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穿越七十年代小知青 第123章 住新家
就连院子里的柴火,他们也没打算留着,都是自己费劲吧啦从山上背回来的,宋颂是一点都不打算便宜后面来的。
最开始的时候宋颂还考虑过到底要不要搬,因为他们修建厨房浴室也不少花钱,但最后还是决定搬来。
因为刘正南特地跟大队长说起了这个事情,最后协商下来这些东西,最后会从新知青的安置费里拿一些出来给他们。
刘正南也不是非要花多少就拿回来多少,象征性的拿了一点,然后用这笔钱给帮忙修房子的那几个大叔大哥们加了餐,还一人给了三根大红门的烟。
人情世故方面,算是被刘正南拿捏的死死的,从竣工那天,宋颂就已经看出来了。
又是给人递烟,又是跟人握手道谢,又夸人手艺好,直夸的人大叔都快拿他当自己家晚辈了,临走的时候一口一个小刘的叫着。
话归正题,搬家不是什么轻松的事情,但还好他们六个人齐心协力,终于是在下午大家都下工前,把包括衣服被褥和箱子柜子这些东西全都搬运到了 新家那边。
在跟其他知青们做完最后的告辞,六个人回到新家以后,那连日来紧绷着的神经终于是放松下来了。
站在新家的院子里,看着已经打扫的干干净净的院落,虽然还摆着没有归置好的各色家具。还有比原先大了两三倍的厨房,还有明亮宽敞的正厅,再也没有了原先拥挤逼仄的感觉。
宋颂:“咱们也算是在这个异乡,有了属于咱们自己的家了。”
听到宋颂感慨的话,大家虽然赞同,但这会儿真的没有什么心情附和感慨,毕竟是真的很累。
“咱们先吃个晚饭吧,月华姐你和桃儿姐去烧水热包子热菜,依依姐摆桌子,军哥正南哥先去洗漱一下,一会儿就能吃饭了。
今天大家都没少干力气活,你们热饭,我打些水来吃完饭咱们能烧点水洗澡。今天就先这样吧,明天再收拾那些细碎的吧。”
李桃:“我附议,真的太累了,今天我已经没有继续收拾的心情了。”
赵依依:“同意,吃完以后洗个澡咱们就各自回房间睡觉,明天也别叫我起床,我大概是起不来的。”
眼看大家都是一副累到打蔫儿了的模样,刘正南还是很好心的没有提醒大家,明天还得请人过来吃乔迁饭。
宋颂连着打了半缸水,就被看不下去的刘赵两位男士轰走了。
“宋儿,真不是哥说你,就你这小身板,等你打满一缸子水,咱们都已经撑不住要睡了。”赵军如是说,眼神还配合着上下打量了一番宋颂。
被夺走木桶的宋颂,气到翻白眼。
“好心让你休息会儿,你还嫌弃我了,真是好心没好报!”
“你别理我哥,他缺心眼不是一天两天了,看来还是力气没用完,你让他干就是了。”赵依依走过来拉着宋颂进了堂屋休息。
一整天,所有人都没休息,草草吃完包子,然后排队简单擦洗了身子,大家也就各自回房间休息了。
因为白月华和刘正南还没领证,所以两个人还是分开睡,院子里六个房间,刚好一人占了一间。
————————
宋颂醒来的时候还有些懵。
一时间有些搞不清楚自己身在哪里。
迷迷瞪瞪好一会儿,涣散的眼神聚拢了,才想起来,现在是在自己的新房子里。
有了这个认识,宋颂也不着急起床,卷着被子蹭着枕头,正大光明赖着床观察着自己的新房子。
原先就说过了,这座宅院最多的时候曾经住下四房人。
那可不是简单的一家四口,据支书说,这家原先是老两口带着四个儿子住,儿子们成年结婚以后也没有着急分家,后来四个儿子也各自有了孩子。
还不是一个两个,是最少每家三个,最多的大儿子家搬走前一共有七个孩子,三男四女。
平均就按照每家四个孩子来算,这座院子里同一时间最少同时住着十个大人,十六七个孩子。
一个能住的下二十几个人的家,怎么可能会小,哪怕是家里没什么钱盖不起砖瓦房,但是因为这会儿乡下宅基地没那么 值钱。只要有点手艺,盖房子用的土坯都可以自己做不用花钱。
更别说下乡人盖房,那可不是添一口人加一件屋子,那是都要考虑孩子未来婚嫁的新房的,所以 可想而知,这屋子的面积小不了。
就单单拿宋颂的房间来说,坐北朝南,靠门边就是她睡的一米八九宽的大土炕,土炕一头靠墙以后挨着门窗。(此处参考向往生活第一季的房子。缩小版。)
炕床上摆了一个自己从知青院带来的炕柜,那是按照之前的床做的尺寸,所以放在新炕上就显得小很多,不过宋颂也不在意就是了,反正后续还是要再定家具的,到时候再量一个来就是了。
还有她现在的房间,可不是知青院那个翻个身都嫌小的。靠里面的墙角摆了张八十乘一米五的半人高柜子,这是原先这家人留下来的,昨天收拾的时候 检查了一下,没有虫蛀还能用,宋颂就想着别浪费接着用也不嫌弃。
这个柜子宋颂就打颂拿来装些零碎的小东西,等后面有功夫了,再找人弄块儿玻璃来改造改造,穿越前她就很喜欢看那些家居博主爆改出租屋这样的视频。
所以对于自己的房间,算算还要住三年左右,为了让自己住的开心住的舒心,她也准备cos一下家居博主。
话说远了,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了。对于这个房间,宋颂最高兴的,就是侧边还有一个隔出来的小房间。按照支书说的,这间房当时是特意收拾出来给家里大一点的女孩子住的。
其实房间不大,也就三平米不到,对于宋颂来说,就是个白捡的储物间,到时候请刘正南和赵军帮忙搭两个靠墙的货柜,到时候能放下不少东西呢。
虽然现在东西还大包小包散在地上,但是着并不妨碍宋颂幻想自己未来的美好生活。
在床上硬生生赖了一个小时,直到听到外头有声音了,她才慢吞吞起床穿衣服。
开门往外面一看,是李桃和赵依依起来了,说是谁也别叫大家起床,实际上谁也不可能真睡到日晒三竿。
宋颂打水洗脸的时候,大家也都陆陆续续起来了。
赵依依洗完脸,直接瘫坐在院子里的一张竹椅子上,嘴里念叨着:“怎么感觉睡了一觉更累了,感觉手不是自己的,脚也不是自己的。”
李桃也倚在门边附和:“就是就是,感觉就跟去年秋收的时候一样累。”
宋颂拿着毛巾搓脸,也跟着点头。真不是她糙,是现在洗面奶还没出来呢,宋颂空间里倒是有仿三四十年代老海市那边的护肤品包装,只是现在也不太敢正大光明拿出来用。最多就是洗完脸回房间涂一些没什么味道的面霜。
也多亏了她现在年纪小底子好,再加上天天吃这些没打药没添加剂的食物,虽然因为每天下地干活有些晒黑了,但皮肤是不糙的。
白月华拿着毛巾过来蹭洗脸水,索性宋颂还没有投洗,所以水也算是干净。
白月华:“收拾收拾吧,咱们先把早饭吃了,一会儿再收拾收拾,中午记得去跟村里婶子们换点鸡蛋和菜,晚上还要请人吃饭呢。”
宋颂问:“知青院那边怎么说,是都请还是?”
宋颂不喜欢钱家姐妹那几个,就是要请,除了老知青那几个,她也就想请个林知音和叶小丫。
白月华沉默了一下,才说:“这回就先不请了,除了林大哥和王秀姐以外,就再叫林知音知青和小丫过来就行。等新知青到位了,迎新饭上咱们多出两个菜,算是咱们的心意了。”
这个方案大家也都同意了,毕竟有些人是真的不想请。
早饭因为没什么心思认真弄,就简简单单揪了锅面片汤来吃。
用带肥的腊肉切片,下锅煎出香味煎出油来,然后用这油摊了六个荷包蛋,拿水往锅里一冲,奶白的汤这就出来了。
等水开的功夫,宋颂手快的糊了一盆面糊,等水一开,两根筷子一挑一勾,一片面片就已经下锅了。刮完这盆面糊糊,又下了盐、黄酒和虾皮增鲜。
等锅里的汤水又开了,就把菜板上洗好切好的白菜叶倒进锅里,然后就是坐等面片熟透,就能吃了。
一碗面片汤,有面片、有肉、有蛋还有菜,香的不得了。
“要我说还是宋儿手艺好,这么简单的面片儿也能做的这么好吃。”
赵军吃的喷香,他虽然不挑食,但是能吃好的谁愿意将就对付。
不过他们自己心里的清楚,那是因为几个人真的不缺钱也勤快会弄吃的,肉食是真的不缺,虽然不至于顿顿就吃,但是也是两天一个肉菜。
宋颂也吃的很香,自己做的肯定香。
“咱们现在搬出来了,以后想吃点什么做点什么都比原先方便很多,说起来我馋桃儿姐的红烧肉很久了,过两天咱们就做这个吧。”
今天是没买新鲜肉,虽然知道今天要请客,但是大家都没有早起的打算,所以根本来不及去供销社排队买肉。
吃完早饭,几个人聚在院子里商量了晚上做什么菜。
宋颂和李桃是六个人里的大厨,平时做什么吃也都是她们俩决定的多。
宋颂:“咱们可以跟虎子他们几个小孩换点新鲜野菜,最近他们天天摘,今天也应该是有,配点鸡蛋和玉米面做成玉米饼。”
李桃:“可以,咱们还有两条腊排骨,晚上跟土豆鸡肉一起炖一锅,玉米面饼子就贴在锅边,也省事一点。”
其他人表示赞同,毕竟他们手艺一般,做出来的仅限于不难吃,所以他们没有什么发言的权利。
“甜丫姐家之前熬了猪油,一会儿我去问问看猪油渣还有剩的没,换点过来刚好可以炒盘酸菜。”李桃继续说。“还有萝卜,我打算切丝加点青菜和虾皮炒一盘年糕。”
年糕还是之前赶集的时候买的,当时买了五十斤,一直泡在水里,吃一点那一点,这会儿还剩下四条。
“可以,那主食就少做点,捞点大米饭,再做些二合面的窝窝头就行。”宋颂对于这些没什么一件,大家也都还挺喜欢吃年糕的。“那就定下来,大菜就腊排骨土豆炖鸡肉,还有猪油渣炖酸菜。主食就炒年糕、大米饭和玉米面饼子为主,窝窝头也顺带蒸一点吃不完明天早上也能吃。
其它 的就看能换来什么菜,青菜也炒两道,桃儿姐你一会儿去换猪油渣的 时候顺便问问村里有没有人做了豆腐,再换块儿豆腐来。”
李桃点点头。
商量完菜色,大家就各自去做自己的事情了。
宋颂会房间睡了个回笼觉,临近午饭时间才又从房间出来。
中午也是简单煮了汤面吃,刘正南和白月华去了公社有事情,所以只有他们四个吃饭。
吃完午饭,大家也没耽误,赶紧去了村里换东西。
这会儿大家都才吃完饭,他们要赶着人家午睡前换完,别耽误了别人休息。
宋颂则是留在家里收拾厨房。
昨天着急搬进来,很多东西都没放好。
因为新厨房里有货架子,所以宋颂把原先闷在袋子里的山货都用有盖子的篮子装起来,一一摆放在货架上。
还特地写了标签用浆糊贴在篮子外面,这样一目了然就知道里面装着什么东西。
香菇干、海带干、梅菜干、野菜干、黄花菜... ...
红豆、绿豆、银耳、桂圆、红枣... ...
还有那些原先不敢放在外面的腊肉腊肠咸鱼的,也找了根棍子挂在房梁上。
还有那些盐糖醋这些调料,也是特地找空罐子装好。
宋颂就喜欢这种收拾的过程,这种一点点把家里收拾的整整齐齐的满足感,真是拿钱都换不来的。
宋颂手脚快,等刘正南和白月华从公社回来的时候,已经都收拾完了。
最开始的时候宋颂还考虑过到底要不要搬,因为他们修建厨房浴室也不少花钱,但最后还是决定搬来。
因为刘正南特地跟大队长说起了这个事情,最后协商下来这些东西,最后会从新知青的安置费里拿一些出来给他们。
刘正南也不是非要花多少就拿回来多少,象征性的拿了一点,然后用这笔钱给帮忙修房子的那几个大叔大哥们加了餐,还一人给了三根大红门的烟。
人情世故方面,算是被刘正南拿捏的死死的,从竣工那天,宋颂就已经看出来了。
又是给人递烟,又是跟人握手道谢,又夸人手艺好,直夸的人大叔都快拿他当自己家晚辈了,临走的时候一口一个小刘的叫着。
话归正题,搬家不是什么轻松的事情,但还好他们六个人齐心协力,终于是在下午大家都下工前,把包括衣服被褥和箱子柜子这些东西全都搬运到了 新家那边。
在跟其他知青们做完最后的告辞,六个人回到新家以后,那连日来紧绷着的神经终于是放松下来了。
站在新家的院子里,看着已经打扫的干干净净的院落,虽然还摆着没有归置好的各色家具。还有比原先大了两三倍的厨房,还有明亮宽敞的正厅,再也没有了原先拥挤逼仄的感觉。
宋颂:“咱们也算是在这个异乡,有了属于咱们自己的家了。”
听到宋颂感慨的话,大家虽然赞同,但这会儿真的没有什么心情附和感慨,毕竟是真的很累。
“咱们先吃个晚饭吧,月华姐你和桃儿姐去烧水热包子热菜,依依姐摆桌子,军哥正南哥先去洗漱一下,一会儿就能吃饭了。
今天大家都没少干力气活,你们热饭,我打些水来吃完饭咱们能烧点水洗澡。今天就先这样吧,明天再收拾那些细碎的吧。”
李桃:“我附议,真的太累了,今天我已经没有继续收拾的心情了。”
赵依依:“同意,吃完以后洗个澡咱们就各自回房间睡觉,明天也别叫我起床,我大概是起不来的。”
眼看大家都是一副累到打蔫儿了的模样,刘正南还是很好心的没有提醒大家,明天还得请人过来吃乔迁饭。
宋颂连着打了半缸水,就被看不下去的刘赵两位男士轰走了。
“宋儿,真不是哥说你,就你这小身板,等你打满一缸子水,咱们都已经撑不住要睡了。”赵军如是说,眼神还配合着上下打量了一番宋颂。
被夺走木桶的宋颂,气到翻白眼。
“好心让你休息会儿,你还嫌弃我了,真是好心没好报!”
“你别理我哥,他缺心眼不是一天两天了,看来还是力气没用完,你让他干就是了。”赵依依走过来拉着宋颂进了堂屋休息。
一整天,所有人都没休息,草草吃完包子,然后排队简单擦洗了身子,大家也就各自回房间休息了。
因为白月华和刘正南还没领证,所以两个人还是分开睡,院子里六个房间,刚好一人占了一间。
————————
宋颂醒来的时候还有些懵。
一时间有些搞不清楚自己身在哪里。
迷迷瞪瞪好一会儿,涣散的眼神聚拢了,才想起来,现在是在自己的新房子里。
有了这个认识,宋颂也不着急起床,卷着被子蹭着枕头,正大光明赖着床观察着自己的新房子。
原先就说过了,这座宅院最多的时候曾经住下四房人。
那可不是简单的一家四口,据支书说,这家原先是老两口带着四个儿子住,儿子们成年结婚以后也没有着急分家,后来四个儿子也各自有了孩子。
还不是一个两个,是最少每家三个,最多的大儿子家搬走前一共有七个孩子,三男四女。
平均就按照每家四个孩子来算,这座院子里同一时间最少同时住着十个大人,十六七个孩子。
一个能住的下二十几个人的家,怎么可能会小,哪怕是家里没什么钱盖不起砖瓦房,但是因为这会儿乡下宅基地没那么 值钱。只要有点手艺,盖房子用的土坯都可以自己做不用花钱。
更别说下乡人盖房,那可不是添一口人加一件屋子,那是都要考虑孩子未来婚嫁的新房的,所以 可想而知,这屋子的面积小不了。
就单单拿宋颂的房间来说,坐北朝南,靠门边就是她睡的一米八九宽的大土炕,土炕一头靠墙以后挨着门窗。(此处参考向往生活第一季的房子。缩小版。)
炕床上摆了一个自己从知青院带来的炕柜,那是按照之前的床做的尺寸,所以放在新炕上就显得小很多,不过宋颂也不在意就是了,反正后续还是要再定家具的,到时候再量一个来就是了。
还有她现在的房间,可不是知青院那个翻个身都嫌小的。靠里面的墙角摆了张八十乘一米五的半人高柜子,这是原先这家人留下来的,昨天收拾的时候 检查了一下,没有虫蛀还能用,宋颂就想着别浪费接着用也不嫌弃。
这个柜子宋颂就打颂拿来装些零碎的小东西,等后面有功夫了,再找人弄块儿玻璃来改造改造,穿越前她就很喜欢看那些家居博主爆改出租屋这样的视频。
所以对于自己的房间,算算还要住三年左右,为了让自己住的开心住的舒心,她也准备cos一下家居博主。
话说远了,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了。对于这个房间,宋颂最高兴的,就是侧边还有一个隔出来的小房间。按照支书说的,这间房当时是特意收拾出来给家里大一点的女孩子住的。
其实房间不大,也就三平米不到,对于宋颂来说,就是个白捡的储物间,到时候请刘正南和赵军帮忙搭两个靠墙的货柜,到时候能放下不少东西呢。
虽然现在东西还大包小包散在地上,但是着并不妨碍宋颂幻想自己未来的美好生活。
在床上硬生生赖了一个小时,直到听到外头有声音了,她才慢吞吞起床穿衣服。
开门往外面一看,是李桃和赵依依起来了,说是谁也别叫大家起床,实际上谁也不可能真睡到日晒三竿。
宋颂打水洗脸的时候,大家也都陆陆续续起来了。
赵依依洗完脸,直接瘫坐在院子里的一张竹椅子上,嘴里念叨着:“怎么感觉睡了一觉更累了,感觉手不是自己的,脚也不是自己的。”
李桃也倚在门边附和:“就是就是,感觉就跟去年秋收的时候一样累。”
宋颂拿着毛巾搓脸,也跟着点头。真不是她糙,是现在洗面奶还没出来呢,宋颂空间里倒是有仿三四十年代老海市那边的护肤品包装,只是现在也不太敢正大光明拿出来用。最多就是洗完脸回房间涂一些没什么味道的面霜。
也多亏了她现在年纪小底子好,再加上天天吃这些没打药没添加剂的食物,虽然因为每天下地干活有些晒黑了,但皮肤是不糙的。
白月华拿着毛巾过来蹭洗脸水,索性宋颂还没有投洗,所以水也算是干净。
白月华:“收拾收拾吧,咱们先把早饭吃了,一会儿再收拾收拾,中午记得去跟村里婶子们换点鸡蛋和菜,晚上还要请人吃饭呢。”
宋颂问:“知青院那边怎么说,是都请还是?”
宋颂不喜欢钱家姐妹那几个,就是要请,除了老知青那几个,她也就想请个林知音和叶小丫。
白月华沉默了一下,才说:“这回就先不请了,除了林大哥和王秀姐以外,就再叫林知音知青和小丫过来就行。等新知青到位了,迎新饭上咱们多出两个菜,算是咱们的心意了。”
这个方案大家也都同意了,毕竟有些人是真的不想请。
早饭因为没什么心思认真弄,就简简单单揪了锅面片汤来吃。
用带肥的腊肉切片,下锅煎出香味煎出油来,然后用这油摊了六个荷包蛋,拿水往锅里一冲,奶白的汤这就出来了。
等水开的功夫,宋颂手快的糊了一盆面糊,等水一开,两根筷子一挑一勾,一片面片就已经下锅了。刮完这盆面糊糊,又下了盐、黄酒和虾皮增鲜。
等锅里的汤水又开了,就把菜板上洗好切好的白菜叶倒进锅里,然后就是坐等面片熟透,就能吃了。
一碗面片汤,有面片、有肉、有蛋还有菜,香的不得了。
“要我说还是宋儿手艺好,这么简单的面片儿也能做的这么好吃。”
赵军吃的喷香,他虽然不挑食,但是能吃好的谁愿意将就对付。
不过他们自己心里的清楚,那是因为几个人真的不缺钱也勤快会弄吃的,肉食是真的不缺,虽然不至于顿顿就吃,但是也是两天一个肉菜。
宋颂也吃的很香,自己做的肯定香。
“咱们现在搬出来了,以后想吃点什么做点什么都比原先方便很多,说起来我馋桃儿姐的红烧肉很久了,过两天咱们就做这个吧。”
今天是没买新鲜肉,虽然知道今天要请客,但是大家都没有早起的打算,所以根本来不及去供销社排队买肉。
吃完早饭,几个人聚在院子里商量了晚上做什么菜。
宋颂和李桃是六个人里的大厨,平时做什么吃也都是她们俩决定的多。
宋颂:“咱们可以跟虎子他们几个小孩换点新鲜野菜,最近他们天天摘,今天也应该是有,配点鸡蛋和玉米面做成玉米饼。”
李桃:“可以,咱们还有两条腊排骨,晚上跟土豆鸡肉一起炖一锅,玉米面饼子就贴在锅边,也省事一点。”
其他人表示赞同,毕竟他们手艺一般,做出来的仅限于不难吃,所以他们没有什么发言的权利。
“甜丫姐家之前熬了猪油,一会儿我去问问看猪油渣还有剩的没,换点过来刚好可以炒盘酸菜。”李桃继续说。“还有萝卜,我打算切丝加点青菜和虾皮炒一盘年糕。”
年糕还是之前赶集的时候买的,当时买了五十斤,一直泡在水里,吃一点那一点,这会儿还剩下四条。
“可以,那主食就少做点,捞点大米饭,再做些二合面的窝窝头就行。”宋颂对于这些没什么一件,大家也都还挺喜欢吃年糕的。“那就定下来,大菜就腊排骨土豆炖鸡肉,还有猪油渣炖酸菜。主食就炒年糕、大米饭和玉米面饼子为主,窝窝头也顺带蒸一点吃不完明天早上也能吃。
其它 的就看能换来什么菜,青菜也炒两道,桃儿姐你一会儿去换猪油渣的 时候顺便问问村里有没有人做了豆腐,再换块儿豆腐来。”
李桃点点头。
商量完菜色,大家就各自去做自己的事情了。
宋颂会房间睡了个回笼觉,临近午饭时间才又从房间出来。
中午也是简单煮了汤面吃,刘正南和白月华去了公社有事情,所以只有他们四个吃饭。
吃完午饭,大家也没耽误,赶紧去了村里换东西。
这会儿大家都才吃完饭,他们要赶着人家午睡前换完,别耽误了别人休息。
宋颂则是留在家里收拾厨房。
昨天着急搬进来,很多东西都没放好。
因为新厨房里有货架子,所以宋颂把原先闷在袋子里的山货都用有盖子的篮子装起来,一一摆放在货架上。
还特地写了标签用浆糊贴在篮子外面,这样一目了然就知道里面装着什么东西。
香菇干、海带干、梅菜干、野菜干、黄花菜... ...
红豆、绿豆、银耳、桂圆、红枣... ...
还有那些原先不敢放在外面的腊肉腊肠咸鱼的,也找了根棍子挂在房梁上。
还有那些盐糖醋这些调料,也是特地找空罐子装好。
宋颂就喜欢这种收拾的过程,这种一点点把家里收拾的整整齐齐的满足感,真是拿钱都换不来的。
宋颂手脚快,等刘正南和白月华从公社回来的时候,已经都收拾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