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隋唐:二世而亡?我征蛮夷开科举 > 第218章 搭设营帐

隋唐:二世而亡?我征蛮夷开科举 第218章 搭设营帐

    这时,一匹快马飞驰而来,直奔码头,很快就到了周法尚跟前。周法尚连忙上前迎接,急切地问道:“快说!”

    他知道,这个时候有消息传来,肯定是杨昭有所指示。周法尚内心既紧张又兴奋,他好奇杨昭会做出怎样的部署,这次远征能否凯旋而归?

    不远处的来护儿也暂时安静了下来,冷笑道:“周法尚,你完了,殿下可能要把兵权交给我了!”

    来护儿猜测,杨昭一定是意识到之前的决策失误,所以派人快马加鞭来把兵权转交给他。

    “殿下有令,大军即刻向平壤进发!”来人高声宣布。

    “什么?”来护儿的笑容瞬间凝固,周法尚也是一愣。既然要进军平壤,为何之前不直接让来护儿去,反而拖延到现在?

    “难道,殿下料定平壤的伏兵已经撤退?”周法尚心中疑惑重重。

    “周法尚,还不给老子松绑?”来护儿又骂了起来。周法尚这才回过神,急忙命令手下解开来护儿的束缚。来护儿解脱后,活动了一下脖子,果然如周法尚所料,提着虎头枪走来。

    “来将军,军令如山!”周法尚冷汗直流,大声提醒。来护儿这才收敛了些,但心中暗想,若此次远征是杨广亲征,他定要周法尚好看。

    “暂且饶你一命,等大战之后再跟你算账!”来护儿恶狠狠地说,同时心里也暗暗抱怨杨昭的反复无常。

    周法尚不再迟疑,立即下令大军开拔。军令一下,数万大军迅速整装,浩浩荡荡向平壤进发。周法尚心中却没底,前几天还听说宇文述的主力军受阻,按理说不应该这么快就能到达平壤。其他几路军力不足,且行军路线更远,怎么可能会集中力量攻打平壤?

    “殿下不会胡来吧?”周法尚心中暗自嘀咕,但事已至此,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来护儿倒是没有这样的心理负担,他自信满满,尤其面对的是高句丽,脸上写满了“老子天下无敌”。

    大约两个时辰后,以周法尚为首的大军接近了平壤。一路上,他们未遇到任何阻碍,不出意外,很快就能发起对平壤的攻势!

    然而,意外总是突如其来。伴随着轰隆声,一队高句丽骑兵直冲他们而来。

    “我就知道,没那么容易!”周法尚暗骂。

    “来得好!”来护儿大喝一声,连日来的憋屈终于有了发泄的机会。来护儿一马当先,主动冲向骑兵,其他隋军士兵见主将如此勇猛,自然也无所畏惧,紧随其后。周法尚也只好硬着头皮跟上,无论如何,他都是按照杨昭的命令行事。

    此时,在平壤的王宫里,婴阳王高元端坐王位,俯视着下方的群臣。

    “大王!”高句丽的莫离支渊太祚出列禀告。莫离支相当于丞相之职。

    “嗯?”高元的目光立刻落在渊太祚身上。

    “乙支文德已前往前线,我军又有兵马成功阻挡了隋军的水师。”渊太祚声音低沉而有力。

    高元只是微微点头。渊太祚接着说:“大王,这次隋军虽人数众多,但领军的仅是大隋皇帝。”

    “所以我们无需担心。”其他人也附和道,“隋军的失败只是时间问题。”

    听到这些,高元才稍微放松。

    “报!”一名武将快步进入大殿,径直走到高元面前行礼。

    “免礼。”高元摆手,示意武将报告情况。

    “我军已与隋军水师交战,并成功阻挡了他们!”武将汇报道。

    “好,现在平壤还有多少兵力?”高元追问。

    “这……”众人面露难色。

    “嗯?”高元皱眉。

    “回大王,目前平壤守军不过三千。”渊太祚硬着头皮回答。

    “才三千?”高元面色大变,王城的守备兵力竟然如此薄弱。

    “如果隋军直捣平壤,你们让我怎么办?”高元焦急起来。

    “大王放心,隋军的主力军已被牵制,他们不可能直接攻入平壤!”一名武将坚定地说。

    “没错,只要我们守住水师,迫使他们后退即可!”另一人补充,“隋军水师深入敌境,粮草供应难以持久,败局已定。”

    “除非隋军现在就出现在平壤!”有人提出,“但那怎么可能,除非他们会飞。”

    高元细想之下,也觉得有道理,于是稍稍安心。

    “若能大败隋军,本王或许能挥师南下!”高元眼中闪烁着贪婪。大隋地大物博,粮食丰富,若能占领那些土地,高句丽将成为不可小觑的力量,而他也将成为一代传奇君王。

    “大王,挥师南下的时机已成熟。”众人纷纷赞同,“那大隋皇帝不过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子,不懂兵法。”

    “再加上乙支文德的能力,也许能打败隋军主力。”渊太祚也露出了笑容。

    整个朝堂洋溢着乐观的气氛。

    “好,那本王就静待捷报传来。”高元意气风发,从王座上站起。

    “臣等恭送大王!”众人齐声高呼。高元在一片欢呼声中离开了王宫大殿,他打算回去好好休息,说不定一觉醒来,胜利的消息就已传来。

    次日拂晓,杨昭领着卫文升等一众将领,以及那浩浩荡荡、约莫五万人的兵马,悄然逼近平壤城郊。此刻,他们离平壤城不过几里之遥。

    天色渐暗,众人开始思量是否应驻足扎营,休整一番。毕竟,杨昭一向偏爱让军队得到充分休息。此番长途跋涉,他必定疲惫不堪,若不休息,实属怪事。更何况,大军略显疲态,绝非进攻的最佳时机。

    “殿下,我这就为您搭设营帐,以便休憩。”卫文升走向杨昭,轻声说道。

    此时,杨昭正闭目养神,闻言缓缓睁开双眸,未发一言,径自翻身下马。杨义臣等人见状,皆是一脸疑惑,不知杨昭意欲何为。

    只见杨昭大步流星,走至大军前列,平日的散漫之态一扫而空。他的双眼,渐渐变得冷冽而锐利,犹如一把破空而出的利刃。

    “殿下这是要做什么?”众隋军窃窃私语,议论纷纷。

    杨义臣欲上前询问,杨昭却突然大喝一声:“将士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