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五千三百一十三章 撤民入关守要塞
斗蓬微微一笑:“那倒不至于,秦军的问题就在于总想着在岭表和胡夏决战,他们是全骑兵部队,来去无踪,机动性远远好于秦军,一旦他们主动后撤,带上一个月左右的干粮,在千里河套草原上与秦军打游击,断秦军粮道,然后等秦军补给不足,士气下降时再进行攻击,秦军就进退失据,往往会全军覆没,这是几年来多次战役所证明过的。”
鸠摩罗什咬了咬牙:“可是如果大军不从关中出动,那岭表诸城不就白白地陷落了吗?到时候城中军民给屠戮和劫走,而其他周围的部落也会觉得大秦软弱无能,反而会倒向胡夏呢。”
斗蓬平静地说道:“其实,以我的情报,这些看似效忠大秦的岭北部落,有不少其实早就暗通胡夏了,一直是为胡夏通风报信,不然胡夏怎么可能掌握这么多你们的军情呢?很多时候,岭表诸城的守将们让他们也迁入城中共同防守,或者是避难,他们总是推脱说习惯了在草原上游牧,进城后生活不方便,很少有进入岭表城中的草原部落,这本身就说明问题了。”
鸠摩罗什叹了口气:“你说的情况确实存在,但多数部落还是没有站在胡夏一边的,毕竟铁弗匈奴野蛮残忍,好战嗜杀,在河套草原多年,都是威逼欺压各个部落,从赫连勃勃的父亲刘卫辰开始就是如此,他们可以横行一时,但最后如果面对真正的强敌时,就会土崩瓦解,到时候不会有部落真心地支持他们。”
“这些岭表诸部也是如此,胡夏势大,而秦军多次战败,他们被迫跟胡夏有些合作,但不会真正地帮助胡夏作战,只不过,他们确实会给胡夏通风报信,但同时他们也会暗中给我们提供一些胡夏军队的信息,就象那次秦主姚兴几乎要被胡夏铁骑偷袭,若不是有些部落向我们提前报信,只怕姚兴早就死了。”
斗蓬冷笑道:“这就是他们骑墙两边的最好表现,其实他们是希望胡夏和后秦相互之间谁也吃不掉谁,这样才能让他们坐收渔人之利。胡夏攻克岭表诸城,也会把不少俘虏分给这些部落作为赏赐,而秦军出关作战,同样会给这些部落不少军粮和武器补给,以奖励他们的忠诚,是吧。”
鸠摩罗什点了点头:“正是如此,赫连勃勃似乎也知道这些部落是两边下注,但并没有因此而惩罚或者是消灭他们,而是继续利用这些部落打听我们岭表的虚实。现在,关中秦军受几次战败的影响,元气大伤,已经没有多少兵力再次出击了,对于胡夏,我们全线采取守势,岭表诸城,即使是白天都要紧闭城门以防胡夏军队偷袭,出城十里的人,无论是行商还是采樵的,都是有去无回,这种局面下,我们失掉岭表诸城只是个时间问题,你有办法解决吗?”
斗蓬哈哈一笑,说道:“这其实反而是你们的好机会,岭表本就是土地贫瘠,耕地不足,粮食产量一直不够,长年来是作为军事要塞存在,粮草是需要关中供应,而为了减轻关中的粮食压力,他们开放榷场,与河套草原的部落进行贸易,也搞一些牛羊畜牧业,这是上千年来,岭表之民的生存之道。”
“可是现在有了胡夏,地是不能种了,与草原的通商,反而给了不少奸细混进城中的机会,几次的重镇陷落,都是这种内奸开城的结果。所以,我建议,不如就维持现状,岭表之地只作要塞防守之用,把民众尽数迁往关中,城中只留战士,城中屯留可支一年的粮草,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然后,就让这几个大城,如新平,阴密等,作为钉子一样的要塞,控制岭北的通道出口。”
鸠摩罗什的白眉一挑:“这样等于放弃岭表的田地和河套草原的牧区,只会加速城外的村落中的汉人和草原上的胡人部落倒向赫连勃勃。”
斗蓬笑着摆了摆手:“村落中的汉人可不敢留下来把脑袋留给赫连勃勃,一定会乖乖地跟着城中的百姓迁往关中的,关中反正有足够多的土地可以分给他们耕作,不成问题。”
鸠摩罗什冷冷地说道:“就算汉人肯走,可是草原上的胡人部落,舍不得他们的牛羊,也不可能进关中游牧,那必然会留在原地,改而效忠胡夏,甚至加入夏军,成为进攻我们诸城的先锋。”
斗蓬的眼中冷芒一闪:“岭表诸城,非常坚固,如果城中没有百姓,粮草消耗不会太多,每个城只需要三五千人,就足以抵挡数万夏军骑兵的攻击。胡夏骑兵,长于机动,短于攻城,以前也有过数次强攻安定,杏城等要塞,损兵折将而一无所获的情况。”
鸠摩罗什沉声道:“若是他们不想攻城,而是长期围困呢?几万胡骑,可以连营百里,把这些小而坚固的要塞城池围住几重,我军若不是出动大军援救,只怕困也会给困死了。城中就算再放上一年的粮草,那一年后呢?”
斗蓬笑着摆了摆手:“大和尚啊,你毕竟只是高僧,不是兵家。你只想着刘裕可以围攻广固一年的这种例子,却不想,为何自古至今,很少有人这样长期围城不攻呢?”
鸠摩罗什若有所思地说道:“对啊,这样人多围攻人少,那本方的粮草消耗,要远远大于守城方的,即使是攻下城池,除了杀几千守军之外,似乎也没有什么便宜可占,这些城中没有百姓,占领之后也不能作为税赋和生产基地,也不太可能作为进攻关中的前哨城池呢。”
斗蓬点了点头:“打仗,是一定要有好处的,刘裕能围攻广固一年多拿下,是因为一旦破城,就灭了南燕,完成了灭国壮举,所以他一定会打,但胡夏打这些岭表要塞,却不可能直接灭了后秦,也不会因为破城之后的好处,可以让河套各部死心踏地,因为要围攻一年以上破城,只会让各部损失人力之余,又要献出大量的牛羊以供食用,这样的仗打上几场,恐怕胡夏诸部都要散伙分家,而不是团结在一起了。”
鸠摩罗什咬了咬牙:“可是如果大军不从关中出动,那岭表诸城不就白白地陷落了吗?到时候城中军民给屠戮和劫走,而其他周围的部落也会觉得大秦软弱无能,反而会倒向胡夏呢。”
斗蓬平静地说道:“其实,以我的情报,这些看似效忠大秦的岭北部落,有不少其实早就暗通胡夏了,一直是为胡夏通风报信,不然胡夏怎么可能掌握这么多你们的军情呢?很多时候,岭表诸城的守将们让他们也迁入城中共同防守,或者是避难,他们总是推脱说习惯了在草原上游牧,进城后生活不方便,很少有进入岭表城中的草原部落,这本身就说明问题了。”
鸠摩罗什叹了口气:“你说的情况确实存在,但多数部落还是没有站在胡夏一边的,毕竟铁弗匈奴野蛮残忍,好战嗜杀,在河套草原多年,都是威逼欺压各个部落,从赫连勃勃的父亲刘卫辰开始就是如此,他们可以横行一时,但最后如果面对真正的强敌时,就会土崩瓦解,到时候不会有部落真心地支持他们。”
“这些岭表诸部也是如此,胡夏势大,而秦军多次战败,他们被迫跟胡夏有些合作,但不会真正地帮助胡夏作战,只不过,他们确实会给胡夏通风报信,但同时他们也会暗中给我们提供一些胡夏军队的信息,就象那次秦主姚兴几乎要被胡夏铁骑偷袭,若不是有些部落向我们提前报信,只怕姚兴早就死了。”
斗蓬冷笑道:“这就是他们骑墙两边的最好表现,其实他们是希望胡夏和后秦相互之间谁也吃不掉谁,这样才能让他们坐收渔人之利。胡夏攻克岭表诸城,也会把不少俘虏分给这些部落作为赏赐,而秦军出关作战,同样会给这些部落不少军粮和武器补给,以奖励他们的忠诚,是吧。”
鸠摩罗什点了点头:“正是如此,赫连勃勃似乎也知道这些部落是两边下注,但并没有因此而惩罚或者是消灭他们,而是继续利用这些部落打听我们岭表的虚实。现在,关中秦军受几次战败的影响,元气大伤,已经没有多少兵力再次出击了,对于胡夏,我们全线采取守势,岭表诸城,即使是白天都要紧闭城门以防胡夏军队偷袭,出城十里的人,无论是行商还是采樵的,都是有去无回,这种局面下,我们失掉岭表诸城只是个时间问题,你有办法解决吗?”
斗蓬哈哈一笑,说道:“这其实反而是你们的好机会,岭表本就是土地贫瘠,耕地不足,粮食产量一直不够,长年来是作为军事要塞存在,粮草是需要关中供应,而为了减轻关中的粮食压力,他们开放榷场,与河套草原的部落进行贸易,也搞一些牛羊畜牧业,这是上千年来,岭表之民的生存之道。”
“可是现在有了胡夏,地是不能种了,与草原的通商,反而给了不少奸细混进城中的机会,几次的重镇陷落,都是这种内奸开城的结果。所以,我建议,不如就维持现状,岭表之地只作要塞防守之用,把民众尽数迁往关中,城中只留战士,城中屯留可支一年的粮草,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然后,就让这几个大城,如新平,阴密等,作为钉子一样的要塞,控制岭北的通道出口。”
鸠摩罗什的白眉一挑:“这样等于放弃岭表的田地和河套草原的牧区,只会加速城外的村落中的汉人和草原上的胡人部落倒向赫连勃勃。”
斗蓬笑着摆了摆手:“村落中的汉人可不敢留下来把脑袋留给赫连勃勃,一定会乖乖地跟着城中的百姓迁往关中的,关中反正有足够多的土地可以分给他们耕作,不成问题。”
鸠摩罗什冷冷地说道:“就算汉人肯走,可是草原上的胡人部落,舍不得他们的牛羊,也不可能进关中游牧,那必然会留在原地,改而效忠胡夏,甚至加入夏军,成为进攻我们诸城的先锋。”
斗蓬的眼中冷芒一闪:“岭表诸城,非常坚固,如果城中没有百姓,粮草消耗不会太多,每个城只需要三五千人,就足以抵挡数万夏军骑兵的攻击。胡夏骑兵,长于机动,短于攻城,以前也有过数次强攻安定,杏城等要塞,损兵折将而一无所获的情况。”
鸠摩罗什沉声道:“若是他们不想攻城,而是长期围困呢?几万胡骑,可以连营百里,把这些小而坚固的要塞城池围住几重,我军若不是出动大军援救,只怕困也会给困死了。城中就算再放上一年的粮草,那一年后呢?”
斗蓬笑着摆了摆手:“大和尚啊,你毕竟只是高僧,不是兵家。你只想着刘裕可以围攻广固一年的这种例子,却不想,为何自古至今,很少有人这样长期围城不攻呢?”
鸠摩罗什若有所思地说道:“对啊,这样人多围攻人少,那本方的粮草消耗,要远远大于守城方的,即使是攻下城池,除了杀几千守军之外,似乎也没有什么便宜可占,这些城中没有百姓,占领之后也不能作为税赋和生产基地,也不太可能作为进攻关中的前哨城池呢。”
斗蓬点了点头:“打仗,是一定要有好处的,刘裕能围攻广固一年多拿下,是因为一旦破城,就灭了南燕,完成了灭国壮举,所以他一定会打,但胡夏打这些岭表要塞,却不可能直接灭了后秦,也不会因为破城之后的好处,可以让河套各部死心踏地,因为要围攻一年以上破城,只会让各部损失人力之余,又要献出大量的牛羊以供食用,这样的仗打上几场,恐怕胡夏诸部都要散伙分家,而不是团结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