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祖 第1367章 见机进言,权归中枢
第1367章 见机进言,权归中枢
“陛下,宋相乃中枢辅政,举足轻重,他若去职,只恐耽误国政,眼下朝廷正值多事之秋,要务急务繁杂”赵普终于开口了,就好像在提醒刘皇帝一般。
若按他的想法,自然希望,刘皇帝能将宋琪之权,收归与他,但赵普也清楚,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另外一边,李业也来了兴致,有点眼巴巴地望着刘皇帝,他堂堂国舅,宰辅之尊,常年屈就于外臣之下也就罢了,连次相都排不上,就有些过分了。
可惜,对此刘皇帝显然也早有想法,指示道:“调东京王溥来京,接任宋琪!他也是宰辅之才,自西迁以来,一直替朕照看着中原政事,他还是该居中枢,以正其位!”
王溥,这也不是个好相与的人啊!赵普心中暗谈,甚至于,比起宋琪还要难缠些,毕竟,宋琪是出身藩属,王溥可是根苗正红的天子心腹,追随刘皇帝二十三年,能力、资历、名望都是足够的。
在东京时,王溥就名列宰臣,又有这几年留台东京的履历,可为根深蒂固,他若是入朝,同自己作对的话,威胁可比宋琪大多了,定然对自己的权势地位造成冲击。
就在这一瞬间,赵普心思已然兜转好几圈,利益得失,快速衡量。但很快便平静下来,不管换何人,都不会是小角色,并且,在宰相人员的任命上,赵普的发言权并不大。考虑到这些,赵普也就心定了,而倘若没有这层觉悟,哪怕刘皇帝再欣赏他的才干,在宰相位置上也干不长久。
不过,赵普心思机敏,眼珠子一转,又有了想法,作揖道:“陛下,王齐物才望兼具,宰相之尊,正副其实。不过,对东京留台,朝廷是否可多做些考虑了!”
“你有什么想法?”刘皇帝饶有兴趣地注视着赵普。
赵普一脸平静,从容道来:“陛下,当初朝廷西迁,留台东京,总理中原三道州事,这本为权宜之法,为抚定人心,以免迁都动荡。而今,朝廷都洛阳已久,内外已定,人心已安,再与东京以重权,便有些不合时宜了!
因此,臣以为,东京权力,当收归中枢,河南、淮东、淮西三道,也当同天下诸道一般,直辖于朝廷,以求政令统一通达!”
赵普的意见,表达得算直白了。东京的问题,也是属于历史遗留问题了,是当年西迁之时的妥协办法。两京并重,初时也确实起到了稳定人心的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矛盾也就逐渐显露出来了。
作为一个高度集权的帝国,留台东京,分管道州,本就与国情、国制相互冲突,像赵普这样的宰辅,更不愿中枢之外,有能与朝廷相抗衡的权力机构出现,这毕竟有损于中枢的权威。
而随着赵普权势地位日益巩固,就更见不得东京那边,有个小朝廷存在,分中枢的权,掣肘朝廷对中原三道的治理了。虽然远不至国中之国的程度,但终究有些负面影响的,并且,东京留台那一套班子,即便官吏配置并不多,在赵普看来,也是冗官冗员。
此前,赵普也旁敲侧击地向刘皇帝提过,针砭利弊,细述要情。刘皇帝当然也不是不明白,只不过,他对东京也有一定的感情,再加并没有觉得有多严重,东京的那点自主权,在他眼里完全不值一提。
不过,像此番这般直陈其事,赵普还是第一次。忍不住瞥了赵普一眼,而赵普也收起了他一贯恭顺的表情,态度透着一股子坚持。
略加思吟,刘皇帝不由笑了笑,这个赵普啊,真是逮着机会,就要进言,实现自己的政治意图。并且,通过这两年的相处下来,刘皇帝发现,在赵普眼中,大汉似乎有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整改.
此番,借着王溥调动,赵普再提东京问题,刘皇帝也不由得沉下心来,多加思量。良久,刘皇帝抬首,仿佛妥协一般,摆手道:“既然已经不合时宜了,该撤就撤了!”
“陛下英明!”几乎就等着刘皇帝这句话,赵普当即道。而一旁,宋琪、李业也随之附和,在此事上,他们倒是态度一致,步调协同。
“不过,对于东京职吏,也当善加安排,不宜大动,以免引得人心浮动!”刘皇帝瞥着赵普,悠悠道:“要是引发什么动荡,有人把状告到朕面前,朕可拿你是问!”
“是!”事情定下了,赵普自然不会在这等小节有什么意见,答允得很快。
“陛下,王相公若西来,东京事务,仍需重臣料理!”赵普道。
“不是有李谷吗?”刘皇帝说道。
“禀陛下,汝国公身体不虞,开封府事,已难以主持了!”赵普道。
“嗯?”刘皇帝顿时关心道:“怎么不早说,病情如何?”
“陛下放心,只是旧疾复发!”赵普道。
“喦脱!”闻言,刘皇帝立刻唤道。
“官家有何吩咐?”喦脱屁颠屁颠上前,佝身候命。
“派太医去东京,给汝国公看看,太子从辽东带回的那支人参,也一并带去!”刘皇帝一副大方的表现。
“是!”
“王溥入朝,李谷有疾”回过神来,刘皇帝琢磨了下,再度吩咐道:“拟制,调两浙布政使吕胤为东京留守、开封府尹!”
“是!”这又是天子旧臣了。
“另外,再调李昉入朝,担任洛阳府尹!”刘皇帝又道,既然要换,动静就大些,也给朝廷添些新面孔。
而随着这番调动,显然,又将引起大汉政坛上一阵大变动,所涉官员,可都是道府大吏。
“至于两浙、湖南两道主官人选,政事堂再议一议,拿出个条陈来!”刘皇帝又道。
“政事堂协同兵部,尽快将北伐立功授赏名单拟出来,仍由太子先审阅!”离开前,刘皇帝抬指又交待一番:“新年已至,这内外上下的将士们,只怕是望眼欲穿,就等着朝廷的封赏结果出台,朝廷不能让他们失望。元夕之前,此事要定下来,元夕当日,颁布天下!”
“是!”刘皇帝坚定的语气不容置疑,赵普也不敢反驳。
可以想见,朝廷接下来,又是大笔大笔支出了,足以让管财政的沈义伦心疼的支出,若无内帑救急,只怕还真难支撑。
并且,朝廷又将有一批贵族诞生以及爵位晋升了,这也意味着,今后朝廷每年需要拨出的爵禄又要增加了。
想到这些,赵普老眉也不禁蹙起,抬眼时,刘皇帝已朝外走去了,望着他的背影,不由暗道,陛下啊陛下,您当真不觉得,国家对勋贵过于厚待了吗?长此以往,对国家绝非益事,朝廷财政负担也只会越来越重啊.
“陛下,宋相乃中枢辅政,举足轻重,他若去职,只恐耽误国政,眼下朝廷正值多事之秋,要务急务繁杂”赵普终于开口了,就好像在提醒刘皇帝一般。
若按他的想法,自然希望,刘皇帝能将宋琪之权,收归与他,但赵普也清楚,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另外一边,李业也来了兴致,有点眼巴巴地望着刘皇帝,他堂堂国舅,宰辅之尊,常年屈就于外臣之下也就罢了,连次相都排不上,就有些过分了。
可惜,对此刘皇帝显然也早有想法,指示道:“调东京王溥来京,接任宋琪!他也是宰辅之才,自西迁以来,一直替朕照看着中原政事,他还是该居中枢,以正其位!”
王溥,这也不是个好相与的人啊!赵普心中暗谈,甚至于,比起宋琪还要难缠些,毕竟,宋琪是出身藩属,王溥可是根苗正红的天子心腹,追随刘皇帝二十三年,能力、资历、名望都是足够的。
在东京时,王溥就名列宰臣,又有这几年留台东京的履历,可为根深蒂固,他若是入朝,同自己作对的话,威胁可比宋琪大多了,定然对自己的权势地位造成冲击。
就在这一瞬间,赵普心思已然兜转好几圈,利益得失,快速衡量。但很快便平静下来,不管换何人,都不会是小角色,并且,在宰相人员的任命上,赵普的发言权并不大。考虑到这些,赵普也就心定了,而倘若没有这层觉悟,哪怕刘皇帝再欣赏他的才干,在宰相位置上也干不长久。
不过,赵普心思机敏,眼珠子一转,又有了想法,作揖道:“陛下,王齐物才望兼具,宰相之尊,正副其实。不过,对东京留台,朝廷是否可多做些考虑了!”
“你有什么想法?”刘皇帝饶有兴趣地注视着赵普。
赵普一脸平静,从容道来:“陛下,当初朝廷西迁,留台东京,总理中原三道州事,这本为权宜之法,为抚定人心,以免迁都动荡。而今,朝廷都洛阳已久,内外已定,人心已安,再与东京以重权,便有些不合时宜了!
因此,臣以为,东京权力,当收归中枢,河南、淮东、淮西三道,也当同天下诸道一般,直辖于朝廷,以求政令统一通达!”
赵普的意见,表达得算直白了。东京的问题,也是属于历史遗留问题了,是当年西迁之时的妥协办法。两京并重,初时也确实起到了稳定人心的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矛盾也就逐渐显露出来了。
作为一个高度集权的帝国,留台东京,分管道州,本就与国情、国制相互冲突,像赵普这样的宰辅,更不愿中枢之外,有能与朝廷相抗衡的权力机构出现,这毕竟有损于中枢的权威。
而随着赵普权势地位日益巩固,就更见不得东京那边,有个小朝廷存在,分中枢的权,掣肘朝廷对中原三道的治理了。虽然远不至国中之国的程度,但终究有些负面影响的,并且,东京留台那一套班子,即便官吏配置并不多,在赵普看来,也是冗官冗员。
此前,赵普也旁敲侧击地向刘皇帝提过,针砭利弊,细述要情。刘皇帝当然也不是不明白,只不过,他对东京也有一定的感情,再加并没有觉得有多严重,东京的那点自主权,在他眼里完全不值一提。
不过,像此番这般直陈其事,赵普还是第一次。忍不住瞥了赵普一眼,而赵普也收起了他一贯恭顺的表情,态度透着一股子坚持。
略加思吟,刘皇帝不由笑了笑,这个赵普啊,真是逮着机会,就要进言,实现自己的政治意图。并且,通过这两年的相处下来,刘皇帝发现,在赵普眼中,大汉似乎有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整改.
此番,借着王溥调动,赵普再提东京问题,刘皇帝也不由得沉下心来,多加思量。良久,刘皇帝抬首,仿佛妥协一般,摆手道:“既然已经不合时宜了,该撤就撤了!”
“陛下英明!”几乎就等着刘皇帝这句话,赵普当即道。而一旁,宋琪、李业也随之附和,在此事上,他们倒是态度一致,步调协同。
“不过,对于东京职吏,也当善加安排,不宜大动,以免引得人心浮动!”刘皇帝瞥着赵普,悠悠道:“要是引发什么动荡,有人把状告到朕面前,朕可拿你是问!”
“是!”事情定下了,赵普自然不会在这等小节有什么意见,答允得很快。
“陛下,王相公若西来,东京事务,仍需重臣料理!”赵普道。
“不是有李谷吗?”刘皇帝说道。
“禀陛下,汝国公身体不虞,开封府事,已难以主持了!”赵普道。
“嗯?”刘皇帝顿时关心道:“怎么不早说,病情如何?”
“陛下放心,只是旧疾复发!”赵普道。
“喦脱!”闻言,刘皇帝立刻唤道。
“官家有何吩咐?”喦脱屁颠屁颠上前,佝身候命。
“派太医去东京,给汝国公看看,太子从辽东带回的那支人参,也一并带去!”刘皇帝一副大方的表现。
“是!”
“王溥入朝,李谷有疾”回过神来,刘皇帝琢磨了下,再度吩咐道:“拟制,调两浙布政使吕胤为东京留守、开封府尹!”
“是!”这又是天子旧臣了。
“另外,再调李昉入朝,担任洛阳府尹!”刘皇帝又道,既然要换,动静就大些,也给朝廷添些新面孔。
而随着这番调动,显然,又将引起大汉政坛上一阵大变动,所涉官员,可都是道府大吏。
“至于两浙、湖南两道主官人选,政事堂再议一议,拿出个条陈来!”刘皇帝又道。
“政事堂协同兵部,尽快将北伐立功授赏名单拟出来,仍由太子先审阅!”离开前,刘皇帝抬指又交待一番:“新年已至,这内外上下的将士们,只怕是望眼欲穿,就等着朝廷的封赏结果出台,朝廷不能让他们失望。元夕之前,此事要定下来,元夕当日,颁布天下!”
“是!”刘皇帝坚定的语气不容置疑,赵普也不敢反驳。
可以想见,朝廷接下来,又是大笔大笔支出了,足以让管财政的沈义伦心疼的支出,若无内帑救急,只怕还真难支撑。
并且,朝廷又将有一批贵族诞生以及爵位晋升了,这也意味着,今后朝廷每年需要拨出的爵禄又要增加了。
想到这些,赵普老眉也不禁蹙起,抬眼时,刘皇帝已朝外走去了,望着他的背影,不由暗道,陛下啊陛下,您当真不觉得,国家对勋贵过于厚待了吗?长此以往,对国家绝非益事,朝廷财政负担也只会越来越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