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群芳寻踪 第九十八章 金良面相
? 金良有了上次陈宫那里的教训,不愿再信口雌黄地说什么“把东海和南海变成大汉的内海”,而是想了另外一个答案,一个埋藏在他心里几十年的答案:“我追慕吕尚太公之丰功伟绩,愿上扶社稷,攘除蔑视皇权的奸臣国贼,清除白波贼、黑山贼等黄巾余党,诛灭南匈奴、乌桓、鲜卑、西羌、山越、南蛮等扰我汉地害我汉民之蛮族;下安黎庶,抑制豪强,扶持寒门,大兴屯田,安抚流民,力争使得大汉治下家家丰衣足食,人人安居乐业。”
郭嘉叹了一口气:“将军,您只需要战场厮杀,拜将封侯,封妻荫子,兴盛吕家为世家大族,安享富贵,不就好了。天下人之衣食与您有何关系,朝堂上的三公六卿都没操这个心,您又何必越俎代庖呢?”
金良知道郭嘉是在说反话,是在激将,便郑重其事道:“孟圣曾言‘贫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我深受太后天子厚恩,得此显贵,敢不以死相报,敢不以天下为己任!天下人皆多困苦,吾又安忍富贵!即便天下人负我,我不负天下人!”
郭嘉闻听此言,击节赞赏:“好一个‘以天下为己任’,好一个‘天下人负我,我不负天下人’!将军仁义至斯,郭嘉佩服之至。”
郭嘉遂跪伏在地:“郭嘉拜见主公,愿为主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敢情郭嘉也听到由金良在卢植和太后面前讲过的名言。在这里原样照用。
徐庶却站立一旁,一脸犹豫迟疑,似是没有很强的归附之意。金良早就有了对付他的法宝,也不急于一时。
金良先把郭嘉搀扶起来,径直问道:“在世家子弟眼里,我金良乃寒门庶族出身,又是粗野武夫,骤然升职,也只是蒙受太后青睐。朝野上下根底甚浅,不知奉孝何以一眼就看重金良?”
郭嘉指着自己那一双清澈的眼睛:“既然主公有慧眼赏识我等英才。我等岂能没有慧眼识得明主?我观察主公言行绝非一日,从主公以骁勇冠绝并州之日我便开始关注主公,那时只是认为主公有勇无谋,可主公一入洛阳城。便如同换了一个人,谋定后动,算无遗策,更兼目光远大,能识破洛阳困局,主动避祸冀州,实在令郭嘉心折。主公之志,亦是郭嘉平生志愿,志同道合。互为君臣,理所应当。且主公有伯乐之才,识人之明无人能敌。能于微末之间查寻到我与元直这等寒门子弟,此知遇之恩,郭嘉敢不为主公效死。”
金良被郭嘉这顿马屁拍得舒舒服服的,但他心里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如非有了后世的经验见识,本身的他跟原来比起来个性谨慎一些。如果想要谋取天下,必定少不了郭嘉这样的奇才。便推心置腹道:“奉孝,吾虽不才,略通识人之道,足下之才可比开国陈平,当可在吾麾下一展所长。”
把郭嘉比作大汉开国功臣陈平,主公这个超大马屁拍得郭嘉感激涕零。这个年轻人一直是不拘小节,浪荡处世,又是寒门出身,生平好友只有荀彧、田丰等数个忘年交,其他世家子弟如陈群等人甚是不待见他,他也很少得到世人赞许,越是如此,这个年轻人越是渴望得到世人的赞扬,可世人往往白眼与之。久而久之,颍川书院便有了两个独行客,一个是徐庶,一个是郭嘉。
郭嘉虽然自诩王佐之才,但做梦也没想到作为朝廷重臣的金良对他竟然如此推许,“士为知己者死”,郭嘉效忠金良的心思越加诚挚。金良见郭嘉再度拜倒,忙又把他扶起,拍着郭嘉的肩膀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该如何知彼,便要多劳奉孝了。”
金良对郭嘉在他那里安插间谍毫不意外,跟历史对应,为何郭嘉能在孙策如日中天之际说出“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如若没有安插在东吴的情报传来有人将对孙策不利,郭嘉说这话便如同自说自话,曹操不会听信这种臆测的。再从郭嘉在历史上向曹操献出的几个计策上来看,都是料敌如神,比起相信郭嘉真有神鬼莫测的预料能力,金良更相信郭嘉是掌握了曹操的细作组织。史书上隐约还记载郭嘉“自弱冠匿名迹,密交结英隽,不与俗接,故时人多莫知,惟识达者奇之”,为何郭嘉要“匿名迹,密交结英隽”,也许跟他想要从事的情报工作大有关联。为什么曹操会在赤壁大败后说若郭奉孝在孤不止于此?金良分析,兴许是郭嘉死后,曹操的情报机构群龙无首,在东吴经营不下去,曹操无法得到东吴的情报,以至于盲人摸象,被周瑜、黄盖用了一些并不算超级高明的计策给搞定了。打个比方,曹操失去郭嘉,如同蒋介石失去戴笠,蒋介石内战失败跟军统无能有很大关系,当时戴笠早已空难死去,蒋介石回忆起戴笠也甚为惋惜。在后世和谐年间,某党为了宣扬自己拿江山的正义性,一遍遍地播放内斗片,那时的金良看了许多,发现地下情报工作绝对是某党胜利的一法宝。在这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有甚于二十世纪初的内战,金良为了达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战略目标,必须要培养起一个足够强大的情报组织。
一个足够强大的情报组织,必须要有一个足够优秀的情报头子,如同某党的李克农。因为穿过来的时间短,又加上一直没遇到也没想起来有这样的人才,金良才迟迟没有开始建立起忠诚于自己的情报组织,目前他手头有限的情报都多赖于太后把皇室掌控的捕风组织的情报拿来跟他分享。
楚汉争霸时期的陈平负责细作之事。在金良心中,郭嘉便是陈平二世。既然郭嘉是这样的人才,那就不要浪费了。金良便属意郭嘉全权负责筹建金良军中的情报机构。
等等,金良突然想到,郭嘉在历史上记载是一个“不治行检”的轻薄浪子,看他今日的举止,可能真的有些轻薄,有可能跟贾诩一样自私为己,个人利益摆在主公利益之上。或者又像军统的戴笠一样好色纵行,戴笠掌控了军统。军统力压中统,戴笠功高震主为蒋介石所忌惮。考虑到这种种情况,金良觉得不能把所有的情报都交给郭嘉去管,必须要有一个人跟他分权。目光所及便是徐庶。
金良当即下了决心,让郭嘉管辖对外情报,郭嘉可料敌如神,但威德不足服众;徐庶管辖对内情报,徐庶对世家有看法正好可以用来清除世家安插在内部的毒瘤,想到这里,金良心情大悦。
金良便仔细询问郭嘉道:“所谓知彼,便是行间谍细作之事,我想让你掌握所有对外细作人员。训练、管理他们并分析他们传来的情报,你可有信心?”
郭嘉胸有成竹地答道:“我以《孙子兵法》为基础,又遍览《六韬》《三略》《司马法》《孙膑兵法》等兵法里所讲的用间之道。又拿我安插在洛阳城里的仆人做验证,如此这般,数年下来,虽非精通用间之道,也算知之七八。主公可放心委任我负责此事,我必会将一切军机事宜调查的清清楚楚进而呈报给主公。”
金良便详细问了郭嘉如何用间。郭嘉的回答甚是缜密,金良是久经后世和谐年间内战谍片熏陶的。还是看得出郭嘉用间之道里面的破绽:“对派出的细作,用重金厚爵封赏诱之、用父母子女羁之是不够的,万一他们被敌人捉住以性命威胁,生死存亡之际,恐怕有很多人会忘了遥远的功名利禄,忘了妻儿老小而选择苟且偷安,如此这般,我们非但得不到敌人机密,我们自己的机密便无法保全。”
郭嘉听金良这么一说,愣住了,他完全没想过这一层,是啊,如果敌人因势利导而用了反间计,自己该如何是好。孙子兵法上也曾说过:“必索敌间之来间我者,因而利之,导而舍之,故反间可得而用也。”在这乱世里能存活下来的英雄豪杰,那一个没读过《孙子兵法》?!
金良见郭嘉陷入迷惑,便朗声笑道:“奉孝,休要犯愁,此事甚易,攻心为主,利禄人质为辅,我叫攻心为思想教育,亦称洗脑,洗脑成功后,就能让他们心服口服,视我们的大业为他们的事业,虽肝脑涂地亦在所不辞,虽九死一生亦甘之如饴,此乃数十年大计,不可急于一时,等我们回到荆州再做商议。”?郭嘉虽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却已经有了阅尽沧桑的中老年人那种沉稳,听金良这么一说,虽然吊起了胃口,也管住自己的嘴巴,没有再问下去。
金良又道:“回到荆州后,你就开始从全军上下招募得力下属,组建一个名为外务情报机构,简称情报局,我欲委任你为情报局长官,名为情报局都督,你同时兼任左军师祭酒,隶属于镇南将军府。”吕布原本属意的王越,因缺乏谋略和大局观,适合做剑术总教头,适合做一个刺客组织的头目,而不适合执掌一个情报组织,而刺杀只是情报组织里的一个分支而已。
郭嘉先是叩谢金良如此赏识,见了一面,就给了他独当一面的机会,给了他这么高的官衔,然后就直言谏道:“主公,以我之见,情报局实在不宜明设,应该暗中设置,我亦暗中招募属下,此情报局只向主公负责,不向其他任何人汇报,因为现在敌我很难分明,主公今日之同僚或许便是明日之仇敌,主公不可不慎!”
金良抚掌笑道:“奉孝甚有远见,现在朝堂鱼龙混杂,奸佞之辈层出不穷,尔虞我诈,我们虽不可有害人之意,亦不可无防人之心。为今之计,你就明领军师祭酒之职,暗领情报局都督之职。”
搞定了郭嘉之后。金良便把注意力集中在徐庶身上:“元直,可愿随我前去荆州,一展足下所长。上扶汉室,中镇世家,下安黎庶?”
徐庶的表情很纠结:“徐庶很想追随将军前去荆州,怎奈家中老母尚在,不敢远离,再者我拜在水镜先生门下方才一年,学业不精。恐有误将军大业。”
金良听徐庶说的理由很充分,一下子也不知道该如何规劝。表情也纠结起来。郭嘉却在一旁笑道:“元直,咱们可以把母亲和水镜先生接到冀州啊。”
徐庶皱起眉头:“我家老母久居阳翟,不愿远离故土,水镜先生亦是颍川人。怕是也不愿背乡离井。”
郭嘉遥指了一下远方的洛阳城:“元直,你欲辅佐明主成就大业,怎能不洞悉天下大势。现今,洛阳城西夕阳亭囤聚一头野兽,那便是前将军兼西凉刺史董卓,此人面善心恶,狼子野心,只因何进误信袁绍进言,招来董卓共剿宦官。董卓领西凉大军十万余众来到渑池。按兵不动,坐看洛阳形势。何进入得皇宫被十常侍绞杀,袁绍、袁术、曹操等人领乱兵攻入禁内。绞杀数千名宦官,幸得金镇南及时赶到,陆续救得太后、天子与陈留王,方保大汉社稷不至倾颓。金镇南又受太后赐封为光禄勋,迅速收编何进何苗残部以及亲近十常侍的军中部曲,董卓得知此事。不敢轻举妄动,领大军囤聚夕阳亭。不敢领三千精骑擅入洛阳。如今洛阳城内有袁绍心怀叵测,外有董卓虎视眈眈,金镇南去意萌生,遂向太后请了镇南将军兼荆州刺史的任命,远离洛阳困局,避祸荆州,坐观京师变故。元直且细想之,若董卓入京,洛阳形势该当如何,颍川郡可保无虞否?”
徐庶细细想了一下,脸色大变:“董卓曾在西凉顶撞主帅张温,又拒绝朝廷任命的少府、并州牧之职,拒绝把兵权交给皇甫嵩,而且他领五万乌合从西凉来洛阳,一路上招兵买马,竟然扩充到十万余众,若非心存异志,必不会如此行动,可叹朝廷诸公无可奈何之,竟然坐看董卓尾大不掉。董卓既然心存异志,必定不甘屈服于袁隗、袁绍等人,袁氏兵力不足,在洛阳无可奈何董卓,便会出京来汇合关东诸侯,关东诸郡县多有袁氏的门生故吏,袁绍若振臂一呼,必定应者云集,到时候董卓与袁绍必有一战,而战火不免就蔓延到颍川,如同多年前的黄巾之乱。”
郭嘉一脸悲戚之色:“元直,多年前的黄巾之乱中,令尊被黄巾贼所害。董卓、袁绍乱兵所至,元直何以保全令堂,难道光凭你那一身剑术,你那剑术虽然精妙,可以匹敌数十人,但数百人、数千人一哄而上,双拳难敌四手,好汉架不住人多,到时候万一令堂有个好歹,元直你该如何自处?”
徐庶脸色愈发灰暗:“是啊,我自诩剑术超群,可一年前三四十个衙役就将我锁住,若如遇到西凉乱兵,我万难抵抗,该如何是好?奉孝可有教我?”?郭嘉轻轻拍拍徐庶的肩膀:“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可以助你保全家人者就在你面前,缘何你敬而远之?”
徐庶茫然地望着郭嘉:“奉孝何意?”
金良见徐庶那茫然失措的表情,不由得暗叹,徐元直真乃纯孝之人,一听到令堂安危就六神无主,难怪在历史上,他一听老母被曹操俘虏,竟然弃掉当时心目中的明主刘备,弃功名大业于一旁。看来对于这种至孝之人,父母是他们最大的缺点,郭嘉一言就点中了徐庶的命门。
郭嘉拍了一下徐庶的脑袋:“元直,醒一醒,令堂现在还安然无恙。元直不是常言欲在乱世将至之时寻得明主辅佐之,如管仲之于齐桓公,如姜尚之于周文王。元直若投得明主,得明主兵马相助,何惧董卓乱兵。”
徐庶这才听清郭嘉的意思,但他的顾虑依然重重,无法下定决心追随金良。
金良心里叹息,难不成这位大才要跟自己失之交臂,心有不甘,便说道:“元直至孝,吾钦佩之至。吾有一诗赠与元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此诗名为《游子吟》。愿元直不要再做任侠漂泊的游子,先携母暂避于冀州,待到天下太平。再奉母同归颍川,母慈子孝,享受天伦之乐。”
徐庶把《游子吟》念了两遍,想起家里已经白发苍苍的老母,脸上不禁流出两行热泪,自己这个不孝子可不能再让老母为自己担心了,想到这里。他扑通一声跪在金良面前:“徐庶拜见明公,徐庶愿携母前去荆州。还望明公收纳。徐庶愿为主公效死,虽肝脑涂地,亦在所不辞。”
金良连忙把徐庶搀扶起来:“元直,我要你好好地活着。为了令堂,也为了普天下所有受苦的寒庶子弟。”
徐庶擦干那因惊慌激动而流出来的眼泪,整理一下衣冠,向金良问道:“明公已经为奉孝安排差事,不知明公对属下有何安排?”
金良微微一笑,轻拍徐庶肩膀:“奉孝自幼丧父,后母对他刻薄,已无亲情,一身轻松。自可马上与我同归荆州。元直你要尽心说服令堂,让她随你一同前去荆州,路上舟车劳顿。你要慢行,免得让令堂劳累。等你到了荆州,便开始从全军上下招募忠诚刚直的来自寒门庶族甚至贫贱出身的下属,组建一个名为内部事务管局的机构,简称内务局,专门负责对内情报监察。一是监察中央诸公以及他们身后的世家大族,二是监察镇南将军府下辖所有人员。你为内务局都督,同时兼任右军师祭酒,隶属镇南将军府。”
陈琳站立一旁,疑惑地问道:“将军两番提到镇南将军府,可是镇南将军不比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与四方将军,尚不能位比三公,是不能开府的。”
金良自信地微笑道:“在洛阳城里,镇南将军不能开府,但在荆州,镇南将军便可以开府。到了荆州以后,太后便会有御旨颁布,准我开府,仪同三司,孔璋,你就拭目以待吧。”
金良现在还没有把护持太后、少帝去荆州的计划告诉陈琳、徐庶、郭嘉三人,但金良近些时日立下救太后、天子、陈留王的大功被太后青睐是众所周知的,所以金良说这样的话,并不是盲目自信。
陈琳三人被金良强烈的自信所感染,对共同的大业也充满了信心。
金良见徐庶眉目间还有一丝茫然愁苦,联系他刚才的言辞,知道徐庶对自己的才学没有足够信心,便拍拍徐庶的肩膀:“元直,有才不在年高,甘罗十二岁就出使赵国,让秦国不费刀兵尽得赵国五座城池,被拜为上卿。你年过二十,经过艰难磨砺,又受过水镜先生亲自指点,你自己又苦读过兵法战策,从你刚才指点江山纵论门第,我便知你胸中有大才,虽因年轻缺乏经验,但稍经洗练,便可独当一面。我对你寄予厚望,你可不要妄自菲薄。”
徐庶迟疑道:“水镜先生智慧如海,我跟随先生方才一年,文韬武略不得十分之一,如若这般离开先生前去荆州,徐庶怕自己今生之才至乎于此。”
一旁的郭嘉朗声大笑:“元直,多虑了。你为水镜先生的门生,怎会不知道水镜先生已经预料到颍川必遭兵乱,他老人家已经准备迁往荆州。我们只须劝服先生跟随主公前去金良邺城,先生可以继续在那里教书育人,我们也可在给主公效力之余继续跟随先生就学。”
金良也补充道:“奉孝所言极是。我已经准备在邺城开设多个学院,其中一个学院便为河北军事学院,专为河北培养治军人才,我欲委任水镜先生为院长,只是不知道水镜先生愿不愿意接受我的聘请?”
郭嘉脸上浮现激动神情:“既然主公有此意,那我们还在等什么,再过几日,先生就真的动身去了荆州。”
在郭嘉和徐庶的带领下,金良和陈琳、典韦一起进了颍川书院的大门,径直往水镜先生司马徽的住处走去。
行走在绿树缭绕的书院里那青石铺就的小路上,听着院舍里传出的或圆润清脆或沧桑浑厚的琴声,又听到一些琅琅的读书声和慢条斯理却不乏尖利睿智的辩论声,金良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大学时光,有种恍然隔世感。
走了数十步后。金良感觉得出,这书院里的向学气氛,其实迥然不同于后世那杂乱熙攘的大学校园。金良不禁吟诵起一首很应景的诗赋:“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陈琳跟随金良身后,听金良吟诵完。连忙拿出笔墨,将金良方才吟诵的记录下来,一边记录一边感叹道:“主公此作,不拘形式。却应时应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之句甚妙,主公高才,陈琳钦佩之至,只是主公向来以武勇著称,不知何以有此文采?”
金良厚着脸皮道:“我为书院气氛感染,方做此赋,所谓信手拈来。妙手偶得而已。”
陈琳又赞道:“好一个信手拈来,妙手偶得,真是道尽了行文之妙。”
徐庶不通为臣之道。亦对辞赋不感兴趣,便闭嘴不言。
郭嘉却是通达权变之人,深通为臣之道,善于揣测上意,见金良脸上甚有自得之色,便恭维道:“郭嘉本以为主公仅有武略。没想到主公竟有如此文采,而且主公文采可比司马相如。我等策马不及,唯有敬佩至极,还望主公多创佳作,好让郭嘉日日拜读观摩。”
金良心里嘀咕,难怪历史上曹操那么喜欢郭嘉,原来这小子不但智谋超群,而且还善于溜须拍马,如果这《陋室铭》真是自己做的,郭嘉这个马屁就会拍得结结实实,怎奈这是自己剽窃来的,便摆摆手:“我知道自己才华有几斤几两,你们莫要拍我马屁。”
陈琳追问道:“主公,‘拍马屁’是什么意思?”
金良表情抽搐了一下,‘拍马屁’这个词似乎是从元朝才流传开来的吧,该怎么解释呢,稍微想了一下,便笑道:“在边地五原郡九原县的一句土话。我们那里靠近鲜卑草原,很多人以放牧为生,一般百姓人家都会拥有几匹马,牧民们常以养得骏马为荣,有时人们牵着马相遇时,常要拍拍对方马的屁股,摸摸马膘如何,并附带随口夸上几声‘好马’,以博得马主人的欢心。起初,人们实事求是,好马说好,可是相沿很久以后,有的人不管别人的马好坏、强弱,都一味地只说奉承话,把劣马也说成是好马了。再后来,我们那里便把那种不顾实际,专门谄媚奉承、讨好别人的行为称为‘拍马屁’。”
郭嘉心中一突,坏了,给主公留下谄媚之徒的坏印象,怎么挽回呢,还好他有急智,连忙说道:“像主公一样不喜谄媚奉承的明主,普天之下能有几人?追随明公,实乃郭嘉之福,从此不惧小人进我谗言。”
金良大笑:“诚哉斯言!”心里却暗笑,郭嘉这小子真滑头,竟给我戴高帽,不过他已经懒得再去讲“戴高帽”的典故,便虚掩而过。
就在这时,不远处传来一个声音:“绝好辞赋,不想金镇南竟有如此文采!”
金良驻足观看,只见前面一个篱笆小院里走出一个中年男子,约莫四十多岁,身量高大,瘦削挺直,面容清瞿,双目炯炯有神,全身上下装饰一新,峨冠博带,端端然有名士风范。
徐庶和郭嘉忙上前拜见:“学生见过水镜先生。”
金良吃了一惊,水镜先生司马徽司马德操竟然这么年轻,按照三国演义所述,不应该是一个垂垂老矣的老怪物吗,转念一想,书上水镜先生出场是在公元207年,也就是在1年后,现在将近五十岁,到那时将近七十岁,也说得过去。
金良便执弟子礼道:“金良见过司马先生,素闻司马先生清静淡雅处世却有知人之鉴,因而被世人称之‘水镜先生’。今日一观司马先生之弟子,便知司马先生之贤能,远比那月旦评之许劭。金良骤然被朝廷命为镇南将军兼荆州刺史,荆州经黄巾、黑山贼肆虐多年,百废待兴,甚缺人才,不知司马先生可愿为我推荐天下贤才,荆州希望麾下贤才多多益善。”
司马徽轻轻一笑,便让人如沐春风:“将军说笑了,‘水镜先生’之号只是我襄阳好友庞德公所赠。尚未传遍士林,将军已然知晓,我甚是佩服将军之洞察微末。论起识人之能。我远不如庞德公,亦远不如许劭,更远不如将军。元直出身寒门,以侠犯禁,素为士林所轻,而将军却青眼之;奉孝亦出身庶族,放浪形骸。素有浪子之名,亦为士林所轻。将军亦看重之,我与此二子,亦师亦友,与之交往一年有余。朝夕相处,方知其能,而将军不过见过区区一面,就知其人贤能。司马徽遍看天下群英,无人有此识人之能,将军之识人眼光,堪称时之伯乐。”
金良却不为司马徽这番赞扬所动,这司马徽是史上有名的好好先生,从来都是说人好话不说任何批评意见。他的赞扬看似含金量并不高,再者金良知道自己这识人之能是从何而来,说白了真是不值一钱。
不等金良自谦。郭嘉想增强吕布在司马徽这边的好印象,便补充道:“郭嘉素闻金将军有一个大汉贤才册,不知那贤才册上可有我相熟之人?”言下之意,便让金良说出更多的人名,让这识人之能得到司马徽进一步鉴定,从此之后。金良伯乐美誉更传扬四海,更有利于金良征召人才。
金良恍然想起一件事情。史上记载,庞统年十八岁时,以庞德公之侄的身份,前去拜见司马徽,二人交谈一番,十分投机,最后司马徽盛赞:“你真是个有才德的人,应当称作江南第一名士”,自此庞统的声名大显于世。由此可见,司马徽如果真心实意地赞扬一个人,他的话跟许劭的月旦评一样有效。
金良也想扬名于世,在这个年头,不管是出身于世家大族还是寒门庶族,只要著名于世,自然就会有慕名而投得贤才。更何况自己作为主公的有“识人之能”,这样一个评语便能为自己多招揽很多人才,像袁绍、刘表便有此名声,所以很多贤才投奔,只可惜他们二人知人之能却囿于门第之见而不见用,导致许多人才极端失望而离开,如郭嘉离开袁绍,如甘宁离开刘表,他们的毛病,金良完全木有。
想到这里,金良便让陈琳把那张纸拿出来,递给司马徽。
司马徽细细看了一遍,有些人他不熟悉,有些人是他知道有大才却不为世人所知的,看完后,司马徽的眼睛仔细地上下扫视了一遍金良,他之前赞扬金良有识人之能,虽出于真心,也有那种‘君子所见略同’的自诩之意,但这次看遍贤才册后,他只能说:“将军识人之能,吾实远不如矣。吾齿长将军二十余年,看遍本朝近数十年间权贵之兴衰,朝中权臣如窦宪、梁冀、窦武、何进之辈,虽权倾朝野,却无有慧眼识人,庸才围绕之,贤才不得进。将军若是能重用这册上贤才,必能建一番不朽功业,不输卫青、霍光之辈。”
不等金良自谦,司马徽又细细观察了一下金良的相貌。
金良见司马徽动作奇怪,举止便有些拘谨,徐庶便笑道:“吾师通晓相人之术,他是在给你观相。”
司马徽看罢金良的相貌,沉吟片刻,方道:“我看你第一眼,便看到将军的头发甚是浓密,头发浓密者是劳碌命,终生奔波不得闲,而且心眼小;将军的眉毛和眼睛间有个小痣,此间有痣的人多淫,肉欲性强;将军双目为鹿眼,鹿眼者生性急躁,易感情用事;将军的鼻子有些鹰钩,有鹰钩鼻者多是自私自利,为人奸诈狡猾;将军下巴稍尖,而尖下巴的人比较现实,且易桃花运。”
听司马徽这么一说,金良不禁暗自称赞,这相人之术果然有其精妙之处,全都说到点子上了。看历史上的金良,跟随丁原从并州跑到洛阳,跟随董卓跑到长安,长安兵败后投奔袁术,随后又陆续投奔袁绍、张杨、张邈、刘备,可谓是终生奔波不得闲,而且那时的金良甚是忌惮高顺,屡次夺高顺的兵士给魏续,不可谓心眼不小;历史上那个吕布在白门楼自问为何众叛亲离,曹操说你淫部将妻子,金良默然无语,以此观之,金良这家伙欲甚强,竟然不顾基本伦理,沾染麾下将领妻子;金良生性急躁,易感情用事,自不待言;自私自利,为了个人利益屡次出卖先前接纳他的人,沦为三姓家奴;易桃花运,这一点儿也不用多说,“马中赤兔,人中吕布”。
说的是挺准的,但听起来却很是不妥,站立在金良身后的典韦便暴跳如雷,想出手制止司马徽胡说八道,金良忙把他喝止住,转而拱手向司马徽施礼:“水镜先生相人之术甚是神通,金良钦佩之至,金良之前确实如此,不过适才听先生说‘第一眼’如此,不知先生可有第二眼之说?”
司马徽拈须微笑:“贤霆,吾正要提及,却被这位典都尉的虎威所慑,不得不终止。观你第一眼,看出你是搅动天下、四处奔波、一无所成的衰运,再细细看了一遍,发现你的五官相貌虽然没有改变,但眉宇间有股气韵,竟然把刚才这一切论断全都往好的地方改变,你还是劳碌命,终生奔波不得闲,但每次辛劳必有所得,你心胸还是不够开阔,但仅限于男女私事,对军国大事,你廓达大度,能容天下难容之人;你依然热爱女色,却会懂得利用女色而不会被女色所惑;你的性格依然急躁,有些好大喜功,但你每一次激进虽有失利亦有补偿,依然容易感情用事,你每次感情用事,虽然失利却收获人心;你依然是自私自利奸诈狡猾之辈,但只限于对待敌人,对待下属和亲友,你赤诚相待,宽厚仁义;你依然桃花运旺盛,但你不会轻易接纳美色,每次接纳必有军政用意。吾不知这股气来自何处,但只要将军留住此精气神,必能有一番上好运道。”
说道这里,司马徽再次细细观看了一下金良整体,脸色愈发凝重,最后字斟句酌地说道:“昔日吾曾观得曹操曹孟德之相貌,虽然姿短貌陋,却有雄霸之气,有澄清宇内、匡扶社稷之运。今日吾观将军之相貌,英俊远胜孟德自不必提,轩昂之气更甚,澄清宇内、匡扶社稷之运更远在孟德之上。许子将(许劭)曾评曹孟德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以吾看之,他不过是将军面前一块石头而已。”其实司马徽看得出金良有帝王之气,却不敢明言。
郭嘉急问:“‘一块石头’,先生何意?”
司马徽微微一笑道:“是绊脚石,就一脚踢开;是垫脚石,就踩上去。”
金良不禁哈哈大笑道:“司马先生过誉了,奉先实不敢当,曹孟德此人文韬武略均甚出色,奉先钦佩之至。”
金良自己衡量过,凭自己多出一千八百年的见识,当可横扫汉末群雄,唯独不敢轻言稳赢的便是曹操曹孟德,此人看似从善如流靠着麾下谋士如云才能百战不殆,实则曹操本人甚有主见,其军事造诣和奸险谋略远在一般谋士之上,更别提他出色的御将之术和治政之才。(未完待续)
ps:大章节继续。大家帮忙点击。谢谢。
郭嘉叹了一口气:“将军,您只需要战场厮杀,拜将封侯,封妻荫子,兴盛吕家为世家大族,安享富贵,不就好了。天下人之衣食与您有何关系,朝堂上的三公六卿都没操这个心,您又何必越俎代庖呢?”
金良知道郭嘉是在说反话,是在激将,便郑重其事道:“孟圣曾言‘贫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我深受太后天子厚恩,得此显贵,敢不以死相报,敢不以天下为己任!天下人皆多困苦,吾又安忍富贵!即便天下人负我,我不负天下人!”
郭嘉闻听此言,击节赞赏:“好一个‘以天下为己任’,好一个‘天下人负我,我不负天下人’!将军仁义至斯,郭嘉佩服之至。”
郭嘉遂跪伏在地:“郭嘉拜见主公,愿为主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敢情郭嘉也听到由金良在卢植和太后面前讲过的名言。在这里原样照用。
徐庶却站立一旁,一脸犹豫迟疑,似是没有很强的归附之意。金良早就有了对付他的法宝,也不急于一时。
金良先把郭嘉搀扶起来,径直问道:“在世家子弟眼里,我金良乃寒门庶族出身,又是粗野武夫,骤然升职,也只是蒙受太后青睐。朝野上下根底甚浅,不知奉孝何以一眼就看重金良?”
郭嘉指着自己那一双清澈的眼睛:“既然主公有慧眼赏识我等英才。我等岂能没有慧眼识得明主?我观察主公言行绝非一日,从主公以骁勇冠绝并州之日我便开始关注主公,那时只是认为主公有勇无谋,可主公一入洛阳城。便如同换了一个人,谋定后动,算无遗策,更兼目光远大,能识破洛阳困局,主动避祸冀州,实在令郭嘉心折。主公之志,亦是郭嘉平生志愿,志同道合。互为君臣,理所应当。且主公有伯乐之才,识人之明无人能敌。能于微末之间查寻到我与元直这等寒门子弟,此知遇之恩,郭嘉敢不为主公效死。”
金良被郭嘉这顿马屁拍得舒舒服服的,但他心里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如非有了后世的经验见识,本身的他跟原来比起来个性谨慎一些。如果想要谋取天下,必定少不了郭嘉这样的奇才。便推心置腹道:“奉孝,吾虽不才,略通识人之道,足下之才可比开国陈平,当可在吾麾下一展所长。”
把郭嘉比作大汉开国功臣陈平,主公这个超大马屁拍得郭嘉感激涕零。这个年轻人一直是不拘小节,浪荡处世,又是寒门出身,生平好友只有荀彧、田丰等数个忘年交,其他世家子弟如陈群等人甚是不待见他,他也很少得到世人赞许,越是如此,这个年轻人越是渴望得到世人的赞扬,可世人往往白眼与之。久而久之,颍川书院便有了两个独行客,一个是徐庶,一个是郭嘉。
郭嘉虽然自诩王佐之才,但做梦也没想到作为朝廷重臣的金良对他竟然如此推许,“士为知己者死”,郭嘉效忠金良的心思越加诚挚。金良见郭嘉再度拜倒,忙又把他扶起,拍着郭嘉的肩膀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该如何知彼,便要多劳奉孝了。”
金良对郭嘉在他那里安插间谍毫不意外,跟历史对应,为何郭嘉能在孙策如日中天之际说出“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如若没有安插在东吴的情报传来有人将对孙策不利,郭嘉说这话便如同自说自话,曹操不会听信这种臆测的。再从郭嘉在历史上向曹操献出的几个计策上来看,都是料敌如神,比起相信郭嘉真有神鬼莫测的预料能力,金良更相信郭嘉是掌握了曹操的细作组织。史书上隐约还记载郭嘉“自弱冠匿名迹,密交结英隽,不与俗接,故时人多莫知,惟识达者奇之”,为何郭嘉要“匿名迹,密交结英隽”,也许跟他想要从事的情报工作大有关联。为什么曹操会在赤壁大败后说若郭奉孝在孤不止于此?金良分析,兴许是郭嘉死后,曹操的情报机构群龙无首,在东吴经营不下去,曹操无法得到东吴的情报,以至于盲人摸象,被周瑜、黄盖用了一些并不算超级高明的计策给搞定了。打个比方,曹操失去郭嘉,如同蒋介石失去戴笠,蒋介石内战失败跟军统无能有很大关系,当时戴笠早已空难死去,蒋介石回忆起戴笠也甚为惋惜。在后世和谐年间,某党为了宣扬自己拿江山的正义性,一遍遍地播放内斗片,那时的金良看了许多,发现地下情报工作绝对是某党胜利的一法宝。在这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有甚于二十世纪初的内战,金良为了达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战略目标,必须要培养起一个足够强大的情报组织。
一个足够强大的情报组织,必须要有一个足够优秀的情报头子,如同某党的李克农。因为穿过来的时间短,又加上一直没遇到也没想起来有这样的人才,金良才迟迟没有开始建立起忠诚于自己的情报组织,目前他手头有限的情报都多赖于太后把皇室掌控的捕风组织的情报拿来跟他分享。
楚汉争霸时期的陈平负责细作之事。在金良心中,郭嘉便是陈平二世。既然郭嘉是这样的人才,那就不要浪费了。金良便属意郭嘉全权负责筹建金良军中的情报机构。
等等,金良突然想到,郭嘉在历史上记载是一个“不治行检”的轻薄浪子,看他今日的举止,可能真的有些轻薄,有可能跟贾诩一样自私为己,个人利益摆在主公利益之上。或者又像军统的戴笠一样好色纵行,戴笠掌控了军统。军统力压中统,戴笠功高震主为蒋介石所忌惮。考虑到这种种情况,金良觉得不能把所有的情报都交给郭嘉去管,必须要有一个人跟他分权。目光所及便是徐庶。
金良当即下了决心,让郭嘉管辖对外情报,郭嘉可料敌如神,但威德不足服众;徐庶管辖对内情报,徐庶对世家有看法正好可以用来清除世家安插在内部的毒瘤,想到这里,金良心情大悦。
金良便仔细询问郭嘉道:“所谓知彼,便是行间谍细作之事,我想让你掌握所有对外细作人员。训练、管理他们并分析他们传来的情报,你可有信心?”
郭嘉胸有成竹地答道:“我以《孙子兵法》为基础,又遍览《六韬》《三略》《司马法》《孙膑兵法》等兵法里所讲的用间之道。又拿我安插在洛阳城里的仆人做验证,如此这般,数年下来,虽非精通用间之道,也算知之七八。主公可放心委任我负责此事,我必会将一切军机事宜调查的清清楚楚进而呈报给主公。”
金良便详细问了郭嘉如何用间。郭嘉的回答甚是缜密,金良是久经后世和谐年间内战谍片熏陶的。还是看得出郭嘉用间之道里面的破绽:“对派出的细作,用重金厚爵封赏诱之、用父母子女羁之是不够的,万一他们被敌人捉住以性命威胁,生死存亡之际,恐怕有很多人会忘了遥远的功名利禄,忘了妻儿老小而选择苟且偷安,如此这般,我们非但得不到敌人机密,我们自己的机密便无法保全。”
郭嘉听金良这么一说,愣住了,他完全没想过这一层,是啊,如果敌人因势利导而用了反间计,自己该如何是好。孙子兵法上也曾说过:“必索敌间之来间我者,因而利之,导而舍之,故反间可得而用也。”在这乱世里能存活下来的英雄豪杰,那一个没读过《孙子兵法》?!
金良见郭嘉陷入迷惑,便朗声笑道:“奉孝,休要犯愁,此事甚易,攻心为主,利禄人质为辅,我叫攻心为思想教育,亦称洗脑,洗脑成功后,就能让他们心服口服,视我们的大业为他们的事业,虽肝脑涂地亦在所不辞,虽九死一生亦甘之如饴,此乃数十年大计,不可急于一时,等我们回到荆州再做商议。”?郭嘉虽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却已经有了阅尽沧桑的中老年人那种沉稳,听金良这么一说,虽然吊起了胃口,也管住自己的嘴巴,没有再问下去。
金良又道:“回到荆州后,你就开始从全军上下招募得力下属,组建一个名为外务情报机构,简称情报局,我欲委任你为情报局长官,名为情报局都督,你同时兼任左军师祭酒,隶属于镇南将军府。”吕布原本属意的王越,因缺乏谋略和大局观,适合做剑术总教头,适合做一个刺客组织的头目,而不适合执掌一个情报组织,而刺杀只是情报组织里的一个分支而已。
郭嘉先是叩谢金良如此赏识,见了一面,就给了他独当一面的机会,给了他这么高的官衔,然后就直言谏道:“主公,以我之见,情报局实在不宜明设,应该暗中设置,我亦暗中招募属下,此情报局只向主公负责,不向其他任何人汇报,因为现在敌我很难分明,主公今日之同僚或许便是明日之仇敌,主公不可不慎!”
金良抚掌笑道:“奉孝甚有远见,现在朝堂鱼龙混杂,奸佞之辈层出不穷,尔虞我诈,我们虽不可有害人之意,亦不可无防人之心。为今之计,你就明领军师祭酒之职,暗领情报局都督之职。”
搞定了郭嘉之后。金良便把注意力集中在徐庶身上:“元直,可愿随我前去荆州,一展足下所长。上扶汉室,中镇世家,下安黎庶?”
徐庶的表情很纠结:“徐庶很想追随将军前去荆州,怎奈家中老母尚在,不敢远离,再者我拜在水镜先生门下方才一年,学业不精。恐有误将军大业。”
金良听徐庶说的理由很充分,一下子也不知道该如何规劝。表情也纠结起来。郭嘉却在一旁笑道:“元直,咱们可以把母亲和水镜先生接到冀州啊。”
徐庶皱起眉头:“我家老母久居阳翟,不愿远离故土,水镜先生亦是颍川人。怕是也不愿背乡离井。”
郭嘉遥指了一下远方的洛阳城:“元直,你欲辅佐明主成就大业,怎能不洞悉天下大势。现今,洛阳城西夕阳亭囤聚一头野兽,那便是前将军兼西凉刺史董卓,此人面善心恶,狼子野心,只因何进误信袁绍进言,招来董卓共剿宦官。董卓领西凉大军十万余众来到渑池。按兵不动,坐看洛阳形势。何进入得皇宫被十常侍绞杀,袁绍、袁术、曹操等人领乱兵攻入禁内。绞杀数千名宦官,幸得金镇南及时赶到,陆续救得太后、天子与陈留王,方保大汉社稷不至倾颓。金镇南又受太后赐封为光禄勋,迅速收编何进何苗残部以及亲近十常侍的军中部曲,董卓得知此事。不敢轻举妄动,领大军囤聚夕阳亭。不敢领三千精骑擅入洛阳。如今洛阳城内有袁绍心怀叵测,外有董卓虎视眈眈,金镇南去意萌生,遂向太后请了镇南将军兼荆州刺史的任命,远离洛阳困局,避祸荆州,坐观京师变故。元直且细想之,若董卓入京,洛阳形势该当如何,颍川郡可保无虞否?”
徐庶细细想了一下,脸色大变:“董卓曾在西凉顶撞主帅张温,又拒绝朝廷任命的少府、并州牧之职,拒绝把兵权交给皇甫嵩,而且他领五万乌合从西凉来洛阳,一路上招兵买马,竟然扩充到十万余众,若非心存异志,必不会如此行动,可叹朝廷诸公无可奈何之,竟然坐看董卓尾大不掉。董卓既然心存异志,必定不甘屈服于袁隗、袁绍等人,袁氏兵力不足,在洛阳无可奈何董卓,便会出京来汇合关东诸侯,关东诸郡县多有袁氏的门生故吏,袁绍若振臂一呼,必定应者云集,到时候董卓与袁绍必有一战,而战火不免就蔓延到颍川,如同多年前的黄巾之乱。”
郭嘉一脸悲戚之色:“元直,多年前的黄巾之乱中,令尊被黄巾贼所害。董卓、袁绍乱兵所至,元直何以保全令堂,难道光凭你那一身剑术,你那剑术虽然精妙,可以匹敌数十人,但数百人、数千人一哄而上,双拳难敌四手,好汉架不住人多,到时候万一令堂有个好歹,元直你该如何自处?”
徐庶脸色愈发灰暗:“是啊,我自诩剑术超群,可一年前三四十个衙役就将我锁住,若如遇到西凉乱兵,我万难抵抗,该如何是好?奉孝可有教我?”?郭嘉轻轻拍拍徐庶的肩膀:“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可以助你保全家人者就在你面前,缘何你敬而远之?”
徐庶茫然地望着郭嘉:“奉孝何意?”
金良见徐庶那茫然失措的表情,不由得暗叹,徐元直真乃纯孝之人,一听到令堂安危就六神无主,难怪在历史上,他一听老母被曹操俘虏,竟然弃掉当时心目中的明主刘备,弃功名大业于一旁。看来对于这种至孝之人,父母是他们最大的缺点,郭嘉一言就点中了徐庶的命门。
郭嘉拍了一下徐庶的脑袋:“元直,醒一醒,令堂现在还安然无恙。元直不是常言欲在乱世将至之时寻得明主辅佐之,如管仲之于齐桓公,如姜尚之于周文王。元直若投得明主,得明主兵马相助,何惧董卓乱兵。”
徐庶这才听清郭嘉的意思,但他的顾虑依然重重,无法下定决心追随金良。
金良心里叹息,难不成这位大才要跟自己失之交臂,心有不甘,便说道:“元直至孝,吾钦佩之至。吾有一诗赠与元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此诗名为《游子吟》。愿元直不要再做任侠漂泊的游子,先携母暂避于冀州,待到天下太平。再奉母同归颍川,母慈子孝,享受天伦之乐。”
徐庶把《游子吟》念了两遍,想起家里已经白发苍苍的老母,脸上不禁流出两行热泪,自己这个不孝子可不能再让老母为自己担心了,想到这里。他扑通一声跪在金良面前:“徐庶拜见明公,徐庶愿携母前去荆州。还望明公收纳。徐庶愿为主公效死,虽肝脑涂地,亦在所不辞。”
金良连忙把徐庶搀扶起来:“元直,我要你好好地活着。为了令堂,也为了普天下所有受苦的寒庶子弟。”
徐庶擦干那因惊慌激动而流出来的眼泪,整理一下衣冠,向金良问道:“明公已经为奉孝安排差事,不知明公对属下有何安排?”
金良微微一笑,轻拍徐庶肩膀:“奉孝自幼丧父,后母对他刻薄,已无亲情,一身轻松。自可马上与我同归荆州。元直你要尽心说服令堂,让她随你一同前去荆州,路上舟车劳顿。你要慢行,免得让令堂劳累。等你到了荆州,便开始从全军上下招募忠诚刚直的来自寒门庶族甚至贫贱出身的下属,组建一个名为内部事务管局的机构,简称内务局,专门负责对内情报监察。一是监察中央诸公以及他们身后的世家大族,二是监察镇南将军府下辖所有人员。你为内务局都督,同时兼任右军师祭酒,隶属镇南将军府。”
陈琳站立一旁,疑惑地问道:“将军两番提到镇南将军府,可是镇南将军不比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与四方将军,尚不能位比三公,是不能开府的。”
金良自信地微笑道:“在洛阳城里,镇南将军不能开府,但在荆州,镇南将军便可以开府。到了荆州以后,太后便会有御旨颁布,准我开府,仪同三司,孔璋,你就拭目以待吧。”
金良现在还没有把护持太后、少帝去荆州的计划告诉陈琳、徐庶、郭嘉三人,但金良近些时日立下救太后、天子、陈留王的大功被太后青睐是众所周知的,所以金良说这样的话,并不是盲目自信。
陈琳三人被金良强烈的自信所感染,对共同的大业也充满了信心。
金良见徐庶眉目间还有一丝茫然愁苦,联系他刚才的言辞,知道徐庶对自己的才学没有足够信心,便拍拍徐庶的肩膀:“元直,有才不在年高,甘罗十二岁就出使赵国,让秦国不费刀兵尽得赵国五座城池,被拜为上卿。你年过二十,经过艰难磨砺,又受过水镜先生亲自指点,你自己又苦读过兵法战策,从你刚才指点江山纵论门第,我便知你胸中有大才,虽因年轻缺乏经验,但稍经洗练,便可独当一面。我对你寄予厚望,你可不要妄自菲薄。”
徐庶迟疑道:“水镜先生智慧如海,我跟随先生方才一年,文韬武略不得十分之一,如若这般离开先生前去荆州,徐庶怕自己今生之才至乎于此。”
一旁的郭嘉朗声大笑:“元直,多虑了。你为水镜先生的门生,怎会不知道水镜先生已经预料到颍川必遭兵乱,他老人家已经准备迁往荆州。我们只须劝服先生跟随主公前去金良邺城,先生可以继续在那里教书育人,我们也可在给主公效力之余继续跟随先生就学。”
金良也补充道:“奉孝所言极是。我已经准备在邺城开设多个学院,其中一个学院便为河北军事学院,专为河北培养治军人才,我欲委任水镜先生为院长,只是不知道水镜先生愿不愿意接受我的聘请?”
郭嘉脸上浮现激动神情:“既然主公有此意,那我们还在等什么,再过几日,先生就真的动身去了荆州。”
在郭嘉和徐庶的带领下,金良和陈琳、典韦一起进了颍川书院的大门,径直往水镜先生司马徽的住处走去。
行走在绿树缭绕的书院里那青石铺就的小路上,听着院舍里传出的或圆润清脆或沧桑浑厚的琴声,又听到一些琅琅的读书声和慢条斯理却不乏尖利睿智的辩论声,金良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大学时光,有种恍然隔世感。
走了数十步后。金良感觉得出,这书院里的向学气氛,其实迥然不同于后世那杂乱熙攘的大学校园。金良不禁吟诵起一首很应景的诗赋:“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陈琳跟随金良身后,听金良吟诵完。连忙拿出笔墨,将金良方才吟诵的记录下来,一边记录一边感叹道:“主公此作,不拘形式。却应时应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之句甚妙,主公高才,陈琳钦佩之至,只是主公向来以武勇著称,不知何以有此文采?”
金良厚着脸皮道:“我为书院气氛感染,方做此赋,所谓信手拈来。妙手偶得而已。”
陈琳又赞道:“好一个信手拈来,妙手偶得,真是道尽了行文之妙。”
徐庶不通为臣之道。亦对辞赋不感兴趣,便闭嘴不言。
郭嘉却是通达权变之人,深通为臣之道,善于揣测上意,见金良脸上甚有自得之色,便恭维道:“郭嘉本以为主公仅有武略。没想到主公竟有如此文采,而且主公文采可比司马相如。我等策马不及,唯有敬佩至极,还望主公多创佳作,好让郭嘉日日拜读观摩。”
金良心里嘀咕,难怪历史上曹操那么喜欢郭嘉,原来这小子不但智谋超群,而且还善于溜须拍马,如果这《陋室铭》真是自己做的,郭嘉这个马屁就会拍得结结实实,怎奈这是自己剽窃来的,便摆摆手:“我知道自己才华有几斤几两,你们莫要拍我马屁。”
陈琳追问道:“主公,‘拍马屁’是什么意思?”
金良表情抽搐了一下,‘拍马屁’这个词似乎是从元朝才流传开来的吧,该怎么解释呢,稍微想了一下,便笑道:“在边地五原郡九原县的一句土话。我们那里靠近鲜卑草原,很多人以放牧为生,一般百姓人家都会拥有几匹马,牧民们常以养得骏马为荣,有时人们牵着马相遇时,常要拍拍对方马的屁股,摸摸马膘如何,并附带随口夸上几声‘好马’,以博得马主人的欢心。起初,人们实事求是,好马说好,可是相沿很久以后,有的人不管别人的马好坏、强弱,都一味地只说奉承话,把劣马也说成是好马了。再后来,我们那里便把那种不顾实际,专门谄媚奉承、讨好别人的行为称为‘拍马屁’。”
郭嘉心中一突,坏了,给主公留下谄媚之徒的坏印象,怎么挽回呢,还好他有急智,连忙说道:“像主公一样不喜谄媚奉承的明主,普天之下能有几人?追随明公,实乃郭嘉之福,从此不惧小人进我谗言。”
金良大笑:“诚哉斯言!”心里却暗笑,郭嘉这小子真滑头,竟给我戴高帽,不过他已经懒得再去讲“戴高帽”的典故,便虚掩而过。
就在这时,不远处传来一个声音:“绝好辞赋,不想金镇南竟有如此文采!”
金良驻足观看,只见前面一个篱笆小院里走出一个中年男子,约莫四十多岁,身量高大,瘦削挺直,面容清瞿,双目炯炯有神,全身上下装饰一新,峨冠博带,端端然有名士风范。
徐庶和郭嘉忙上前拜见:“学生见过水镜先生。”
金良吃了一惊,水镜先生司马徽司马德操竟然这么年轻,按照三国演义所述,不应该是一个垂垂老矣的老怪物吗,转念一想,书上水镜先生出场是在公元207年,也就是在1年后,现在将近五十岁,到那时将近七十岁,也说得过去。
金良便执弟子礼道:“金良见过司马先生,素闻司马先生清静淡雅处世却有知人之鉴,因而被世人称之‘水镜先生’。今日一观司马先生之弟子,便知司马先生之贤能,远比那月旦评之许劭。金良骤然被朝廷命为镇南将军兼荆州刺史,荆州经黄巾、黑山贼肆虐多年,百废待兴,甚缺人才,不知司马先生可愿为我推荐天下贤才,荆州希望麾下贤才多多益善。”
司马徽轻轻一笑,便让人如沐春风:“将军说笑了,‘水镜先生’之号只是我襄阳好友庞德公所赠。尚未传遍士林,将军已然知晓,我甚是佩服将军之洞察微末。论起识人之能。我远不如庞德公,亦远不如许劭,更远不如将军。元直出身寒门,以侠犯禁,素为士林所轻,而将军却青眼之;奉孝亦出身庶族,放浪形骸。素有浪子之名,亦为士林所轻。将军亦看重之,我与此二子,亦师亦友,与之交往一年有余。朝夕相处,方知其能,而将军不过见过区区一面,就知其人贤能。司马徽遍看天下群英,无人有此识人之能,将军之识人眼光,堪称时之伯乐。”
金良却不为司马徽这番赞扬所动,这司马徽是史上有名的好好先生,从来都是说人好话不说任何批评意见。他的赞扬看似含金量并不高,再者金良知道自己这识人之能是从何而来,说白了真是不值一钱。
不等金良自谦。郭嘉想增强吕布在司马徽这边的好印象,便补充道:“郭嘉素闻金将军有一个大汉贤才册,不知那贤才册上可有我相熟之人?”言下之意,便让金良说出更多的人名,让这识人之能得到司马徽进一步鉴定,从此之后。金良伯乐美誉更传扬四海,更有利于金良征召人才。
金良恍然想起一件事情。史上记载,庞统年十八岁时,以庞德公之侄的身份,前去拜见司马徽,二人交谈一番,十分投机,最后司马徽盛赞:“你真是个有才德的人,应当称作江南第一名士”,自此庞统的声名大显于世。由此可见,司马徽如果真心实意地赞扬一个人,他的话跟许劭的月旦评一样有效。
金良也想扬名于世,在这个年头,不管是出身于世家大族还是寒门庶族,只要著名于世,自然就会有慕名而投得贤才。更何况自己作为主公的有“识人之能”,这样一个评语便能为自己多招揽很多人才,像袁绍、刘表便有此名声,所以很多贤才投奔,只可惜他们二人知人之能却囿于门第之见而不见用,导致许多人才极端失望而离开,如郭嘉离开袁绍,如甘宁离开刘表,他们的毛病,金良完全木有。
想到这里,金良便让陈琳把那张纸拿出来,递给司马徽。
司马徽细细看了一遍,有些人他不熟悉,有些人是他知道有大才却不为世人所知的,看完后,司马徽的眼睛仔细地上下扫视了一遍金良,他之前赞扬金良有识人之能,虽出于真心,也有那种‘君子所见略同’的自诩之意,但这次看遍贤才册后,他只能说:“将军识人之能,吾实远不如矣。吾齿长将军二十余年,看遍本朝近数十年间权贵之兴衰,朝中权臣如窦宪、梁冀、窦武、何进之辈,虽权倾朝野,却无有慧眼识人,庸才围绕之,贤才不得进。将军若是能重用这册上贤才,必能建一番不朽功业,不输卫青、霍光之辈。”
不等金良自谦,司马徽又细细观察了一下金良的相貌。
金良见司马徽动作奇怪,举止便有些拘谨,徐庶便笑道:“吾师通晓相人之术,他是在给你观相。”
司马徽看罢金良的相貌,沉吟片刻,方道:“我看你第一眼,便看到将军的头发甚是浓密,头发浓密者是劳碌命,终生奔波不得闲,而且心眼小;将军的眉毛和眼睛间有个小痣,此间有痣的人多淫,肉欲性强;将军双目为鹿眼,鹿眼者生性急躁,易感情用事;将军的鼻子有些鹰钩,有鹰钩鼻者多是自私自利,为人奸诈狡猾;将军下巴稍尖,而尖下巴的人比较现实,且易桃花运。”
听司马徽这么一说,金良不禁暗自称赞,这相人之术果然有其精妙之处,全都说到点子上了。看历史上的金良,跟随丁原从并州跑到洛阳,跟随董卓跑到长安,长安兵败后投奔袁术,随后又陆续投奔袁绍、张杨、张邈、刘备,可谓是终生奔波不得闲,而且那时的金良甚是忌惮高顺,屡次夺高顺的兵士给魏续,不可谓心眼不小;历史上那个吕布在白门楼自问为何众叛亲离,曹操说你淫部将妻子,金良默然无语,以此观之,金良这家伙欲甚强,竟然不顾基本伦理,沾染麾下将领妻子;金良生性急躁,易感情用事,自不待言;自私自利,为了个人利益屡次出卖先前接纳他的人,沦为三姓家奴;易桃花运,这一点儿也不用多说,“马中赤兔,人中吕布”。
说的是挺准的,但听起来却很是不妥,站立在金良身后的典韦便暴跳如雷,想出手制止司马徽胡说八道,金良忙把他喝止住,转而拱手向司马徽施礼:“水镜先生相人之术甚是神通,金良钦佩之至,金良之前确实如此,不过适才听先生说‘第一眼’如此,不知先生可有第二眼之说?”
司马徽拈须微笑:“贤霆,吾正要提及,却被这位典都尉的虎威所慑,不得不终止。观你第一眼,看出你是搅动天下、四处奔波、一无所成的衰运,再细细看了一遍,发现你的五官相貌虽然没有改变,但眉宇间有股气韵,竟然把刚才这一切论断全都往好的地方改变,你还是劳碌命,终生奔波不得闲,但每次辛劳必有所得,你心胸还是不够开阔,但仅限于男女私事,对军国大事,你廓达大度,能容天下难容之人;你依然热爱女色,却会懂得利用女色而不会被女色所惑;你的性格依然急躁,有些好大喜功,但你每一次激进虽有失利亦有补偿,依然容易感情用事,你每次感情用事,虽然失利却收获人心;你依然是自私自利奸诈狡猾之辈,但只限于对待敌人,对待下属和亲友,你赤诚相待,宽厚仁义;你依然桃花运旺盛,但你不会轻易接纳美色,每次接纳必有军政用意。吾不知这股气来自何处,但只要将军留住此精气神,必能有一番上好运道。”
说道这里,司马徽再次细细观看了一下金良整体,脸色愈发凝重,最后字斟句酌地说道:“昔日吾曾观得曹操曹孟德之相貌,虽然姿短貌陋,却有雄霸之气,有澄清宇内、匡扶社稷之运。今日吾观将军之相貌,英俊远胜孟德自不必提,轩昂之气更甚,澄清宇内、匡扶社稷之运更远在孟德之上。许子将(许劭)曾评曹孟德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以吾看之,他不过是将军面前一块石头而已。”其实司马徽看得出金良有帝王之气,却不敢明言。
郭嘉急问:“‘一块石头’,先生何意?”
司马徽微微一笑道:“是绊脚石,就一脚踢开;是垫脚石,就踩上去。”
金良不禁哈哈大笑道:“司马先生过誉了,奉先实不敢当,曹孟德此人文韬武略均甚出色,奉先钦佩之至。”
金良自己衡量过,凭自己多出一千八百年的见识,当可横扫汉末群雄,唯独不敢轻言稳赢的便是曹操曹孟德,此人看似从善如流靠着麾下谋士如云才能百战不殆,实则曹操本人甚有主见,其军事造诣和奸险谋略远在一般谋士之上,更别提他出色的御将之术和治政之才。(未完待续)
ps:大章节继续。大家帮忙点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