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生张三丰自带系统 > 第80章 览阅片刻,眉头微蹙

重生张三丰自带系统 第80章 览阅片刻,眉头微蹙

    周围的众人闻言,皆露出惊诧之色,仿佛见到了奇异的天象。

    晓梦,那可是仙门天宗的无上宗主,自幼年便力挫六大长老,被誉为万古罕见的天骄。

    如今闭关十年,其修为深邃如渊,无人能测。

    她何需他人庇护?唯有张真人,才配得上此话。

    一个小丫头口出狂言,要守护晓梦大师,实乃……

    然而,晓梦却淡然点头,接受了端木蓉的善意。

    “晓梦多谢师姐。”

    扶苏起身,再次向张三丰躬身行礼。

    “今日得以见识张真人的通天妙法,扶苏三生有幸。”

    “晓梦大师得遇明师,实乃可喜可贺之事。”

    “扶苏敬献佳酿,祝张真人收得非凡弟子。”

    说罢,他举杯向张三丰致意,一饮而尽。

    “贫道乃世间异人,公子厚爱,贫道心领,不需回礼。”

    张三丰淡然道,未施还礼,径自品茗一杯。

    众人皆心知肚明,像张三丰这样的世外高人,本就应如此豁达。

    即便天子不召而至,公子敬酒不举,这才是真正的世外神仙。

    扶苏的目光转至伏念身上。

    “久闻小圣贤庄盛名,适才急于见识张真人妙法,尚未能仔细游览贵庄。”

    既有张三丰在此,原先的计划不得不改,但扶苏也不想空手而归,决定至少要好好参观一番这赫赫有名的小圣贤庄。

    伏念闻言,立刻起身。

    “公子请随我来。”

    众人遂离开剑道馆,步入小圣贤庄的后院。

    眼前,小桥流水,雾气缭绕,花叶相伴,精致的建筑隐匿其间,如诗如画。

    周浩杰

    扶苏不禁赞叹:

    “小圣贤庄果真不负天下儒宗之名,气象万千。”

    这时,一只仙鹤自远方飞来,清唳一声,翩翩起舞,落在院内最高楼阁之上。

    扶苏望向楼阁。

    “诗云:鹤鸣九皋,声闻于天,乃召唤贤士之音。”

    “如我所料不错,此楼必是贤才云集之地。”

    伏念拱手。

    “公子见解独到,此楼正是小圣贤庄的藏书阁。”

    张三丰微笑颔首。

    众人随即走向藏书阁。

    进入藏书阁,中央大厅开阔通透,直抵阁顶,高达百丈。

    四周摆满书架,分层无数,堆满各种典籍。

    这个世界的许多事物都有所变化。

    小圣贤庄的书架上,摆放的是纸质书,而非竹简。

    如此海量的典籍,小圣贤庄的藏书之丰富,令人惊叹。

    扶苏感叹:

    “孔子云:文采斐然。”

    “果真没有骗我。”

    伏念向众人介绍:

    “这是儒家历代先贤的典籍。”

    “这里是道家的经典。”

    “这些是农业和蚕桑之书。”

    ……

    张三丰拿起一本道家典籍,览阅片刻,眉头微蹙。

    原来,这些书上的文字,他竟无法理解。

    应该是秦统一前六国的文字。

    扶苏拿起一本书,面色骤变。

    “伏念先生,始皇帝平定六国后,推行同文同书的政令。”

    “下令立即废除六国原有文字,统一使用秦国小篆。”

    “这点,伏念先生应当知晓吧?”

    伏念拱手。

    “是,伏念清楚。”

    扶苏面色微变,轻轻放下手中的书。

    “那么,为何藏书阁中的典籍,还是六国原有的文字?”

    此言一出,藏书阁内的气氛陡然紧张起来。

    不尊皇命,便是大逆不道。

    大秦帝国的统治下,绝不容许任何人或势力凌驾于帝国之上,违背帝令。

    对于张三丰这样的高人,扶苏可以容忍。

    但何时,小圣贤庄也开始无视帝国的命令了?

    大秦初立,以铁血手腕治理天下。

    任何反抗大秦统治者,均被无情镇压。

    秦法严厉无比。

    六国初并,移风易俗,同文同书,同轨,成为大秦首要国策。

    而小圣贤庄的做法,无疑是公然违抗帝国法令。

    依照秦法,小圣贤庄上上下下,都将犯下重罪。

    伏念拱手,躬身一礼。

    “儒家设立藏书阁,是希望成为华夏一族文化的宝库。”

    “各朝各代的经典,都能完整传承。”

    “以追思先贤功绩,福泽后代。”

    扶苏冷笑。

    “伏念先生,可知始皇帝推行同文的用意?”

    伏念心头一震。

    “始皇帝深思熟虑,伏念不敢妄自揣测。”

    扶苏瞥了他一眼,放下书,踱了几步。

    “文由心生,文字各异,说明人心不一。”

    “对帝国而言,便是最大的威胁。”

    “楚庄王问鼎,乱战延续百年。”

    “根源在于人心纷乱。”

    “始皇帝洞察此理,故制定国策,以期天下同心。”

    “这才是彻底解决天下纷争,福泽百姓的唯一道路。”

    “除此以外,皆为细枝末节。”

    扶苏目光如炬,紧盯着伏念。

    眼中闪过一丝锐利。

    颜路与张良互换忧虑的眼神,荀况的眼底也掠过一丝忧虑。

    此事非同小可,触及了大秦最忌讳之事。

    就在此时,张三丰开口。

    “伏念先生,贫道对贵庄藏书阁中的书甚感兴趣。”

    “这些都是六国的精髓,其中亦有不少道家典籍。”

    “贫道的武当山,也有一座藏书阁,正在搜集各地典籍。”

    “贫道有一不情之请,不知可否请贵庄弟子将阁中书籍悉数抄写一份,送至贫道的武当山。”

    “抄录所需费用,自然由贫道承担。”

    此言一出,无疑替伏念解了围。

    伏念长舒一口气。

    “传播知识,本是小圣贤庄立庄之本,张真人之请,伏念怎敢不应。”

    “伏念即刻令庄中弟子,将所有藏书抄写一份,送往武当。”

    扶苏面色微变,随即意味深长地看了伏念一眼。

    “张真人求书,此事乃大秦之幸,小圣贤庄务必用心抄写。”

    一场危机,在无形中化解。

    伏念连忙拱手。

    “多谢公子教诲,此事伏念定会仔细办理。”

    扶苏将书放回原处。

    “愿伏念大侠助我一臂之力。”

    “圣贤庄,自古以来便是世间尊崇之地。”

    “我祈盼贵庄能引领众生,以古篆为日常生活之用。”

    “如此,便能成为帝国修道者的典范。”

    “儒家之道,原为人间教化,帝王不行儒,儒亦可行于帝王之心。”

    “伏念兄,此乃天赐之机。”

    伏念躬身致意,沉默未答。

    扶苏紧握的双拳微微颤抖。

    空气陡然凝重,风无声无息地起。

    楚南公轻咳几声,赵高行礼回应。

    “殿下行程艰巨,此时天色已晚,还请早日休憩。”

    扶苏松开拳头,回礼道:“张真人,扶苏就此别过。”

    他行礼后,退出藏书阁,步入马车,离圣贤庄而去。

    马车内,扶苏开口问:“赵高,你身为武道大家,如何看待张真人之武技?”

    赵高骑马随行,目光中流露出难以言喻的复杂。

    “殿下,未曾见过有人以内力操控水滴至如此境地。”

    “以鄙人所知,此乃超越内力范畴之能。”

    “窃以为,张真人已臻修真之境,超脱武学,登峰造极。”

    “吾辈凡夫俗子,不宜与仙人较量。”

    扶苏面色数变,心中一凛,轻叹一声。

    “我太过自负,面对仙人,当怀敬畏之心。”

    ……

    圣贤庄,藏书阁。

    伏念再次向张三丰行礼,感激不尽。

    “幸得张真人庇护,圣贤庄方免于无妄之灾。”

    张三丰望向阁中浩瀚典籍。

    “始皇壮志凌云,吾能护你一时,难以护你一世。”

    “为何对扶苏提议的日常使用古篆,伏念兄并未应允?”

    伏念轻叹:“实则圣贤庄平日讲学,弟子多用古篆。”

    “然而圣贤庄乃研习之地,治学须通史。”

    “世人皆可弃旧语言文字,唯有圣贤庄需探古贤经典,文化,须熟知其理。”

    “若弃之不顾,不过数载,历史之脉将断。”

    张三丰豁然开朗。

    圣贤庄作为学术研究之所,确有其独特性。

    学者不可与常人同待。

    然而秦国律法无情,一刀切地强求。

    无怪乎伏念不愿接受。

    “张真人远道而来,如不嫌弃,愿留庄中歇息。”

    张三丰微微点头:“贫道正是此意,只恐打扰诸位清修。”

    他瞥一眼藏书阁中的书,轻叹:“遗憾贫道不识六国文字,虽典籍满目,却无缘阅读。”

    张良微笑:“张真人,这些书,我庄皆已译成通用文字。”

    “译文存于楼中,真人欲观,可上楼查阅。”

    张三丰闻言大悦,念头一动,身形飘浮半空。

    藏书阁七层,张三丰飘至二楼。

    他取书一册,细读起来。

    此处文字,果然为大陆通行之字。

    …… ...

    典籍中的内容,张三丰前所未见。

    百家争鸣,各有其道。

    许多经典散失于历史长河,唯有圣贤庄尚存。

    张三丰一时沉浸其中,如痴如醉。

    身体透出道韵,七彩光环环绕周身。

    “此乃何物?”

    伏念、颜路、张良均感震惊。

    荀况摸了摸胡须:“圣人之言,蕴含大道,下笔即成天成之道韵。”

    “文字光芒万丈,字字浮空,天地为之明净。”

    “圣人之道,全载于书中。”

    “我等凡胎,难窥其妙。”

    “唯有张真人能洞察其精妙,引得圣人之道共鸣。”

    言语间,赞不绝口。

    是稀有机遇,鲜有人得。

    荀况年轻时有幸一遇,因此在儒家独树一帜。

    不料,张三丰随意翻阅典籍,竟有如此造化。

    然而转念一想,荀况心领神会。

    张三丰对“道”的领悟已达高境。

    自然比他人更能看出书中的圣人之道。

    张良仍有疑惑:“张真人所阅,非我庄弟子抄录之书?”

    伏念摇头:“非也,那里放置的并非抄本,而是圣贤亲着之原着。”

    他的神色充满敬仰。

    楼上,张三丰感到书中文字仿佛活了过来。

    它们静谧地述说着它们的道。

    刹那间,张三丰眼前的景象变幻不定。

    他身上的气息与书中的气息交融,使太极之道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