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穿越七十年代小知青 第131章 上山(1)
正文已替换
就在他们不知所措的时候,一个村里的婶子过来搭话了。
“是小宋知青吗?”
来人是杨新的母亲。
宋颂听到有人叫她,侧过身子一看,原来是杨新母亲。
宋颂说:“是杨婶子呀,我是小宋,你一个人上来的呀?”
杨新去上学过后,本来要嫁人的杨新姐姐婆家出了点事情,杨新姐夫的爷爷过世了,所以婚期推迟了几个月。
当时还说刚好能等用心第一学期学业结束了举办,到时候娘家也能有兄弟给姐姐撑场面。
所以这会儿看见杨新母亲一个人坐在旁边,她还有点奇怪没看见杨新姐姐。
杨新母亲说:“你宁宁姐回去再拿点东西,我刚才上山的时候扭了一下脚,所以留在这里看东西。”
这时候宋颂才发现,杨新母亲的站姿有些奇怪,应该是扭脚以后站着脚疼,所以站着有些一高一低的。
宋颂有些看不下去人家不舒服,还要强站着过来聊天的模样,当即就给她扶着坐了下来,坐的是宋颂带上来的折叠小马扎。
宋颂说:“婶子你都脚扭了还站着干啥,您快坐下吧咱又不是陌生人,别跟我客气了。”
杨新母亲不由笑了,心想,怪不得村里那几个小姐妹都喜欢这个小宋知青,嘴甜不说,做起事来也总是第一时间能想到别人。
杨新母亲家占地位置,距离宋颂他们很近,而且比他们更靠里面一点,所以宋颂他们一点上火把,杨新母亲就看到他们来。
只是因为自己视力有些不好,所以认不清谁是谁,才会先开口问是不是宋颂。
杨新母亲坐在宋颂的小马扎上,舒服了很多,至少脚没那么疼了。
杨新母亲问:“我看你们站着,怎么不把铺盖收拾出来?”
白月华说:“我们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情,所以一下子有些不知道该干什么了,现在就收拾铺盖。”
白月华这么说着,大家才有些反应过来,一个个开始解包袱要铺草席。
看到他们直接把草席拿出来就要往地上铺,杨新母亲立马叫停。
杨新母亲说:“你们先别忙着铺草席,先找些干草铺在地上,直接放草席到时候要被石子儿磨坏了就浪费了。”
听到杨新母亲的话,大家才反应过来,一个个都有些脸红,哪怕是在家里想了各种情况,还是在这些小细节里疏忽了。
看到大家低头的样子,杨新母亲哪里还有不明白的,这些小年轻们没经历过事情,所以没人带了干草。
杨新母亲说:“趁着现在雨小,天也没黑,你们赶紧去找一些干草,你们家里有没有存着引火的干草?没有的话上我家拿去,我家很多,刚好我女儿也才下去没多久,能追的上。”
自从上次刘正南帮杨新换了粮票以后,杨新母亲就对他们六个人很好,偶尔还会主动叫杨宁给他们送点自家种的青菜。
刘正南说:“婶子,我家是有的,就是不知道该拿多少。”他也是老实说。“我们准备两个人睡一个铺盖,您看我们拿多少干菜才合适?”
对于这种事情,还是要请教有经验的才行。
杨新母亲看了看他们的草席,说:“那你们是准备两个草席并一起用吗?”
她以为两个人睡一个铺盖,那就是做三个铺盖垫。
白月华说:“他们两个男的做一个,我们四个女的做一堆,这样晚上睡觉挨在一起也方便些。”
他们商量好的排列顺序是,从洞口往里依次是【刘正南-赵军 (一个能走的小过道) 赵依依-李桃-宋颂-白月华】。
把宋颂这个小的保护在中间,白月华和刘正南分别睡在两头,赵依依和赵军兄妹两个中间有个过道,到时候被人看见也不会说什么。
听到他们的打算,杨新母亲心里估算了一下,才对刘正南他们说:“这样的话,你们一共拿十捆来就够了,十捆就够你们几个不被石子儿膈着,反正也不需要垫太高,十捆够用了。”
有了确定的数量,刘正南当即就带着赵军和精力比较好的李桃下山回家拿干草了。
宋颂、白月华和赵依依,则是提前把地上的大石头都捡出去扔掉,这样地上也能平坦点。
杨新母亲:“小宋知青、小赵知青,你们这样捡石头也太麻烦了,回头干草往上一铺就行了。”
宋颂一边捡石头,一边笑着回答:“我们把大的挑出来,这样剩下些小石头就不碍事了,我怕大石头不挑掉,回头床铺垫上去高低不平,睡起来可难受了。”
杨新母亲听到宋颂的话也就是笑笑,心想到底还是城里来的女娃娃,娇气点也是有的。
过了一个来小时后,回家拿干草的单个人上来了。
跟在他们身后的,还有杨宁和知青院的几个人。
刘正南几个没有多说什么,把背上用麻布带着遮住的干草卸下来,宋颂三人也不让他们再干活,接过干草就快速往地上铺过去。
刘正南三个人上下走了两趟已经很累了,所以也没有客气,拿出自己带的小凳子就坐着开始休息了。
宋颂三个人在杨新母亲的指导下,快速的铺好了自己的铺盖,一层干草、一层草席、一层垫被,最后再把盖被放上去,至于枕头是没有的,晚上把外套脱下来叠一下就能当枕头用了。
杨宁看自家老娘在那边指挥着知青们打铺盖,也没有去打扰她,自顾自往里走把自己背上来的东西继续归置起来。
还有跟在刘正南他们身后上来的知青们,因为负重走山路,这会儿已经很累的,就找了个跟宋颂他们比较近的位置,也开始学些宋颂他们打起了铺盖。
宋颂看着他们也带有干菜堆,还有些奇怪,李桃看出了宋颂眼里的疑问,小声跟她说:“刘大哥和军哥跟他们说的,一次性 带齐了,也就可以少往山下跑一趟了。”
李桃没说的是,刘正南原话是怕知青院那几个身子看起来单薄的,没有体力支撑他们二次下山。
这话是在他们自己家院子里说的,没有外人听到,李桃也不会傻到在这个公众场合原话说出来,自然就美化了一番。
林知音也是这一批上来的知青,除了她以外,她的室友陆梦心,还有叶小丫和另外两个新来的女知青叫佟如意、宋小甜。
另外还有四个男知青,一个是上午跟大家一起去背猪仔的方正方知青,另外三个是李爱国李知青、李沉山知青还有叶风叶知青。
宋颂不怎么和除了林知音王秀以外的女知青接触,所以不太认识这个姓佟的知青和这个姓宋的知青。
所以宋颂也仅仅是跟林知音叶小丫还有陆梦心打了声招呼,就继续他们这边的事情了。
他们做铺盖也不是随便往地上一铺就行的,几个人把打包好的行李都堆在靠墙的墙角,然后挨着行李铺干草铺草席和被子,这样睡觉的时候就不会碰到山洞墙壁,也不需要担心蹭的一身土。
行李下面和挨着墙的地方还细心的垫了防水的塑料布,就怕到时候墙壁漏水了。
等弄好这一切,都已经下午三点多快四点了。
这个时候再抬头看看,已经有很多村民都进了山洞,甚至很多后来的村民都已经收拾好了,甚至都已经坐进被窝休息聊天了。
宋颂有些讶异,大家都这么放松的吗?上来就是盖着被子聊家常?
其实这就是宋颂不懂而已,这会儿外头下着雨,山洞里又没什么消遣,大家除了聊天和休息以外,还真就没有其他事情可以干了。
所以除非是外出解决生理问题或者是吃饭什么的,接下来的几天,大家估计都要在铺盖上度过了。
看到这么多人都已经盖上被子,宋颂也不矜持,当即就脱了防水裤和水鞋,就坐进了被窝里。
坐进被窝里的那一瞬间,宋颂毫无形象的发出了一声满意的呻吟声,引得周边人笑出了声。
宋颂也没想到自己还舒服的叫出了声音,当场有点脸红,还好因为光线问题不怎么看的出来。
宋颂:“笑什么笑,还不允许我舒服一下嘛,今天可太累了,不比平时下地轻松呀。”
这话也没错,就是刚才那声实在是有些搞笑了。
白月华:“累了就多休息一下,咱们还要等一会儿才热饭,而且这会儿大队长还没过来,时间还早,你要是特别累就睡一会儿,等会儿吃饭我叫你。”
宋颂摇摇头,她现在才不会睡觉呢,今天晚上肯定是要早睡的,现在睡着了,晚上精神恢复了就熬不过去了。
毕竟现在不是在家里,她没有办法进空间,也没办法从空间里拿东西出来消遣。
她下乡这么久,除了刚开始那几天没办法要跟白月华她们挤一间屋子以外,之后就一直是她一个人睡。
现在这么多人都在同一个空间,接下来要在这样一个完全没有隔挡的空间里吃住,宋颂还是感觉有些别扭。
不过白月华对她的关心,她还是比较受用的。
宋颂说:“睡觉就算了,我怕现在睡了晚上就睡不着了,我——”
宋颂还没说完,外面就传来了好多人的声音。
仔细一听,是大队长那些人。
这会儿还没进来的,也就是大队长一家、支书一家、还有两户跟大队长是本家的人家。
那两户跟大队长是表兄弟家,家里壮劳力多,平时也经常帮大队长跑腿做一些事情,几家关系很近,所以这会儿一起进来也是正常的。
四户人家一共三十来个人,不管男女老少都背着不少东西。
他们进了山洞,也没有再往里面找地方安置,直接在宋颂他们前面点的位置有序安顿下来。
看着自己的家人已经开始整理收拾,大队长也不闲着,叫上支书和记分员,一个举着煤油灯,另一个人则是带着纸跟笔,从洞口开始,一家一家往里问。
问家里人来齐了没?一共有几个人?没来的那个是谁、人在哪里?
简单的人口登记,为了确定大队人口没有没有到齐。
他们大队登记在册的一共有二百六十七人,除了外出上学的,还有外出在公社上班的,其他应该在村里的有二百四十九人。
这里还是包含了知青的。
大队长、支书还有记分员三个人,仔仔细细的跟每户人家核对人数,好在最后除了还有几个回家拿东西没回来的,以及有两个这几天回娘家的小媳妇以外,其他人都平平安安的上来了。
核对完人数,又在山洞门口等到那几个回家拿东西的小伙子都上来以后,大队长才真正的放下心来,松下那口悬着的气。
人都齐了,大队长直接把除了老人和小孩以外的所有人都叫到前头来,说有事情要宣布。
大队长说:“咱们这次上来,主要是为了躲避水灾的。
现在的情况,咱们没有办法全天上工了,所以公分什么的都需要重新计算。
咱们接下来每天能做的事情比较少,除了每天固定要去猎户老屋那边喂猪以外,就只有守夜和下山观察两个任务。
这几个任务里面,守夜和下山任务,经过村里的商量,咱们就交给男人来完成。守夜每天安排六个人,三个人守上半夜三个人守下半夜,到时候我会安排出排班表。
下山观察,主要是观察村里的水势怎么样了,除了看水位以外,还要每天走一遍村子,遇到房屋被冲垮或者是损坏严重的,都要回来汇报给我和支书。
最后喂猪任务,因为老人和小孩身子骨弱,所以不能参与,每天咱们就安排三个人去喂猪,除了喂猪,老屋那边的卫生也要负责搞好。”
这些是大队长和支书两个人,认真商量了好久才定下来的。
他们不是上山来就安全了,守夜是为了最大程度上保证村民们夜间安全,毕竟山上一直都有野兽,这个怪天气谁知道哪些野兽们会不会下山觅食。
就在他们不知所措的时候,一个村里的婶子过来搭话了。
“是小宋知青吗?”
来人是杨新的母亲。
宋颂听到有人叫她,侧过身子一看,原来是杨新母亲。
宋颂说:“是杨婶子呀,我是小宋,你一个人上来的呀?”
杨新去上学过后,本来要嫁人的杨新姐姐婆家出了点事情,杨新姐夫的爷爷过世了,所以婚期推迟了几个月。
当时还说刚好能等用心第一学期学业结束了举办,到时候娘家也能有兄弟给姐姐撑场面。
所以这会儿看见杨新母亲一个人坐在旁边,她还有点奇怪没看见杨新姐姐。
杨新母亲说:“你宁宁姐回去再拿点东西,我刚才上山的时候扭了一下脚,所以留在这里看东西。”
这时候宋颂才发现,杨新母亲的站姿有些奇怪,应该是扭脚以后站着脚疼,所以站着有些一高一低的。
宋颂有些看不下去人家不舒服,还要强站着过来聊天的模样,当即就给她扶着坐了下来,坐的是宋颂带上来的折叠小马扎。
宋颂说:“婶子你都脚扭了还站着干啥,您快坐下吧咱又不是陌生人,别跟我客气了。”
杨新母亲不由笑了,心想,怪不得村里那几个小姐妹都喜欢这个小宋知青,嘴甜不说,做起事来也总是第一时间能想到别人。
杨新母亲家占地位置,距离宋颂他们很近,而且比他们更靠里面一点,所以宋颂他们一点上火把,杨新母亲就看到他们来。
只是因为自己视力有些不好,所以认不清谁是谁,才会先开口问是不是宋颂。
杨新母亲坐在宋颂的小马扎上,舒服了很多,至少脚没那么疼了。
杨新母亲问:“我看你们站着,怎么不把铺盖收拾出来?”
白月华说:“我们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情,所以一下子有些不知道该干什么了,现在就收拾铺盖。”
白月华这么说着,大家才有些反应过来,一个个开始解包袱要铺草席。
看到他们直接把草席拿出来就要往地上铺,杨新母亲立马叫停。
杨新母亲说:“你们先别忙着铺草席,先找些干草铺在地上,直接放草席到时候要被石子儿磨坏了就浪费了。”
听到杨新母亲的话,大家才反应过来,一个个都有些脸红,哪怕是在家里想了各种情况,还是在这些小细节里疏忽了。
看到大家低头的样子,杨新母亲哪里还有不明白的,这些小年轻们没经历过事情,所以没人带了干草。
杨新母亲说:“趁着现在雨小,天也没黑,你们赶紧去找一些干草,你们家里有没有存着引火的干草?没有的话上我家拿去,我家很多,刚好我女儿也才下去没多久,能追的上。”
自从上次刘正南帮杨新换了粮票以后,杨新母亲就对他们六个人很好,偶尔还会主动叫杨宁给他们送点自家种的青菜。
刘正南说:“婶子,我家是有的,就是不知道该拿多少。”他也是老实说。“我们准备两个人睡一个铺盖,您看我们拿多少干菜才合适?”
对于这种事情,还是要请教有经验的才行。
杨新母亲看了看他们的草席,说:“那你们是准备两个草席并一起用吗?”
她以为两个人睡一个铺盖,那就是做三个铺盖垫。
白月华说:“他们两个男的做一个,我们四个女的做一堆,这样晚上睡觉挨在一起也方便些。”
他们商量好的排列顺序是,从洞口往里依次是【刘正南-赵军 (一个能走的小过道) 赵依依-李桃-宋颂-白月华】。
把宋颂这个小的保护在中间,白月华和刘正南分别睡在两头,赵依依和赵军兄妹两个中间有个过道,到时候被人看见也不会说什么。
听到他们的打算,杨新母亲心里估算了一下,才对刘正南他们说:“这样的话,你们一共拿十捆来就够了,十捆就够你们几个不被石子儿膈着,反正也不需要垫太高,十捆够用了。”
有了确定的数量,刘正南当即就带着赵军和精力比较好的李桃下山回家拿干草了。
宋颂、白月华和赵依依,则是提前把地上的大石头都捡出去扔掉,这样地上也能平坦点。
杨新母亲:“小宋知青、小赵知青,你们这样捡石头也太麻烦了,回头干草往上一铺就行了。”
宋颂一边捡石头,一边笑着回答:“我们把大的挑出来,这样剩下些小石头就不碍事了,我怕大石头不挑掉,回头床铺垫上去高低不平,睡起来可难受了。”
杨新母亲听到宋颂的话也就是笑笑,心想到底还是城里来的女娃娃,娇气点也是有的。
过了一个来小时后,回家拿干草的单个人上来了。
跟在他们身后的,还有杨宁和知青院的几个人。
刘正南几个没有多说什么,把背上用麻布带着遮住的干草卸下来,宋颂三人也不让他们再干活,接过干草就快速往地上铺过去。
刘正南三个人上下走了两趟已经很累了,所以也没有客气,拿出自己带的小凳子就坐着开始休息了。
宋颂三个人在杨新母亲的指导下,快速的铺好了自己的铺盖,一层干草、一层草席、一层垫被,最后再把盖被放上去,至于枕头是没有的,晚上把外套脱下来叠一下就能当枕头用了。
杨宁看自家老娘在那边指挥着知青们打铺盖,也没有去打扰她,自顾自往里走把自己背上来的东西继续归置起来。
还有跟在刘正南他们身后上来的知青们,因为负重走山路,这会儿已经很累的,就找了个跟宋颂他们比较近的位置,也开始学些宋颂他们打起了铺盖。
宋颂看着他们也带有干菜堆,还有些奇怪,李桃看出了宋颂眼里的疑问,小声跟她说:“刘大哥和军哥跟他们说的,一次性 带齐了,也就可以少往山下跑一趟了。”
李桃没说的是,刘正南原话是怕知青院那几个身子看起来单薄的,没有体力支撑他们二次下山。
这话是在他们自己家院子里说的,没有外人听到,李桃也不会傻到在这个公众场合原话说出来,自然就美化了一番。
林知音也是这一批上来的知青,除了她以外,她的室友陆梦心,还有叶小丫和另外两个新来的女知青叫佟如意、宋小甜。
另外还有四个男知青,一个是上午跟大家一起去背猪仔的方正方知青,另外三个是李爱国李知青、李沉山知青还有叶风叶知青。
宋颂不怎么和除了林知音王秀以外的女知青接触,所以不太认识这个姓佟的知青和这个姓宋的知青。
所以宋颂也仅仅是跟林知音叶小丫还有陆梦心打了声招呼,就继续他们这边的事情了。
他们做铺盖也不是随便往地上一铺就行的,几个人把打包好的行李都堆在靠墙的墙角,然后挨着行李铺干草铺草席和被子,这样睡觉的时候就不会碰到山洞墙壁,也不需要担心蹭的一身土。
行李下面和挨着墙的地方还细心的垫了防水的塑料布,就怕到时候墙壁漏水了。
等弄好这一切,都已经下午三点多快四点了。
这个时候再抬头看看,已经有很多村民都进了山洞,甚至很多后来的村民都已经收拾好了,甚至都已经坐进被窝休息聊天了。
宋颂有些讶异,大家都这么放松的吗?上来就是盖着被子聊家常?
其实这就是宋颂不懂而已,这会儿外头下着雨,山洞里又没什么消遣,大家除了聊天和休息以外,还真就没有其他事情可以干了。
所以除非是外出解决生理问题或者是吃饭什么的,接下来的几天,大家估计都要在铺盖上度过了。
看到这么多人都已经盖上被子,宋颂也不矜持,当即就脱了防水裤和水鞋,就坐进了被窝里。
坐进被窝里的那一瞬间,宋颂毫无形象的发出了一声满意的呻吟声,引得周边人笑出了声。
宋颂也没想到自己还舒服的叫出了声音,当场有点脸红,还好因为光线问题不怎么看的出来。
宋颂:“笑什么笑,还不允许我舒服一下嘛,今天可太累了,不比平时下地轻松呀。”
这话也没错,就是刚才那声实在是有些搞笑了。
白月华:“累了就多休息一下,咱们还要等一会儿才热饭,而且这会儿大队长还没过来,时间还早,你要是特别累就睡一会儿,等会儿吃饭我叫你。”
宋颂摇摇头,她现在才不会睡觉呢,今天晚上肯定是要早睡的,现在睡着了,晚上精神恢复了就熬不过去了。
毕竟现在不是在家里,她没有办法进空间,也没办法从空间里拿东西出来消遣。
她下乡这么久,除了刚开始那几天没办法要跟白月华她们挤一间屋子以外,之后就一直是她一个人睡。
现在这么多人都在同一个空间,接下来要在这样一个完全没有隔挡的空间里吃住,宋颂还是感觉有些别扭。
不过白月华对她的关心,她还是比较受用的。
宋颂说:“睡觉就算了,我怕现在睡了晚上就睡不着了,我——”
宋颂还没说完,外面就传来了好多人的声音。
仔细一听,是大队长那些人。
这会儿还没进来的,也就是大队长一家、支书一家、还有两户跟大队长是本家的人家。
那两户跟大队长是表兄弟家,家里壮劳力多,平时也经常帮大队长跑腿做一些事情,几家关系很近,所以这会儿一起进来也是正常的。
四户人家一共三十来个人,不管男女老少都背着不少东西。
他们进了山洞,也没有再往里面找地方安置,直接在宋颂他们前面点的位置有序安顿下来。
看着自己的家人已经开始整理收拾,大队长也不闲着,叫上支书和记分员,一个举着煤油灯,另一个人则是带着纸跟笔,从洞口开始,一家一家往里问。
问家里人来齐了没?一共有几个人?没来的那个是谁、人在哪里?
简单的人口登记,为了确定大队人口没有没有到齐。
他们大队登记在册的一共有二百六十七人,除了外出上学的,还有外出在公社上班的,其他应该在村里的有二百四十九人。
这里还是包含了知青的。
大队长、支书还有记分员三个人,仔仔细细的跟每户人家核对人数,好在最后除了还有几个回家拿东西没回来的,以及有两个这几天回娘家的小媳妇以外,其他人都平平安安的上来了。
核对完人数,又在山洞门口等到那几个回家拿东西的小伙子都上来以后,大队长才真正的放下心来,松下那口悬着的气。
人都齐了,大队长直接把除了老人和小孩以外的所有人都叫到前头来,说有事情要宣布。
大队长说:“咱们这次上来,主要是为了躲避水灾的。
现在的情况,咱们没有办法全天上工了,所以公分什么的都需要重新计算。
咱们接下来每天能做的事情比较少,除了每天固定要去猎户老屋那边喂猪以外,就只有守夜和下山观察两个任务。
这几个任务里面,守夜和下山任务,经过村里的商量,咱们就交给男人来完成。守夜每天安排六个人,三个人守上半夜三个人守下半夜,到时候我会安排出排班表。
下山观察,主要是观察村里的水势怎么样了,除了看水位以外,还要每天走一遍村子,遇到房屋被冲垮或者是损坏严重的,都要回来汇报给我和支书。
最后喂猪任务,因为老人和小孩身子骨弱,所以不能参与,每天咱们就安排三个人去喂猪,除了喂猪,老屋那边的卫生也要负责搞好。”
这些是大队长和支书两个人,认真商量了好久才定下来的。
他们不是上山来就安全了,守夜是为了最大程度上保证村民们夜间安全,毕竟山上一直都有野兽,这个怪天气谁知道哪些野兽们会不会下山觅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