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祖 第1372章 成长与成熟
第1372章 成长与成熟
距离营地不远处的翼只河畔,一支汉军小队,正取水,刷洗着战马,大概是被伺候地舒服了,不时发出些嘶鸣声,在空旷的野飘荡。
在两名亲卫的陪同下,魏王刘旻踏着绿意初萌的野草地,缓缓走向河边。此时的刘旻,谁也不敢想象,这是身份尊贵的魏王殿下,披头散发的,在初春的清寒之风中凌乱,身上披着一件能够勉强保暖的羊皮,看上去,说他是一名边塞的牧羊少年也没什么不妥。
亲身参与到漠北远征中,经受了铁与血的磨炼,那属于少年的稚气也明显被消磨干净了,刘旻已然成为一名真正的战士了,腰间的佩刀,也是饮过敌人鲜血的。
由于从小习武,常年打磨骑射技艺,刘旻并不是一个娇生惯养的贵族少年,但是如今,在大漠的风沙洗练下,整个人也显得粗粝了许多,肤色比起从前也更深了。
并且,面色看起来,明显有些营养不良。在兵败西撤的这几个月中,远征军余部始终处在一个艰难的境地,即便摆脱了追兵危机,还要面对物资短缺以及金山恶劣的冬季自然环境。一个冬季,数百将士,就在严寒与饥饿之中,长眠于金山脚下。
而在这个过程中,刘旻就如他此前在战阵中的表现那般,成熟,且有担当。不需要任何特殊对待,不要单独的穹庐与帐篷,同衣同实同眠,与将士同甘共苦,却并不做作,突出一颗赤子之心。
事实上,落到如今这样的窘迫的局面,在无比艰难的环境之下,远征将士没有崩溃,心中仍旧有一股信念,支撑着他们与恶劣的环境斗争,坚持到如今。
这不只是因为杨业、王彦升驾驭有方,深得兵心,更在于刘昉、刘旻这两个皇子在军中的表现。两位殿下身份何等尊贵,却视他们为同袍手足,共度艰难。
“殿下!”
“殿下!”
见到刘旻,忙活着的兵士们都停下了手中的动作,纷纷见礼,动作神态,都显示出对这个少年皇子的敬重。
“不必多礼!你们继续忙吧!”刘旻有些瓮声瓮气的,但态度却是可亲的。
周边的环境,也算是熟悉了,春回大地,勃勃生机。周遭很安静,鸟鸣马嘶流水声,都十分清晰。
刘旻的心情也不由好转了几分,不过,看着眼前的这些将士,一个个都是面黄肌瘦,狼狈不堪,肌肤在风霜的磨砺下,也变得更加粗糙。
这些士卒,可都是百战余生的勇士,如今却还得做这些马夫的活计。带头的百将也就不到三十岁,但粗犷的面容略显浮肿,有几处冻伤,是风霜留下的痕迹。走到百将面前,刘旻从他手中接过一把毛刷,说了句你先歇会儿,便亲自动起手来。
大概也熟悉了皇子殿下的脾性,百将没有矫情推辞,也没有真去歇着,而是吆喝着部下,加快清洗马匹。
刘旻伺候的是一匹黄棕大马,然而,此时却几乎瘦得脱相。刘旻是爱马之人,探手轻抚着马头,轻叹道:“这是河西马吧!”
“回殿下,正是,来源于删丹牧监!”百将答道。
“多好的军马,如今却骨瘦如柴!”刘旻说。过去的那个冬季,人都缺乏食物,而况于马呢。
“本就是掉膘的时节,又兼食料不足!”百将也不禁叹了口气,说着,目光中闪过一抹感伤:“就是不知,这些马,还能保有多久”
刘旻闻之,沉默了下,他知道百将所言指的是什么。之前,为了缓解食物的短缺,远征军将士不得不含泪忍痛,杀马充饥,这种决定并不难下,但做起来,却备感艰难,战马不只是骑乘工具,更是朝夕相处的伙伴与战友。撤至金山之时,全军上下尚有三千余匹马,但如今,连一人一骑都难以满足了。
“杀马充饥,乃不得已之选择,如今气候已然回暖,可觅食之处也多了,杨、王二位将军在思考解决办法!但有一点,我们不会在此待太久了,也不会再轻易杀马了,我们,也一定能够回到大汉!”刘旻的声音并不高昂,甚至有种喃喃自语的感觉,但那股坚定意志,传达得很到位。
“末将也相信!”百将应道。
感受到其同样坚决的语气,刘旻不由扭头,看着他,略带好奇地问道:“你如此肯定?”
“恕末将直言,两位殿下是陛下爱子,两位将军是陛下爱将,朝廷是绝对不会放弃我们的!”百将应道:“且两位殿下及将军,都是当世豪杰,天纵其才,必受上天庇佑,弟兄们也相信,紧拥旗纛,必能脱离窘境,返回大汉!”
百将这番话,发自肺腑,刘旻则从中,感受到了浓浓的信任,这几乎是能代表全体远征军将士的意志了,这份信任,既让刘旻感动,也让他备感沉重。
“一定会的!”刘旻郑重道。
背后是清澈见底的河流,对面是熠熠生光的雪山,群峦森林绿意盎然,这是一幅美妙的金山春景画面,刘旻却无心欣赏,回营之前,年轻的面庞之间,甚至浮现出少许的阴郁。
这些时日,他的心情并算好,始终未能释然,不只是因为处境堪忧,更因为,此前在败撤的兵乱途中,有太多将士,为了掩护他而阵亡。这种有如累赘般的感受,让刘旻心里十分不好受。
“殿下带人回来了!”
伴着一阵难得的欢呼声,营地大门被快速张开,迎接归来的三百余汉骑,打头的,正是赵公刘昉。当然,引起轰动的,还是随他还营的,除了汉骑,另有为数不少的牛羊牲畜。刘昉所率领的汉军将士,就像觅得食物的苍鹰一般,昂扬而归。
开春之后,为了解决粮食短缺的危机,将士们也没有再像冬季那般,躲在营地内,瑟瑟煎熬。在杨业的安排下,将人分散出去,在周边觅食,在森林中采集,到山野间打猎,乃至下河摸鱼。
而刘昉在前几日,则请令,带领三百骑,向周边巡弋,如今,是满载而归了。而得知刘昉归来,杨业立刻亲自迎了出来。
“参见都帅!”归来复命,刘昉向杨业行大礼。
“快快请起!”杨业赶忙扶起刘昉,仔细地打量着他,见他人虽然有些憔悴,但浑身上下完好,这才松了口气。
“殿下这是去哪里了?若再不还营,本将要遣人去寻了!”杨业说道。
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两个皇子的安危,都是首要的,在杨业的心中,哪怕全军覆没,只要两位殿下能够平安返回大汉,就是值得的。杨业对刘皇帝的忠诚,也使得他将关怀完全给予刘昉兄弟俩。
如果说刘旻是成长,那么刘昉经历这么一遭,却是彻底成熟了,言行举止,一派大将风度。失败的经历,让人痛苦,艰苦的环境,更是折磨,但刘昉也展现出他过硬的心理素质,越挫越勇的性格,过去几个月艰辛苦楚的岁月中,始终没有磨灭他的斗志。
“都帅放心!我无事!”刘昉哈哈一笑,指着身后的那一批缴获:“不只无事,还收获颇丰!”
在杨业疑问的目光中,刘昉解释道:“我带人,一路向西,跋涉约三百里外,发现了一支部落,从他们手中,借得这些牲畜粮食,还有一些盐!”
显然,刘昉嘴里的借字,是要打引号的。
“这金山南麓,也有部族?”闻之,杨业眉头轻皱,很快就释然了,就地驻扎之后,只对周边探测了一番,并未深入。
“可曾留有后患?”杨业问道。
这个季节,对于任何一个部族来说,牲畜粮食,都是最为宝贵的资源,可以救命的那种,是不会轻易借出的,何况是汉军这样的外来者。
闻问,刘昉的笑容收敛了,目光中闪过一抹的锐利,也有少许的怅惘,沉凝道:“处理得很干净,不会有后患!”
“此地,仍非久留之地啊!”杨业叹息一声,拍拍刘昉肩膀:“回来就好,一路辛苦,先行歇息吧!”
“是!”刘昉应命。
营地之中,将士们开始兴高采烈地收置缴获,有这么一批物资,又可多支撑一段时间了,甚至,可能吃上一顿难得的饱饭。而杨业接下来让全军将士饱餐一顿的命令,也证明了一点,于是整个营地都轰动了。
“王老将军如何了?”往中军主帐而去之时,刘昉不由问道:“我可带回了一些马奶酒!”
“这两日,好多了!”杨业叹道。
距离营地不远处的翼只河畔,一支汉军小队,正取水,刷洗着战马,大概是被伺候地舒服了,不时发出些嘶鸣声,在空旷的野飘荡。
在两名亲卫的陪同下,魏王刘旻踏着绿意初萌的野草地,缓缓走向河边。此时的刘旻,谁也不敢想象,这是身份尊贵的魏王殿下,披头散发的,在初春的清寒之风中凌乱,身上披着一件能够勉强保暖的羊皮,看上去,说他是一名边塞的牧羊少年也没什么不妥。
亲身参与到漠北远征中,经受了铁与血的磨炼,那属于少年的稚气也明显被消磨干净了,刘旻已然成为一名真正的战士了,腰间的佩刀,也是饮过敌人鲜血的。
由于从小习武,常年打磨骑射技艺,刘旻并不是一个娇生惯养的贵族少年,但是如今,在大漠的风沙洗练下,整个人也显得粗粝了许多,肤色比起从前也更深了。
并且,面色看起来,明显有些营养不良。在兵败西撤的这几个月中,远征军余部始终处在一个艰难的境地,即便摆脱了追兵危机,还要面对物资短缺以及金山恶劣的冬季自然环境。一个冬季,数百将士,就在严寒与饥饿之中,长眠于金山脚下。
而在这个过程中,刘旻就如他此前在战阵中的表现那般,成熟,且有担当。不需要任何特殊对待,不要单独的穹庐与帐篷,同衣同实同眠,与将士同甘共苦,却并不做作,突出一颗赤子之心。
事实上,落到如今这样的窘迫的局面,在无比艰难的环境之下,远征将士没有崩溃,心中仍旧有一股信念,支撑着他们与恶劣的环境斗争,坚持到如今。
这不只是因为杨业、王彦升驾驭有方,深得兵心,更在于刘昉、刘旻这两个皇子在军中的表现。两位殿下身份何等尊贵,却视他们为同袍手足,共度艰难。
“殿下!”
“殿下!”
见到刘旻,忙活着的兵士们都停下了手中的动作,纷纷见礼,动作神态,都显示出对这个少年皇子的敬重。
“不必多礼!你们继续忙吧!”刘旻有些瓮声瓮气的,但态度却是可亲的。
周边的环境,也算是熟悉了,春回大地,勃勃生机。周遭很安静,鸟鸣马嘶流水声,都十分清晰。
刘旻的心情也不由好转了几分,不过,看着眼前的这些将士,一个个都是面黄肌瘦,狼狈不堪,肌肤在风霜的磨砺下,也变得更加粗糙。
这些士卒,可都是百战余生的勇士,如今却还得做这些马夫的活计。带头的百将也就不到三十岁,但粗犷的面容略显浮肿,有几处冻伤,是风霜留下的痕迹。走到百将面前,刘旻从他手中接过一把毛刷,说了句你先歇会儿,便亲自动起手来。
大概也熟悉了皇子殿下的脾性,百将没有矫情推辞,也没有真去歇着,而是吆喝着部下,加快清洗马匹。
刘旻伺候的是一匹黄棕大马,然而,此时却几乎瘦得脱相。刘旻是爱马之人,探手轻抚着马头,轻叹道:“这是河西马吧!”
“回殿下,正是,来源于删丹牧监!”百将答道。
“多好的军马,如今却骨瘦如柴!”刘旻说。过去的那个冬季,人都缺乏食物,而况于马呢。
“本就是掉膘的时节,又兼食料不足!”百将也不禁叹了口气,说着,目光中闪过一抹感伤:“就是不知,这些马,还能保有多久”
刘旻闻之,沉默了下,他知道百将所言指的是什么。之前,为了缓解食物的短缺,远征军将士不得不含泪忍痛,杀马充饥,这种决定并不难下,但做起来,却备感艰难,战马不只是骑乘工具,更是朝夕相处的伙伴与战友。撤至金山之时,全军上下尚有三千余匹马,但如今,连一人一骑都难以满足了。
“杀马充饥,乃不得已之选择,如今气候已然回暖,可觅食之处也多了,杨、王二位将军在思考解决办法!但有一点,我们不会在此待太久了,也不会再轻易杀马了,我们,也一定能够回到大汉!”刘旻的声音并不高昂,甚至有种喃喃自语的感觉,但那股坚定意志,传达得很到位。
“末将也相信!”百将应道。
感受到其同样坚决的语气,刘旻不由扭头,看着他,略带好奇地问道:“你如此肯定?”
“恕末将直言,两位殿下是陛下爱子,两位将军是陛下爱将,朝廷是绝对不会放弃我们的!”百将应道:“且两位殿下及将军,都是当世豪杰,天纵其才,必受上天庇佑,弟兄们也相信,紧拥旗纛,必能脱离窘境,返回大汉!”
百将这番话,发自肺腑,刘旻则从中,感受到了浓浓的信任,这几乎是能代表全体远征军将士的意志了,这份信任,既让刘旻感动,也让他备感沉重。
“一定会的!”刘旻郑重道。
背后是清澈见底的河流,对面是熠熠生光的雪山,群峦森林绿意盎然,这是一幅美妙的金山春景画面,刘旻却无心欣赏,回营之前,年轻的面庞之间,甚至浮现出少许的阴郁。
这些时日,他的心情并算好,始终未能释然,不只是因为处境堪忧,更因为,此前在败撤的兵乱途中,有太多将士,为了掩护他而阵亡。这种有如累赘般的感受,让刘旻心里十分不好受。
“殿下带人回来了!”
伴着一阵难得的欢呼声,营地大门被快速张开,迎接归来的三百余汉骑,打头的,正是赵公刘昉。当然,引起轰动的,还是随他还营的,除了汉骑,另有为数不少的牛羊牲畜。刘昉所率领的汉军将士,就像觅得食物的苍鹰一般,昂扬而归。
开春之后,为了解决粮食短缺的危机,将士们也没有再像冬季那般,躲在营地内,瑟瑟煎熬。在杨业的安排下,将人分散出去,在周边觅食,在森林中采集,到山野间打猎,乃至下河摸鱼。
而刘昉在前几日,则请令,带领三百骑,向周边巡弋,如今,是满载而归了。而得知刘昉归来,杨业立刻亲自迎了出来。
“参见都帅!”归来复命,刘昉向杨业行大礼。
“快快请起!”杨业赶忙扶起刘昉,仔细地打量着他,见他人虽然有些憔悴,但浑身上下完好,这才松了口气。
“殿下这是去哪里了?若再不还营,本将要遣人去寻了!”杨业说道。
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两个皇子的安危,都是首要的,在杨业的心中,哪怕全军覆没,只要两位殿下能够平安返回大汉,就是值得的。杨业对刘皇帝的忠诚,也使得他将关怀完全给予刘昉兄弟俩。
如果说刘旻是成长,那么刘昉经历这么一遭,却是彻底成熟了,言行举止,一派大将风度。失败的经历,让人痛苦,艰苦的环境,更是折磨,但刘昉也展现出他过硬的心理素质,越挫越勇的性格,过去几个月艰辛苦楚的岁月中,始终没有磨灭他的斗志。
“都帅放心!我无事!”刘昉哈哈一笑,指着身后的那一批缴获:“不只无事,还收获颇丰!”
在杨业疑问的目光中,刘昉解释道:“我带人,一路向西,跋涉约三百里外,发现了一支部落,从他们手中,借得这些牲畜粮食,还有一些盐!”
显然,刘昉嘴里的借字,是要打引号的。
“这金山南麓,也有部族?”闻之,杨业眉头轻皱,很快就释然了,就地驻扎之后,只对周边探测了一番,并未深入。
“可曾留有后患?”杨业问道。
这个季节,对于任何一个部族来说,牲畜粮食,都是最为宝贵的资源,可以救命的那种,是不会轻易借出的,何况是汉军这样的外来者。
闻问,刘昉的笑容收敛了,目光中闪过一抹的锐利,也有少许的怅惘,沉凝道:“处理得很干净,不会有后患!”
“此地,仍非久留之地啊!”杨业叹息一声,拍拍刘昉肩膀:“回来就好,一路辛苦,先行歇息吧!”
“是!”刘昉应命。
营地之中,将士们开始兴高采烈地收置缴获,有这么一批物资,又可多支撑一段时间了,甚至,可能吃上一顿难得的饱饭。而杨业接下来让全军将士饱餐一顿的命令,也证明了一点,于是整个营地都轰动了。
“王老将军如何了?”往中军主帐而去之时,刘昉不由问道:“我可带回了一些马奶酒!”
“这两日,好多了!”杨业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