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我是耿精忠 第五百零八章 吴三桂的反应
??
(新书求收藏、推荐票,拜托拜托!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谢谢了!)
江北,周培公的进攻节奏也已经完全停歇下来。莽依图带领着三千余汉军旗的骑兵部队依旧和科尔沁骑兵部队一样折戟,三千两百骑兵逃回去的不足八百,这还是莽依图反应较快,提前撤场的缘故。马尾军骑兵部队战力如此强悍大大出乎了周培公的预料,他虽然还有可战之军两万出头,但是这些全都是步卒,除非马尾军骑兵主动对他的大营发起进攻,否则他说拿江元勋的骑兵师部队没有办法了。
莽依图等清军骑兵也被杀得彻底破了胆子,剩下的八百骑兵再也没有了和马尾军骑兵争雄的念头。这太可怕了,同样是骑兵,可是你的箭矢对人家几乎没有用,而人家手上犀利的火器确实一打一个准,只要被命中了,非死即残。最惨的就是那些没有被打中要害一时间没有死去的,掉下战马却被活活踩成了肉泥。
那么,江元勋会不会继续对周培公的大营发起攻击呢?这暂时是不会的,骑兵本就不适合去攻城什么的,即便这只是座营寨。这些活应该交给陆军去办,毕竟人家有大炮,隔着老远直接用大炮就可以取胜。江元勋在消灭了两支骑兵部队之后,也就没有继续进兵,而是就在原蒙古骑兵大营驻扎下来。这里粮草齐备,足够骑兵师三千人使用半个月,一时间倒也不必另寻他处或是直接回到泗州城外。
周培公此刻是最纠结的,进,进不得;退。却会遭到马尾军骑兵师的追杀,现在真正是进退两难。于是,暂时周培公倒是就和马尾军对耗起来。但是马尾军这边钱粮就便就可运输抵达,而周培公这边两万多人马,人吃马嚼的每日需要大量的粮草。加上这边正是梅雨季节,天气一会放晴变得炎热,一会就是连续的暴雨、雷阵雨,两万多人聚在一起可不是什么好事。军中多是北方人的清军,可受不了这边的天气,水土不服是肯定的。于是军中生病的日渐增多。士兵一生病那就得需要大量的药材,可是这玩意军中存储的并不多,没两天就消耗完了,这一下可不得了,倒下的士卒越来越多了。
时间才过去三天。周培公便呆不住了,无论是战还是退,都必须马上作出抉择。因为就在刚刚他得到了一个他最不愿意听到的消息,勒尔锦的五万大军全军覆没了,只有勒尔锦本人带着少许的亲卫骑兵逃了出去,其他的全部成了马尾军的俘虏。这个消息非同一般,据他所知,马尾军进军江南的总共也就是那几万陆军。现在居然能够吃掉朝廷五万余大军,就足以说明了马尾军的势力。那么等到马尾军的后续大军赶到,他这两万人马又算得什么?只够人家塞牙缝的罢了!
......................................................................................................................
在关注江南大战的可不只是朝廷方面。吴三桂的探子也是随时将最新战报送到吴三桂的手中。更何况两军大战的地方距离岳阳并不太远,快马加鞭奔行三天时间也到了。吴三桂得到马尾军与清廷大战结果的战报之后,立即便召集身边文武紧急磋商,因为他知道,他的计划必须要改变了。也是,原先他还想着和清廷划江而治。倒是不太热衷于打过长江去,但是现在不同了。
马尾军占了江南。也就是说清廷的粮赋重地被截断。而清廷的积极自救并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勒尔锦的五万大军全军覆没。估计周培公的两三万大军也很危险,换言之,这江南地区耿精忠是站稳了脚跟了。可是这样一来,长江以南再也没有了清军的势力,清廷已经失去了大半壁江山,尤其是这里面还有清廷最奈以生存的钱粮重镇。清廷此刻虽然还空有五十万大军,可那又怎么样,没有了钱粮支撑,他们又能坚持到几时?君不见,汉末三国,官渡之战,袁绍七十万大军就应为乌巢所有粮草被焚,然后全军便瞬间崩溃?
接下来,估计他都不用费多大力气,清廷那边就要自己出问题了。如此,他还用继续守着长江吗?趁着清廷大军军心不温,各种手段齐出,必能大胜清军。而且就这这个机会,还能吞并大批清军化为己方实力,到时候整个天下将唾手可得!坐在大堂之上的吴三桂忽然觉得豪情满怀,与此同时忽然冒出一个念头,自己此刻是不是应该称帝了呢?大周的旗号已经有了,再升级为国号就可以,但不是还缺少一个皇帝嘛。
要说这两年大战下来,吴三桂一直还算是顺风顺水的。他最初起兵的确是得到了汉族官员、百姓的大力响应,占了天时、人和。他领头反清,可以说恰恰也是汉族民族情绪的一次大爆发。从上前年二月二起兵,短短三个多月,他已经轻取贵州、广西、湖南、四川三省,而且福建、浙江、广东、陕西等省或地区相继反清,越过了河南、河北,直刺清朝的心脏北京,更远至长城以北,察哈尔草原也燃起了反清的烽火。此次反清,发展之快,来势之猛,波及之广,规模之大,都是空前的。
事实表明,这场动乱,已远远超出吴三桂个人与朝廷的利益斗争,当然这里面还有耿精忠一直在里面浑水摸鱼。实际上,从广义上来讲,这一次三藩与清廷的斗争,也显示了汉民族同异族统治者的再次大较量。因为从这次参加或响应吴三桂起兵的来看,无一例外,都是汉人,其主要成分或骨干,都是原明朝降将、李自成、张献忠、郑成功余部及南明余部。士兵也全是汉人,并吸收了当地百姓参加。
他们有的跟吴三桂有联系,但大多数人跟其毫无关系,他们之所以参加起兵,是因为他们不愿意接受异族统治。历史上在事变后,清廷官方统计,“逆臣”共有二十六人,其中二十人是明朝降将,其余六人并未在明朝作官,甚至有二人是清初进士。又据统计,各省布政使以下文职,从贼官五百多人,就是说原明朝官员、汉人成了这次事变的主要参加者和组织者。清朝入关虽二十多年,但人们对这个新主人始终存在猜忌,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
当有一个有名望的人敢于率先行动,他们就会随之行动起来,而吴三桂,恰好扮演了这个角色。他凭着自己的实力和地位,振臂一呼,天下响应。吴三桂开始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打出了复明讨清的旗号,这也是他敢起兵反清的一个重要原因。像是前年三月的时候,也就是吴三桂刚刚骑兵一个月时,四川巡抚罗森向康熙报告全川军心不稳,颇怀异志;康熙惟恐情况有变,随即便派了瑚里布等快速进兵,还没等援军赶到四川,已经传来四川提督郑蛟麟与四川总兵谭弘合谋叛变的消息。而这两人,恰恰是明朝降将.
应该说,从清兵入关,到吴三桂反清,不到三十年,从南明覆灭,也就十年,很多前明的遗老遗少都在,他们对明朝记忆犹新,怀有思念之情,尤其是一些与明朝共命运的人,怀念之情更深,更强烈,甚至心里仍希望恢复明室。一旦有机会,这些人会毫不犹豫得参加到反清复明的斗争中去.而普通的老百姓,出于汉族的自尊心,也不愿意接受清朝的统治,因此,打出反清复明的旗号更有号召力,符合人们的普遍愿望。
现在。吴三桂觉得胜券在握之时,心中所想也随即发生了巨大改变。原本,他的确还是准备继续举着反清复明的旗号的,他虽然此刻已经自号周王,但依旧是复明讨清。开始的时候,吴三桂的两大谋士之一的刘玄初就劝他应仍称明朝平西伯,同时宜应缟素待罪,以告天下,只要这样做了。那么,忠臣义士谁不倾心于复明事业!可吴三桂义旗一举,便自视为“开国”,建立新朝,这就是自己在瓦解天下人之心。这样,天下有识之人看清你志向不在复明,又有几个还能追随你呢?果然,结果就是使得原本可以有更多的响应之人,却一时间少了许多。
其实在去年的时候,吴三桂也还请教了原明朝少卿李长祥,向他询问天下方略。李长祥的建议是:“赶快改定大明名号,以收拢人心,立崇祯后裔,以鼓舞忠义。”吴三桂把他的话向心腹方光琛和胡国柱征求意见,而这两人却坚决反对,他们两人的意见相同:“当年项羽立义帝为帝,后来把他杀了,反而动了天下之兵,如今天下都尽在王爷掌握之中,以后又置崇祯之后于何地?”说来说去就是要建立自己的一代王朝。与其以后把崇祯后裔杀了成了篡逆者,不如现在就不打明朝旗号,立自己的名号,这样才名正言顺。吴三桂在这方面始终无确定性意见,处于摇摆之中,方、胡二人是他的重要智囊,他们这么一说,直接影响了吴三桂,他也就无意更改名号,李长祥一看吴三桂不为他的话所动,感到心冷,离开了吴三桂。
吴三桂无意立明为正朔,在明朝士大夫中起了非常恶劣的消极影响,纷纷离他而去。当时耿精忠还大大的嘲笑了一番吴三桂,吴三桂的这个动作,使得有不少的前明士大夫前来投靠耿精忠。这也是耿精忠能快速掌控广东、江西以及浙江南部的主要原因之一。不过,吴三桂虽然失去了明朝士大夫的支持,但是军事优势仍在。只是他没能积极的进兵,导致错失了最好的机会。其实如果上前年开始的时候他趁各地起兵的有利形势,在清朝一片惊慌,未做准备,兵力未集时,一鼓作气打过长江,北度黄河,基本上就可以收揽全胜之局了。
吴三桂无意立明为正朔,在明朝士大夫中起了非常恶劣的消极影响,纷纷离他而去。当时耿精忠还大大的嘲笑了一番吴三桂,吴三桂的这个动作,使得有不少的前明士大夫前来投靠耿精忠。这也是耿精忠能快速掌控广东、江西以及浙江南部的主要原因之一。不过,吴三桂虽然失去了明朝士大夫的支持,但是军事优势仍在。只是他没能积极的进兵,导致错失了最好的机会。其实如果上前年开始的时候他趁各地起兵的有利形势,在清朝一片惊慌,未做准备,兵力未集时,一鼓作气打过长江,北度黄河,基本上就可以收揽全胜之局了。
但是他却在湖南却盘桓了这么久,后世历史上记载也是如此,若不是现在发生了马尾军这个变故,他将会在湖南待上四年,那时候双方已陷入拉锯战,历史上记载,那时候的清军经过长时间准备,陆续开始反攻。这时再想过江,已经非常困难了。况且吴三桂以一隅起兵,不能支撑长时间消耗战,所以到后来,越发吃不消.及至一六七八年吴三桂建立大周,年号昭武,正式登基称帝。想借此在军事不利的情况下来安抚民心,鼓舞士气之时,可惜人心这时候已慢慢倒向清朝,军事上也越来越不利,明朝的士大夫也骂他是个野心勃勃的篡逆者,没人愿意真心投靠吴三桂,加之其心情郁闷,年老多病,即位后四个多月后死去,他的孙子吴世番即位,不久退出衡州城,向后方防守.在一六八一年底清军攻破昆明,吴世番服毒自杀,自此,这一场中原大规模的浩劫才告结束。
“诸位,咱们的机会来了!”(未完待续投推荐票、月票。)
提供无弹窗全文字在线阅读,更新速度更快文章质量更好,如果您觉得网不错就多多分享本站!谢谢各位读者的支持!
高速首发穿越之我是耿精忠最新章节,本章节是地址为如果你觉的本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新书求收藏、推荐票,拜托拜托!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谢谢了!)
江北,周培公的进攻节奏也已经完全停歇下来。莽依图带领着三千余汉军旗的骑兵部队依旧和科尔沁骑兵部队一样折戟,三千两百骑兵逃回去的不足八百,这还是莽依图反应较快,提前撤场的缘故。马尾军骑兵部队战力如此强悍大大出乎了周培公的预料,他虽然还有可战之军两万出头,但是这些全都是步卒,除非马尾军骑兵主动对他的大营发起进攻,否则他说拿江元勋的骑兵师部队没有办法了。
莽依图等清军骑兵也被杀得彻底破了胆子,剩下的八百骑兵再也没有了和马尾军骑兵争雄的念头。这太可怕了,同样是骑兵,可是你的箭矢对人家几乎没有用,而人家手上犀利的火器确实一打一个准,只要被命中了,非死即残。最惨的就是那些没有被打中要害一时间没有死去的,掉下战马却被活活踩成了肉泥。
那么,江元勋会不会继续对周培公的大营发起攻击呢?这暂时是不会的,骑兵本就不适合去攻城什么的,即便这只是座营寨。这些活应该交给陆军去办,毕竟人家有大炮,隔着老远直接用大炮就可以取胜。江元勋在消灭了两支骑兵部队之后,也就没有继续进兵,而是就在原蒙古骑兵大营驻扎下来。这里粮草齐备,足够骑兵师三千人使用半个月,一时间倒也不必另寻他处或是直接回到泗州城外。
周培公此刻是最纠结的,进,进不得;退。却会遭到马尾军骑兵师的追杀,现在真正是进退两难。于是,暂时周培公倒是就和马尾军对耗起来。但是马尾军这边钱粮就便就可运输抵达,而周培公这边两万多人马,人吃马嚼的每日需要大量的粮草。加上这边正是梅雨季节,天气一会放晴变得炎热,一会就是连续的暴雨、雷阵雨,两万多人聚在一起可不是什么好事。军中多是北方人的清军,可受不了这边的天气,水土不服是肯定的。于是军中生病的日渐增多。士兵一生病那就得需要大量的药材,可是这玩意军中存储的并不多,没两天就消耗完了,这一下可不得了,倒下的士卒越来越多了。
时间才过去三天。周培公便呆不住了,无论是战还是退,都必须马上作出抉择。因为就在刚刚他得到了一个他最不愿意听到的消息,勒尔锦的五万大军全军覆没了,只有勒尔锦本人带着少许的亲卫骑兵逃了出去,其他的全部成了马尾军的俘虏。这个消息非同一般,据他所知,马尾军进军江南的总共也就是那几万陆军。现在居然能够吃掉朝廷五万余大军,就足以说明了马尾军的势力。那么等到马尾军的后续大军赶到,他这两万人马又算得什么?只够人家塞牙缝的罢了!
......................................................................................................................
在关注江南大战的可不只是朝廷方面。吴三桂的探子也是随时将最新战报送到吴三桂的手中。更何况两军大战的地方距离岳阳并不太远,快马加鞭奔行三天时间也到了。吴三桂得到马尾军与清廷大战结果的战报之后,立即便召集身边文武紧急磋商,因为他知道,他的计划必须要改变了。也是,原先他还想着和清廷划江而治。倒是不太热衷于打过长江去,但是现在不同了。
马尾军占了江南。也就是说清廷的粮赋重地被截断。而清廷的积极自救并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勒尔锦的五万大军全军覆没。估计周培公的两三万大军也很危险,换言之,这江南地区耿精忠是站稳了脚跟了。可是这样一来,长江以南再也没有了清军的势力,清廷已经失去了大半壁江山,尤其是这里面还有清廷最奈以生存的钱粮重镇。清廷此刻虽然还空有五十万大军,可那又怎么样,没有了钱粮支撑,他们又能坚持到几时?君不见,汉末三国,官渡之战,袁绍七十万大军就应为乌巢所有粮草被焚,然后全军便瞬间崩溃?
接下来,估计他都不用费多大力气,清廷那边就要自己出问题了。如此,他还用继续守着长江吗?趁着清廷大军军心不温,各种手段齐出,必能大胜清军。而且就这这个机会,还能吞并大批清军化为己方实力,到时候整个天下将唾手可得!坐在大堂之上的吴三桂忽然觉得豪情满怀,与此同时忽然冒出一个念头,自己此刻是不是应该称帝了呢?大周的旗号已经有了,再升级为国号就可以,但不是还缺少一个皇帝嘛。
要说这两年大战下来,吴三桂一直还算是顺风顺水的。他最初起兵的确是得到了汉族官员、百姓的大力响应,占了天时、人和。他领头反清,可以说恰恰也是汉族民族情绪的一次大爆发。从上前年二月二起兵,短短三个多月,他已经轻取贵州、广西、湖南、四川三省,而且福建、浙江、广东、陕西等省或地区相继反清,越过了河南、河北,直刺清朝的心脏北京,更远至长城以北,察哈尔草原也燃起了反清的烽火。此次反清,发展之快,来势之猛,波及之广,规模之大,都是空前的。
事实表明,这场动乱,已远远超出吴三桂个人与朝廷的利益斗争,当然这里面还有耿精忠一直在里面浑水摸鱼。实际上,从广义上来讲,这一次三藩与清廷的斗争,也显示了汉民族同异族统治者的再次大较量。因为从这次参加或响应吴三桂起兵的来看,无一例外,都是汉人,其主要成分或骨干,都是原明朝降将、李自成、张献忠、郑成功余部及南明余部。士兵也全是汉人,并吸收了当地百姓参加。
他们有的跟吴三桂有联系,但大多数人跟其毫无关系,他们之所以参加起兵,是因为他们不愿意接受异族统治。历史上在事变后,清廷官方统计,“逆臣”共有二十六人,其中二十人是明朝降将,其余六人并未在明朝作官,甚至有二人是清初进士。又据统计,各省布政使以下文职,从贼官五百多人,就是说原明朝官员、汉人成了这次事变的主要参加者和组织者。清朝入关虽二十多年,但人们对这个新主人始终存在猜忌,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
当有一个有名望的人敢于率先行动,他们就会随之行动起来,而吴三桂,恰好扮演了这个角色。他凭着自己的实力和地位,振臂一呼,天下响应。吴三桂开始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打出了复明讨清的旗号,这也是他敢起兵反清的一个重要原因。像是前年三月的时候,也就是吴三桂刚刚骑兵一个月时,四川巡抚罗森向康熙报告全川军心不稳,颇怀异志;康熙惟恐情况有变,随即便派了瑚里布等快速进兵,还没等援军赶到四川,已经传来四川提督郑蛟麟与四川总兵谭弘合谋叛变的消息。而这两人,恰恰是明朝降将.
应该说,从清兵入关,到吴三桂反清,不到三十年,从南明覆灭,也就十年,很多前明的遗老遗少都在,他们对明朝记忆犹新,怀有思念之情,尤其是一些与明朝共命运的人,怀念之情更深,更强烈,甚至心里仍希望恢复明室。一旦有机会,这些人会毫不犹豫得参加到反清复明的斗争中去.而普通的老百姓,出于汉族的自尊心,也不愿意接受清朝的统治,因此,打出反清复明的旗号更有号召力,符合人们的普遍愿望。
现在。吴三桂觉得胜券在握之时,心中所想也随即发生了巨大改变。原本,他的确还是准备继续举着反清复明的旗号的,他虽然此刻已经自号周王,但依旧是复明讨清。开始的时候,吴三桂的两大谋士之一的刘玄初就劝他应仍称明朝平西伯,同时宜应缟素待罪,以告天下,只要这样做了。那么,忠臣义士谁不倾心于复明事业!可吴三桂义旗一举,便自视为“开国”,建立新朝,这就是自己在瓦解天下人之心。这样,天下有识之人看清你志向不在复明,又有几个还能追随你呢?果然,结果就是使得原本可以有更多的响应之人,却一时间少了许多。
其实在去年的时候,吴三桂也还请教了原明朝少卿李长祥,向他询问天下方略。李长祥的建议是:“赶快改定大明名号,以收拢人心,立崇祯后裔,以鼓舞忠义。”吴三桂把他的话向心腹方光琛和胡国柱征求意见,而这两人却坚决反对,他们两人的意见相同:“当年项羽立义帝为帝,后来把他杀了,反而动了天下之兵,如今天下都尽在王爷掌握之中,以后又置崇祯之后于何地?”说来说去就是要建立自己的一代王朝。与其以后把崇祯后裔杀了成了篡逆者,不如现在就不打明朝旗号,立自己的名号,这样才名正言顺。吴三桂在这方面始终无确定性意见,处于摇摆之中,方、胡二人是他的重要智囊,他们这么一说,直接影响了吴三桂,他也就无意更改名号,李长祥一看吴三桂不为他的话所动,感到心冷,离开了吴三桂。
吴三桂无意立明为正朔,在明朝士大夫中起了非常恶劣的消极影响,纷纷离他而去。当时耿精忠还大大的嘲笑了一番吴三桂,吴三桂的这个动作,使得有不少的前明士大夫前来投靠耿精忠。这也是耿精忠能快速掌控广东、江西以及浙江南部的主要原因之一。不过,吴三桂虽然失去了明朝士大夫的支持,但是军事优势仍在。只是他没能积极的进兵,导致错失了最好的机会。其实如果上前年开始的时候他趁各地起兵的有利形势,在清朝一片惊慌,未做准备,兵力未集时,一鼓作气打过长江,北度黄河,基本上就可以收揽全胜之局了。
吴三桂无意立明为正朔,在明朝士大夫中起了非常恶劣的消极影响,纷纷离他而去。当时耿精忠还大大的嘲笑了一番吴三桂,吴三桂的这个动作,使得有不少的前明士大夫前来投靠耿精忠。这也是耿精忠能快速掌控广东、江西以及浙江南部的主要原因之一。不过,吴三桂虽然失去了明朝士大夫的支持,但是军事优势仍在。只是他没能积极的进兵,导致错失了最好的机会。其实如果上前年开始的时候他趁各地起兵的有利形势,在清朝一片惊慌,未做准备,兵力未集时,一鼓作气打过长江,北度黄河,基本上就可以收揽全胜之局了。
但是他却在湖南却盘桓了这么久,后世历史上记载也是如此,若不是现在发生了马尾军这个变故,他将会在湖南待上四年,那时候双方已陷入拉锯战,历史上记载,那时候的清军经过长时间准备,陆续开始反攻。这时再想过江,已经非常困难了。况且吴三桂以一隅起兵,不能支撑长时间消耗战,所以到后来,越发吃不消.及至一六七八年吴三桂建立大周,年号昭武,正式登基称帝。想借此在军事不利的情况下来安抚民心,鼓舞士气之时,可惜人心这时候已慢慢倒向清朝,军事上也越来越不利,明朝的士大夫也骂他是个野心勃勃的篡逆者,没人愿意真心投靠吴三桂,加之其心情郁闷,年老多病,即位后四个多月后死去,他的孙子吴世番即位,不久退出衡州城,向后方防守.在一六八一年底清军攻破昆明,吴世番服毒自杀,自此,这一场中原大规模的浩劫才告结束。
“诸位,咱们的机会来了!”(未完待续投推荐票、月票。)
提供无弹窗全文字在线阅读,更新速度更快文章质量更好,如果您觉得网不错就多多分享本站!谢谢各位读者的支持!
高速首发穿越之我是耿精忠最新章节,本章节是地址为如果你觉的本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