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年代:悠闲的日子 > 第509章 同事们

年代:悠闲的日子 第509章 同事们

    等傻柱出了门,杨庆有刚想着去刷锅,结果锅还没拿起来,傻柱又掉头回来了。

    “柱哥,您怎么又回来了?”

    傻柱干笑两声解释道:

    “那啥,庆有兄弟,刚才我忘了个事儿。”

    “您说。”

    傻柱不好意思道:

    “就是那啥,自行车,你那辆自行车能借我骑骑不?”

    杨庆有大气挥手道:

    “没问题,别骑坏了就成。”

    傻柱拍着胸脯保证道:

    “放心放心,绝对坏不了,坏了柱哥我给你换新的,那就这样,明儿我一早就去请假,上午就来骑车。”

    “成,我明儿出门不骑车,就放屋里,您直接过来取就行。”

    “好兄弟,谢了。”

    “甭客气。”

    傻柱呲着大牙,紧握杨庆有的双手,摇的那叫一个用力,也幸亏是在屋门外,要是在屋里,丫非得再多叨叨会儿好话不可。

    看着傻柱离去的背影,杨庆有感慨,傻柱这孙子的遭遇也着实凄惨,没爹没妈,又遇到一帮不管不问的邻居,但凡易中海当年多上点心,他都长不歪。

    可惜,易中海光想着伟光正了,压根不会太偏向某个人或者某一家。

    他怕邻居们说闲话。

    而且,丫私心忒重,把养老问题看得比谁都重,看重就看重吧!还不舍得付出。

    就像贾东旭,他要是在院里光明正大的认贾东旭为干儿子,放出话去,让贾东旭养老送终,之后再对贾家好,邻居们绝对不说闲话。

    毕竟那是人家儿子,有好处想着老贾家,也是天经地义。

    但现在,又想落好处,又不想付出,还抡着道德大棒让邻居们替他付出,比又当又立还可恶。

    干的全是损公肥私,见不得人的烂事儿。

    也不怪前院邻居瞧不上他。

    傻柱就是那个被他忽悠瘸了的性情中人,大致的三观问题不大,但太偏激。

    甭管正史还是野史中,他对亲妹妹和亲儿子的态度、作为,都不是一个正常人能干出的事儿。

    当然了,现在还没到那一步,杨庆有只能希望傻柱能娶个媳妇,或许娶了媳妇,中院格局能变一变,以后何雨水的遭遇也会好点,别出那些破事儿。

    虽然,杨庆有跟何雨水也不大熟。

    有时候两三周才见一面。

    或许何雨水现在已经谈对象了,平日里压根不回来,只有周末时,偶尔回来一趟,跟杨庆有压根碰不上面儿。

    谁知道呢!

    杨庆有都懒得打听,一些小道消息,除非冯勇告诉他,否则他压根不知道。

    .......

    傻柱的行动力没得说,第二天一早就来借了自行车,说是直接骑车去厂里请假,轧钢厂本身就在城外,下乡也方便。

    一身的中山装,瞧着还真跟老干部似的,要是真如他自己说的,先请假再理发,捯饬完,估计去到乡下得挺受欢迎。

    在人均吃不饱的年头,一壮的跟驴似的老干部,说来公社找一乡下姑娘娶回家当媳妇,杨庆有用屁股想,也知道那群好事的供销社售货员得有多激动。

    看来傻柱这婚事妥了。

    ........

    天气变冷后,文工团去一线慰问的成员也陆续回京,今儿就是他们回来后第一天正式上班的日子。

    杨庆有虽然没自行车骑,也屁嘚屁嘚的走着去凑了个热闹。

    好歹是一线表演人员,颜值估摸着不会太差,在单位里长久跟中老年人打交道的杨庆有早就不耐烦了,急着想一睹帅哥美女们的真颜。

    不仅如此,创作编导室里那几个去一线找灵感的年轻同志也回来了,包括半路当逃兵的孔波。

    以后都是一个办公室搅马勺的兄弟,杨庆有怎么着也得去欢迎一下,省的被人说不团结同志。

    杨庆有还没走进文工团大门,便瞧见院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门口马路上还停了两辆大卡车,歌舞团和话剧社的同志们正往下搬东西。

    杨庆有凑过去一瞧,才发现是演出用的乐器服装啥的。

    这帮人嫌弃卡车司机不爱护团里的公物,边卸边指着被颠乱的物品小声嘀咕,一个个一脸的幽怨,卸下来后,还有专人打开箱子查验。

    把一旁那几个卡车司机气的,要不是人少怕挨揍,肯定上去掰扯掰扯。

    杨庆有没好意思多瞧,主要是他也没熟人,怕两方人马拿对方无奈之余,把他这个池鱼给宰喽!

    “吆!孔哥,瞧着您心情不错啊!”

    “哎吆歪,小杨来了,来来来,我给你介绍下几个同事。”

    杨庆有刚走进办公室,就被孔波拉着,介绍出差的同事。

    “这是蔡成功同志,我们办公室的老大哥,别看头秃了,其实今年还不到四十,是个热心肠,遇到事儿,找他准没错,这是杨庆有,咱们办公室上月来的新同事。”

    蔡成功,一米六出头,大脑袋铮亮,笑起来跟弥勒佛似的,要是再胖点,那就更像了。

    “我知道、知道,小杨,杨庆有嘛!国庆期间写了两首好歌,我没回来之前就听说了,很厉害,你好杨庆有同志。”

    “您好、您好,蔡同志,请您以后多多关照。”

    “什么蔡同志,这称呼太公式化了,叫蔡大哥。”

    “好嘞,蔡大哥。”

    蔡成功不愧有好大哥之名,说话那叫一个暖心,两句话之后,顺势接过孔波的话语权,带着杨庆有认识同事。

    “这是谢伟,文学编剧,比你早来两年,今年才二十四,去年刚结婚。”

    “他叫何红军,文学编剧,今年三十岁,四川人,咱们文工团成立时,从地方调来的。”

    “这位是秦庄,京城本地人,咱团里唯一一个大学生,去年分配来的,文笔很好,老张将来高升,一准他接班。”

    别看只有四位同事,但这四位可是编导室最重要的主力军,没了他们,估计老张得挠破头。

    剩下的大多数,除了李琛外,全是老弱病残,创作方面的事儿,压根指望不上他们。

    还有一点,在创作编导室工作的这帮人,基础待遇都不错,工资最低的是杨庆有这一档,科员待遇,每月五十多,高一点的每月一百多元,已经解决吃喝拉撒的情况下,他们压根没往上爬的动力。

    因此办公室内的氛围不错,没那些勾心斗角的烂事。

    更关键的是,这年头大学生的名头忒大,有秦庄在办公室里镇着,直接堵死了其他人往上爬的路子。

    于是乎大伙只能原地摆烂,

    至于针对秦庄?

    那更不可能,编剧靠真本事吃饭,人家写的好就是好,你压根没法抢功,即使下个绊子都难。

    啥啥不如人家,升迁凭什么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