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弃女的古代生存日常 > 第49章 幼保院的护身符

弃女的古代生存日常 第49章 幼保院的护身符

    幼保院很快就热闹起来,王大人找来的妇人都很能干,也很老实,徐正清让吴婆婆教她们干活,她们就老老实实干活,一点不敢瞎打听。

    幼保院的地方有限,只能在院子里搭了一个棚子,里面放了桌子,凳子,边上放了火盆,好歹有点暖气。

    妇人们的工作其实很简单,就是洗菜切菜,把大蒜生姜洋葱萝卜什么的洗好切好。

    萝卜皮徐正清一向是不要的,妇人们就会询问能不能带走。

    这让徐正清知道,这些妇人都是家里十分困难的,被叫来这里工作,可以说是给了家里一个活路,因此都十分珍惜,怪不得干活这么老实勤快。

    那些萝卜皮徐正清自然让她们带走了。

    徐正清知道萝卜皮可以吃,只是她不喜欢,而且也吃不了那么多,妇人们的要求也不高,自然也就允了。

    还好这些妇人都很自足,哪怕萝卜皮可以带走,一群人也没有一个故意把萝卜皮削得厚厚的,照样还是尽量往薄的削。

    这让徐正清更加满意了。

    徐正清也没有想进去,如果是给幼保院干活,这些人不见得会这么老实。

    这些人可是衙门招来的,在她们看来,她们是给衙门办事,徐正清她们相当于监工,她们能不老实嘛。

    调味料是徐正清和吴婆婆一起弄的,这种核心的东西是不可能让别人知道的。

    每一次妇人们弄好的配菜都会被两人拿进屋里和配料一起搅拌,然后混合好的调料再送去衙门准备的地方,和处理好的白菜搅拌,最后装坛,运走。

    衙门在问过徐正清之后,知道坛子的大小不会影响什么,只是打开后的坛子最好不要久存。

    但是军队是什么地方啊,别说五十斤的坛子,一百斤的坛子一次性都要好几坛,所以这根本不是问题。

    所以衙门准备的坛子,都是那种一次性可以放两三百公斤的大水缸,这种水缸可比一个一个小坛子好运输。

    衙门准备的地方也不远,就在幼保院隔壁。

    原本那里也是一个大户人家的房子,但是因为隔壁就是远近闻名的鬼屋,所以后来搬走了。

    但是因为房子是祖屋,所以没有卖掉,一直空在那里。

    这一次被衙门临时借用了。

    大妹在那里指导妇人们处理白菜。

    本身也没什么难的,就是麻烦一些。

    这里的妇人就没有幼保院里的那些妇人那么老实了。

    本身就是没什么文化的贫穷妇人,平日里跟街坊邻居吵架,跟妯娌耍小心思都是有的。

    能被选过来,都可以说是矮个里面挑高个,属于可控人员。

    但是再可控,也不是大妹可以管理的。

    所以大妹只是去指导,边上一直站着何捕快,他跟幼保院的人混熟了,大家也不怕他,所以这时候正好可以过来帮忙。

    有何捕快把着刀柄走来走去,那些妇人是一点小心思都不敢动,全都老老实实地干活,这让大妹节省了不少力气。

    五天后,二十多个坛子,随军北上。

    满脸络腮胡的彪形黑脸大汉拉着王大人的手,大声说道:“老王啊,你可要帮我好好谢谢幼保院的那群人啊,跟她们说,以后幼保院由我们北军罩着了,谁要是敢打她们注意,老子打得他们老娘都认不出他们来!”

    王大人一脸微笑点头答应,心里却震撼不已。

    不要以为这只是一句玩笑话。

    这个彪形大汉是北军的副将,原本运送物资这种小事不需要他来做。

    但是这个大将军觉得冬天军营伙食太差,才跟旅帅讨了这个工作,为的就是十天半个月能吃一顿好的。

    这个将军发话了,那就肯定跟守城的军队说过了。

    要是幼保院受了欺负,军队的人真敢抄家伙砸门。

    这里是城门,人来人往的,听到这句话的人不在少数,只要回去传一下,幼保院就无人敢惹。

    不得不说,徐正清做了一个好生意,一点银子,换来了军队的庇护。

    要知道,徐正清的这两个方子,可是有不少人惦记呢。

    王大人深知自己在这临边城也不是什么土皇帝,还是有人不会卖自己面子的,那些人也不会在意自己的话。

    也就是目前他们觉得这点小钱不值得搭上自己的名声,所以没动手,否则王大人不觉得自己能够保住幼保院的生意。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军队的人开口说话,那力量可比他这个县令有用多了。

    “幼保院的孩子们一定对将军感恩戴德。”王大人举手说道。

    壮汉将军哈哈大笑,“不用不用,主要我也喜欢她们,更喜欢她们做的这个小菜,以后有新东西弄出来了,不要忘了我们就是。”

    王大人哪敢不应,更何况,他也很喜欢现在的幼保院好不好。

    实际上各地的幼保院,对于当地的府衙来说都是负担。

    哪怕一些好一点的村落,迫于无奈,为了名声什么的,不得不开设一个幼保院。

    但是作为承担幼保院开销的人来说,幼保院并不是什么受待见的地方。

    然而这是开国皇帝要求设立的地方,府衙不能取消,除非你这里没有孤儿。

    但是可能吗?

    一旦作假,那么就很容易被政敌抓到致命的弱点。

    这就意味着,这个地方不但要设立,而且还不能从中弄一点好处,因为盯着的人太多了。

    但是也有大家族会在这里使坏。

    比如说,要是看到幼保院有漂亮的女孩,这些人就会暗地里下手,让这些女孩无处可去。

    等这些女孩13岁之后,无路可去,就只能到她们手里,到时候还不是他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也有家族缺少下人,也会用这种手段逼迫幼保院的孩子们卖身。

    这种手段很难找到证据,而且一旦孩子们到时间离开幼保院了,就不是幼保院的人了,这些人下手自然不会软了。

    其实徐正清也不明白,为什么开国皇帝会让13岁的孩子离开幼保院独自求生,这不是推这些孩子走向不归路嘛。

    然而徐正清不知道的是,有些事情你知道很好,但也不是这么容易做的。

    开国初期,战乱刚停,孤儿有很多,成年的劳动力很少。

    哪怕皇帝实行了很多好的政策,国家也需要一个缓冲期。

    而幼保院的开销是非常大的,可以说把这些孩子养到13岁,都十分艰难。

    而且在这里我15岁,基本上就当成大人看待了,以前13岁结婚的也不是没有。

    所以能把这些孩子养到13岁,已经很不容易了。

    而且一开始的时候,皇帝还会让一些师傅教导这些孩子。

    删选过后,适合当兵的,会成为士兵,适合读书的,会成为读书人,适合工匠的,会成为工匠。

    可以说,在坚持了十多年之后,这些孩子在后续的国家建设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至少平衡朝堂的寒门学子,都是来自幼保院。

    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人口又涨上来了,能用的人才也越来越多了。

    而且幼保院出去的孩子,也不是都有回报的心思。

    在他们看来,他们感谢的人应该是皇帝的所以他们愿意为皇帝豁出命去。

    但是他们大多成才之后不愿意回到幼保院,因为在那里,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他们,他们是一群孤儿。

    所以,有钱有能力的,会补助一下幼保院,却不愿意回去。

    慢慢的,人才就断流了,幼保院失去了供应人才的能力,皇帝需要忙的事情也多,也不会每个皇帝都去注意幼保院的情况。

    所以幼保院慢慢的就变成了一个尾大不掉的包袱。

    别说衙门烦,连有些皇帝都觉得麻烦。

    一有难处,率先减少预算的,就是幼保院。

    因为在所有人看来,这就是一群光吃饭不干活的。

    而且国库也不是宝箱,刷新之后就能填满的。

    一个国家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

    要不是因为开国皇帝的要求,幼保院早就不在了。

    但是徐正清的这个幼保院却实现了自给自足的能力。

    衙门提供的,不过就是一个没人要的宅子。

    有了这个宅子之后,幼保院就不需要府衙辅助了。

    虽然每年省下的东西不多,但这就是一个进步。

    而这一切都是徐正清带来的,这也是为什么王大人这么欣赏徐正清的原因。

    开国皇帝曾经说过,“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徐正清却做的了穷还带动其他人一起崛起,自食其力,这就是能力!

    而且王大人很清楚,只要这个模式一直存在下去,这个幼保院就会很好,可以养活更多的孤儿。

    当然也可以的话我最好一个孤儿都没有。

    徐正清对这些一无所知,王大人也不会特意去提醒她。

    在王大人看来,幼保院的人就不是那种会找麻烦的人。

    将军的话与其说是说给幼保院的人听的,到不如说是说给自己这些人听的。

    只要自己这群有钱有势的人听进去了,那么幼保院的人,知不知道又有什么区别呢?

    所以,王大人并没有特意去提醒徐正清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