们偶尔发挥一下,稍稍改动台词和动作,底下的士兵们就跟有人挠他们的胳肢窝一样,乐不可支。
这两大爱好往往被主官和教导员们发挥利用,当作战冲锋时,连长一般都是振臂一呼:“冲啊!打完了回去看大戏吃红烧肉呀!”每次的效果好的不得了,颇有喜剧效果。
“我走了,等打下奉天府再找你。”
还不等王聪儿反应过来,徐坚便和通信兵打马而去。王聪儿只得无奈的举起右手,冲着丈夫的背影挥动,这时袖子褪落下来,白皙的手腕上露出了一支闪闪发亮的银镯子。
这镯子还是徐坚的母亲临终前留给他们兄弟的,当年嫁到东台徐家时的贴身饰物。徐家被抄后,所有财物被官府没收,一家人也被押解京城候审,到最后就剩了这支镯子贴身藏着。不管流放的路上有多苦,即便是在宁古塔缺吃少穿冻的哀嚎,徐坚他娘都没想用镯子换件衣服,换点高粱。到了当年冬天,在一个寒风呼啸的深夜,躺在枯草堆上已经奄奄一息的徐母从怀里摸出这个镯子,叮嘱一定要带在身边,会保佑兄弟俩平安无事。
直到跟王聪儿订亲的时候,徐坚这才将镯子当做聘礼,并告诉了她背后的故事。自此,王聪儿就一直戴着它,并打算当做徐家的传家之物。
转眼就到了8月中旬。随着熊岳、盖平、牛庄等地陆续被攻克,北海军的海上部队在经过了数天的休整并完成补给后,兵进锦州以南的西海口,仅用了一天的时间便拿下了天桥厂。驻守在此的清军水营和炮台守军损失惨重,登陆部队刚一上岸,幸存者就跑的无影无踪。
第二天,稍作休整的十九团向横亘在锦州和宁远州之间的塔山堡发起进攻。
在明代的时候,塔山便是辽西走廊的战略要地。一百五十年前,这里还是个人烟稠密的军事重镇,松锦大战结束后,曾发生过一场鲜为人知的惨烈攻防战。
当时明朝在辽东防御体系的完全崩溃,横亘在宁远州以北三十里的塔山堡犹如汪洋中的孤舟,陷入清军的猛烈攻势之中。时任塔山堡的明军守将佟翰邦得知锦州投降后,向七千塔山军民表达了自己的愤慨和决心:“我军将士死伤惨重,粮食奇缺,可知王朝已死。我义不生辱,必先自尽!”
然而他的慷慨宣言,换来的却是全城军民的眼泪。将军为何要离我等而去?我等愿随将军死战到底。虽必死,绝不降!
于是在祖大寿投降后的第十五天,弹药和粮草告罄的塔山军民佯装投降,将清军骗入城内。佟翰邦随后命人关闭城门,率领残军与清军进行了殊死的战斗,最后点燃早已埋好的炸药,霎时,山崩地裂,整个塔山堡被炸成了废墟,数千军民与进城的清军同归于尽。
相比一百五十年前明军的宁死不屈,如今的清军可差远了。十八世纪末的塔山只是一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子,外加一座土堡,守将只是个正五品防御,手下满打满算还不到三百人。
北海军十九团炮兵连的六门迫击炮在无人机的指引下,专找清军扎堆的地方炸,才打了一轮,塔山堡的土墙上就亮出了白旗。那名头裹绷带的防御见到团参谋长时,直接下跪哀求不要再开炮了。就刚才那几发炮弹,一百多清军没了。
拿下了塔山,辽东清军南逃的路线就此被牢牢堵住。之后南线的北海军兵除留下两个营防守塔山外,其余部队迅速北上,沿途收复了椵木冲堡、大兴堡、杏山堡、金厂堡,最终于8月25日占领了锦县以南十八里的松山堡,并于次日兵临锦县城下。
面对北海军的无人机加大炮,锦县城内的三千清军也就比塔山堡强了一星半点儿。当南面的永安门和东面的宁远门被炸塌后,自知不敌的锦州知府和锦州副都统相继自杀。满清跟北海军打了这么多年,知道北海军没有杀俘虏的习惯,于是城内幸存的四百多名八旗满洲兵在一名协领的带领下,开城投降。
至此,关外清军再无退路,赵新的“关门打狗”计划进入了第二阶段。
这场由赵新和邓飞策划的“盛京战役”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北海军出其不意越过柳条边,兵围盛京;第二阶段,海上部队清扫辽东半岛沿岸城镇,夺取塔山乃至锦州,阻止辽东的清军南逃山海关;第三阶段,占领奉天府、兴京府,逼迫海城、辽阳、岫岩厅、凤凰城的清军缴械投降。
《清史》中关于塔山保卫战的记载不多,只有寥寥数语,毕竟松锦大战刚结束就遭遇一场惨败实在太丢人。真正把塔山攻防战记录下来的是朝鲜人,数年后朝鲜谢恩行副使、右参赞申濡(1610-1665)在《燕行录》中《塔山堡歌》的序言记载了大明塔山保卫战。其中说道:“人马阗入盈城,而炮火迅发,呼吸之顷,焱举烬灭,一城荡然,蔑遗纤芥云。”之后到了顺治八年,朝鲜麟坪大君李出使北京,途经塔山时面对战后的废墟,写了一首《塔山所怀古》:“万古惊心此地事,满城屠戮一无余。男儿一死何须恨,凛凛英名竹帛书。”
王聪儿是在盛京战役发起总攻的两周前遇到自己丈夫的。算起来,小两口已经快半年没见了。
太阳快下山的时候,北海军十七团在通往大石桥的驿道上开进,他们是中午从净烟堡出发的。王聪儿和几个女兵站在路边的土坎上咿咿呀呀的打着快板。
8月的辽河平原上,到处可见高过人头的高粱,绿油油的像是一堵没有止境的青纱帐,成熟的高粱穗就像纱帐上点缀的无数火把,在晚霞的映照下,红了大地。穿着草绿色军装的北海军如同一条宽厚的河,在青纱帐中流淌。
官兵们精神饱满,步伐整齐,衣着干净,枪械鲜亮,绑腿结实。乍一看每个人的装束都差不多,因为每个人的头上都戴着扎有野草的钢盔,很难分清面孔,可眼明心细的人一看就知道谁是老兵,谁是新兵,而且这些新兵里还有不少被转化归正的清兵。
北海军老兵身上的衣服都是七八成新,有的甚至是崭新的,而新兵的衣服比较旧,洗的发白的衣服上还打着不少补丁。那些身经百战的老兵认为每一次战斗都是一场盛典,他们迫不及待的要让那些满清治下的土包子看看北海军是多么的体面;而一年前还是清军的新兵们则把打仗当成了一种苦力活,穿那么好干嘛?反正是风里来雨里去,摸爬滚打,新衣服留着有啥事的时候再穿。
从举止神态上,也可以看出谁是老兵谁是新兵。驿道上一边是前进的作战部队,一边是推着独轮车或赶着骡车马车的民工队,老兵们一路上有说有笑,不时和支前民工们拉上几句话,开几句玩笑,惹得民工队里不时发出一阵哄笑。那神情就像是去赶集,一脸坦然。对那些转化的新兵而言,参加这场战役就像是童生进考场,一个个各怀心事,默默无言。
王聪儿和几个女兵的目光仿佛温柔的清风,抚摸着这条浪花翻滚的“奔流”,手中竹板打的脆响。
女兵!活的!还很漂亮!
老兵们对此早已见怪不怪,可新兵就不一样了,尤其是那些归正的前清军士兵,他们虽然在训练时便听说过部队里有女兵,可在战场上还是第一次见。此刻他们心里浮现的都是一个念头,女人怎么能上战场呢?
由于生理上的不同,女性在冷兵器时代直接参加战斗的很少,这种强调个人勇武的战争世界无法对女性敞开大门。不过到了热兵器时代就不同了,女人不需要性别上的异化,也能在特定领域起到突出的作用,而且能为女人走出传统性别角色和性别屏蔽打通道路。
以赵新为首的穿越众们用了十年时间,终于让北海镇的女人们不光走出了家庭,走进工厂,还走进了战争。这其中固然有穿越众不懈努力的功劳,可早期的岛国归化民中的女性也起了很大作用。毕竟岛国农民女性没有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传统,更别说裹脚了。除此之外,外东北的各族边民女性彪悍不减,根本就没什么女人不能抛头露脸的说法。
直到现在,赵新的那几个女人里除了阿妙,其他都有自己的工作。沈璇虽然贵为未来的皇后,可她依然在北海镇小学教书,兼任名誉校长;王贞仪去了北海镇高等理工学院读书,同时兼任讲师,她的两位老师一个是拉格朗日,一个是拉普拉斯,几年下来,法语说的贼溜;唐小为了离沈璇远点,去了伯力镇的小学当副校长。
至于伊丽莎白夫人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呃,这个还是算了。弱弱的说一句,赵新跟她没关系。
“士兵们,听我言,我把胜利谈一谈!和满清打仗九年半,消灭他队伍千千万!夏季攻势一开始,头个胜利是开原,再打铁岭和锦州,满清的统治要玩完”
快板词这种东西,一般都是即兴编,见到什么是什么,张嘴就来,开口就唱,没法要求一定得押韵。比如王聪儿看到一个超过一米八的大个子兵扛着挺机枪,身后背着一个沉甸甸的大包,步子迈的还很大,就马上唱道:“大个子,脚板硬,走得快,打的赢,活捉舒亮一定行,一定行!”
那名大个子新兵脸腾一下红的跟猴屁股一样,装作没听见。这时队伍里有人喊大个的名字,说道:“苏完,人家姑娘唱你呢,说你一定抓住朝廷,呸!是抓住满清的盛京将军。”
从名字上看,敢情这个大个子还是个赫哲人!因为长年从事渔猎,摄取的肉类食物多,使得赫哲人的身高比关内来的汉人高。不过长这么高的实属少有。
周围的士兵闻言无不哈哈大笑,话传话的从队头笑到了队尾。苏完臊的头都不敢抬,可脚下的步子却愈发轻快。
一拨人流过去,又一拨人淌了过来,王聪儿她们嗓音清亮的快板吟唱就如三伏天里一碗冰澈的井水,让人听了提神,解乏。
三营三连连长的徐坚骑着马,带着通信兵从后面赶了上来,远远的看到王聪儿站在土坎上,穿着略显肥大的军装,头发盘在了军帽里,腰带紧扎,夕阳的光如胭脂般晕在白润的俏脸上。一阵凉风吹来,青纱帐沙沙作响,风吹鼓起她的军装,显山显水。
他勒住马缰,望着自己的媳妇,一瞬间整个人有些发呆。他没想到能在这里碰上王聪儿,不自觉的想起两人成亲的那天蝉鬓半含花下笑,蛾眉相映醉时妆。
是的,徐坚就是徐福南。吉林战役结束后,赵新觉得他都快成家了,兄弟俩再用“福南和寿南”的乳名不太合适,就给他们改了名。老大叫徐坚,老二叫徐毅。能得到赵新“赐名”,让很多人对徐家兄弟极为羡慕。不过知道内情的人都明白,因为和沈璇的关系,赵新两口子这些年其实是把他们当儿子养。
部队有任务,小两口见面后王聪儿从自己的背包里取出沈璇让她捎来的信,还有王聪儿自己缝的一双千层底。徐坚拿过鞋翻过来打量,就见鞋底上针脚缝了个七扭八歪。这姑娘不太喜欢女红,为此她娘没少数落。
看到丈夫脸上露出古怪的表情,王聪儿咬着下嘴唇道:“我花了两个月做的,不许说不好看。”
徐坚这个汗啊,哪敢说个不,忙不迭的称赞夸奖。
王聪儿突然道:“哎,你那还有红烧肉罐头没?我们政工队发的配给没伱们作战部队好,都吃了好几天素了。”
“有!”
听了老婆的话,徐坚让通信兵将马背上褡裢里所有的肉罐头都给了在场女兵。几个女兵捧着一大包肉罐头,直吞口水,恨不得马上打开解解馋。
“马哈鱼罐头也有,要么?”
“呀!鱼籽的,给我两个。”王聪儿笑颜如花,她最喜欢吃这个了。今年的马哈鱼洄游季她是赶不上了,前些天给她娘寄的信里还感慨了几句。
别看北海镇如今已经开办了十多家养猪场,每年出栏近五万头大肥猪,在本时空堪称恐怖;可相对于治下的百万人口,猪肉还是紧俏货。每年北海镇军民肚子里油水最多的时候,就是秋季大马哈鱼洄游的那一个月,鱼籽和腌鱼剩下的边角料一天三顿狂造,甚至在河边直接架着大锅开炖,奔着吃吐的节奏去。
如今北海军的士兵有两大爱好,看戏和吃红烧肉。
红烧肉就不用说了,只说看戏。每次大战前各团都要给士兵们搞一场演出,上演的都是经过穿越众改编的《白毛女》、《血泪仇》等,只不过相关内容都改成了满清贪官污吏和地主勾结,欺压贫苦人,于是被逼得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最后在北海军的解救下,过上了幸福美好生活。此外还有秧歌剧《兄妹开荒》。
这些戏,老兵们已看过好多遍了,新兵也看过一两遍。虽然里面的那些情节看起来很简单,在另一时空的现代能让人嗤之以鼻,可不管新兵老兵,无论看多少遍,都和看第一遍一样新鲜。往往台上的演员唱出上一句台词,底下的人马上紧接下一句。演员们偶尔发挥一下,稍稍改动台词和动作,底下的士兵们就跟有人挠他们的胳肢窝一样,乐不可支。
这两大爱好往往被主官和教导员们发挥利用,当作战冲锋时,连长一般都是振臂一呼:“冲啊!打完了回去看大戏吃红烧肉呀!”每次的效果好的不得了,颇有喜剧效果。
“我走了,等打下奉天府再找你。”
还不等王聪儿反应过来,徐坚便和通信兵打马而去。王聪儿只得无奈的举起右手,冲着丈夫的背影挥动,这时袖子褪落下来,白皙的手腕上露出了一支闪闪发亮的银镯子。
这镯子还是徐坚的母亲临终前留给他们兄弟的,当年嫁到东台徐家时的贴身饰物。徐家被抄后,所有财物被官府没收,一家人也被押解京城候审,到最后就剩了这支镯子贴身藏着。不管流放的路上有多苦,即便是在宁古塔缺吃少穿冻的哀嚎,徐坚他娘都没想用镯子换件衣服,换点高粱。到了当年冬天,在一个寒风呼啸的深夜,躺在枯草堆上已经奄奄一息的徐母从怀里摸出这个镯子,叮嘱一定要带在身边,会保佑兄弟俩平安无事。
直到跟王聪儿订亲的时候,徐坚这才将镯子当做聘礼,并告诉了她背后的故事。自此,王聪儿就一直戴着它,并打算当做徐家的传家之物。
转眼就到了8月中旬。随着熊岳、盖平、牛庄等地陆续被攻克,北海军的海上部队在经过了数天的休整并完成补给后,兵进锦州以南的西海口,仅用了一天的时间便拿下了天桥厂。驻守在此的清军水营和炮台守军损失惨重,登陆部队刚一上岸,幸存者就跑的无影无踪。
第二天,稍作休整的十九团向横亘在锦州和宁远州之间的塔山堡发起进攻。
在明代的时候,塔山便是辽西走廊的战略要地。一百五十年前,这里还是个人烟稠密的军事重镇,松锦大战结束后,曾发生过一场鲜为人知的惨烈攻防战。
当时明朝在辽东防御体系的完全崩溃,横亘在宁远州以北三十里的塔山堡犹如汪洋中的孤舟,陷入清军的猛烈攻势之中。时任塔山堡的明军守将佟翰邦得知锦州投降后,向七千塔山军民表达了自己的愤慨和决心:“我军将士死伤惨重,粮食奇缺,可知王朝已死。我义不生辱,必先自尽!”
然而他的慷慨宣言,换来的却是全城军民的眼泪。将军为何要离我等而去?我等愿随将军死战到底。虽必死,绝不降!
于是在祖大寿投降后的第十五天,弹药和粮草告罄的塔山军民佯装投降,将清军骗入城内。佟翰邦随后命人关闭城门,率领残军与清军进行了殊死的战斗,最后点燃早已埋好的炸药,霎时,山崩地裂,整个塔山堡被炸成了废墟,数千军民与进城的清军同归于尽。
相比一百五十年前明军的宁死不屈,如今的清军可差远了。十八世纪末的塔山只是一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子,外加一座土堡,守将只是个正五品防御,手下满打满算还不到三百人。
北海军十九团炮兵连的六门迫击炮在无人机的指引下,专找清军扎堆的地方炸,才打了一轮,塔山堡的土墙上就亮出了白旗。那名头裹绷带的防御见到团参谋长时,直接下跪哀求不要再开炮了。就刚才那几发炮弹,一百多清军没了。
拿下了塔山,辽东清军南逃的路线就此被牢牢堵住。之后南线的北海军兵除留下两个营防守塔山外,其余部队迅速北上,沿途收复了椵木冲堡、大兴堡、杏山堡、金厂堡,最终于8月25日占领了锦县以南十八里的松山堡,并于次日兵临锦县城下。
面对北海军的无人机加大炮,锦县城内的三千清军也就比塔山堡强了一星半点儿。当南面的永安门和东面的宁远门被炸塌后,自知不敌的锦州知府和锦州副都统相继自杀。满清跟北海军打了这么多年,知道北海军没有杀俘虏的习惯,于是城内幸存的四百多名八旗满洲兵在一名协领的带领下,开城投降。
至此,关外清军再无退路,赵新的“关门打狗”计划进入了第二阶段。
这场由赵新和邓飞策划的“盛京战役”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北海军出其不意越过柳条边,兵围盛京;第二阶段,海上部队清扫辽东半岛沿岸城镇,夺取塔山乃至锦州,阻止辽东的清军南逃山海关;第三阶段,占领奉天府、兴京府,逼迫海城、辽阳、岫岩厅、凤凰城的清军缴械投降。
《清史》中关于塔山保卫战的记载不多,只有寥寥数语,毕竟松锦大战刚结束就遭遇一场惨败实在太丢人。真正把塔山攻防战记录下来的是朝鲜人,数年后朝鲜谢恩行副使、右参赞申濡(1610-1665)在《燕行录》中《塔山堡歌》的序言记载了大明塔山保卫战。其中说道:“人马阗入盈城,而炮火迅发,呼吸之顷,焱举烬灭,一城荡然,蔑遗纤芥云。”之后到了顺治八年,朝鲜麟坪大君李出使北京,途经塔山时面对战后的废墟,写了一首《塔山所怀古》:“万古惊心此地事,满城屠戮一无余。男儿一死何须恨,凛凛英名竹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