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越杜荷,开局李承乾谋反 > 第540章 修治河渠

穿越杜荷,开局李承乾谋反 第540章 修治河渠

    听到李承乾有事情找他,杜荷的表情微微一顿,随后挥着手说道。

    “你回去禀报太子殿下,我一会就到。”

    因为去一趟东宫并不能很快地回来,而他作为工部尚书,得先去工部转一圈,看看有什么大事需要他处理。

    顺便再跟工部侍郎虞昶交代一声,最起码让他知道自己去哪里,有急事可以派人去找他。

    “遵命!”

    太子亲卫恭敬地抱拳行礼后,随后快步地往东宫的方向走去。

    杜荷走进工部以后,先把虞昶和四司郎中叫到了办公房,并且开门见山询问道。

    “你们当下有什么重大之事,需要本尚书批阅?”

    “稍后本官要去一趟东宫,最快也要下午才能回工部,如果现在有紧急之事,赶紧说出来。”

    沉默了数息时间以后。

    萧锴率先说道:“杜尚书,虞部司当前除了指挥将作监打造火坑,以及准备大量的薪炭,剩下的就是革新直犁。”

    “这几项任务均已下达,并不需要额外的批阅。”

    当前大唐开采煤矿的能力还比较弱,基本都是靠烧制木头制作薪炭,最后再炼制成蜂窝煤。

    因此对于虞部司来说,烧纸薪炭才是最繁琐,工作量最大的活。

    至于革新直犁,萧锴也只是下令让下面的人随便捣鼓一下,不必花费太大的精力和时间去弄。

    萧锴说完以后,工部司谢荣幸和屯田司郎中冯蹇,也表明最近无其他重大政务需要处理,而是全力研制曲辕犁。

    谢荣幸低声说道:“杜尚书,下官认为直犁的革新并非有一朝一夕能做好,得沉下心来慢慢研制。”

    “要想革新的直犁比之前的有所提升,不预留充沛的试验时间恐怕难以奏效。”

    昨日下午,他们工部司的人瞪着长直辕犁和短直辕犁看了半天,最后所有人都表示无从下手。

    毕竟工部司的人绝大部分都是文书,他们以处置工部的内事务为主,并不擅长工匠之事。

    甚至谢荣幸还拉下老脸,去将作监找了一个好友过来,让他帮忙给建议。

    当他那个将作监的好友,得知工部尚书杜荷在带领工部的人革新直犁,而且还要在短短5天时间弄出来时。

    他当即毫不留情地讥讽说道。

    “谢兄,如果直犁这么好革新,我们将作监会这么久都弄不出来?”

    “这种泼天的功劳,又岂能轮得到你们工部来拿?”

    “别说留给你们5天时间,就算给你们5年亦或者更长时间,你们也弄不出来!”

    紧接着他的这个好友,也把将作监这些年一直尝试革新直犁,最后都没有太大提升之事说出来。

    并且还劝说谢荣幸,让他尽早放弃,不要跟杜荷这个年轻的工部尚书瞎胡闹。

    如果此事在朝廷上传出去,其他各部的人肯定会笑话他们工部。

    看到黑着脸离开的好友,谢荣幸心里也打了退堂鼓。

    紧接着,屯田司郎中冯蹇,也站起来说道。

    “杜尚书,既然我们工部要革新直犁,下官认为就应该全力以赴,并且要做出一点成绩出来。”

    “不然研制的时间太短,最后什么也搞不出来,我们工部恐怕会被其他人笑话。”

    从这两人的言语中,不难听出想要延长革新直犁的时间。

    可杜荷也没指望靠他们能把曲辕犁做出来,甚至做出比曲辕犁还要好的新式犁,只是让他们参与进来而已。

    现在多了解一些犁的结构,后续曲辕犁实物的打造他们也容易上手一点。

    杜荷假装听不懂他们的话外之意,而是鼓励着他们说道。

    “你们尽管放开手脚去做,有本尚书在背后给你们兜底,肯定能把直犁革新出来。”

    听到杜荷这番自大的话,谢荣幸和冯蹇两人面面相觑一眼,脸上没有丝毫的信任感。

    他们仿佛在脑海里看到,其他各部的同僚得知他们在瞎胡闹以后,会对他们进行无情的嘲讽。

    平庸不可怕,可怕的是做蠢事。

    而现在花5天时间革新直犁,在他们看来就是在做蠢事。

    杜荷和萧锴两个纨绔子弟,他们的名声好坏参半,即便被人知道他们在瞎胡闹,看戏的人也只是笑笑而已。

    可对于他们四个要脸面的人来说,被同僚耻笑,是一件十分丢脸之事。

    虞昶看出了他们心中所想,于是皱着眉头叮嘱道。

    “你们两个不必多问,心里也不要有任何的想法,听从杜尚书的命令即可。”

    “杜尚书的能耐,你们还没见识过么?”

    作为杜荷的副手,虞昶对他保持着充分的信任,并且执行他下达的一切命令。

    看到虞昶的表情有些不悦,谢荣幸和冯蹇两人连忙站起来应道。

    “遵命!”

    对于他们几人的小动作,杜荷并没有在意,也能理解他们两人心中的担忧。

    因为像曲辕犁这种超出他们想象之外的东西,他们脑子里连一点概念都没有,更别说在这么短时间弄出来。

    亦或者给他们数年的时间,也不一定能把直辕犁改成曲辕犁。

    等大家都安静下来后,一直没有说话的水部司郎中王弘直,缓缓地站起来说道。

    “杜尚书,沧州刺史薛大鼎上奏疏,想要修治无棣沟,辟水路码头,通海以兴漕运。”

    “无棣沟治理好以后,既能通渔盐之利,又能灌溉两岸的上百万亩良田。”

    地方官吏治理大沟渠和开辟水路码头,必须请示朝廷,得到许可后才能执行。

    因为做这种大工程,除了要发动数千名劳役以及花费大量的银子外,还需要水部司和都水监的人前去指导。

    而且没有数年的时间,根本没办法把一条能通航道的渠整治好。

    “修治无棣沟?”杜荷的眉头微微一挑,随后沉声询问道:“这条河沟是什么情况,你详细说说吧。”

    “诺!”

    王弘直恭敬地抱拳应了一声,随后朗声介绍起来。

    “无棣沟,横贯沧州全境而东入海,乃是重要的水上航道。”

    “近些年因为黄河数次泛滥改道,导致大量的泥沙淤积无棣沟水道,不仅让商船无法通航,还容易引发洪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