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她办个同窗宴,满朝文武都来了? > 第605章 老兵

她办个同窗宴,满朝文武都来了? 第605章 老兵

    乔悠悠见完陈老匠,将人安顿在金霄阁,由老严亲自看管。

    她立刻前往御香阁见祝澜。

    ”澜澜,你之前是不是说……李家人和那马岩为挑拨皇帝和雨薇之间的关系,弄了一条和先皇太后旧物一样的东珠手串么?“

    乔悠悠说罢,取出从陈老匠那里拿到的图纸,上面正好有一条东珠手串。

    “难道……这位陈老匠便是仿制那条手串之人?”祝澜问。

    “很有可能。”乔悠悠说。

    “我猜先皇太后那条手串正是出自陈老匠之手,后来李正清寻到他,做了一条以假乱真的拿去骗皇帝。

    后来陈老匠失去利用价值,被李家人不知用了什么法子弄得失了神智,阴差阳错跑到了我这里。”

    祝澜点点头,道:

    “你先前说陈老匠的状态时好时坏,偶尔能回复一些理智。

    若真如此,那只需要将陈老匠带到天子面前,证明他确实有能力,并且替别人仿制过那条东珠手串,那么马岩的谎言便不攻自破。”

    祝澜停顿片刻,抬眸问:

    “可是悠悠,你觉不觉得……这件事发生得有些过于巧合了?”

    “是有些巧……”乔悠悠说道。

    “不过我那金霄阁的藏品之中也有十来颗东珠,我已经交给陈老匠了,他拿到之后两眼放光。

    我还寻了工具给他,若他真能再制出一条一模一样的手串,便能够说明问题。

    若他制不出来,对咱们也没有坏处。”

    祝澜虽然仍认为整件事情过于巧合,但乔悠悠分析的也不无道理,于是缓缓点头,同意了她的想法。

    二人正说着话,顾朝阳带着萧沅来了。

    他们两人方才去秋山附近观察地形,似乎有了收获。

    祝澜见顾朝阳眉头紧锁,问他怎么了。

    顾朝阳犹豫了一阵,缓声问祝澜:

    “你记不记得上次我说过,在秋山附近发现一伙伪装成禁军的人,似乎是私兵?”

    祝澜点头,她自然记得。

    顾朝阳神色有些费解,继续道:

    “今日我们又去了秋山,很奇怪,我们在秋山外围又遇到了一拨人……”

    “还有一拨人?”祝澜有些诧异。

    而且这些人出现在秋山附近,居然没有被禁军发现?

    “我来说吧。”萧沅上前一步道。

    “他们约莫有四五十人,藏身之处极为隐蔽。

    我曾是禁军统领,参与过数次秋山巡狩,所以对秋山一带的一草一木了如指掌,这才能发现他们的踪迹。

    不夸张地讲,就算是现在的统领严峥,只怕都找不到他们。”

    顾朝阳补充道:

    “我们暗中观察了片刻,还发现一件重要的事——

    那伙人与我们上次见到的不同,从身形、年龄和举止来看,似乎都是上过战场的老兵,战斗力绝对一流。”

    顾朝阳常年生活于军营,和士兵们打交道,他判断那些人是老兵,应该不会出错。

    “老兵?”乔悠悠睁大眼睛,有些不敢相信。

    “我听说上过战场的老兵,卸甲归田之后朝廷都是有档案的。

    谁有这样的能力,能将这些人全都聚集起来?”

    顾朝阳与萧沅没有说话,显然不知答案。

    “不对,有一个人可以。”祝澜忽然抬眸。

    “你们别忘了,卫国公李烈当年可是军旅出身,跟随高祖皇帝南征北战的。

    后来镇北王势大,卫国公主动交出军权,安心享受富贵日子。

    我从前在翰林院看到过相关卷宗,卫国公手下有一支队伍,是归京后才遣散的。当时朝廷的许多制度还不完善,那批老兵最后的安置地点并未留下记录。

    因为人数不多,所以后来朝廷也没有再追问此事,不了了之。”

    顾朝阳认真听完,认为祝澜说的很有道理。

    今天见到的那伙人,应该就是当年卫国公的旧部。

    卫国公是李正清背后最大的助力,这次秋山巡狩的计划关乎整个李氏家族的未来,卫国公一定会倾囊相助。

    萧沅这时开口,说他今日观察秋山上禁军守卫的分布和轮岗情况,已经找到了一些细微漏洞。

    他可以利用这些漏洞,将顾朝阳的人也安插进去。

    “先不着急……”祝澜沉吟着说道,缓缓抬起眸子望着几人。

    “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李家已经安排了一伙人到禁军之中,还要在秋山外围埋伏一群老兵?”

    “里应外合?”乔悠悠立刻道。

    “若真是这样,到时咱们面临的麻烦可就更大了。”

    几人陷入沉默。

    的确,一群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兵,哪怕人数不多,却也绝对是无法令人忽视的存在。

    “萧公子。”祝澜看向萧沅。

    “你既然对秋山一带非常了解,可否帮我将秋山的地形图画出?”

    萧沅点头,祝澜取来铅笔和纸,当即按照萧沅的描述勾勒起了秋山附近的地形。

    不到一炷香的功夫,一张草图便已完成。

    萧沅顾不上惊叹祝澜的绘画水平,指着图上一处十分隐蔽的山洞,说那伙老兵就藏身在这里。

    祝澜盯着地形图观察片刻,问:

    “按你的描述,他们藏身的地方附近还有许多个类似的山洞,而且岔路极多?”

    萧沅点头。

    祝澜想了想,又问:

    “那若在夜晚,是否容易走岔?”

    萧沅道:“如果是对地形不够熟悉之人,没有火把照明,必须依靠路标才能辨别方向。”

    祝澜问萧沅,他认为这伙人对秋山附近的熟悉程度如何。

    萧沅认真思索片刻,摇摇头,道:

    “那一片连水源都没有,不可能长期驻扎,他们必然是临时被召集过去的。

    再加上要隐匿行踪,更不可能在附近频繁出没勘察地形。

    对他们来说,基本只能通过路标认路。”

    祝澜听罢微微一笑:

    “但是以萧公子对那边的熟悉程度,识别并在他们做的路标上动点小手脚,一定不是难事吧?”

    ……

    三日后,巡狩活动正式在秋山的皇家围场拉开帷幕。

    以往的秋山巡狩,都是天子带领皇室宗亲前往。

    然而当今燕氏一脉人丁衰微,天子燕宁尚且年幼,巡狩未免显得冷清。

    故而今年的巡狩,在京四品以上官员皆随行参加。

    深秋的山林,层林尽染。寒风吹过,落叶纷飞。

    十岁的幼帝燕宁骑在马上,身旁跟着十数名禁军护卫,在林间穿梭。

    严峥紧紧跟在他身后,指着前方道:“陛下,那边有只鹿!”

    燕宁向他所指的方向望去,一只鹿角一闪而过,他却没有多大兴趣。

    “留给你了。”燕宁说罢,策马向另一个方向而去。

    马岩正在一棵柏树后面等着他。

    “怎么样了?”燕宁骑在马上问他。

    “陛下,一切都已安排妥当。”马岩轻声道。

    “稍后的猎宴上,陛下只需要摔杯为号,李侍郎的人马自会控制住场面。

    到时太后及其党羽,一个都跑不掉。”

    燕宁向身后看了一眼,低声问:“那严峥万一帮着太后,怎么办?”

    “李侍郎说他早有准备,陛下安心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