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3,从大拆迁寻宝开始 第577章 虽然我只抓了9只,但也是抓的最多的了
7月份,又到了逮“知了”的季节。
6号的傍晚,刘四指约着严顺、胡至祥、薛猴子、杨炭头、小谢以及武元胜又来到了余粮洲赛马场附近。
那里曾经有一大片杨树林,是抓知了的“天堂”。
不过自从建了城市绿心,杨树林被破坏了,变成了公园,已经没有多少的杨树。
“哎!知了比之前少了太多,还是怀念前几年在这里抓知了的时光啊!”
大家打开头灯,走在为数已经不多的那一小片杨树林时,胡至祥感叹道。
十年前,整个余粮洲,大面积种植的都是白杨树。
那时到了夏天,就算晚上不捡铁,只是抓知了,一晚上的收入基本上也能有二三百块钱。
运气好,四五百也有可能。
武元胜记得那个时候,一到傍晚,经过杨树林附近,就能看见很多灯光,那些都是抓知了的人。
(余粮洲这边,面积够大,种的白杨树也够多,来几百人同时抓知了都完全没有问题,不会拥挤。
后来因为倒渣土,一些小的杨树,直接被渣土覆盖埋下当了肥料。
虽然其它的树下,也可能有知了,但幼虫的生活环境,目前被破坏了,估计就算以后也会多起来,至少还要等几年。)
“我记得那个时候大家基本上都是在渣土场寻宝吧。
有时过去,我会抽一个小时的时间,顺便捡点爬到树下的知了,虽然花的时间不长,但抓到的知了,也是够自己吃的。”
小谢用头灯扫了一眼前面的树干,跟着说道。
武元胜那时通常只是路过扫一眼,他自己抓的时候很少。
“现在很多地方的土层已经被破坏了,除了靠近村子的地方有少量的白杨树,以及再往里面靠近江边位置有一些柳树,其它地方,基本上是抓不到知了的。”
严顺一边说着,一边用头灯往旁边的树上照着,刚好照到了一個知了,他很快把它抓起来放到了带过来的瓶子里。
瓶子装着的有一些淡盐水,知了丢进去可以防止其脱壳,另外也可以延长保质期。
大家基本上用的都是这个方法。
“刘老板!你应该很怀念前几年晚上在余粮洲最里面抓野鸡的时光吧!”
杨承看了刘四指一眼,笑着对他说道。
“是啊!特别是10年前,那个时候,这边还很荒芜,也才开始倒渣土。
记得每年秋冬时节,晚上的时候,我都会找一些草丛茂盛的位置,带上专业的长网子。
野鸡在强光灯的照射下,是不逃跑的,很容易用网子抓住。”
对于曾经发生的一些事情,刘四指充满了回忆。
“除了逮野鸡、抓知了,那时候夏天下了大雨,岛上有一些池塘,里面有不少的鱼虾,它们会顺着水流往上或者往下跑,每次过来,我都能抓不少。”
他接着又说道。
“我们在老胡那边玩,可是也吃过你带过去的野鸡以及鱼虾的,现在没有荒草了,也没有那种野池塘,逮野鸡、抓鱼虾的时光,哎!一去不复返了!”
薛猴子看了刘四指一眼,有些感触。
今天过来的人,应该都吃过刘老板抓的野鸡、鱼虾。
几年前,有时遇上了,武元胜还从他那里买过。
“余粮洲,变化太大,当然,也不仅仅只是余粮洲。
十年的时间,这个城市、其它城市、乃至全国各地,所有的地方,变化都大,基本上是一年一变样。”
他也有些感叹。
当初自己刚出来打工那会儿,这个城市市区的面积,并没有多大。
各个城区,看上去都很破旧。
而如今,周边郊区甚至乡下很多农田都盖起了高楼大厦或者建了公园。
整个市区的面积,比那时至少扩大了三倍以上。
扩大不是最主要的,房子以及相关的配套设施、环境,比以前也要好了太多。
其实除了建设,还有科技,十年来,也是大变样,从3G网络,变成了现在的5G网络。
很多的设备,生活用品,也都变了样。
(十年的时间,有人抓住了发展的机会,发了财,有人没有抓住或者利用好这个机会,依然过着平凡的生活。)
当然,变化的还有人的年龄、阅历。
不知不觉,他们这几人,都是三十多岁、四十多岁、五十多岁或者六十岁左右的人了!
武元胜自己从重生时,到现在,又经历了差不多11个年头。
这些年,他自认为没有遗憾,一直在努力赚钱,好好生活。
但他同时又感受到,虽然刚出来那会儿城市面积不大,房子也很破旧,但那个时候,街上似乎更加的热闹。
现在虽然城市面积变大了,但除了大的综合性购物商场,街上的人,已经很少,各处的门面房,空起来的很多。
另外十几年前的人,看上去要过得更开心一些。
或许这就是不同年代的特征吧!
“变化确实太大,我看视频上以及一些新闻信息,最近十年,全国各地的建设,城市化进程,差不多是一年能建一个“芝加哥”。”
听他说起这些年城市的变化,小谢说道。
“你说的信息,我也看见了!”
………………
大家聊着天,过了一会儿就分开了,各找各的。
树林也就两三亩地的面积,几人很快把这边一些残存的杨树都寻找完了。
“老胡,你抓了多少?”
扫荡完聚在一起准备离开时,严顺问胡至祥道。
“这边树林面积小,我就抓了6只,你们呢?”
他又问其他人道。
“我抓了5只!”
严顺道。
“我更少,只抓了3只!”
薛猴子说道。
“我抓了7只!”
小谢道。
“我也抓了6只!”
杨炭头道。
“我抓了5只!”
武元胜说道。
“照你们那么说,虽然我只抓了9只,但也是抓的最多的了!”
刘四指说着话,笑了起来。
这些,还比不上曾经在一棵树上抓到的。
“走吧!换个地方抓,这边我发现地面上的土被人动过,可能在白天时候,就有人挖过知了了。”
胡至祥说道。
这样说,大家好像有些明白为啥过来只抓了这么少的知了。
接下来,几人就换了地方,往余粮洲里面靠近江边的柳树林走去。
那里的知了,地面的土没被动过,知了比小杨树林要多一些。
不过因为没人在树上缠透明胶带,有不少的知了已经爬到很高的位置了。
(当然,除了他们几人,在余粮洲这边住的,也有一些晚上闲着没事的人,他们同样带了工具,在各处有树林的地方扫荡着。)
到九点半左右,武元胜就回家了。
晚上他抓的不算多,也就50个左右,但这些,差不多也够吃一次了。
(本章完)
6号的傍晚,刘四指约着严顺、胡至祥、薛猴子、杨炭头、小谢以及武元胜又来到了余粮洲赛马场附近。
那里曾经有一大片杨树林,是抓知了的“天堂”。
不过自从建了城市绿心,杨树林被破坏了,变成了公园,已经没有多少的杨树。
“哎!知了比之前少了太多,还是怀念前几年在这里抓知了的时光啊!”
大家打开头灯,走在为数已经不多的那一小片杨树林时,胡至祥感叹道。
十年前,整个余粮洲,大面积种植的都是白杨树。
那时到了夏天,就算晚上不捡铁,只是抓知了,一晚上的收入基本上也能有二三百块钱。
运气好,四五百也有可能。
武元胜记得那个时候,一到傍晚,经过杨树林附近,就能看见很多灯光,那些都是抓知了的人。
(余粮洲这边,面积够大,种的白杨树也够多,来几百人同时抓知了都完全没有问题,不会拥挤。
后来因为倒渣土,一些小的杨树,直接被渣土覆盖埋下当了肥料。
虽然其它的树下,也可能有知了,但幼虫的生活环境,目前被破坏了,估计就算以后也会多起来,至少还要等几年。)
“我记得那个时候大家基本上都是在渣土场寻宝吧。
有时过去,我会抽一个小时的时间,顺便捡点爬到树下的知了,虽然花的时间不长,但抓到的知了,也是够自己吃的。”
小谢用头灯扫了一眼前面的树干,跟着说道。
武元胜那时通常只是路过扫一眼,他自己抓的时候很少。
“现在很多地方的土层已经被破坏了,除了靠近村子的地方有少量的白杨树,以及再往里面靠近江边位置有一些柳树,其它地方,基本上是抓不到知了的。”
严顺一边说着,一边用头灯往旁边的树上照着,刚好照到了一個知了,他很快把它抓起来放到了带过来的瓶子里。
瓶子装着的有一些淡盐水,知了丢进去可以防止其脱壳,另外也可以延长保质期。
大家基本上用的都是这个方法。
“刘老板!你应该很怀念前几年晚上在余粮洲最里面抓野鸡的时光吧!”
杨承看了刘四指一眼,笑着对他说道。
“是啊!特别是10年前,那个时候,这边还很荒芜,也才开始倒渣土。
记得每年秋冬时节,晚上的时候,我都会找一些草丛茂盛的位置,带上专业的长网子。
野鸡在强光灯的照射下,是不逃跑的,很容易用网子抓住。”
对于曾经发生的一些事情,刘四指充满了回忆。
“除了逮野鸡、抓知了,那时候夏天下了大雨,岛上有一些池塘,里面有不少的鱼虾,它们会顺着水流往上或者往下跑,每次过来,我都能抓不少。”
他接着又说道。
“我们在老胡那边玩,可是也吃过你带过去的野鸡以及鱼虾的,现在没有荒草了,也没有那种野池塘,逮野鸡、抓鱼虾的时光,哎!一去不复返了!”
薛猴子看了刘四指一眼,有些感触。
今天过来的人,应该都吃过刘老板抓的野鸡、鱼虾。
几年前,有时遇上了,武元胜还从他那里买过。
“余粮洲,变化太大,当然,也不仅仅只是余粮洲。
十年的时间,这个城市、其它城市、乃至全国各地,所有的地方,变化都大,基本上是一年一变样。”
他也有些感叹。
当初自己刚出来打工那会儿,这个城市市区的面积,并没有多大。
各个城区,看上去都很破旧。
而如今,周边郊区甚至乡下很多农田都盖起了高楼大厦或者建了公园。
整个市区的面积,比那时至少扩大了三倍以上。
扩大不是最主要的,房子以及相关的配套设施、环境,比以前也要好了太多。
其实除了建设,还有科技,十年来,也是大变样,从3G网络,变成了现在的5G网络。
很多的设备,生活用品,也都变了样。
(十年的时间,有人抓住了发展的机会,发了财,有人没有抓住或者利用好这个机会,依然过着平凡的生活。)
当然,变化的还有人的年龄、阅历。
不知不觉,他们这几人,都是三十多岁、四十多岁、五十多岁或者六十岁左右的人了!
武元胜自己从重生时,到现在,又经历了差不多11个年头。
这些年,他自认为没有遗憾,一直在努力赚钱,好好生活。
但他同时又感受到,虽然刚出来那会儿城市面积不大,房子也很破旧,但那个时候,街上似乎更加的热闹。
现在虽然城市面积变大了,但除了大的综合性购物商场,街上的人,已经很少,各处的门面房,空起来的很多。
另外十几年前的人,看上去要过得更开心一些。
或许这就是不同年代的特征吧!
“变化确实太大,我看视频上以及一些新闻信息,最近十年,全国各地的建设,城市化进程,差不多是一年能建一个“芝加哥”。”
听他说起这些年城市的变化,小谢说道。
“你说的信息,我也看见了!”
………………
大家聊着天,过了一会儿就分开了,各找各的。
树林也就两三亩地的面积,几人很快把这边一些残存的杨树都寻找完了。
“老胡,你抓了多少?”
扫荡完聚在一起准备离开时,严顺问胡至祥道。
“这边树林面积小,我就抓了6只,你们呢?”
他又问其他人道。
“我抓了5只!”
严顺道。
“我更少,只抓了3只!”
薛猴子说道。
“我抓了7只!”
小谢道。
“我也抓了6只!”
杨炭头道。
“我抓了5只!”
武元胜说道。
“照你们那么说,虽然我只抓了9只,但也是抓的最多的了!”
刘四指说着话,笑了起来。
这些,还比不上曾经在一棵树上抓到的。
“走吧!换个地方抓,这边我发现地面上的土被人动过,可能在白天时候,就有人挖过知了了。”
胡至祥说道。
这样说,大家好像有些明白为啥过来只抓了这么少的知了。
接下来,几人就换了地方,往余粮洲里面靠近江边的柳树林走去。
那里的知了,地面的土没被动过,知了比小杨树林要多一些。
不过因为没人在树上缠透明胶带,有不少的知了已经爬到很高的位置了。
(当然,除了他们几人,在余粮洲这边住的,也有一些晚上闲着没事的人,他们同样带了工具,在各处有树林的地方扫荡着。)
到九点半左右,武元胜就回家了。
晚上他抓的不算多,也就50个左右,但这些,差不多也够吃一次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