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便宜国舅生存记 第八十章
“哎?你们两个这是怎么了?喝多了,我就说你们都不行吧,竟然还能喝到桌子底下,也是够逊的,不能喝就别喝,逞什么强呢,下次不能喝就去小孩那一桌,别扫兴,来,老弟,别管他们,再喝!”
“都起来吧,醉鬼的话我还不至于斤斤计较!”
这两位也真是的,既然决定了要与长孙安业隐瞒身份相交,李世民自然清楚什么大逆不道、不和场合的话都可能说出,之前玄武门之事的讨论,李世民已经认识到了长孙安业的大胆,今日虽然更加放肆了一点,但并没有什么过分之语。
长孙家的事,李世民还没有跟长孙皇后正式讨论过,但其中的复杂情况,经过百骑的调查,李世民也是掌握的清清楚楚。
无非就是世家后院的争端,现在见长孙四公子成为了一方大员,家族里的那些长老又想搭上这么一条通天大道。
之前李世民不想管,是他觉得男子的天下终究还是应该在天下、百姓,后院隐私不过就是看女子的手段。
不仅仅是世家大族,皇家不也是这样。
养蛊,原用来形容苗疆将各种各样的毒虫放置在一处,诱惑虫子进行厮杀,最后成功存活下来的最强者便是蛊。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养蛊式教育渐渐地成为了封建王朝最为常见的育儿手段,而唐朝,这么一个在历史长河中灿烂的时代,就是养蛊式教育的最佳代表。
整个唐代,每一次皇位传承几乎就没有和平演变的时候,李渊的上位是掀翻了前隋的统治,李世民更是发动着名的玄武门之变,杀兄囚父,这才成功的上位。
这就是让李渊又骄傲也懊悔的事,作为大唐的开国皇帝,几位儿子都是皇位的有力竞争者,李渊在位之时,为了能让皇权足够的集中,李渊想尽办法让几位皇子互相制衡。
另外,他也是将养蛊式教育贯彻的很彻底,这与清朝康熙时期的九龙夺嫡十分相似,帝王坐在龙椅之上坐山观虎斗,一方势弱就适时地支援一把,一方想要放弃就给他们一点希望,彼此制衡之下让整个朝堂牢牢掌握在帝王手中。
可让李渊与康熙没想到的就是,李世民这把磨刀石意识到自己的处境,直接将李建成这把利刃与李渊这位执刀者掀翻,一力降十会,不管有什么阴谋手段,李世民表示自己不跟你们玩了,并一把将整张桌子直接掀翻。
而康熙的太子却被他的大皇子直接给磨坏,自暴自弃。
也是从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开始,给整个唐朝的皇位更迭开辟了另一种可能,原来皇位不一定只有指定的人才能继承,只要你有本事,有实力,那皇位同样也是可以抢过来的。
李世民继位之后也是意识到了自己行为对于后代的影响,所以不仅早早就立下了太子,而且在平时也表示了对太子的重视。
但不知道是帝王的通病还是帝王高高在上太久,已经忘记了人性的本质。
李世民在确定李承乾为大唐下一任太子之后,觉得太子是接下来继承皇位的皇子,为了对大唐百姓负责,太子就应该十全十美,不能有一丝的弱点。
为了锻炼太子的能力,李世民对李承乾更多的是帝王的教导,缺乏了父亲的关爱,反而是太子的亲弟弟李泰,可能是觉得嫡子已经有了皇位可以继承,而嫡次子却失去了皇位,自魏王出生之后李世民顿时觉得自己那不知道往哪里释放的父爱喷涌而出,十分地宠爱魏王李泰。
长孙皇后虽是一代贤后,但对于子女,她也是有同样作为母亲的局限的。
大儿子是第一个儿子,自然宠爱,二儿子出生,没有了继承皇位的压力,自然而然地,对大儿子的溺爱就会转向二儿子身上,长孙皇后虽然明白这样不好,但她不仅仅是一位皇后,更是一位母亲。
李世民又不仅仅只有她这么一个女人,也不仅仅只有她的孩子。
所以,李世民宠爱自己的孩子,长孙皇后只能是喜闻乐见,忽视了大儿子的感受。
作为李世民的第一个儿子,还是皇后的第一个儿子,李承乾肩上最多的是父母的期望,国家的重担,百官的监察与评判。
这对一个小孩子来说,不得不说是十分残忍的,就算是在封建社会,女子十五就可嫁人,男子十几岁也可以成为家族的门面,但孩子终究还是孩子,再早熟的人也是有孩子心性的。
以前没有对比李承乾还能用责任来麻痹自己,可魏王的出生,李世民对于魏王的宠爱,无一不在向李承乾说明着父亲之所以对自己严格不过就是对自己不满意,而本以为稳如泰山的太子之位也摇摇欲坠,随时可能成为弟弟魏王李泰的囊中之物。
在这样巨大的压力与长久的心理暗示之下,李承乾就算是再理智,也抵不住周围人对自己的咄咄之语。
可这样的心态,李世民这个父亲只会觉得太子的心里承担能力太弱,不堪重任,只能在心里不断地感叹虎父犬子,失望不断地累计,李世民越失望,李承乾越惶恐,恶性循环之下,父子直接按的感情愈发地剑拔弩张,长孙皇后虽然看在眼里,但她那个身体确实是一个大问题。
历史上就是这样,长孙皇后还在的时候,李世民、李承乾、李泰之间的氛围表面还是很和谐的,但久病不愈之下,长孙皇后的身体很快急转而下,撒手人寰之后,整个大唐就像是换了一个帝王一样。
不仅皇子之间的竞争从暗处转移到明处,李世民这位贤明之君也成为了史书上那位沉迷美色,各种桃色新闻乱飞的君王。
也是让人唏嘘的很,要是没有记错的话,长孙皇后应该是在贞观八年逝世,而李承乾也是在贞观十七年,因为受到了弟弟李泰夺嫡的压力,这才孤注一掷,想要复刻玄武门之变,但最终失败收场。
“都起来吧,醉鬼的话我还不至于斤斤计较!”
这两位也真是的,既然决定了要与长孙安业隐瞒身份相交,李世民自然清楚什么大逆不道、不和场合的话都可能说出,之前玄武门之事的讨论,李世民已经认识到了长孙安业的大胆,今日虽然更加放肆了一点,但并没有什么过分之语。
长孙家的事,李世民还没有跟长孙皇后正式讨论过,但其中的复杂情况,经过百骑的调查,李世民也是掌握的清清楚楚。
无非就是世家后院的争端,现在见长孙四公子成为了一方大员,家族里的那些长老又想搭上这么一条通天大道。
之前李世民不想管,是他觉得男子的天下终究还是应该在天下、百姓,后院隐私不过就是看女子的手段。
不仅仅是世家大族,皇家不也是这样。
养蛊,原用来形容苗疆将各种各样的毒虫放置在一处,诱惑虫子进行厮杀,最后成功存活下来的最强者便是蛊。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养蛊式教育渐渐地成为了封建王朝最为常见的育儿手段,而唐朝,这么一个在历史长河中灿烂的时代,就是养蛊式教育的最佳代表。
整个唐代,每一次皇位传承几乎就没有和平演变的时候,李渊的上位是掀翻了前隋的统治,李世民更是发动着名的玄武门之变,杀兄囚父,这才成功的上位。
这就是让李渊又骄傲也懊悔的事,作为大唐的开国皇帝,几位儿子都是皇位的有力竞争者,李渊在位之时,为了能让皇权足够的集中,李渊想尽办法让几位皇子互相制衡。
另外,他也是将养蛊式教育贯彻的很彻底,这与清朝康熙时期的九龙夺嫡十分相似,帝王坐在龙椅之上坐山观虎斗,一方势弱就适时地支援一把,一方想要放弃就给他们一点希望,彼此制衡之下让整个朝堂牢牢掌握在帝王手中。
可让李渊与康熙没想到的就是,李世民这把磨刀石意识到自己的处境,直接将李建成这把利刃与李渊这位执刀者掀翻,一力降十会,不管有什么阴谋手段,李世民表示自己不跟你们玩了,并一把将整张桌子直接掀翻。
而康熙的太子却被他的大皇子直接给磨坏,自暴自弃。
也是从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开始,给整个唐朝的皇位更迭开辟了另一种可能,原来皇位不一定只有指定的人才能继承,只要你有本事,有实力,那皇位同样也是可以抢过来的。
李世民继位之后也是意识到了自己行为对于后代的影响,所以不仅早早就立下了太子,而且在平时也表示了对太子的重视。
但不知道是帝王的通病还是帝王高高在上太久,已经忘记了人性的本质。
李世民在确定李承乾为大唐下一任太子之后,觉得太子是接下来继承皇位的皇子,为了对大唐百姓负责,太子就应该十全十美,不能有一丝的弱点。
为了锻炼太子的能力,李世民对李承乾更多的是帝王的教导,缺乏了父亲的关爱,反而是太子的亲弟弟李泰,可能是觉得嫡子已经有了皇位可以继承,而嫡次子却失去了皇位,自魏王出生之后李世民顿时觉得自己那不知道往哪里释放的父爱喷涌而出,十分地宠爱魏王李泰。
长孙皇后虽是一代贤后,但对于子女,她也是有同样作为母亲的局限的。
大儿子是第一个儿子,自然宠爱,二儿子出生,没有了继承皇位的压力,自然而然地,对大儿子的溺爱就会转向二儿子身上,长孙皇后虽然明白这样不好,但她不仅仅是一位皇后,更是一位母亲。
李世民又不仅仅只有她这么一个女人,也不仅仅只有她的孩子。
所以,李世民宠爱自己的孩子,长孙皇后只能是喜闻乐见,忽视了大儿子的感受。
作为李世民的第一个儿子,还是皇后的第一个儿子,李承乾肩上最多的是父母的期望,国家的重担,百官的监察与评判。
这对一个小孩子来说,不得不说是十分残忍的,就算是在封建社会,女子十五就可嫁人,男子十几岁也可以成为家族的门面,但孩子终究还是孩子,再早熟的人也是有孩子心性的。
以前没有对比李承乾还能用责任来麻痹自己,可魏王的出生,李世民对于魏王的宠爱,无一不在向李承乾说明着父亲之所以对自己严格不过就是对自己不满意,而本以为稳如泰山的太子之位也摇摇欲坠,随时可能成为弟弟魏王李泰的囊中之物。
在这样巨大的压力与长久的心理暗示之下,李承乾就算是再理智,也抵不住周围人对自己的咄咄之语。
可这样的心态,李世民这个父亲只会觉得太子的心里承担能力太弱,不堪重任,只能在心里不断地感叹虎父犬子,失望不断地累计,李世民越失望,李承乾越惶恐,恶性循环之下,父子直接按的感情愈发地剑拔弩张,长孙皇后虽然看在眼里,但她那个身体确实是一个大问题。
历史上就是这样,长孙皇后还在的时候,李世民、李承乾、李泰之间的氛围表面还是很和谐的,但久病不愈之下,长孙皇后的身体很快急转而下,撒手人寰之后,整个大唐就像是换了一个帝王一样。
不仅皇子之间的竞争从暗处转移到明处,李世民这位贤明之君也成为了史书上那位沉迷美色,各种桃色新闻乱飞的君王。
也是让人唏嘘的很,要是没有记错的话,长孙皇后应该是在贞观八年逝世,而李承乾也是在贞观十七年,因为受到了弟弟李泰夺嫡的压力,这才孤注一掷,想要复刻玄武门之变,但最终失败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