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状元来自垃圾场 > 第75章 卖服装(二)

状元来自垃圾场 第75章 卖服装(二)

    周迎春离开房子前,留了张条子在桌上,告诉李浩宇,明后两天姑姑和婆婆在菜场卖衣服,有时间的话去看看。

    她还是有点担心的,婆婆社恐,姑姑残疾,这俩搭档,在热闹的菜市场,不要弄点什么出来。

    “妈、姑,明天就在菜场里面卖,先交摊位费,不要在外面,城管要没收的。”

    “知道,你放心好了。”

    “好的”

    ……

    周六一大早,周迎春先运了服装和婆婆、姑姑到菜场,帮着交了摊位费,对方一看其中有个残疾人,也热心地帮忙,给了个水口相对好的临时摊位,一起布置好,在周迎春的满心担心和李母李雪琴的不断催促下,一步三回头地离开。

    她的工作自主性还是比较强的,送废品到仓库后,平时就是去了解一下废品的收购价格,或者就把仓库里的东西再理一理。

    今天可没有心思,从大学的南门出去,七绕八绕的,就到了菜场,先随便把车子停了一下,往菜场跑去。。

    远远地看见自家摊位上围了不少人,马上转身将三轮车停好、锁好,交了一毛钱看管费,这才急急往自家摊位那边走。

    周六,上了一周班的人,睡的稍微晚了点,然后不急不忙地来菜场,买早点顺带把一周的荤菜给买齐了,再买点新鲜的蔬菜,这是今天要吃的。

    看到这边有个卖服装的摊位,一开始没注意,但听到喇叭里说,便宜、二折、和商场里一样、质量好、童装等词语,当下就被激发了人类普遍有的猎奇的心里,去看看又不要钱的,反正今天不需要急着上班,时间有的是,那就去看看呗。

    一看,自己穿的有、老人、孩子穿的也有,打开包装,一看,哟,还是个熟悉的品牌,一摸,嘿,质量确实不错。

    这顾客也分类的,大部分是本地市民,还有一部分是这几年来禾城打工的外地人及禾城所属县市的农民工。

    这些人里,来禾城讨生活的,本来就是节俭惯了的,看这些衣服质量确实和商场里的一样,但价格不是腰斩而是二折,肯定买,开始挑挑拣拣,主要给孩子、双方家里的老人买。

    禾城市里的居民,眼界还是比较高的,有句话叫不买对的,只买贵的。

    贵的不一定,但排面还是要讲究的,似乎对这摊子上的衣服有点抵触。

    但面上抵触,小市民心里可打起了算盘:还有一个多月就要过年了,家里老人肯定要送件新年礼物的,这摊位上的衣服,包装和店里的一模一样,送出去还是挺有排面的,够面子。

    还有这些童装,家里孩子又不懂的啰,只要漂亮,新衣服,他们就喜欢。

    最主要这价格实在是便宜,有便宜不贪那这一整天就吃不香睡不好了。

    买。

    因此,周迎春看到的就是各种问、各种选、各种讨价还价。

    市民和大学生可不一样,大学生一口价,基本没还价的,市民那是各种花样的讨价还价,最好你给了衣服再给钱那种。

    李母是被这些骚操作给惊了,只有一句:全部打二折,不能便宜了应付。

    李雪琴才不纵容着大家呢,拿着喇叭就是一通狂吼:“这位大姐,二折你还嫌贵,你看看这款式、这质量、这包装,我们这是良心价好伐?你嫌贵可以不买,麻烦不要再打开了。”

    “婶子你说这样的很多,那你去运过来,有多少我吃多少好吧?没看横幅,我们是骨折价,机会只有这么一次,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大姐,可以回去给孩子试试的,但你得先付钱啊。我们这两天都在的,来换的话,衣服、包装要完整啊,否则,我们不换的。”

    ……

    周迎春赶忙挤进人群,帮忙卖货。

    李雪琴忙中对周迎春说道:“迎春,你别在这里忙乎了,去仓库里再拉点老人孩子的过来,这两种买的人多。”

    “行。”周迎春看着这里尽管围着不少人,但被姑姑掌控得好好的,就放心地离开。

    先到垃圾码头,搬了三筐废品,风驰电掣到了仓库,搬好废品,挑选好需要的服装。

    还别说,幸亏前天花了一天的时间整理,现在箱子上都写好了字,一看就知道箱子里装的是什么。

    但这些纸箱子体积很大,服装这东西,一件不觉得重,一箱子么,你试试就知道了。

    反正周迎春搬不动,好在仓库里什么都缺,就不缺箩筐。

    垫了点纸,先把一部分服装放萝筐里,再搬了半箱服装到电三轮上,再把萝筐里的搬到外面装进箱子。

    折腾得大冬天汗都出来了,才搞好,想了想,拿了个箩筐在车上,关门,上车,出发。

    到菜场,给了看自行车大爷一个帽子:“大叔,麻烦您帮我看一下车上的东西,我得分批搬过去。”

    大爷今天特别高兴,这人刚才付了寄存费、这回又付了寄存费,还送了一顶帽子,赚了赚了,最好多来几趟:“你放心好了,我给你看着,保证一件衣服也不缺。”

    就这样,姑嫂俩卖力地叫卖,周迎春来回搬运。

    中午,吃过饭,周迎春带着李父、吴月华一起去菜场帮忙。

    其实中午菜场是人最少的时候,他们的摊位上人也不多,三人看姑嫂俩应付得很是得心应手。

    “你们饭吃了没有啊?”李父问。

    “吃了,大哥,我们买了盒饭。迎春,我估计下午靠近傍晚的时候,还有一波大的人流量,你下午抽空再运点过来。”

    “行,妈、姑,我们下了班过来帮忙。”垃圾码头下班早的。

    “我也过来。”李父、吴月华异口同声。

    正如李雪琴所说,傍晚迎来的一波小高峰,但有五个人接待,那就轻松多了。

    卖了一会儿,五人兵分两路,李父留在菜场陪妻子妹子,周迎春带着吴月华,去大学里继续。

    就这样,这批货在很短的时间内,被李家众人给卖得七七八八了。

    还剩了点,周迎春也不打算卖了,一是留点带回岛上,意思意思收点钱,给岛上的村民送点福利,二是,周一,姑姑李雪琴要住院准备开刀了,李家人的主要精力要放在这件事上。

    这几天卖服装,一共收入两千八百多元将近三千元,把李家众人喜得整天咧开了嘴巴。

    李浩宇听到这个消息也是愣了好久,这服装上赚得钱,比纱头的钱多啊,难怪这莫老板建议自己卖呢。

    这回是大伯帮忙了,看上去似乎赚了一万两千元,但如果没有大伯帮忙,去除租车费、住宿费、打点费用等,纱头这一块估计就打个平手,最多赚个千把块,还得靠卖服装来赚钱啊。

    当然,能把纱头运到东莞去,那就是另一番情况了,但自己目前这个情况,肯定没时间过去的,只能卖给莫老板这样的二道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