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唐孽子 > 第729章 新的战争模式

大唐孽子 第729章 新的战争模式

    历朝历代的将领,都知道后勤保障的重要性。

    但是,怎么把后勤保障搞好,研究的人却是并不多。

    大唐皇家军事学院后勤科算是少见的专门研究后勤补给的机构了。

    “赵国公,士农工商,都是我大唐子民;只要有利于大唐获得对高句丽作战的胜利,有利于完善战争时期大军的供应补给,有利于减少不必要的消耗;把一部分后勤补给交给商人来做,有何不可?”

    李宽算是长安城中对商家支持力度最大的一个勋贵。

    事实上,他本身也算是最大的商人。

    “商人重利!这是谁都无法否认的事实。楚王殿下你能保证他们不会为了多挣钱,给大军供应伪劣物资吗?你能保证商人里面就没有一些被高句丽收买,故意在那里搞破坏的吗?你能保证在委托商人对应后勤的过程当中,没有徇私舞弊吗?”

    长孙无忌能够位列功臣榜第一名,自然不是吃素的。

    “两害相权取其轻!我们不能因为一些担忧就因噎废食!陛下要快速的御驾亲征,打高句丽一个措手不及,让商人参与到后勤补给,以及战后的战利品处理上来,绝对是一个省事又省钱的做法。”

    朝堂中的这些大臣,都不是那种真正的酸儒。

    所以李宽当着大家的面言“利”,倒也没有谁觉得有什么不合适的。

    “这个提议不错!楚王殿下,我要是没有记错,凉州那边的捕奴队,当初就是跟着大军出征吐谷浑,每次打扫战场,都由捕奴队负责;如今把捕奴队换成一些商家,效果应该也是差不多的。”

    秦琼这个时候,站出来支持李宽。

    他倒也不怕大家觉得自己跟李宽走的太近。

    反正他的命都是李宽救的,这个事情长安城没有几个人不知道。

    哪怕是他什么也不做,大家也会认为他是李宽的支持者。

    “陛下,隋炀帝三征高句丽之后,落下那么个坏名声,最关键的就是因为这些战争消耗了隋朝太多的人力物力,将几十年的积蓄都给花费的七七八八;如果此次陛下御驾亲征,最终户部不仅没有花钱,反而挣了钱,那么对百姓的伤害必然会降到一个非常低的程度;这么一来,这场战争很可能会成为一个千古流传的经典,为今后新的战争模式奠定基础。”

    李宽知道李世民非常注重名声,便从这方面出发进行劝说。

    “出征高句丽还能挣钱?楚王殿下,我没有听错吧?”

    长孙无忌冷笑一声,觉得自己终于抓住李宽的小辫子了。

    自古以来,就还没有看过哪场大战是能够挣钱的。

    “宽儿,能够尽可能减少支出,不对户部来年的安排造成影响,就已经是一个非常理想的事情了。挣钱的事情,就不用勉强了。”

    李世民虽然心动了一下,不过他也觉得这应该是李宽在吹牛。

    打高句丽哦!

    隋朝付出多大的代价啊。

    到了自己手中,居然成为能够挣钱的事情?

    根本不可能嘛!

    这个家伙,有点飘了啊。

    “打高句丽,最终能让户部挣钱!陛下,微臣这话,是深思熟虑之后才说出来的。”

    李宽砖头看了看长孙无忌,再微笑着看着李世民说,“很多人都觉得,辽东到处都是荒山野岭,气候寒冷,没有什么价值。其实不然,那里的土地比关中还要肥沃,只要春天随便播种下去,秋天就能丰收。不管是种植水稻还是粟米,收成都不会比关中差。

    并且,高句丽也算是一个人口大国,一旦大唐收服辽东,单单俘虏就至少有几十万,把这些俘虏分配给府兵,然后再给将士们奖励辽东的田地,不需要十年,大唐就可以多一个繁华的辽东道。”

    东北的黑土地,这个年代几乎完全处于未开发的状态。

    虽然大唐如今不缺土地,但是对于肥沃的良田,其实不管是哪个朝代,都是紧缺的。

    特别是关中地区,几百年来都是中原王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土地的肥力下降的很快。

    如今大唐的人口增长速度非常快,不需要二十年,关中地区就将变得拥挤。

    适当的把一部分的关中人口迁移到辽东去,是一个完全可行的方法。

    毕竟辽东最大的麻烦——寒冷,已经有了棉袄和蜂窝煤,基本可以解决了。

    “楚王殿下的意思是通过府兵和俘虏把辽东开发出来,然后吸引关中勋贵百姓前往辽东购买良田,朝廷通过赋税和出售土地获得收益?”

    房玄龄的脑子转的很快,立马就抓住了李宽话里的意思。

    “差不多是这个意思!其实辽东不仅有良田,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不管是铁矿还是煤矿,亦或是金矿,都能辽东找到。再加上辽东多河流与平原,不管是走水路运输,还是修建水泥路,都很方便。”

    “楚王殿下,辽东要是有你说的这么好,高句丽人为何就没有发现?”

    长孙无忌发现大家讨论的话题都被李宽给带偏了,鼻子都要气歪了。

    “对啊。如果辽东这么好,这么富饶,那么岂不是意味着高句丽人的实力比我们了解的还要强大?我们要是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就出征,岂不是容易遭遇损失?这一次父皇御驾亲征,可是不容许有任何意外的。”

    李泰总算是发现了契机,连忙再次跳出来表示不着急出征。

    “呵呵!赵国公,魏王殿下,高句丽是一个半农半牧的国家,虽然依靠当初隋朝战败留下的几十万匠人,国内的工艺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他们的体制,注定了不会重视辽东的开发。再说了,他们就是想要开发,也得有那个实力才行。

    但是我大唐不一样,百姓对土地的追求,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比不上的;只要大家知道辽东有无数的良田,朝廷还是免费提供,愿意去开发的人会有大把;毕竟辽东跟岭南不一样,只要解决了御寒的问题,那里就没有什么值得恐惧的。”

    李宽这话,让长孙无忌和李泰不知道反驳。

    但是就这样让李宽主导着今天的讨论,他们又不甘心。

    这明明是跑题了嘛。

    居然没有人管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