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我是耿精忠 第二百九十三章桂 吴三桂反 上
? (新书求收藏、推荐票,拜托拜托!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谢谢了!)
折尔肯,傅达礼两位钦差由云南巡抚朱国治带到王府,他们俩态度上还是很好的,可是朱国治就真的是小人得志了。朱国治可不像是后世电视剧《康熙王朝》里演的那样是个大大的好人,相反,本质上却是个十足的贪得无厌的卑鄙小人。他原先在江南任职,在任期间搜刮无度,人称“朱白地”。他不仅爱财,还老爱陷害人。前些年的江南三大案,“通海案”、“哭庙案”和“江南奏销案”,这家伙全部都有参与,有两起更是主谋。江南的世家豪门几乎都被他打压了个遍,更是杀了好一片人。
几人看到吴三桂,马上上前拱手道:“下官参见平西亲王。”
吴三桂是十分讨厌朱国治的,本来打算向朱国治发飙,但一看见朝廷钦差在这,不好意思发作。强忍怒火说道:“两位大人远道而来,本王有失远迎,还望赎罪。咱们还是赶紧宣圣旨吧,好叫皇上放心。”
话说到了这份上,俩钦差也不磨蹭,马上一同进入内室,按宾主落位。折尔肯拿出圣旨,其他人则跪了一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王自归诚以来,克竭忠荩,僇力行间,功绩茂著;镇守岩疆,宣威岁久。览奏撤兵安插,恭谨可嘉。今云南已经底定。王下官兵家口、作何搬移安插。著议政王大臣等、会同户兵二部、确议具奏……”
吴三桂早知道奏折上的内容,心里百感交集。娘的,自己一直以来也没有对朝廷有什么不敬的地方,扩充实力以求自保有错吗?原来以为朝廷一定会挽留他。同尚耿两藩区别对待,没想到结局会这样。实际上,吴三桂的估计倒是一直没有错,直到最后,多数大臣还是不同意撤掉他的。没想到康熙排除众意。一意孤行,自己假意撤藩,康熙就真敢撤,现在弄假成真,已经不可挽回了。哎,悔不该不听军师之言!
当折尔肯叫吴三桂接旨时。吴三桂的思想才转回现实,慌忙接旨:“臣谢主隆恩!”
接完圣旨后,朱国治便挑出来了,只要平西王一走,这云南便是由他说了算。那正是自己期盼已久了的。“希望平西亲王早做收拾,早日启程,进京面圣,叩谢皇恩浩荡......”。
吴三桂看着他就一阵来火,心下还是没有忍住,于是横眉怒目的看着朱国治,大吼了一声:“哼!以阁下的名望,恐怕等老夫离开云南后。第二个离开的就是你!”朱国治一下被吼晕了,吓得不敢再说话。这里现在还是吴三桂的地盘,他可不敢真的跟吴三桂叫板。怒火未消的吴三桂继续发飙:“两位钦差远道而来辛苦了。本王公务缠身,就不留两位了,来人,送客!”说完,就领着自己的亲信回到后殿,只留下一脸茫然的朱国治和两位钦差折尔肯。傅达礼。
平西王一走,大殿里面也就只剩下了他们几个。见四下无人。折尔肯就问朱国治:“平西王这唱的哪出呀?”
朱国治也是一头雾水:“我觉得平西王好像不怎么愿撤藩呀,他是不是还有什么想法?”
傅达礼立即冷哼了一声:“哼。他敢不撤?圣旨都下了,除非他造反。”
折尔肯,朱国治马上做嘘声状。“话可不能这样说,小心隔墙有耳。”朱国治说道,他虽然是个小人,但是却深谙自保之道。
没人招待他们,朱国治只得将两位钦差领到自己的巡抚衙门好生招待,他们才刚走,平西王麾下众亲信便来到了王府。圣旨就摆在案桌上,而且还是打开的,众亲信都可以随意看。不看还好,看了之后便立即炸了锅了!
吴三桂的亲信中,大部分人都是三十到四十岁,还有少部分是五六十岁,年纪轻的都处在事业上升期,全都雄心勃勃的想借助吴三桂的势力往上爬。如果吴三桂被撤藩,他们只能陪吴三桂去关外,种种田养养鸟,仕途路程就算完了,一生都将碌碌无为。不仅自己,后世子孙的发展到也将受到限制和遇到障碍。所以对于他们来说,撤藩无疑是灾难。那些年纪大的更不愿意走,前面那一波年纪轻的有好些个就是他们的子侄,谁愿意和家人分离,又有谁不考虑自己的子孙后代?
到了这时候,众人却是想到了军师刘玄初。吴三桂三女婿董全忠站了出来,开口向他问道:“军师,火都烧到眉毛了,快给大伙出个主意啊!”
刘玄初也早就看了诏书,其实内容他也早就知道了。方光琛上次建议平西王自请撤藩,导致形成了现在这个局面,被吴三桂好一顿数落,此刻吴三桂也想听听他的见解。见到吴三桂也在看着他,于是刘玄初便说道:“既然皇帝做了这种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事,王爷您也就不必再有顾虑了,现在紧要的是马上拥立大明的年号造反,以反清复明为己任,收揽天下反清志士。然后再派人去联络耿、尚二藩,逼张勇,王辅臣等旧将下水。还有台湾的郑氏,西藏的喇嘛,缅甸国王,远在辽东的朝鲜李氏,全都可供王爷差遣。到时大清四面楚歌,王爷何愁大事不成。”
刘玄初现在真是为吴三桂着急,说话毫不遮拦,这已经是公然教唆吴三桂造反了。吴三桂沉声吼道:“来人,把他给我抓起来,他这是要造反。”吴三桂说这句话,不是真的想要治刘玄初的罪,而是想试探一下众人的反应。
果然,众将领们一看刘玄初被抓了,全部跪倒:“王爷,刘军师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你要治罪,就连我们一起治了吧。”
吴三桂现在是一阵阵的头疼。他自己也不愿意撤藩,更不愿意造反,他想的就是保存实力将云南这份基业永世的传下去。他不想再于是挥挥手说道:“你们先下去吧,叫本王一个人静静。”
众将都是精明人,看王爷造反有戏。就全都退下了,慌乱间也忘了治刘玄初的罪。
可是出来后大家心里仍然没底,吴三桂头号骁将王屏藩站在刘玄初旁边问道:“军师,现在该怎么办。王爷到底是怎么想的?”
刘玄初很清楚吴三桂的想法,于是道:“大家也都看到了,王爷现在有些犹豫。就是为了诸位的前程,也一定要逼皇帝停止撤藩。现在大家立即回到军营,告诉士兵们皇帝撤藩的决定,但要这么说.......”
.........................................................................................................
满清入关,“清初四王”的军队没有编入八旗。都由他们自己统领,相对与其他军队比较独立。顺治的想法是为了他们更好指挥军队,便于战斗,所以国家管理的不是很严格。后来耿精忠的爷爷耿忠明,因为擅自扣押俘虏想扩充军队,怕朝廷追究而自杀,清朝为了进一步拉拢四王,索性把军队全部交由他们指挥。没想到军队从此就归了他们,现在想要也要不回来了。
所以撤藩就得连三藩的直系部队一起撤走,就跟后世收复香港似的。得重新调部队,否者没法管理地方。朝中大臣不敢撤三藩,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们军队太多。吴三桂表面军队就有十五万,还不算私藏的军队。三藩有的是钱,有钱就能扩军,鬼才知道他们有多少军队。所以如何安置三藩军队何其家属。就是撤藩的重中之重,稍有不慎。就会造反。
康熙以为三藩是辽东人,所以他的部下也都是辽东人。就下令在关外选最好的土地,即便是有主的土地要征用,就是满洲贵族的土地也征。目的就是怕三藩军队来辽东后不满,所有的东西都准备最好的。康熙想法是很好的,倒是算得上一个合格的拆迁部主任。但他还是忘了一个重要的细节:三藩的士兵想不想来辽东?
吴三桂的部下可是百战之师,是以明朝第一部队“关宁铁骑”为核心组建的,再加上这几年吴三桂老挑衅,天天和少数民族打硬仗,所以他的士兵战斗力只能用“彪悍”来形容。在悍不畏死这一条上,就是耿精忠现在训练的军队也比不上。
这么一支部队根本就不想去辽东!这支部队主要是有三部分组成------辽东人,黄河以北的人,云贵川的人。至于辽东人,他们主要是跟随吴三桂投降清朝的原班人马。当年都参加过山海关大战,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南征北战,幸存下来的已到古稀之年,对辽东故土只是一个模糊概念。而他们的孩子更是对辽东没有印象,后代己经完全适应了南方的生活,所以这类人中想回辽东的极少。
而黄河以北的人,主要也就是河南,河北,陕西,山西等地的人。这些都是吴三桂曾在驻防的地方招的人,还有招降的农民军。这类人对辽东没有故土之念,而且根本不想去辽东。在他们心中,辽东是流放犯人的地方,如今朝廷要把我们发配到那里,就是拿我们当罪犯,是可忍孰不可忍。最后就是云贵川的人了,主要是西南三省的人,还有张献忠余部和当地的土著,这类人随遇而安,去哪都行,无所谓。刘玄初先前就是就是告诉大家,如何做这类人的工作。
众将一回军营就告诉士兵:皇帝要把咱们派到辽东,皇帝的圣旨就是命令,咱们只能服从命令之类的,然后话锋一转,告诉大家辽东的情况。
主要内容很简单,怎么不好怎么说。什么辽东土地贫瘠,啥也种不出来,大家要多带点吃的以防饿死;辽东雪很大,一下雪能把你活埋了,所以出门一定要几个人结伙而行,相互好有个照应;还有辽东人很坏,那主要是前明流放犯人的地方,出门记得一定要带把刀;最后还有就是,辽东最可怕的就是冷,非常的冷,大家现在回去多准备一些衣服,在辽东,把耳朵,手指冻掉是很正常的事……(未完待续)
折尔肯,傅达礼两位钦差由云南巡抚朱国治带到王府,他们俩态度上还是很好的,可是朱国治就真的是小人得志了。朱国治可不像是后世电视剧《康熙王朝》里演的那样是个大大的好人,相反,本质上却是个十足的贪得无厌的卑鄙小人。他原先在江南任职,在任期间搜刮无度,人称“朱白地”。他不仅爱财,还老爱陷害人。前些年的江南三大案,“通海案”、“哭庙案”和“江南奏销案”,这家伙全部都有参与,有两起更是主谋。江南的世家豪门几乎都被他打压了个遍,更是杀了好一片人。
几人看到吴三桂,马上上前拱手道:“下官参见平西亲王。”
吴三桂是十分讨厌朱国治的,本来打算向朱国治发飙,但一看见朝廷钦差在这,不好意思发作。强忍怒火说道:“两位大人远道而来,本王有失远迎,还望赎罪。咱们还是赶紧宣圣旨吧,好叫皇上放心。”
话说到了这份上,俩钦差也不磨蹭,马上一同进入内室,按宾主落位。折尔肯拿出圣旨,其他人则跪了一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王自归诚以来,克竭忠荩,僇力行间,功绩茂著;镇守岩疆,宣威岁久。览奏撤兵安插,恭谨可嘉。今云南已经底定。王下官兵家口、作何搬移安插。著议政王大臣等、会同户兵二部、确议具奏……”
吴三桂早知道奏折上的内容,心里百感交集。娘的,自己一直以来也没有对朝廷有什么不敬的地方,扩充实力以求自保有错吗?原来以为朝廷一定会挽留他。同尚耿两藩区别对待,没想到结局会这样。实际上,吴三桂的估计倒是一直没有错,直到最后,多数大臣还是不同意撤掉他的。没想到康熙排除众意。一意孤行,自己假意撤藩,康熙就真敢撤,现在弄假成真,已经不可挽回了。哎,悔不该不听军师之言!
当折尔肯叫吴三桂接旨时。吴三桂的思想才转回现实,慌忙接旨:“臣谢主隆恩!”
接完圣旨后,朱国治便挑出来了,只要平西王一走,这云南便是由他说了算。那正是自己期盼已久了的。“希望平西亲王早做收拾,早日启程,进京面圣,叩谢皇恩浩荡......”。
吴三桂看着他就一阵来火,心下还是没有忍住,于是横眉怒目的看着朱国治,大吼了一声:“哼!以阁下的名望,恐怕等老夫离开云南后。第二个离开的就是你!”朱国治一下被吼晕了,吓得不敢再说话。这里现在还是吴三桂的地盘,他可不敢真的跟吴三桂叫板。怒火未消的吴三桂继续发飙:“两位钦差远道而来辛苦了。本王公务缠身,就不留两位了,来人,送客!”说完,就领着自己的亲信回到后殿,只留下一脸茫然的朱国治和两位钦差折尔肯。傅达礼。
平西王一走,大殿里面也就只剩下了他们几个。见四下无人。折尔肯就问朱国治:“平西王这唱的哪出呀?”
朱国治也是一头雾水:“我觉得平西王好像不怎么愿撤藩呀,他是不是还有什么想法?”
傅达礼立即冷哼了一声:“哼。他敢不撤?圣旨都下了,除非他造反。”
折尔肯,朱国治马上做嘘声状。“话可不能这样说,小心隔墙有耳。”朱国治说道,他虽然是个小人,但是却深谙自保之道。
没人招待他们,朱国治只得将两位钦差领到自己的巡抚衙门好生招待,他们才刚走,平西王麾下众亲信便来到了王府。圣旨就摆在案桌上,而且还是打开的,众亲信都可以随意看。不看还好,看了之后便立即炸了锅了!
吴三桂的亲信中,大部分人都是三十到四十岁,还有少部分是五六十岁,年纪轻的都处在事业上升期,全都雄心勃勃的想借助吴三桂的势力往上爬。如果吴三桂被撤藩,他们只能陪吴三桂去关外,种种田养养鸟,仕途路程就算完了,一生都将碌碌无为。不仅自己,后世子孙的发展到也将受到限制和遇到障碍。所以对于他们来说,撤藩无疑是灾难。那些年纪大的更不愿意走,前面那一波年纪轻的有好些个就是他们的子侄,谁愿意和家人分离,又有谁不考虑自己的子孙后代?
到了这时候,众人却是想到了军师刘玄初。吴三桂三女婿董全忠站了出来,开口向他问道:“军师,火都烧到眉毛了,快给大伙出个主意啊!”
刘玄初也早就看了诏书,其实内容他也早就知道了。方光琛上次建议平西王自请撤藩,导致形成了现在这个局面,被吴三桂好一顿数落,此刻吴三桂也想听听他的见解。见到吴三桂也在看着他,于是刘玄初便说道:“既然皇帝做了这种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事,王爷您也就不必再有顾虑了,现在紧要的是马上拥立大明的年号造反,以反清复明为己任,收揽天下反清志士。然后再派人去联络耿、尚二藩,逼张勇,王辅臣等旧将下水。还有台湾的郑氏,西藏的喇嘛,缅甸国王,远在辽东的朝鲜李氏,全都可供王爷差遣。到时大清四面楚歌,王爷何愁大事不成。”
刘玄初现在真是为吴三桂着急,说话毫不遮拦,这已经是公然教唆吴三桂造反了。吴三桂沉声吼道:“来人,把他给我抓起来,他这是要造反。”吴三桂说这句话,不是真的想要治刘玄初的罪,而是想试探一下众人的反应。
果然,众将领们一看刘玄初被抓了,全部跪倒:“王爷,刘军师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你要治罪,就连我们一起治了吧。”
吴三桂现在是一阵阵的头疼。他自己也不愿意撤藩,更不愿意造反,他想的就是保存实力将云南这份基业永世的传下去。他不想再于是挥挥手说道:“你们先下去吧,叫本王一个人静静。”
众将都是精明人,看王爷造反有戏。就全都退下了,慌乱间也忘了治刘玄初的罪。
可是出来后大家心里仍然没底,吴三桂头号骁将王屏藩站在刘玄初旁边问道:“军师,现在该怎么办。王爷到底是怎么想的?”
刘玄初很清楚吴三桂的想法,于是道:“大家也都看到了,王爷现在有些犹豫。就是为了诸位的前程,也一定要逼皇帝停止撤藩。现在大家立即回到军营,告诉士兵们皇帝撤藩的决定,但要这么说.......”
.........................................................................................................
满清入关,“清初四王”的军队没有编入八旗。都由他们自己统领,相对与其他军队比较独立。顺治的想法是为了他们更好指挥军队,便于战斗,所以国家管理的不是很严格。后来耿精忠的爷爷耿忠明,因为擅自扣押俘虏想扩充军队,怕朝廷追究而自杀,清朝为了进一步拉拢四王,索性把军队全部交由他们指挥。没想到军队从此就归了他们,现在想要也要不回来了。
所以撤藩就得连三藩的直系部队一起撤走,就跟后世收复香港似的。得重新调部队,否者没法管理地方。朝中大臣不敢撤三藩,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们军队太多。吴三桂表面军队就有十五万,还不算私藏的军队。三藩有的是钱,有钱就能扩军,鬼才知道他们有多少军队。所以如何安置三藩军队何其家属。就是撤藩的重中之重,稍有不慎。就会造反。
康熙以为三藩是辽东人,所以他的部下也都是辽东人。就下令在关外选最好的土地,即便是有主的土地要征用,就是满洲贵族的土地也征。目的就是怕三藩军队来辽东后不满,所有的东西都准备最好的。康熙想法是很好的,倒是算得上一个合格的拆迁部主任。但他还是忘了一个重要的细节:三藩的士兵想不想来辽东?
吴三桂的部下可是百战之师,是以明朝第一部队“关宁铁骑”为核心组建的,再加上这几年吴三桂老挑衅,天天和少数民族打硬仗,所以他的士兵战斗力只能用“彪悍”来形容。在悍不畏死这一条上,就是耿精忠现在训练的军队也比不上。
这么一支部队根本就不想去辽东!这支部队主要是有三部分组成------辽东人,黄河以北的人,云贵川的人。至于辽东人,他们主要是跟随吴三桂投降清朝的原班人马。当年都参加过山海关大战,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南征北战,幸存下来的已到古稀之年,对辽东故土只是一个模糊概念。而他们的孩子更是对辽东没有印象,后代己经完全适应了南方的生活,所以这类人中想回辽东的极少。
而黄河以北的人,主要也就是河南,河北,陕西,山西等地的人。这些都是吴三桂曾在驻防的地方招的人,还有招降的农民军。这类人对辽东没有故土之念,而且根本不想去辽东。在他们心中,辽东是流放犯人的地方,如今朝廷要把我们发配到那里,就是拿我们当罪犯,是可忍孰不可忍。最后就是云贵川的人了,主要是西南三省的人,还有张献忠余部和当地的土著,这类人随遇而安,去哪都行,无所谓。刘玄初先前就是就是告诉大家,如何做这类人的工作。
众将一回军营就告诉士兵:皇帝要把咱们派到辽东,皇帝的圣旨就是命令,咱们只能服从命令之类的,然后话锋一转,告诉大家辽东的情况。
主要内容很简单,怎么不好怎么说。什么辽东土地贫瘠,啥也种不出来,大家要多带点吃的以防饿死;辽东雪很大,一下雪能把你活埋了,所以出门一定要几个人结伙而行,相互好有个照应;还有辽东人很坏,那主要是前明流放犯人的地方,出门记得一定要带把刀;最后还有就是,辽东最可怕的就是冷,非常的冷,大家现在回去多准备一些衣服,在辽东,把耳朵,手指冻掉是很正常的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