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年代:悠闲的日子 > 第587章 工业券来了

年代:悠闲的日子 第587章 工业券来了

    “十六七的孩子正淘着呐!是得给立点规矩,否则以后还怎么管?学坏了怎么办?”

    “可是,得勤揍着点,大街上那么多胡同串子,万一学坏就麻烦了。”

    “不过您也不用生气,揍一回他俩知道错就行了,您还得指望他俩养老,也不能把父子关系搞得太僵。”

    刘海忠闻言怒道:

    “指望他俩养老?我还不如学老易,多存点钱,你们瞅瞅俩兔崽子的德行,整天吊儿郎当的无所事事,像有出息的样吗?”

    这话说的。

    是彻底把老刘家的裤衩子扒下来给众人看呐!

    邻居们你瞅瞅我,我瞧瞧你,全都诧异不已,这二大爷怕不是得失心疯了吧?

    在外人面前败坏自己的儿子,对他能有什么好处?

    大伙除了瞧热闹,还能帮他纠正儿子缺点不成?

    想不明白,是真想不明白。

    不过,纳闷归纳闷,面上还得陪笑附和:

    “孩子还小嘛!以后不好说。”

    “对对对,您多教育着点儿,来的急,小树刚发芽,修修一样成才。”

    “再说您养老还早着呐!儿子不行不还有孙子呢嘛!”

    “呸,怎么说话呢!光天、光福才多大年纪?十六七懂什么?等二十出头,结了婚就好了,不当家,不知日子难,有了媳妇就稳当了。”

    “可不,就是这么个理。”

    见大伙都挺给面子,全都捧着他说话,刘海忠的脸色这才好了些,又陪着众人捞了几句闲话,这才拎着皮带往回走。

    等人都瞅不见了,前院邻居们才长舒一口气,恢复最初的八卦状态。

    “二大爷这是怎么想的?明显光齐指望不上,也不悠着点,修补修补跟老二老三的关系,这么打下去,以后能指望他们养老吗?”

    面对朱师傅的疑惑,冯叔吐槽道:

    “得了吧老朱,你以为所有当爹的都跟你似的,恨不得把儿子当宝贝?这刘海忠啊!估摸着还是老一套的封建思想,你看吧!等他将来退休了,肯定会想着把家产留给大儿子。”

    “呸!他有个屁的家产。”

    一旁的李强不屑道:

    “房子是单位的,即使他想传给大儿子,那俩儿子不点头,单位就不敢签字,传个屁的传。”

    “对对对,是这么个理儿。”

    周宝庆点头道:

    “我们机械厂前一阵就出了这么档子事儿,老子身体不行了,把工作传给了大儿子,结果二儿子不同意,天天去单位闹,把领导烦的,一直没敢让那大儿子上班,现在还僵着呐!单位直接放了话,他们不管谁接班,老头儿什么时候把另外一儿子的同意书送去,什么时候让接班。”

    “嗐!都是钱闹的。”

    冯叔也不知怎么想的,感慨完,突然看向阎埠贵,嘴贱说道:

    “还是老阎家好,解成早早就有了工作,老阎,你还得努力攒钱,老二老三长大后,还得指望你给找工作呐!”

    阎埠贵原本乐呵呵的脸,闻言立马往下一耷拉,不乐意道:

    “我们家解放和解旷才不会跟白眼狼似的,都听话着呐!到时谁对我好,我就把工作传给谁。”

    老师的工作也能往下传?

    李强诧异道:

    “三大爷,您莫要开玩笑,没听说过老师能接班的,就凭解放和解旷的成绩,他俩想当老师,学校也怕是不同意。”

    “去去去,你懂个屁。”

    阎埠贵撇嘴不屑道:

    “不能当老师,还不能干别的工作了?学校是政府的学校,也得服从政府安排。”

    瞧他这话说的,一言不合就往上扯,话当即就没法聊了。

    李强也只能附和道:

    “对对对,这话没错。”

    氛围没了,大家也就没了闲聊的心情,纷纷客套着散场。

    杨庆有也麻利招呼着跟妇女们聊闲篇的苏颖回家吃饭。

    时间一晃来到两日后。

    贾张氏那碎嘴婆子也不知从后院谁那听来的消息,满院子传二大爷家的闲话。

    杨庆有还是从苏颖和王佳佳嘴里听来的大结局。

    原来刘光齐寄来的信,压根就不是写给爹妈的,人家奔的就是俩兄弟。

    字里行间全是对俩弟弟的关切,提都没提二大爷和二大妈。

    更关键的是,人家直接表态,暂时不会回来,让俩弟弟好好过日子,要是以后日子过得不顺心,可以去投奔他这个大哥。

    不愧是刘光齐。

    杨庆有只能说,老刘家太子是懂宫斗的。

    既离间了家里的俩弟弟跟老爹的父子关系,还给他自己以后留了条退路。

    杨庆有不信他会猜不到,俩倒霉催的弟弟能把信藏好。

    刘海忠看到以后,会是什么结果?

    还用想吗?

    父子关系裂上加裂。

    .............

    杨庆有的夏天极其无聊跟奢靡。

    得益于冯勇供销社的工作,再加上杨庆有舍得花钱,整个夏天,哥俩就没缺过水果。

    西瓜天天啃,其他各种水果也没少存,媳妇和小姨子也被养的水灵灵的,除了王佳佳学习不好,整天挨骂外,生活基本可以说是平淡如水。

    蜜里调油。

    就俩字,舒坦。

    当天气变冷时,他以为这个冬天又会和往常一样,盼着下雪,盼着过节,然后把同事从东北弄来的野味,光明正大炖了,好好吃一顿。

    但历史的脚步忒快了,快到让人有些猝不及防。

    厚衣服刚披上身,月底发工资时,杨庆有便领到了惊喜。

    他拿着手里的票诧异问道:

    “这....这就是工业券?”

    后勤的同志惊喜道:

    “哎吆!没想到咱们团里还有识货的,对,我听领导们说,也叫工业券,跟工资挂钩,二十元工资配发一张券,您的工资正好领三张券,零头不算。”

    杨庆有倒也没多说,只是点头应道:

    “数量没错,谢了哈!”

    工业券跟别的票据区别不大,正面两行字。

    上面那一行写着:京城市购货券。

    下面那一行是:日用工业品。

    中间是金额。

    杨庆有在财务门口凑了会热闹,把工业券的金额瞧了个遍。

    从0.1到1,面值那叫一个齐全。

    “发工业券也不提前说声,那之前的票该怎么办?不会作废吧?”

    面对孔波的牢骚,在办公室内闲聊的张元冬不满道:

    “别得了便宜还卖乖,咱们是总工会下属单位,近水楼台先得月懂不懂?别的单位想领,还得排队呢!”

    孔波惊喜道:

    “那就是不会作废喽?主任,您说话能不能不大喘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