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日不落,开门,自由贸易 > 第252章 原来另有其人

大明日不落,开门,自由贸易 第252章 原来另有其人

    “嗯,”朱翊釴笑着直接点头,“也不是什么秘密,耕种过之农户都知,甜菜根儿有微甜。”

    “甜菜可制糖,臣还是第一次听说,若非殿下告知,臣定然想不到此处,”邓立贤佩服地直接躬身朝朱翊釴一礼。

    “要开设制糖坊,需先在城外择一优良之地,到时安平商行之人前来,自会与你细说,到时购地,还需邓卿你从中说和。”

    “殿下您放心,事关香河经济之事,臣一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会让地方士绅虚开高价,为难安平商行。”

    邓立贤其实也知道,皇帝和太子都有安平商行的股份,这些士绅能不知道,那个吃了熊心豹子胆,敢在顺天府地界,为难安平商行,怕是日子过得太顺畅了。

    “殿下,臣还有一事,想要告知于殿下,”眼见事情已经聊完,邓立贤看太子朱翊釴心情不错,这才开口道,“说是事,其实是臣想为殿下,为朝廷举荐一人!”

    “哦!”

    朱翊釴此时心情不错,听了邓立贤的话,好奇的询问道,“能得邓卿亲自举荐,想来定是大才!”

    “邓卿快快说来。”

    “是,”邓立贤行了一礼,这才道,“臣向殿下举荐臣之西席,苏州府举人袁忠袁立正!”

    “其人有治世之才,尤其擅长地方治理,臣两任地方知县,皆得亏袁先生相助,协助治理地方冗政,尤其是新法之后,袁先生向臣提出创布坊,开民以全,才有今日香河之繁华!”

    “臣感立正先生之才,不敢徇私委屈,埋没人才,故而斗胆今日向殿下举荐!”

    “嗯,”朱翊釴笑着听完邓立贤的话,知晓了香河县为何有如今之局面的真正幕后策划之人,原来就是这个袁忠袁立正。

    “听卿之言,孤倒是十分想见这位立正先生,不知其如今可在县衙处?”

    “袁先生如今就在县衙内,臣立马可叫人将其唤来,面见殿下!”

    “嗯!”

    袁忠被邓立贤的仆人通知,说皇太子殿下召见时,他还在自己的书案上批改着有关香河县地方的一些文书,贸然听到太子召见,他先是懵了一下,然后就是狂喜。

    难道,知县邓立贤在太子殿下面前,为自己举荐了不成,想到这,袁忠心跳得越发快了,手脚都有点不听使唤,面色一片潮红。

    随即他立马压下内心的狂喜,告知自己,需戒骄戒躁,不可因些许小喜而失了本心。

    按捺住内心的悸动,袁忠直立起身,慢慢放下手中的毛笔,对着来传唤的仆人道,“且先行一步,容某更衣之后,立刻前往觐见皇太子殿下!”

    “是!”

    面见君王,不得失礼,容貌衣冠需得体,这点袁忠并没有因为突然的惊喜而遗忘,他因为批改文书,衣袖手上都是墨迹,如此前往觐见皇太子,便是大大的失礼。

    袁忠苦等了这么些年,如何敢因为自己细节上的一些错处,失了难得的机会,东家邓立贤,这次肯帮他在皇太子殿下面前举荐,也算是彻底的还了他以往为他谋划的功劳。

    他袁忠反倒现在是欠上了知县邓立贤的人情,两人也算是绑上了同一条船,若他袁忠真的靠此次举荐,走上仕途,未来必定不能忘了举荐之人。

    换了一身衣裳,重新打理了发髻后的袁忠,快步来到邓立贤书房外,门口守卫的锦衣卫见袁忠到来,立刻进去禀报,从内走出一个身穿斗牛服的年轻太监来。

    那年轻太监便是如今大内红人,皇太子殿下亲侍,造办监掌印太监黄通,见袁忠立于书房廊下,便点头对他道,“可是袁忠袁立正?”

    “正是在下!”

    “殿下有召,随咱家进去吧,”黄通眼神示意了一下左右的锦衣卫,两个锦衣卫立马会意,上前对着袁忠一抱拳,口称得罪,便立马搜身起来。

    不多时,搜身结束,袁忠重新打理了一些衣裳,这才跟黄通前后脚入了书房,才入内,就见一身穿新军军服,头戴镶金圆筒帽的端正少年坐于主位,知县邓立贤陪笑站立一旁。

    袁忠哪里还敢迟疑,立马大礼参拜,“学生苏州府举子袁忠,参见皇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平身!”

    “谢殿下!”

    “孤听邓知县说,你时常向其出谋划策,如今香河之现状,多是出自你之规划,”朱翊釴见小心站立一旁的袁忠,开口笑着询问。

    “回殿下的话,学生不过是一时浅见,今日之香河,能有如此之蓬勃,皆是邓知县运筹帷幄,择中选优之举,非是学生一人可为之!”

    “学生能在邓知县身旁学习多年,虽偶有见解不同之处,邓知县从中权衡,皆能从学生见解之中,择其最优之举,推而广之,实乃是邓知县之才能,非是学生一人之功也!”

    “嗯,”朱翊釴听了袁忠的话后,笑着朝邓立贤点头,不居功自傲,为人处事圆滑老道,朱翊釴想到先前邓立贤提出关于农户抛荒之事,有意考教一番,故而开口道,“孤听邓知县言,如今香河农户抛荒农田者甚多,你有何见解?”

    袁忠听了,立马回想起自己曾跟邓立贤商谈过的一些细节,“学生一些浅显之见,香河县之农户,之所以抛荒,乃是因为,工坊开设之后,盈余足以其负担朝廷税务所缴税。”

    “耕种一年之结余,尚不足其一季之所得,农户自然舍小拾大,虽海贸开后,南方之粮往来不断,然香河作为京畿重镇,粮食需先自给自足,以免囧困之时,输粮锐减,导致县内短缺。”

    “是故,学生之见以为,有两条可选,一来,从税赋下手,如今农户之所以热衷于工坊,乃是因为税务所将其定为农户自作坊给予优惠。”

    “县衙可出台政策,联合税务所出台规定,凡乡村之工坊参股民,必须种植其名下田地,若故意荒废,税务所可直接将该乡里之工坊税收优惠予以取消!”

    “为了税务所的税收优惠,乡民们自然不敢轻易荒废名下之田地!”

    “此乃是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