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三国:挟持曹操,复兴汉室 > 第87章 英雄相会

三国:挟持曹操,复兴汉室 第87章 英雄相会

    曹操从黄巾军中精挑细选了一批骑兵,采取以战带训的策略,迅速组建了一支两千人的精锐部队。

    他们带着五天的干粮,从广宗郡城的西门出发,目标直指壶关,马不停蹄,全速前进,预计不到一天时间,他们就能抵达壶关关口。

    与此同时,皇甫嵩留下了两千汉军驻守广宗,负责看守六万降卒。

    他从这些降卒中挑选出精壮的百姓进行训练,化腐朽为神奇。

    在朝廷下达处理命令之前,他宣布赦免所有参加黄巾军的百姓,让他们就地参与城池的建设,并上书朝廷,免除冀州百姓一年赋税。

    对于那些想回归故里的,只要他们承诺不再反叛,皇甫嵩便会分发路上的干粮,助他们安全返乡。

    为了确保地方的安定,皇甫嵩暂时任命宗员为广宗太守,率领官军扫荡冀州的残余黄巾势力。

    皇甫嵩则亲自带领四万大军星夜兼程,途经广平,穿过邯郸,直奔壶关。

    同时,他传达朝廷的旨意,责令董卓部驻守雁门关,防止张宝的叛军进入冀州北部。

    皇甫嵩与众将士正急速穿行于冀西平原,忽见北方尘土飞扬,一队兵马狼狈而来。

    为首将领盔甲不整,满身尘土,显然经历了一场惨败。

    “你是何人,从何处来?”皇甫嵩微微眯眼,打量着这位狼狈不堪的将领,心中已有猜测。

    那将领下马,向皇甫嵩拱手作礼,神情却丝毫不见沮丧,反而带着一丝倔强的笑意。

    “在下巨鹿太守郭典,叩见左中郎将!”

    “你这是怎么回事?”皇甫嵩眉头微蹙,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悦。

    “董卓命我率军共讨张宝,不料此人不听劝告,拒绝深挖壕沟,执意在平地驻营,结果遭张宝妖道偷袭,大败而归,他已逃往雁门关,我不堪其辱,遂率残兵来投将军!”郭典言辞铿锵,眼中闪烁着愤怒与不甘。

    皇甫嵩点点头,目光扫过郭典身后那稀稀拉拉的兵士,心中已有数,但仍问道:“你手上还有多少兵马?”

    郭典咬牙道:“不足千人,属下愿为将军效以死力!”

    皇甫嵩沉吟片刻,心中已有决断。

    他深知,眼前这位虽败犹勇的将领,或许正是他所需的那一股力量,于是点头表示同意。

    郭典的队伍紧跟在大军后方,协助搬运粮草。

    “朝廷军真是无用,处处吃败仗,要是能给我们一部军马,哼,早就把张宝制服了!”张飞见郭典策马掠过,对刘备抱怨道。

    “三弟,胜败乃兵家常事,切不可大意轻敌!”刘备望着那股败兵,虽然他们吃了败仗,但士气仍在,显然是遇到了强大的对手,他止住了张飞的抱怨。

    “听说这个张宝不比张角和张梁,他是习武出身,身强力壮,有几分蛮力,三弟遇到他时可要小心才是!”关羽一手扯着缰绳,一手捧着《春秋》,劝诫道。

    “哼,你们就是瞧不起我!看我撞见那张宝,非一矛取他性命不可!”张飞气得捶打自己的黑胸脯,哇哇大叫。

    “郭先生,你说他们是不是老欺负我?”张飞见郭嘉的马车就在自己身旁,于是掀开帘子问道。

    一道白光从张飞脸旁跃过,他立即缩回手。

    只见史阿漫不经心地收回长剑,执鞭驱赶着马匹。

    此时,车内的郭嘉在摇摇晃晃的马车中熟睡,并没有听见张飞的吼叫。

    “气死我了,就连郭先生也不理我!”张飞一扯马绳,向前飞奔,将心中的怒气撒在座下的大黑马上。

    张飞的怒火如同烈焰般燃烧,他的双眼闪烁着不服输的光芒,每一次马蹄落地,仿佛都在宣泄他心中的不满与愤怒。

    却说皇甫嵩的大军浩浩荡荡地开到了壶关,曹操与并州刺史张懿早已在关口等候迎接。

    “张刺史,哈哈,你身后这两位英武之士是何人?”皇甫嵩目光炯炯,看到张懿背后站着两位气宇轩昂的将军,不禁好奇地问道。

    张懿微微一笑,急忙介绍道:“这位是丁原,字建阳,现任平阳县令,右边这位是张辽,字文远,乃雁门郡守!”

    皇甫嵩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并州与匈奴豺狼为邻,果然多出豪杰!”

    众人一同进入关内,大军则在关外扎营。

    皇甫嵩一路上心情愉悦,似乎对即将展开的战斗充满了信心。

    众人在关下的大帐内齐聚,天色已黑,月光如银线般洒在帐篷外的地面上,给这紧张的夜晚增添了一丝静谧。

    “听闻大军开拔,张宝已退回阳曲城中龟缩,不敢出战,多亏左中郎将及时赶到,才救了我上党百姓的性命!”张懿起身,满怀感激地向皇甫嵩拱手致谢。

    “张刺史言重了,平定黄巾叛乱是我职责所在,冀州既已平定,接下来我们要彻底剿灭并州的残敌,还天下一个太平!”皇甫嵩谦逊地回应,随后开始向并州的文武官员介绍自己的战将。

    众人寒暄完毕,大帐内渐渐安静下来。

    “大家今夜好好休息,明日我们将会合兵力,一同向阳曲进发!”皇甫嵩扫视着满帐的文臣武将,脸上洋溢着坚定的自信。

    “喏!”众人齐声应和,声音整齐划一,充满了士气。

    走出大帐,关羽急匆匆地离开刘备,快步上前拦住了郭嘉。

    “郭先生,我今夜读书,有个地方不懂,想请教您!”这位已近三十的中年长须武将,竟然向十几岁的少年求教,周围不知情的人纷纷露出惊讶的神色。

    一些人停下脚步,饶有兴趣地想听听郭嘉的回答。

    “什么问题?”郭嘉也不好当面拒绝,只得问道。

    “春秋大义,敢问先生,何为大义?”关羽毫不掩饰自己的疑惑,坦然发问。

    “大义者,乃明辨是非,分别善恶,提倡德义,从成败中汲取教训!”郭嘉略一思索,把自己的理解娓娓道来。

    “哦哦,明辨是非,分别善恶...”关羽摸着脑袋,踱了几圈,随后点点头,似乎有些明白了。

    他的眉头渐渐舒展,脸上露出了一丝恍然大悟的神情,周围的人也露出了会心的笑容,仿佛在这一刻,关羽的形象变得更加鲜活生动。

    “这位小兄弟,说得好啊!大丈夫,首先得明辨是非,分清善恶,否则一切作为都是南辕北辙,徒劳无功!”雁门郡守张辽闻声走过来,拍掌叫好。

    “呵呵,你是张辽张文远对吧,我姓关名羽,字云长,这位是郭先生!”关羽见张辽相貌粗犷,却言辞有理,顿感惺惺相惜,便主动介绍自己和同伴。

    “幸会幸会,早在人群中注意到你们,一看便知你们非同凡响!”张辽爽朗大笑,眼中闪烁着欣赏的光芒。

    关羽微微一笑,心中涌起一股暖意,张辽的豪爽和坦率,让他感到一种久违的亲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