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便宜国舅生存记 第十二章 糖
热门推荐:
我在末世修仙问道
雾色难捱
炙热摇曳
桃花马上请长缨
穿越古代后,极品恶妇带飞全家
木叶老六,开局成为七尾人柱力
我刚换麒麟肾,你们就要跟我退婚?
怂包美人在恐怖片被厉鬼宠爱
唐医生,今天跟夫人道歉了吗
“哎,这一天天的,真的是不安分,管家,你说这些人怎么就放着安分日子不过,只盯着龙椅上的那个位置干什么?难道他们觉得皇帝是那么好当的?”
长孙安业真的不理解这些人的想法,每天吃了睡睡了吃,无聊了约几个好友一起逛街喝酒,要是心里实在空虚的话,也可以去青楼勾舍找找乐子,这样的生活难道不舒服吗?为什么偏偏要去争那个醒的比鸡早,睡的比狗晚的职业呢。
“少爷,少爷,小声点,隔墙有耳,这要是被人听去了,咱长孙家一百多颗脑袋都不够砍的。”
“我这不就是跟你闲聊吗,这里又没有其他人,放心吧。”
长孙安业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鼻子,这段时间的生活实在是太过安逸,没有房贷、车贷、养老压力的长孙安业觉得这日子真的是神仙来了都不换。
真的怪不得穿越到古代的那些现代人一个个适应的那么快了,这腐败安逸的生活,真的是太能腐朽五好市民的思想了。
“少爷,你这是在干什么啊?”
这段时间的折腾,管家也没看明白少爷做的这些奇形怪状的工具是用来做什么的。
“制糖、制盐,我跟你说,我的厨艺是很好的,之所以会有那么多黑暗料理,就是因为这些糖与盐太难吃了,我就不理解了,难道盐不应该只有咸味,而糖只有甜味吗?”
长孙安业怎么也没想到,原来古代的盐竟然是苦的,糖是涩的。
第一次品尝的时候,长孙安业还以为自己的味觉出现了问题,可再三询问管家之后,他才发现原来是自己的问题,管家印象中的盐与糖就应该是这个味道。
当时看着管家那疑惑的眼神,长孙安业就知道自己马脚露了,至此,长孙安业一板一眼规规矩矩生活了两个月,可看到自己身上的小红点点,长孙安业就知道自己不能这样下去了。
记忆中,长孙安业可没有什么过敏物。
冥思苦想,最终,长孙安业得出了自己这是心理上的排斥,要是再吃这些糖盐,长孙安业觉得自己可能会成为第一个因为心理原因而英年早逝的异世者。
万般无奈之下,最终长孙安业觉得走上自食其力的道理,至于会不会惹得管家的怀疑,长孙安业表示,反正自己只是换了一个灵魂,身体还是那个身体,就算是真的搞滴血认亲的把戏自己也不怕。
至于这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是怎么出现的,那当然是仙人灌顶啊,多么完美的解释。
“额,少爷,你的意思是你要用这些麻布、黄泥制出盐与糖?这不可能吧,没听说过麻布可以练出盐糖来啊。”
管家一脸震惊,对于穿在身上的麻布,管家有一种自己从来没有认识过麻布的感觉。
“管家,做人还是应该脚踏实地些,那些幻想还是少有的好,麻布只是麻布罢了,怎么可能有盐糖在其中,这只是我制作步骤中的一步而已。”
长孙安业真没想到管家的脑洞竟然比自己还大,
管家不明白过滤原理,长孙安业也没有给他解释的意思。
来到后厨,选择一口干净无油的大铁锅,倒入清水,烧上柴火,很快,一锅水就咕噜咕噜地沸腾了起来。
将提前买回来的粗盐倒入石碾,让管家将粗盐细细研磨之后这才倒入铁锅里。
市面上的粗盐一桶二十文,但其中的杂质实在是太多,按着长孙安业的估算,一统粗盐能练出三分之一的精盐就算是好的。
而一个人一年成年人要吃掉十二桶盐,孩童减半,按着这个标准,长孙安业必须要买一百桶盐进行炼制才能够他与管家两人一年的吃用。
这还是现在的价格,等到李世民上位之后,盐铁被私人垄断之后,盐价肯定会一路攀升,长孙安业已经决定,自己必须要在贞观初立之际买到一座盐山。
这盐山在古人面前是鸡肋一般的存在,因为不能生长庄稼,也没有其他树木可以生长,开采出来的盐石都是毒盐,并不能食用,可在长孙安业看来,那就是一座座金山。
因为铁锅的局限,长孙安业一次只能炼制十桶粗盐。
随着粗盐的下锅,一股难以形容的味道升起。
轻轻皱眉,长孙安业没想到,原来自己平日里吃到的都是这些东西。
让管家找出两块布块,折叠三次,沾湿布块,紧紧地捂住口鼻。
看着锅里不断沸腾的盐水,长孙安业没有心情在这里等待一个必定的结局:
“就这样一直煮着,不要停止,等到这锅水完全烧干之后,你再叫我。”
制盐过程本就很漫长枯燥,为了保持沸腾,还要不断地关注火焰的大小,有这个时间,长孙安业还不如将买回来的石蜜给处理干净。
对于长孙安业来说,这糖比盐重要的多,虽同为国家战略储备,但盐是每个人每天都要摄入的必要调料,而糖则是可以成为重大杀伤力武器的存在。
制盐长孙安业放心让管家看着,可制糖可不敢。
当前大唐市面上可以尝到甜味的,少之又少,最为普遍的有三种:
首先是麦芽糖,麦芽糖的来源要追溯到春秋战国时间,北方因为气候原因盛产小麦,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就已经学会了利用新发的麦芽制糖,可以说技术一直都没有丢失,一直延续到后世。
后世的偏僻山村里,还有家庭亲自催芽制作麦芽糖,麦芽糖更是因为其特殊的味道,成为菜品的调料品。
其次就是石蜜,北方有麦芽,南方百姓则有着野生甘蔗的生长,为了摄取甜味,当地百姓就尝试着从野生甘蔗中提取石蜜,使用的方法也是吸取于晒盐法,即将甘蔗榨汁、暴晒,最终形成固状石蜜。
《楚辞·招魂》中就有“腼鳖炮羔,有柘浆些”一句,其中的柘就是甘蔗,柘浆就是甘蔗汁。
说明战国时期就能对甘蔗进行原始的榨汁加工。
而最早关于石蜜的记载,则是出现在西汉初年刘歆的《西京杂记》里,有“闽越王献高帝石蜜五斛”的记录,石蜜就是甘蔗做的固体糖。
东汉张衡的《七辩》中,出现了“沙饴石蜜”这个名词,沙饴就是砂糖,至此出现了蔗糖的结晶体。
最后一种就是天然的甜味来源——蜂蜜了,但因为蜂蜜必须要在蜂巢中提取,成本昂贵,只能有少数的贵族可以食用。
长孙安业真的不理解这些人的想法,每天吃了睡睡了吃,无聊了约几个好友一起逛街喝酒,要是心里实在空虚的话,也可以去青楼勾舍找找乐子,这样的生活难道不舒服吗?为什么偏偏要去争那个醒的比鸡早,睡的比狗晚的职业呢。
“少爷,少爷,小声点,隔墙有耳,这要是被人听去了,咱长孙家一百多颗脑袋都不够砍的。”
“我这不就是跟你闲聊吗,这里又没有其他人,放心吧。”
长孙安业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鼻子,这段时间的生活实在是太过安逸,没有房贷、车贷、养老压力的长孙安业觉得这日子真的是神仙来了都不换。
真的怪不得穿越到古代的那些现代人一个个适应的那么快了,这腐败安逸的生活,真的是太能腐朽五好市民的思想了。
“少爷,你这是在干什么啊?”
这段时间的折腾,管家也没看明白少爷做的这些奇形怪状的工具是用来做什么的。
“制糖、制盐,我跟你说,我的厨艺是很好的,之所以会有那么多黑暗料理,就是因为这些糖与盐太难吃了,我就不理解了,难道盐不应该只有咸味,而糖只有甜味吗?”
长孙安业怎么也没想到,原来古代的盐竟然是苦的,糖是涩的。
第一次品尝的时候,长孙安业还以为自己的味觉出现了问题,可再三询问管家之后,他才发现原来是自己的问题,管家印象中的盐与糖就应该是这个味道。
当时看着管家那疑惑的眼神,长孙安业就知道自己马脚露了,至此,长孙安业一板一眼规规矩矩生活了两个月,可看到自己身上的小红点点,长孙安业就知道自己不能这样下去了。
记忆中,长孙安业可没有什么过敏物。
冥思苦想,最终,长孙安业得出了自己这是心理上的排斥,要是再吃这些糖盐,长孙安业觉得自己可能会成为第一个因为心理原因而英年早逝的异世者。
万般无奈之下,最终长孙安业觉得走上自食其力的道理,至于会不会惹得管家的怀疑,长孙安业表示,反正自己只是换了一个灵魂,身体还是那个身体,就算是真的搞滴血认亲的把戏自己也不怕。
至于这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是怎么出现的,那当然是仙人灌顶啊,多么完美的解释。
“额,少爷,你的意思是你要用这些麻布、黄泥制出盐与糖?这不可能吧,没听说过麻布可以练出盐糖来啊。”
管家一脸震惊,对于穿在身上的麻布,管家有一种自己从来没有认识过麻布的感觉。
“管家,做人还是应该脚踏实地些,那些幻想还是少有的好,麻布只是麻布罢了,怎么可能有盐糖在其中,这只是我制作步骤中的一步而已。”
长孙安业真没想到管家的脑洞竟然比自己还大,
管家不明白过滤原理,长孙安业也没有给他解释的意思。
来到后厨,选择一口干净无油的大铁锅,倒入清水,烧上柴火,很快,一锅水就咕噜咕噜地沸腾了起来。
将提前买回来的粗盐倒入石碾,让管家将粗盐细细研磨之后这才倒入铁锅里。
市面上的粗盐一桶二十文,但其中的杂质实在是太多,按着长孙安业的估算,一统粗盐能练出三分之一的精盐就算是好的。
而一个人一年成年人要吃掉十二桶盐,孩童减半,按着这个标准,长孙安业必须要买一百桶盐进行炼制才能够他与管家两人一年的吃用。
这还是现在的价格,等到李世民上位之后,盐铁被私人垄断之后,盐价肯定会一路攀升,长孙安业已经决定,自己必须要在贞观初立之际买到一座盐山。
这盐山在古人面前是鸡肋一般的存在,因为不能生长庄稼,也没有其他树木可以生长,开采出来的盐石都是毒盐,并不能食用,可在长孙安业看来,那就是一座座金山。
因为铁锅的局限,长孙安业一次只能炼制十桶粗盐。
随着粗盐的下锅,一股难以形容的味道升起。
轻轻皱眉,长孙安业没想到,原来自己平日里吃到的都是这些东西。
让管家找出两块布块,折叠三次,沾湿布块,紧紧地捂住口鼻。
看着锅里不断沸腾的盐水,长孙安业没有心情在这里等待一个必定的结局:
“就这样一直煮着,不要停止,等到这锅水完全烧干之后,你再叫我。”
制盐过程本就很漫长枯燥,为了保持沸腾,还要不断地关注火焰的大小,有这个时间,长孙安业还不如将买回来的石蜜给处理干净。
对于长孙安业来说,这糖比盐重要的多,虽同为国家战略储备,但盐是每个人每天都要摄入的必要调料,而糖则是可以成为重大杀伤力武器的存在。
制盐长孙安业放心让管家看着,可制糖可不敢。
当前大唐市面上可以尝到甜味的,少之又少,最为普遍的有三种:
首先是麦芽糖,麦芽糖的来源要追溯到春秋战国时间,北方因为气候原因盛产小麦,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就已经学会了利用新发的麦芽制糖,可以说技术一直都没有丢失,一直延续到后世。
后世的偏僻山村里,还有家庭亲自催芽制作麦芽糖,麦芽糖更是因为其特殊的味道,成为菜品的调料品。
其次就是石蜜,北方有麦芽,南方百姓则有着野生甘蔗的生长,为了摄取甜味,当地百姓就尝试着从野生甘蔗中提取石蜜,使用的方法也是吸取于晒盐法,即将甘蔗榨汁、暴晒,最终形成固状石蜜。
《楚辞·招魂》中就有“腼鳖炮羔,有柘浆些”一句,其中的柘就是甘蔗,柘浆就是甘蔗汁。
说明战国时期就能对甘蔗进行原始的榨汁加工。
而最早关于石蜜的记载,则是出现在西汉初年刘歆的《西京杂记》里,有“闽越王献高帝石蜜五斛”的记录,石蜜就是甘蔗做的固体糖。
东汉张衡的《七辩》中,出现了“沙饴石蜜”这个名词,沙饴就是砂糖,至此出现了蔗糖的结晶体。
最后一种就是天然的甜味来源——蜂蜜了,但因为蜂蜜必须要在蜂巢中提取,成本昂贵,只能有少数的贵族可以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