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路 第194章 搬家吧
吃过饭,高云霄先去服侍韩氏在堂屋歇下,这才出来到灶房里帮忙。
秦玉娘正在屋里给囡囡喂奶,阿香和雯儿忙着刷碗洗锅,收拾灶台。
高云霄看着一旁角落里的木盆和尿戒子,熟练的端起来到井边打水,清洗起来。
秦玉娘从屋出来,就看到高云霄在那儿晾戒子,她也没上前阻拦,而是玩笑的说道,
“小宝小时候的尿戒子就是你洗的,现在你回家来,还是逃不过给囡囡洗尿戒子。”
“都是我的弟弟妹妹,舅娘你要再生一个,只要我有空,我还给你洗。”
高云霄也笑呵呵的说道。
在她的心里,她跟秦玉娘是一家人,只要是秦玉娘生的孩子,她都认。
何况黄大力对于贺家来说,也不能算作外人。
忙完灶房里的活计,雯儿陪着阿香回了王金花的家。阿香这次除了冬衣,还给她娘带了不少东西。
“今晚的豆子只泡一半吧!光把明天黄老板要的二十斤豆腐做出来就行。”
秦玉娘看黄大力提着水桶,来井边打水准备泡豆子,忙出声提醒道。
秦玉娘和黄大力现在还是每天靠做豆腐为生,两个人配合起来做的也快。
黄大力白天出去卖豆腐,秦玉娘就在家里伺候韩氏和囡囡,小宝如今上学已经可以自己往返了。
日子过得虽然清苦些,但也算安稳平静。
“舅娘,你要是忙不过来,就买个丫鬟仆人来帮忙。”
高云霄是知道这做豆腐的辛苦的,以前家里大大小小五六口人齐上阵,每天还觉得辛苦的很,何况现在只有他们二人。
秦玉娘听了连连摆手,“忙不过来,小宝也能帮忙。你是不知道这如今的世道,家家都不好过,还是别太张扬的好。”
秦玉娘手里有银子,高云霄给的和长公主赐的,这些银子让她买上三五个丫鬟,当个富太太都不成问题。
可是如今这世道不太平,以前登科巷里住的大都是读书人,不能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吧,可是家家都太太平平,很少有失窃的事儿发生。
后来,登科巷里有几户人家开始把院子往外分租,住进来的人就渐渐鱼龙混杂起来,整个巷子里也不似以往平静。
登科巷里凡是日子过得还可以的人家,几乎都遭窃过。就连她们家都少过两次黄豆。
“王金华前些日子把院子也租出去了一半儿,估计今晚阿香还要回咱家来住。”
王金花家里如今就是靠着阿香每个月补贴的银子,才能勉强维持下去。
“有阿香贴补,韩大郎也不是懒汉,怎么金花婶子过日子这么精打细算。”
高云霄是知道阿香拿钱给家里的事情的,她在忠勇侯府的月例可不低。
“韩大郎挣那两子儿都给他老韩家花了,一家子就靠着阿香来养,唉,这孩子也是命苦。”
秦玉娘感慨的说道。她现在一般时间都不出门,这也是跟高云霄念叨念叨,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自打上次出了张家母女被人带去指证高云霄的事情之后,秦玉娘行事愈发的低调谨慎起来,生怕再一个不小心,给高云霄带来麻烦。
“我来的时候,看张家墙上另起了门,怎么啦?他们搬走了吗?”
高云霄想起来的时候,看到的那个摊子。
“没有,张家分家了。”
自打张氏母女被送回来,在秦玉娘和王金华的努力下,整个巷子里的人都知道张寡妇的的行事之后,张子安的媳妇就吵着闹着要分家了,说张寡妇的名声会影响张子安以后的前途。
“张家大妹得的那银子,也被硬压着平分了。”
张家得了银子的几个妹妹,被张子安媳妇迅速找人打发着嫁了。唯独这个张家大妹,没人敢娶。
一个黄花大闺女就敢贸然的跟着男人进京,虽说有张寡妇在,可毕竟名声不好听。何况,她的嫉妒心这么重,以后娶到家里去,怕也是要搅得家宅不宁。
张家大妹的亲事就被拖了下来,越拖也越没人要。
“张寡妇没办法,分了家,这才带着张大妹在墙上另开了道门,支了个摊子卖烧饼。”
不过张寡妇小气惯了,做的烧饼里不舍的放油酥,也不舍的放芝麻,周围的街坊也都不怎么捧场,所以生意一直都是稀稀拉拉的。
张家的事情,高云霄并没听进耳朵里,她的注意力其实全在登科巷的治安上了。
这次回来,除了看看外婆,高云霄还有一件事儿要和秦玉娘商量。
“舅娘,我有件事儿要跟你和大力叔商量。”
灶房里,黄大力和秦玉娘坐在桌边,认真的听高云霄说话。
“忠勇侯府遇到点儿麻烦,这个麻烦还不小。所以想着全家都搬回到西北去,那里有他们的祖宅。我是担心将来有个万一,我会牵连到你们,就想着你们能不能也跟着搬到西北去?”
秦玉娘知道,以高云霄忠勇侯府少夫人的身份,她和忠勇侯府早就撕扯不开了。虽然她顶的是袁家大小姐的名字,可是那霍三夫人能找到张氏,恐怕有心人也能找到证据,证明云霄的身份。孩子有这个担心也是难免的。
只是搬家不是小事,这件事她和黄大力还要商量一下。
“我和你大力叔晚上合计合计,明天给你答复行不?”
“行,我走之前,您给我答案就成。”
夜里,秦玉娘在那翻来覆去的考虑。
“佑山的坟还在老家,咱要走是不是还要再给他迁一次坟。还有娘的身体,我真怕她长途跋涉受不了。”
秦玉娘皱着眉,一项一项的说着自己的担心。
“佑山哥就是为了西北百姓才死的,再回到西北他肯定高兴。你要是不想再动他的坟,咱就带着他的牌位走,以后我每年都带小宝骑马回来一趟祭拜他,也就半个月的时间。”
黄大力倒是干脆,云霄既然说了她的担心,那他们搬到西北去又何妨。
反正对于他们这种底层百姓而言,只要能安稳度日,在哪过都一样。
秦玉娘正在屋里给囡囡喂奶,阿香和雯儿忙着刷碗洗锅,收拾灶台。
高云霄看着一旁角落里的木盆和尿戒子,熟练的端起来到井边打水,清洗起来。
秦玉娘从屋出来,就看到高云霄在那儿晾戒子,她也没上前阻拦,而是玩笑的说道,
“小宝小时候的尿戒子就是你洗的,现在你回家来,还是逃不过给囡囡洗尿戒子。”
“都是我的弟弟妹妹,舅娘你要再生一个,只要我有空,我还给你洗。”
高云霄也笑呵呵的说道。
在她的心里,她跟秦玉娘是一家人,只要是秦玉娘生的孩子,她都认。
何况黄大力对于贺家来说,也不能算作外人。
忙完灶房里的活计,雯儿陪着阿香回了王金花的家。阿香这次除了冬衣,还给她娘带了不少东西。
“今晚的豆子只泡一半吧!光把明天黄老板要的二十斤豆腐做出来就行。”
秦玉娘看黄大力提着水桶,来井边打水准备泡豆子,忙出声提醒道。
秦玉娘和黄大力现在还是每天靠做豆腐为生,两个人配合起来做的也快。
黄大力白天出去卖豆腐,秦玉娘就在家里伺候韩氏和囡囡,小宝如今上学已经可以自己往返了。
日子过得虽然清苦些,但也算安稳平静。
“舅娘,你要是忙不过来,就买个丫鬟仆人来帮忙。”
高云霄是知道这做豆腐的辛苦的,以前家里大大小小五六口人齐上阵,每天还觉得辛苦的很,何况现在只有他们二人。
秦玉娘听了连连摆手,“忙不过来,小宝也能帮忙。你是不知道这如今的世道,家家都不好过,还是别太张扬的好。”
秦玉娘手里有银子,高云霄给的和长公主赐的,这些银子让她买上三五个丫鬟,当个富太太都不成问题。
可是如今这世道不太平,以前登科巷里住的大都是读书人,不能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吧,可是家家都太太平平,很少有失窃的事儿发生。
后来,登科巷里有几户人家开始把院子往外分租,住进来的人就渐渐鱼龙混杂起来,整个巷子里也不似以往平静。
登科巷里凡是日子过得还可以的人家,几乎都遭窃过。就连她们家都少过两次黄豆。
“王金华前些日子把院子也租出去了一半儿,估计今晚阿香还要回咱家来住。”
王金花家里如今就是靠着阿香每个月补贴的银子,才能勉强维持下去。
“有阿香贴补,韩大郎也不是懒汉,怎么金花婶子过日子这么精打细算。”
高云霄是知道阿香拿钱给家里的事情的,她在忠勇侯府的月例可不低。
“韩大郎挣那两子儿都给他老韩家花了,一家子就靠着阿香来养,唉,这孩子也是命苦。”
秦玉娘感慨的说道。她现在一般时间都不出门,这也是跟高云霄念叨念叨,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自打上次出了张家母女被人带去指证高云霄的事情之后,秦玉娘行事愈发的低调谨慎起来,生怕再一个不小心,给高云霄带来麻烦。
“我来的时候,看张家墙上另起了门,怎么啦?他们搬走了吗?”
高云霄想起来的时候,看到的那个摊子。
“没有,张家分家了。”
自打张氏母女被送回来,在秦玉娘和王金华的努力下,整个巷子里的人都知道张寡妇的的行事之后,张子安的媳妇就吵着闹着要分家了,说张寡妇的名声会影响张子安以后的前途。
“张家大妹得的那银子,也被硬压着平分了。”
张家得了银子的几个妹妹,被张子安媳妇迅速找人打发着嫁了。唯独这个张家大妹,没人敢娶。
一个黄花大闺女就敢贸然的跟着男人进京,虽说有张寡妇在,可毕竟名声不好听。何况,她的嫉妒心这么重,以后娶到家里去,怕也是要搅得家宅不宁。
张家大妹的亲事就被拖了下来,越拖也越没人要。
“张寡妇没办法,分了家,这才带着张大妹在墙上另开了道门,支了个摊子卖烧饼。”
不过张寡妇小气惯了,做的烧饼里不舍的放油酥,也不舍的放芝麻,周围的街坊也都不怎么捧场,所以生意一直都是稀稀拉拉的。
张家的事情,高云霄并没听进耳朵里,她的注意力其实全在登科巷的治安上了。
这次回来,除了看看外婆,高云霄还有一件事儿要和秦玉娘商量。
“舅娘,我有件事儿要跟你和大力叔商量。”
灶房里,黄大力和秦玉娘坐在桌边,认真的听高云霄说话。
“忠勇侯府遇到点儿麻烦,这个麻烦还不小。所以想着全家都搬回到西北去,那里有他们的祖宅。我是担心将来有个万一,我会牵连到你们,就想着你们能不能也跟着搬到西北去?”
秦玉娘知道,以高云霄忠勇侯府少夫人的身份,她和忠勇侯府早就撕扯不开了。虽然她顶的是袁家大小姐的名字,可是那霍三夫人能找到张氏,恐怕有心人也能找到证据,证明云霄的身份。孩子有这个担心也是难免的。
只是搬家不是小事,这件事她和黄大力还要商量一下。
“我和你大力叔晚上合计合计,明天给你答复行不?”
“行,我走之前,您给我答案就成。”
夜里,秦玉娘在那翻来覆去的考虑。
“佑山的坟还在老家,咱要走是不是还要再给他迁一次坟。还有娘的身体,我真怕她长途跋涉受不了。”
秦玉娘皱着眉,一项一项的说着自己的担心。
“佑山哥就是为了西北百姓才死的,再回到西北他肯定高兴。你要是不想再动他的坟,咱就带着他的牌位走,以后我每年都带小宝骑马回来一趟祭拜他,也就半个月的时间。”
黄大力倒是干脆,云霄既然说了她的担心,那他们搬到西北去又何妨。
反正对于他们这种底层百姓而言,只要能安稳度日,在哪过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