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便宜国舅生存记 第二十四章 千古一帝
“那真的是因为当今圣人得位不正吗?”
李世民有些绝望。
“老弟,你想啥呢,这不过是那些不满之人的宵小之语罢了,那些人啊,不敢与皇帝真刀实枪的较量,只知道耍这种见不得人的阴暗手段。皇帝就算再高高在上,他也不过是一个人,一个人,怎么可能控制天灾?”
“那要是真发生天灾,怎么办?”
“天灾是不可避免的,朝廷与圣人能够做的,无非就是在发生灾祸之后好好安置灾民,减轻百姓的伤亡,尽快恢复灾地的重建工作,其他的,朝廷更多的应该去控制人祸的发生,那些贪官、官僚、欺上瞒下等。”
长孙安业也不知为什么,大唐初期特别是李世民的贞观时期灾难频发。
根据历史学家们的研究:唐初期关中地区就经常发生灾害,而且还有一定的周期性与季节性,农历六月主要发生风灾,春夏两季主要发生旱灾,震灾与蝗灾频率较低,但在贞观三年初,陇右道就发生了一场严重的蝗灾。
按着他们的说法,这是由于地形、大气环流、维度等因素的影响,大唐关中地区属于亚热带暖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十五到十七度,降水量在800-1000毫米之间,再加上关中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夏季风很难进入或者进入的过程逐渐减弱,降水季节性差异很大且比东部沿海少,呈现出了冬春季降水,夏秋季降水多且多为暴雨的特点,这种降水量差异就导致了旱灾和水灾的发生。
同时,历史时期,关中地区水系发达,河网密布,要是将渭河作为东西流向的中轴线的话,那整体呈现出一种中部低、南北两边高的V形,南部的秦巴山区与北部的黄土高原的河流顺着V形不断地注入渭河,显现出了“八水绕长安”的发达景象。
关中地区因为作为一国之都的所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大面积的森林植被也被百姓们给砍伐破坏,气候日渐干燥,原本的湖泊沼泽逐渐消失,降水量水量因为气候与地形的关系不断增多,可关中地区储水能力不断下降,负负相加之下,关中地区极易引发水灾。
“老哥,那你觉得当今圣上怎么样?”
对于长孙安业,李世民还是希望可以从他这里得到正面的评论。
“啧,这,要真说我对当今圣上的评价的话,那就只有四个字——千古一帝!”
啥?!
千古一帝?!
李世民原本都已经做好了接受贬低、痛批的心理准备,可没想到,自己认为的这个大才竟然会用这么高的赞美之词来形容自己。
可这又是为什么?千古一帝?这四个字李世民真的不敢想,深吸一口气,李世民淡定反问:
“这千古一帝的形容是不是有些言过其实了?”
现在李世民心里很是纠结,一方面,千古一帝对于每一个皇帝来说都是一生的追求,另一方面,自己得位不正,这么大的污点在身,千古一定怎么可能会是自己。
“现在这里有没有其他人,老哥完全不需要这样言不由衷,我这也是想听一句实话,真没想到老哥竟然也是这种趋炎附势之辈,哎,罢了罢了!”
“你说啥呢,不要说现在就你我兄弟两人,哪怕就算是皇帝在这里,我也这样说,这本来就是现实!”
什么趋炎附势?自己能是这样的小人吗?
长孙安业一拍桌子,很是愤怒:
“你不信是吧,等着,今日我就跟你好好说说,先不要说以后皇帝会做什么造福百姓的大事,只说现在的大唐,大半个疆域都是圣上带兵讨伐得来,这点你不能否认吧?”
“太上皇在太原发家之际,圣上十八岁就起兵反隋,二十四岁大定天下,二十七岁登位,虽然世人流言众多,但不能否认,太上皇的那些儿子们,秦王殿下当数第一!”
“不要看远,只看现在的圣上,文治方面,殿下心怀百姓,求才若渴,知人善用,同时也积极纳谏,武力方面,皇宫内的千牛卫,各大武将,进宫并没有卸甲的要求,为什么?自然是圣上对于自己的武力很是自信,明白这些人并不会危害到自己。”
“这样一个心中有百姓,胸中有家国的帝王,怎么就不能称得上一句千古一帝的评价了?!”
李世民有些绝望。
“老弟,你想啥呢,这不过是那些不满之人的宵小之语罢了,那些人啊,不敢与皇帝真刀实枪的较量,只知道耍这种见不得人的阴暗手段。皇帝就算再高高在上,他也不过是一个人,一个人,怎么可能控制天灾?”
“那要是真发生天灾,怎么办?”
“天灾是不可避免的,朝廷与圣人能够做的,无非就是在发生灾祸之后好好安置灾民,减轻百姓的伤亡,尽快恢复灾地的重建工作,其他的,朝廷更多的应该去控制人祸的发生,那些贪官、官僚、欺上瞒下等。”
长孙安业也不知为什么,大唐初期特别是李世民的贞观时期灾难频发。
根据历史学家们的研究:唐初期关中地区就经常发生灾害,而且还有一定的周期性与季节性,农历六月主要发生风灾,春夏两季主要发生旱灾,震灾与蝗灾频率较低,但在贞观三年初,陇右道就发生了一场严重的蝗灾。
按着他们的说法,这是由于地形、大气环流、维度等因素的影响,大唐关中地区属于亚热带暖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十五到十七度,降水量在800-1000毫米之间,再加上关中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夏季风很难进入或者进入的过程逐渐减弱,降水季节性差异很大且比东部沿海少,呈现出了冬春季降水,夏秋季降水多且多为暴雨的特点,这种降水量差异就导致了旱灾和水灾的发生。
同时,历史时期,关中地区水系发达,河网密布,要是将渭河作为东西流向的中轴线的话,那整体呈现出一种中部低、南北两边高的V形,南部的秦巴山区与北部的黄土高原的河流顺着V形不断地注入渭河,显现出了“八水绕长安”的发达景象。
关中地区因为作为一国之都的所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大面积的森林植被也被百姓们给砍伐破坏,气候日渐干燥,原本的湖泊沼泽逐渐消失,降水量水量因为气候与地形的关系不断增多,可关中地区储水能力不断下降,负负相加之下,关中地区极易引发水灾。
“老哥,那你觉得当今圣上怎么样?”
对于长孙安业,李世民还是希望可以从他这里得到正面的评论。
“啧,这,要真说我对当今圣上的评价的话,那就只有四个字——千古一帝!”
啥?!
千古一帝?!
李世民原本都已经做好了接受贬低、痛批的心理准备,可没想到,自己认为的这个大才竟然会用这么高的赞美之词来形容自己。
可这又是为什么?千古一帝?这四个字李世民真的不敢想,深吸一口气,李世民淡定反问:
“这千古一帝的形容是不是有些言过其实了?”
现在李世民心里很是纠结,一方面,千古一帝对于每一个皇帝来说都是一生的追求,另一方面,自己得位不正,这么大的污点在身,千古一定怎么可能会是自己。
“现在这里有没有其他人,老哥完全不需要这样言不由衷,我这也是想听一句实话,真没想到老哥竟然也是这种趋炎附势之辈,哎,罢了罢了!”
“你说啥呢,不要说现在就你我兄弟两人,哪怕就算是皇帝在这里,我也这样说,这本来就是现实!”
什么趋炎附势?自己能是这样的小人吗?
长孙安业一拍桌子,很是愤怒:
“你不信是吧,等着,今日我就跟你好好说说,先不要说以后皇帝会做什么造福百姓的大事,只说现在的大唐,大半个疆域都是圣上带兵讨伐得来,这点你不能否认吧?”
“太上皇在太原发家之际,圣上十八岁就起兵反隋,二十四岁大定天下,二十七岁登位,虽然世人流言众多,但不能否认,太上皇的那些儿子们,秦王殿下当数第一!”
“不要看远,只看现在的圣上,文治方面,殿下心怀百姓,求才若渴,知人善用,同时也积极纳谏,武力方面,皇宫内的千牛卫,各大武将,进宫并没有卸甲的要求,为什么?自然是圣上对于自己的武力很是自信,明白这些人并不会危害到自己。”
“这样一个心中有百姓,胸中有家国的帝王,怎么就不能称得上一句千古一帝的评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