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我是耿精忠 第四百七十五章 反扑
热门推荐:
亮剑从种地开始
苍天不负修真人
刷刷视频,古人说不要停
王爷一晚亲七次,弃妇怂了!
穿书后!搬空家当下乡当知青
良宵短:难哄!绝色王爷拦腰独宠
侯爵老夫人之我为自己挣香火
最强机甲师之天才少女
拔剑即无敌,开局斩了元婴老祖
??
(新书求收藏、推荐票,拜托拜托!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谢谢了!)
清军入关后,顺治时期便开始大肆开凿中运河,到了现在也彻底结束了借黄河行运的时代,并建成黄、淮、运交汇枢纽,缓和河面比降,减轻浊流灌运,改善了漕运条件。总督漕运部院衙门漕运方法基本承明制,但又多了几个名目:正兑米,运京仓粮,定额三百三十万石;改兑米,运通州仓粮,定额七十万石;改征,将漕粮改征为其他品种;折征,将漕粮折算成银,价银统归地丁项内,上报户部。
除此之外,清廷又实行截漕(也就是各地漕粮起运后,地方遇灾,截留部分作为赈济,或截一地漕粮运往另一地)和拨运(主要指截留山东、河南所运蓟州漕粮,拨充陵寝及驻防兵米)等措施。漕船数与编制和明代稍稍有一点不同,一般以府、州为单位,十人一船,十船一帮,十船互保。总数由一万零四百五十五只升为一万四千五百只,而实际运于漕运的仅七千只左右。每船装运量不得超过五百石,另外还可以装当地的土产往返于各口岸行销。
也就在康熙登基之后,清廷最终开始实行官收官运制度,承运者是卫所军籍中较殷实的军丁(运丁)。发运时每船配运军一名,运副一名,雇募水手九至十名。各省运军水手多少不等,总数在十万名左右。漕运最高长官为漕运总督,驻守淮安。其下为各省粮道,共七人。掌本省粮储,辖所属军卫,遴选领运随帮官员,责成各府会齐、佥选运军等;坐守水次,监督、验明漕粮兑换。面交押运官,并随船督行到淮安,呈报总督盘验。
押运,原为粮道之责,后选管粮通判一人,专门负责督押。约束运军,后因官卑职微,仍由粮道押运。领运官,由千总一人或二人领运,武举人一名随帮效力。为确保漕运无误。于淮安、济宁、天津、通州运河沿线设置巡漕御史,稽察本段漕运。此外,淮安淮北沿河置有镇道将领,以催促入境漕船前行;在镇江与瓜州的南漕枢纽处,由镇江道催促,同时由总兵官(后改为副将)巡视河岸,协同督促漕船过江。
只是现在,漕运源头被马尾军掌控。那么京城每年所需的三百万石粮食便没有了着落。有道是粮饷粮饷,粮在饷之前,没有粮食。就算给再多的银钱那也算没用的,毕竟银子也不能当饭吃不是。
“又是前线作战不利,朕就不信我大清兵马几近是吴三桂的一倍,居然不能将其打败!当年前明的兵马是我八旗军的七八倍有余,不照样被我大清打的狼奔豸突,现在这是怎么了?难道真的要朕成为第二个崇祯?”康熙刚看了桌上的两本奏折。本就不好的心情变得更坏,一水的坏消息。心情能好起来就怪了。
“臣等该死!”索额图与明珠等听到这话立即跪了下去,当年的崇祯他们可是清楚的很。那崇祯皇帝不少不勤政,明亡了,虽然也有皇帝的责任,但是更多的还是大臣无用。就像是崇祯自己说的,“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现在康熙说出这句话,那不是指他们都是亡国之臣吗,一个个心里虽然很不舒服,但是这个时候第一反应还是跪下请罪啊。
“陛下,保重龙体要紧啊!”明珠率先开口道。“战局一时不利,并不是将士们不用心。这战争打的不仅仅是兵马,更多的还是钱粮!臣想,那吴三桂现在多半也已经是快要坚持不下去了,要不了多久安亲王便能一举突破岳阳,杀败吴三桂。但是当前要紧的是要将金陵给收回来,耿逆已然壮大,不能再忽视,臣觉得,凭安亲王派去的五万大军加上周培公的三万兵马还不够,还请皇上下旨调集河南、山东的剩余兵马前去增援,务必一举功成。”
“现下派去的兵马还少吗?加上原先在安徽的兵马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十万人若是连耿逆的两三万步卒也打不过,我大清还能有什么指望?”康熙愤怒的吼道。
“皇上说的是,只是臣听到消息,说是金陵城根本就不少马尾军的陆军打下来的,而是马尾海军下来了万余兵马只一天就攻破了城门,因此,将马尾海军也算上的话,可就不止三两万人马了。那可是五万余大军。更何况长江天堑,江面上朝廷的水师却是还无法与耿逆的马尾海军抗衡,因此,大军的数量必须还要增加以求稳妥,还请皇上三思。”明珠依旧坚持自己的看法,他们作为清廷的重臣,与清廷乃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清廷亡了他们也要完蛋,因此这时候可不是有所保留的时候。
康熙也冷静了一些,明珠的话也不无道理。马尾海军的确是相当的强悍,江宁水师都被完全消灭,那么鄱阳湖水师就更不会是马尾军的对手,若是将鄱阳湖水师开赴长江下游与马尾海军大战,那么最终也只能是覆没一途。“爱卿所言有理,那就按你说的办。不过,马尾军强在水师,我们的确不能与之硬拼,让岳乐安排船只,载大军过江,然后就直扑金陵城,给朕消灭耿逆叛军!”
“臣遵旨。”明珠立即回应道。
“启禀皇上,臣也有一策。”明珠说完,索额图便立即跟上,这段时间以来,两人再也没有了党争,而是通力合作的居多,毕竟现在清廷情况不乐观,而他们可是一根绳上的蚂蚱,谁也跑不掉。“国内现下不能大规模扩军,但是在北边的朝鲜确实可以征召不少的部队,朝鲜国虽然国小,但是五六万兵马还是可以有的,皇上下一道圣旨,让朝鲜国王派遣一部分兵马前去协助我大军平叛,当可增大我军胜算。”
自打五十年前努尔哈赤的侄子阿敏带领三万女真部队入侵朝鲜。最后双方最后议和订立“兄弟国的盟约”。朝鲜停止使用明朝天启年号并遣王子李觉赴后金为人质,后金、朝鲜互不侵犯对方的领土。自那之后,后金和朝鲜的兄弟关系并不和睦。后金军一退,朝鲜马上向明朝“疏奏被兵情节”。由于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下,朝鲜大臣认为明朝助朝鲜击退倭寇。朝鲜理当与明朝交好抗击后金。因此朝鲜拒绝废除年号,并依旧保持关系。这最终导致时隔九年后皇太极再次攻打朝鲜,迫使朝鲜完全成为了清廷的藩属国。
这样一来,清廷对朝鲜虽然不说是予取予求,但是也没有好到哪里去。满人对待汉人都当作是奴仆,对待朝鲜人也是一样。因此此刻索额图才会有此一说。在他看来,他们向朝鲜伸手,那真是再正常不过了。
而实际上朝鲜对清廷并不是那么恭敬。朝鲜仁祖之后的朝鲜孝宗,还曾试图联合中国南方反清势力讨伐清朝,但没有结果。后来朝鲜便开始闭关锁国。与外界仅进行少量交往,而出于对前宗主国明朝的缅怀,朝鲜将明代最后一任皇帝“崇祯”的年号延续到了现在。后世历史上朝鲜国更是将这个年号延续了两百六十五年直到一八九三年朝鲜国覆灭。
“这也倒是可以,朕准了,另外,再要求朝鲜送来贡银三百万两,当然,若是能送来更多则最好。多的算是朕向他暂借的,待到朕平定了叛乱,日后会加倍还给他!”康熙皱着眉头说道。他现在也没有多少好办法了,只要差不多可行的,都可以一试。对于朝鲜的情况,他也还算比较了解的。朝鲜人这几十年来都十分的稳定,派遣几万兵马与拿出几百万银两并不成问题。
从前明崇祯九年,按照朝鲜历计算就是仁祖十四年。清廷的崇德元年,那时候皇太极正式由汗改称皇帝。改国号大清,族名满洲。皇太极在登基之前就事先将此事通报了朝鲜。希望朝鲜参与劝进。当时的朝鲜国当然是闻讯大哗,他们与当时的后金可是积怨已久,积累了将近十年的憎恶、羞辱情绪一并迸发。当时的朝鲜臣僚纷纷痛切陈词,什么“使彼虏得知我国之所秉守,不可以干纪乱常之事有所犯焉。则虽以国毙,可以有辞于天下后世也”。在一片慷慨激昂的气氛下,仁祖拒不接见后金使团,不接受其来书。后金使团愤然离开汉城,沿途百姓“观者塞路,顽童或掷瓦砾以辱之”。该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正式举行称帝大典,朝鲜使臣罗德宪、李廓拒不下拜。
可想而知当时皇太极是何等的气愤,他认为这完全就是朝鲜国王有意构怨,就在这一年的十二月,皇太极以朝鲜违背盟约为由,准备入侵朝鲜。于是他派济尔哈朗守渖阳,阿济格、阿巴泰守辽河入海口以遏明军,皇太极亲自率领清军十二万入侵朝鲜。皇太极令多尔衮、豪格分统左翼满洲、蒙古兵,从宽甸入长山口;户部承政马福塔等率兵三百人突袭朝鲜王都汉阳城,多铎、岳托等人率数千兵马接应。皇太极与代善率其他各路军马进攻朝鲜。
可以说那时候的满洲铁骑的确是十分强大的,新成立大清国的大将马福塔、多铎等部迅速袭败了朝鲜汉阳守军,朝鲜仁祖不得不迁王族于江华岛避难,自己则退守南汉山城。随后清军主力渡镇江,占领郭山城,定州、安州不战而降。清军乘临津江结冰之际渡江攻占汉阳,会合各部包围南汉山城。
朝鲜各处守军见国王被围,纷纷前来支援,但先后被清军击败。到了崇德二年正月,清兵又先后击败了全罗道、忠清道等地的援军。朝鲜仁祖向清军求和。皇太极恐朝鲜再次反清,遣多尔衮袭破江华岛,俘虏朝鲜王妃、王子、宗室、群臣家属等众。皇太极遣使,要求朝鲜仁祖出城投降。仁祖将亲明反清的主要人物弘文馆校理尹集、修撰吴达济及台谏官洪翼汉缚献清军,随后出城,脱去王服,改穿青衣,在三田渡拜见皇太极。行三跪九叩之礼。
之后两国便正式签订了协议,朝鲜自那时起成为了清朝的藩属国。接受清朝的册封,朝鲜朝鲜仁祖向皇太极行大礼并断绝与原宗主国明朝的关系。朝鲜仁祖以其长子李溰、次子李淏赴清朝作人质。世子李溰长居沈阳,另外一质子则由凤林大君和麟坪大君轮流担任。朝鲜要向清朝朝贡,每年黄金五百两、白银五千两、水牛角二百对、貂皮百张、鹿皮百张、茶千包、水獭皮四百张、青黍皮三百张、胡椒十石、五爪龙席四领、花席四十领、白苎布二百疋、绵绸二千疋、细麻布四百疋、细布万疋、布四千疋、米万包等等。
另外那时候皇太极还要求攻打明朝所属的岛屿皮岛时。朝鲜必须出兵、出战船至少五十艘协助,清朝还禁止了朝鲜大量修建城堡等防御工事。在一系列仪式之后,朝鲜服属了清朝统治,并在三田渡地区建立“大清皇帝功德碑”,然后皇太极才撤军归国。
在满洲贵族的军队入侵朝鲜的过程中,朝鲜其实对明朝一直怀着等待拯救的信念。甚至打算国家灭亡也不对满洲人投降。丙子虏乱中,国王的态度是“唯望父母邦之来救矣”。“壬辰之役,微天朝则不能复国,至今君臣上下,相保而不为鱼者。其谁之力也?今虽不幸而大祸迫至,犹当有陨而无二也。不然,将何以有辞于天下后世乎?”。宁愿灭亡也不愿背离华夏,重要的理由还有无法面对“天下后世”。这一切的动机背后是巨大的伦理决择与价值判断。朝鲜“宁获过于大国(指满清),不忍负皇明”。而在战败被迫投降之后,即使是“身在满营心在汉”,朝鲜国王仍在自身心理的道德自律感上背负着沉重的压力感。“正月朔乙丑,上于宫庭设位西向中原哭拜。为皇明也。”。而在其子孝宗国王的记载中,这位仁祖大王每当“语及皇明,至于呜咽不能言”。由于此种内在的道德压力与深切自责。朝鲜国甚至在发生了虚造的传言。据说“(日本)关白执政辈,以朝鲜与鞑靼合,莫不骇愤,将欲兴师而来”。惊恐之中,正是集体意识中对道德要求的执着与自责意识。
清朝通过这一次战争,就将五十万朝鲜人作为俘虏押回了国充作奴隶。并掠走朝鲜大量物资,虽然后来朝鲜政府向清朝支付赎金赎回了一些人。但那之时极少一部分。这可是相当不小的数字了,当时清廷每一次入关劫掠人口钱粮。也从来没有过掳掠四五十万汉族人口的,十万二十万倒是差不多,朝鲜一下子被俘虏了那么多,可是对关内还要狠了。
虽然朝鲜屈服于清廷的统治,但朝鲜人对清廷还是非常反感,一直暗中称呼清朝为“胡虏”。这种敌对的称呼和态度,在朝鲜的书籍记载中比比皆是。朝鲜方面仅仅在外交上使用清廷年号,在国内则不使用,称为“某某王某某年”,例如“仁祖大王十二年”等等。不少士人尊崇明朝,使用“后崇祯”年号,致使“崇祯”这个年号被朝鲜士人沿用数百年。而在朝鲜孝宗在位期间,朝鲜甚至密谋起兵,联合日本江户幕府、南明反对满清,不过此时康熙与索额图等不知道的是,朝鲜正准备派遣使臣秘密前往福建、湖南,准备联合吴三桂、耿精忠一起攻击清廷。
朝鲜本就具有高度发达的儒家文明、以“小中华”自居的朝鲜沦为落后的山林狩猎民族建立起来清朝的藩属国,直到此时朝鲜都是令君臣黎民痛心疾首的事情,丙子虏乱对朝鲜社会、文化的冲击非常大,国王和两班的权威一落千丈。清廷这些年一直没有停止征索,这也加重了朝鲜的负担。经济掠夺、政治欺压、文化差异,使得半个世纪过去了,朝鲜思明反清的情绪一直都还是社会思潮的主流。
在华夷秩序的天道伦理之应然性中,“华夏”即意味着对高尚的文化与族群正义性,对中华的彻骨认同即是对文化与族群尊严的彻骨认同。因此,朝鲜也向来乐于自已“小中华”的美称。“吾东方自箕子以来,教化大行,男有烈士之风,女有贞正之俗,史称小中华”。“山川险隘,人民多贫。只以稍遵礼俗,自古中国亦许之小中华”。虽然在后世的时候,南朝鲜的国民忘记了自己的历史,但是这个时候不得不说还是很好的。
康熙没有犹豫,一下子就同意了索额图的建议,这也是是源自于先前顺治朝时期的两次要求朝鲜出兵。那时候顺治两次要求朝鲜出兵协助清军在东北作战,扫荡入侵黑龙江流域的沙俄侵略者。那么这次在要求朝鲜出兵,那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至于说朝鲜会反驳他的圣旨,他可不认为朝鲜敢这么做。事实上真的如此吗?(未完待续)
提供无弹窗全文字在线阅读,更新速度更快文章质量更好,如果您觉得网不错就多多分享本站!谢谢各位读者的支持!
高速首发穿越之我是耿精忠最新章节,本章节是地址为如果你觉的本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新书求收藏、推荐票,拜托拜托!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谢谢了!)
清军入关后,顺治时期便开始大肆开凿中运河,到了现在也彻底结束了借黄河行运的时代,并建成黄、淮、运交汇枢纽,缓和河面比降,减轻浊流灌运,改善了漕运条件。总督漕运部院衙门漕运方法基本承明制,但又多了几个名目:正兑米,运京仓粮,定额三百三十万石;改兑米,运通州仓粮,定额七十万石;改征,将漕粮改征为其他品种;折征,将漕粮折算成银,价银统归地丁项内,上报户部。
除此之外,清廷又实行截漕(也就是各地漕粮起运后,地方遇灾,截留部分作为赈济,或截一地漕粮运往另一地)和拨运(主要指截留山东、河南所运蓟州漕粮,拨充陵寝及驻防兵米)等措施。漕船数与编制和明代稍稍有一点不同,一般以府、州为单位,十人一船,十船一帮,十船互保。总数由一万零四百五十五只升为一万四千五百只,而实际运于漕运的仅七千只左右。每船装运量不得超过五百石,另外还可以装当地的土产往返于各口岸行销。
也就在康熙登基之后,清廷最终开始实行官收官运制度,承运者是卫所军籍中较殷实的军丁(运丁)。发运时每船配运军一名,运副一名,雇募水手九至十名。各省运军水手多少不等,总数在十万名左右。漕运最高长官为漕运总督,驻守淮安。其下为各省粮道,共七人。掌本省粮储,辖所属军卫,遴选领运随帮官员,责成各府会齐、佥选运军等;坐守水次,监督、验明漕粮兑换。面交押运官,并随船督行到淮安,呈报总督盘验。
押运,原为粮道之责,后选管粮通判一人,专门负责督押。约束运军,后因官卑职微,仍由粮道押运。领运官,由千总一人或二人领运,武举人一名随帮效力。为确保漕运无误。于淮安、济宁、天津、通州运河沿线设置巡漕御史,稽察本段漕运。此外,淮安淮北沿河置有镇道将领,以催促入境漕船前行;在镇江与瓜州的南漕枢纽处,由镇江道催促,同时由总兵官(后改为副将)巡视河岸,协同督促漕船过江。
只是现在,漕运源头被马尾军掌控。那么京城每年所需的三百万石粮食便没有了着落。有道是粮饷粮饷,粮在饷之前,没有粮食。就算给再多的银钱那也算没用的,毕竟银子也不能当饭吃不是。
“又是前线作战不利,朕就不信我大清兵马几近是吴三桂的一倍,居然不能将其打败!当年前明的兵马是我八旗军的七八倍有余,不照样被我大清打的狼奔豸突,现在这是怎么了?难道真的要朕成为第二个崇祯?”康熙刚看了桌上的两本奏折。本就不好的心情变得更坏,一水的坏消息。心情能好起来就怪了。
“臣等该死!”索额图与明珠等听到这话立即跪了下去,当年的崇祯他们可是清楚的很。那崇祯皇帝不少不勤政,明亡了,虽然也有皇帝的责任,但是更多的还是大臣无用。就像是崇祯自己说的,“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现在康熙说出这句话,那不是指他们都是亡国之臣吗,一个个心里虽然很不舒服,但是这个时候第一反应还是跪下请罪啊。
“陛下,保重龙体要紧啊!”明珠率先开口道。“战局一时不利,并不是将士们不用心。这战争打的不仅仅是兵马,更多的还是钱粮!臣想,那吴三桂现在多半也已经是快要坚持不下去了,要不了多久安亲王便能一举突破岳阳,杀败吴三桂。但是当前要紧的是要将金陵给收回来,耿逆已然壮大,不能再忽视,臣觉得,凭安亲王派去的五万大军加上周培公的三万兵马还不够,还请皇上下旨调集河南、山东的剩余兵马前去增援,务必一举功成。”
“现下派去的兵马还少吗?加上原先在安徽的兵马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十万人若是连耿逆的两三万步卒也打不过,我大清还能有什么指望?”康熙愤怒的吼道。
“皇上说的是,只是臣听到消息,说是金陵城根本就不少马尾军的陆军打下来的,而是马尾海军下来了万余兵马只一天就攻破了城门,因此,将马尾海军也算上的话,可就不止三两万人马了。那可是五万余大军。更何况长江天堑,江面上朝廷的水师却是还无法与耿逆的马尾海军抗衡,因此,大军的数量必须还要增加以求稳妥,还请皇上三思。”明珠依旧坚持自己的看法,他们作为清廷的重臣,与清廷乃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清廷亡了他们也要完蛋,因此这时候可不是有所保留的时候。
康熙也冷静了一些,明珠的话也不无道理。马尾海军的确是相当的强悍,江宁水师都被完全消灭,那么鄱阳湖水师就更不会是马尾军的对手,若是将鄱阳湖水师开赴长江下游与马尾海军大战,那么最终也只能是覆没一途。“爱卿所言有理,那就按你说的办。不过,马尾军强在水师,我们的确不能与之硬拼,让岳乐安排船只,载大军过江,然后就直扑金陵城,给朕消灭耿逆叛军!”
“臣遵旨。”明珠立即回应道。
“启禀皇上,臣也有一策。”明珠说完,索额图便立即跟上,这段时间以来,两人再也没有了党争,而是通力合作的居多,毕竟现在清廷情况不乐观,而他们可是一根绳上的蚂蚱,谁也跑不掉。“国内现下不能大规模扩军,但是在北边的朝鲜确实可以征召不少的部队,朝鲜国虽然国小,但是五六万兵马还是可以有的,皇上下一道圣旨,让朝鲜国王派遣一部分兵马前去协助我大军平叛,当可增大我军胜算。”
自打五十年前努尔哈赤的侄子阿敏带领三万女真部队入侵朝鲜。最后双方最后议和订立“兄弟国的盟约”。朝鲜停止使用明朝天启年号并遣王子李觉赴后金为人质,后金、朝鲜互不侵犯对方的领土。自那之后,后金和朝鲜的兄弟关系并不和睦。后金军一退,朝鲜马上向明朝“疏奏被兵情节”。由于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下,朝鲜大臣认为明朝助朝鲜击退倭寇。朝鲜理当与明朝交好抗击后金。因此朝鲜拒绝废除年号,并依旧保持关系。这最终导致时隔九年后皇太极再次攻打朝鲜,迫使朝鲜完全成为了清廷的藩属国。
这样一来,清廷对朝鲜虽然不说是予取予求,但是也没有好到哪里去。满人对待汉人都当作是奴仆,对待朝鲜人也是一样。因此此刻索额图才会有此一说。在他看来,他们向朝鲜伸手,那真是再正常不过了。
而实际上朝鲜对清廷并不是那么恭敬。朝鲜仁祖之后的朝鲜孝宗,还曾试图联合中国南方反清势力讨伐清朝,但没有结果。后来朝鲜便开始闭关锁国。与外界仅进行少量交往,而出于对前宗主国明朝的缅怀,朝鲜将明代最后一任皇帝“崇祯”的年号延续到了现在。后世历史上朝鲜国更是将这个年号延续了两百六十五年直到一八九三年朝鲜国覆灭。
“这也倒是可以,朕准了,另外,再要求朝鲜送来贡银三百万两,当然,若是能送来更多则最好。多的算是朕向他暂借的,待到朕平定了叛乱,日后会加倍还给他!”康熙皱着眉头说道。他现在也没有多少好办法了,只要差不多可行的,都可以一试。对于朝鲜的情况,他也还算比较了解的。朝鲜人这几十年来都十分的稳定,派遣几万兵马与拿出几百万银两并不成问题。
从前明崇祯九年,按照朝鲜历计算就是仁祖十四年。清廷的崇德元年,那时候皇太极正式由汗改称皇帝。改国号大清,族名满洲。皇太极在登基之前就事先将此事通报了朝鲜。希望朝鲜参与劝进。当时的朝鲜国当然是闻讯大哗,他们与当时的后金可是积怨已久,积累了将近十年的憎恶、羞辱情绪一并迸发。当时的朝鲜臣僚纷纷痛切陈词,什么“使彼虏得知我国之所秉守,不可以干纪乱常之事有所犯焉。则虽以国毙,可以有辞于天下后世也”。在一片慷慨激昂的气氛下,仁祖拒不接见后金使团,不接受其来书。后金使团愤然离开汉城,沿途百姓“观者塞路,顽童或掷瓦砾以辱之”。该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正式举行称帝大典,朝鲜使臣罗德宪、李廓拒不下拜。
可想而知当时皇太极是何等的气愤,他认为这完全就是朝鲜国王有意构怨,就在这一年的十二月,皇太极以朝鲜违背盟约为由,准备入侵朝鲜。于是他派济尔哈朗守渖阳,阿济格、阿巴泰守辽河入海口以遏明军,皇太极亲自率领清军十二万入侵朝鲜。皇太极令多尔衮、豪格分统左翼满洲、蒙古兵,从宽甸入长山口;户部承政马福塔等率兵三百人突袭朝鲜王都汉阳城,多铎、岳托等人率数千兵马接应。皇太极与代善率其他各路军马进攻朝鲜。
可以说那时候的满洲铁骑的确是十分强大的,新成立大清国的大将马福塔、多铎等部迅速袭败了朝鲜汉阳守军,朝鲜仁祖不得不迁王族于江华岛避难,自己则退守南汉山城。随后清军主力渡镇江,占领郭山城,定州、安州不战而降。清军乘临津江结冰之际渡江攻占汉阳,会合各部包围南汉山城。
朝鲜各处守军见国王被围,纷纷前来支援,但先后被清军击败。到了崇德二年正月,清兵又先后击败了全罗道、忠清道等地的援军。朝鲜仁祖向清军求和。皇太极恐朝鲜再次反清,遣多尔衮袭破江华岛,俘虏朝鲜王妃、王子、宗室、群臣家属等众。皇太极遣使,要求朝鲜仁祖出城投降。仁祖将亲明反清的主要人物弘文馆校理尹集、修撰吴达济及台谏官洪翼汉缚献清军,随后出城,脱去王服,改穿青衣,在三田渡拜见皇太极。行三跪九叩之礼。
之后两国便正式签订了协议,朝鲜自那时起成为了清朝的藩属国。接受清朝的册封,朝鲜朝鲜仁祖向皇太极行大礼并断绝与原宗主国明朝的关系。朝鲜仁祖以其长子李溰、次子李淏赴清朝作人质。世子李溰长居沈阳,另外一质子则由凤林大君和麟坪大君轮流担任。朝鲜要向清朝朝贡,每年黄金五百两、白银五千两、水牛角二百对、貂皮百张、鹿皮百张、茶千包、水獭皮四百张、青黍皮三百张、胡椒十石、五爪龙席四领、花席四十领、白苎布二百疋、绵绸二千疋、细麻布四百疋、细布万疋、布四千疋、米万包等等。
另外那时候皇太极还要求攻打明朝所属的岛屿皮岛时。朝鲜必须出兵、出战船至少五十艘协助,清朝还禁止了朝鲜大量修建城堡等防御工事。在一系列仪式之后,朝鲜服属了清朝统治,并在三田渡地区建立“大清皇帝功德碑”,然后皇太极才撤军归国。
在满洲贵族的军队入侵朝鲜的过程中,朝鲜其实对明朝一直怀着等待拯救的信念。甚至打算国家灭亡也不对满洲人投降。丙子虏乱中,国王的态度是“唯望父母邦之来救矣”。“壬辰之役,微天朝则不能复国,至今君臣上下,相保而不为鱼者。其谁之力也?今虽不幸而大祸迫至,犹当有陨而无二也。不然,将何以有辞于天下后世乎?”。宁愿灭亡也不愿背离华夏,重要的理由还有无法面对“天下后世”。这一切的动机背后是巨大的伦理决择与价值判断。朝鲜“宁获过于大国(指满清),不忍负皇明”。而在战败被迫投降之后,即使是“身在满营心在汉”,朝鲜国王仍在自身心理的道德自律感上背负着沉重的压力感。“正月朔乙丑,上于宫庭设位西向中原哭拜。为皇明也。”。而在其子孝宗国王的记载中,这位仁祖大王每当“语及皇明,至于呜咽不能言”。由于此种内在的道德压力与深切自责。朝鲜国甚至在发生了虚造的传言。据说“(日本)关白执政辈,以朝鲜与鞑靼合,莫不骇愤,将欲兴师而来”。惊恐之中,正是集体意识中对道德要求的执着与自责意识。
清朝通过这一次战争,就将五十万朝鲜人作为俘虏押回了国充作奴隶。并掠走朝鲜大量物资,虽然后来朝鲜政府向清朝支付赎金赎回了一些人。但那之时极少一部分。这可是相当不小的数字了,当时清廷每一次入关劫掠人口钱粮。也从来没有过掳掠四五十万汉族人口的,十万二十万倒是差不多,朝鲜一下子被俘虏了那么多,可是对关内还要狠了。
虽然朝鲜屈服于清廷的统治,但朝鲜人对清廷还是非常反感,一直暗中称呼清朝为“胡虏”。这种敌对的称呼和态度,在朝鲜的书籍记载中比比皆是。朝鲜方面仅仅在外交上使用清廷年号,在国内则不使用,称为“某某王某某年”,例如“仁祖大王十二年”等等。不少士人尊崇明朝,使用“后崇祯”年号,致使“崇祯”这个年号被朝鲜士人沿用数百年。而在朝鲜孝宗在位期间,朝鲜甚至密谋起兵,联合日本江户幕府、南明反对满清,不过此时康熙与索额图等不知道的是,朝鲜正准备派遣使臣秘密前往福建、湖南,准备联合吴三桂、耿精忠一起攻击清廷。
朝鲜本就具有高度发达的儒家文明、以“小中华”自居的朝鲜沦为落后的山林狩猎民族建立起来清朝的藩属国,直到此时朝鲜都是令君臣黎民痛心疾首的事情,丙子虏乱对朝鲜社会、文化的冲击非常大,国王和两班的权威一落千丈。清廷这些年一直没有停止征索,这也加重了朝鲜的负担。经济掠夺、政治欺压、文化差异,使得半个世纪过去了,朝鲜思明反清的情绪一直都还是社会思潮的主流。
在华夷秩序的天道伦理之应然性中,“华夏”即意味着对高尚的文化与族群正义性,对中华的彻骨认同即是对文化与族群尊严的彻骨认同。因此,朝鲜也向来乐于自已“小中华”的美称。“吾东方自箕子以来,教化大行,男有烈士之风,女有贞正之俗,史称小中华”。“山川险隘,人民多贫。只以稍遵礼俗,自古中国亦许之小中华”。虽然在后世的时候,南朝鲜的国民忘记了自己的历史,但是这个时候不得不说还是很好的。
康熙没有犹豫,一下子就同意了索额图的建议,这也是是源自于先前顺治朝时期的两次要求朝鲜出兵。那时候顺治两次要求朝鲜出兵协助清军在东北作战,扫荡入侵黑龙江流域的沙俄侵略者。那么这次在要求朝鲜出兵,那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至于说朝鲜会反驳他的圣旨,他可不认为朝鲜敢这么做。事实上真的如此吗?(未完待续)
提供无弹窗全文字在线阅读,更新速度更快文章质量更好,如果您觉得网不错就多多分享本站!谢谢各位读者的支持!
高速首发穿越之我是耿精忠最新章节,本章节是地址为如果你觉的本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