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祖 第215章 郭党俊杰
第215章 郭党俊杰
夜间,郭府之中。
简单地进过晚食,召来两个儿子,考校了一番学业。郭威虽是武人出身,但性敏而好学,好读书识理,对子女的教育培养,很是上心。有问答不对,严厉地责罚了一顿课业,方才放过。
郭府上下,看起来十分俭朴的。天子带头勤俭,近来东京的官僚贵族,多数都收敛了。不似旁人作秀之举,郭威的节俭,矢如从前,他起于微末,既知民间疾苦,再加性不喜奢靡,郭府的俭朴倒非做作。
书房更显清简,没有任何多余的华丽饰物。书案后立着个书架,上置有数十册书,以兵书居多。数量虽然不算多,但观书面页脚,都是被翻看过的,有的册页都已凸出。
坐在书桌后,闭目养着神,大脑却继续转动,脑海中片段式浮现的,是新皇继位以来的情况,边事困顿,天子的手段,各类措施与政策,朝局变动,军队的情况,枢密院的繁务.
慢慢地,郭威就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了,伴随着的,是一阵疲惫。他如今是枢密院的头头,掌军事,机务缠身,手握重权的同时,也重负压身,尤其在国家百废待兴而处境险恶之际。
从龙河东,起于霸府,在大汉立国之前,郭威河东体系中的存在感当真不强,即便建国之后被拜为枢密副使,地位有所提升,仍旧被杨邠死死地压制着。
直到刘承祐继位后,被扶正,主持枢密事务,郭威这才算是彻底熬出了头,并且,得益于刘承祐的扶持,成为大汉朝堂上迅速崛起的一股势力。在刘承祐西巡之时,共佐朝政,牢牢地把握住枢密院,与之抗衡。
良久,郭威回了神,疲意收起,倚靠在桌案上,开始思虑起白日朝会与殿议的情况。琢磨了好一会儿,双目变得深邃起来,沉沉地呢喃道:“看来,朝局、禁军仍有变动啊”
郭威的眉头锁得很紧,显得格外纠结与迟疑,抬手捶了捶额头,一副伤脑筋的模样:“若是我儿在京,倒可参谋一二。”
“老爷,重进与永德两位郎君来了!”追随多年的老仆小声地在书房门口禀道。
闻言,郭威立刻恢复了严肃,变成危坐姿,吩咐道:“让他们来书房见我。”
很快,伴着一阵脚步声,两个青年迈入书房,恭敬地向郭威行礼:“见过舅父(泰山大人)。”
“免礼,都坐吧。”
来谒的两个青年,一人名叫李重进,是郭威的侄子,一人名叫张永德,是郭威女婿。都是郭威亲族下一代中,除郭荣外较出众者,尤其是张永德,文武双全,有见识,知礼节,否则也不会为郭威看上,许之以女。李重进年纪要大上不少,气度能才或逊色于张永德,但也能算是个人才。因为郭威的缘故,二者如今在禁军,任职位,李重进为东西班虞侯,张永德为兴捷军营指。
“不知舅父唤我二人,有何吩咐?”没有太拘礼,李重进直接看问郭威道。
张永德也看着岳丈,目露好奇。
郭威抬指在自己胡须上勾了一下,也毫不拖沓地说道:“你二人在禁军中也待了一段时间了,不是一直想要有所建树吗,朝廷欲出禁军,发往地方剿匪,我欲让你二者随军征剿,磨砺一番,也立些功业!”
“是!”李重进立刻应道,语气中带着兴奋。
张永德性年纪虽轻,但性子平和,回应间也未见急躁。注意到了,郭威显然很满意。
看李重进稍显浮躁,郭威朝其告诫道:“重进,你虽入伍多年,有些战场经验,但也不可疏忽大意,小觑盗贼,更不可大意轻敌。这剿匪,也有剿匪的策略。别看你年纪长,征剿之时,在军中还要多听听抱一的建议!”
闻言,李重进瞥了身旁年轻的张永德,有些不服,心中生起了点疙瘩,但他一向敬服郭威这个舅父,不敢反驳,应了声是。
“舅父,朝廷为何发禁军剿匪,一干毛贼罢了,岂非大材小用?”意动归意动,冷静下来,李重进不由问道。
“就冲你此言,可知你骄愎轻敌之心!”郭威指着李重进训斥道。
闻言,李重进脸上不由得闪过一丝尴尬,很快郑重地认了个错。
“你既有疑惑,可曾思考过?”对其态度,郭威还算满意,问道。
李重进矢口答道:“该是地方州镇兵无能,剿贼不力吧!”
“肤浅。”郭威评价道:“朝政决议,哪有如此简单的!”
李重进讪讪一笑,直接代替郭威支使着张永德:“抱一,舅父常言你有见识,你说说看。”
张永德看起来嘴上无毛的,望了望郭威,在其目光注视下,认真地想了想,稍显迟疑道:“天子初继位,州镇尚且存疑,人心尚未归附,朝廷欲借剿匪,煊赫朝廷威势?”
“提到了重点!”郭威点了点头。随即起身在书房中踱起了步子,将殿议上关于此事的情况给二人讲解了一遍。
张永德原本有些吃力的表情散去,有如醍醐灌顶一遍,李重进也一样,面露恍然。
“让尔等领军剿贼击寇,如何使功高?”郭威又以一种引导教育的口气,问二人。
一下子将二人问住了,尽是不解,李重进纳闷道:“难道不是杀贼越多,平贼越快,功劳越大吗?”
郭威这回没有继续装高深,而是直接提醒道:“天子欲治盗贼,除了剿匪以还地方安定生产之外,便是化匪为民,还其以耕作生产。故此次剿匪,并非比拼杀了多少人,而是看你们能为朝廷增添多少人口治民。一味的杀戮,或有功,却绝非大功,还可能受过!”
听郭威这么一说,张永德颔首,李重进似解非解,在那儿感慨道:“怎么进剿些贼匪,如此麻烦,需要考虑这么多?”
闻言,郭威回身,慢慢地坐下,言辞谆谆,对二人道:“陛下虽年幼,然继位以来,励精图治,革秕病,施良政,收人心。眼下大汉虽然艰难,但只需稳定局势,休养几年,便可昌盛国力,甚至于整个天下,都将化乱为治。”
“日后的情势,我虽看不清晰,却也知,正是我辈辅弼明主,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而尔等如欲赚得功勋,光耀门楣,仅靠一身血勇,是远远不足够了。情势将变,还需文武并重,治政将兵,出将入相,也不是没有可能。否则,一勇之夫,难成大器!”
郭威这话,怎么看,都像是在针对李重进。不过,两人都没在意这些,俱有所得,朝郭威行了个深礼:“谨记舅父(泰山)教诲!”
“中原各州,匪祸不止,难抑之地乃汝州。我意让你们去汝州!”郭威又说道。
对此,两人自然不会有什么反对的意思。
夜间,郭府之中。
简单地进过晚食,召来两个儿子,考校了一番学业。郭威虽是武人出身,但性敏而好学,好读书识理,对子女的教育培养,很是上心。有问答不对,严厉地责罚了一顿课业,方才放过。
郭府上下,看起来十分俭朴的。天子带头勤俭,近来东京的官僚贵族,多数都收敛了。不似旁人作秀之举,郭威的节俭,矢如从前,他起于微末,既知民间疾苦,再加性不喜奢靡,郭府的俭朴倒非做作。
书房更显清简,没有任何多余的华丽饰物。书案后立着个书架,上置有数十册书,以兵书居多。数量虽然不算多,但观书面页脚,都是被翻看过的,有的册页都已凸出。
坐在书桌后,闭目养着神,大脑却继续转动,脑海中片段式浮现的,是新皇继位以来的情况,边事困顿,天子的手段,各类措施与政策,朝局变动,军队的情况,枢密院的繁务.
慢慢地,郭威就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了,伴随着的,是一阵疲惫。他如今是枢密院的头头,掌军事,机务缠身,手握重权的同时,也重负压身,尤其在国家百废待兴而处境险恶之际。
从龙河东,起于霸府,在大汉立国之前,郭威河东体系中的存在感当真不强,即便建国之后被拜为枢密副使,地位有所提升,仍旧被杨邠死死地压制着。
直到刘承祐继位后,被扶正,主持枢密事务,郭威这才算是彻底熬出了头,并且,得益于刘承祐的扶持,成为大汉朝堂上迅速崛起的一股势力。在刘承祐西巡之时,共佐朝政,牢牢地把握住枢密院,与之抗衡。
良久,郭威回了神,疲意收起,倚靠在桌案上,开始思虑起白日朝会与殿议的情况。琢磨了好一会儿,双目变得深邃起来,沉沉地呢喃道:“看来,朝局、禁军仍有变动啊”
郭威的眉头锁得很紧,显得格外纠结与迟疑,抬手捶了捶额头,一副伤脑筋的模样:“若是我儿在京,倒可参谋一二。”
“老爷,重进与永德两位郎君来了!”追随多年的老仆小声地在书房门口禀道。
闻言,郭威立刻恢复了严肃,变成危坐姿,吩咐道:“让他们来书房见我。”
很快,伴着一阵脚步声,两个青年迈入书房,恭敬地向郭威行礼:“见过舅父(泰山大人)。”
“免礼,都坐吧。”
来谒的两个青年,一人名叫李重进,是郭威的侄子,一人名叫张永德,是郭威女婿。都是郭威亲族下一代中,除郭荣外较出众者,尤其是张永德,文武双全,有见识,知礼节,否则也不会为郭威看上,许之以女。李重进年纪要大上不少,气度能才或逊色于张永德,但也能算是个人才。因为郭威的缘故,二者如今在禁军,任职位,李重进为东西班虞侯,张永德为兴捷军营指。
“不知舅父唤我二人,有何吩咐?”没有太拘礼,李重进直接看问郭威道。
张永德也看着岳丈,目露好奇。
郭威抬指在自己胡须上勾了一下,也毫不拖沓地说道:“你二人在禁军中也待了一段时间了,不是一直想要有所建树吗,朝廷欲出禁军,发往地方剿匪,我欲让你二者随军征剿,磨砺一番,也立些功业!”
“是!”李重进立刻应道,语气中带着兴奋。
张永德性年纪虽轻,但性子平和,回应间也未见急躁。注意到了,郭威显然很满意。
看李重进稍显浮躁,郭威朝其告诫道:“重进,你虽入伍多年,有些战场经验,但也不可疏忽大意,小觑盗贼,更不可大意轻敌。这剿匪,也有剿匪的策略。别看你年纪长,征剿之时,在军中还要多听听抱一的建议!”
闻言,李重进瞥了身旁年轻的张永德,有些不服,心中生起了点疙瘩,但他一向敬服郭威这个舅父,不敢反驳,应了声是。
“舅父,朝廷为何发禁军剿匪,一干毛贼罢了,岂非大材小用?”意动归意动,冷静下来,李重进不由问道。
“就冲你此言,可知你骄愎轻敌之心!”郭威指着李重进训斥道。
闻言,李重进脸上不由得闪过一丝尴尬,很快郑重地认了个错。
“你既有疑惑,可曾思考过?”对其态度,郭威还算满意,问道。
李重进矢口答道:“该是地方州镇兵无能,剿贼不力吧!”
“肤浅。”郭威评价道:“朝政决议,哪有如此简单的!”
李重进讪讪一笑,直接代替郭威支使着张永德:“抱一,舅父常言你有见识,你说说看。”
张永德看起来嘴上无毛的,望了望郭威,在其目光注视下,认真地想了想,稍显迟疑道:“天子初继位,州镇尚且存疑,人心尚未归附,朝廷欲借剿匪,煊赫朝廷威势?”
“提到了重点!”郭威点了点头。随即起身在书房中踱起了步子,将殿议上关于此事的情况给二人讲解了一遍。
张永德原本有些吃力的表情散去,有如醍醐灌顶一遍,李重进也一样,面露恍然。
“让尔等领军剿贼击寇,如何使功高?”郭威又以一种引导教育的口气,问二人。
一下子将二人问住了,尽是不解,李重进纳闷道:“难道不是杀贼越多,平贼越快,功劳越大吗?”
郭威这回没有继续装高深,而是直接提醒道:“天子欲治盗贼,除了剿匪以还地方安定生产之外,便是化匪为民,还其以耕作生产。故此次剿匪,并非比拼杀了多少人,而是看你们能为朝廷增添多少人口治民。一味的杀戮,或有功,却绝非大功,还可能受过!”
听郭威这么一说,张永德颔首,李重进似解非解,在那儿感慨道:“怎么进剿些贼匪,如此麻烦,需要考虑这么多?”
闻言,郭威回身,慢慢地坐下,言辞谆谆,对二人道:“陛下虽年幼,然继位以来,励精图治,革秕病,施良政,收人心。眼下大汉虽然艰难,但只需稳定局势,休养几年,便可昌盛国力,甚至于整个天下,都将化乱为治。”
“日后的情势,我虽看不清晰,却也知,正是我辈辅弼明主,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而尔等如欲赚得功勋,光耀门楣,仅靠一身血勇,是远远不足够了。情势将变,还需文武并重,治政将兵,出将入相,也不是没有可能。否则,一勇之夫,难成大器!”
郭威这话,怎么看,都像是在针对李重进。不过,两人都没在意这些,俱有所得,朝郭威行了个深礼:“谨记舅父(泰山)教诲!”
“中原各州,匪祸不止,难抑之地乃汝州。我意让你们去汝州!”郭威又说道。
对此,两人自然不会有什么反对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