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通古代,李二变身蜀汉通天代 第795章 这是把自己也给优化掉了?
热门推荐:
快穿从极品恶毒小姑开始
八卦太极,纵横大夏
武英殿
魅力点满,惨遭师娘抢婚
全球高温,囤积物资末世求生
你都重生了,还要吃软饭?
重生80年代当富翁
徐氏略记
命剩一月,我把青涩女帝养成病娇
第795章 这是把自己也给优化掉了?
虽然对于王朝而言,那时还在放牛的他微不足道。
可这些官员,说到底与那时给地主放牛的他也并没有太大的不同。
都是给人放牛,也都是自己捞不到太大的好处,只能勉强吃上些饭。
这牛不是他的,他自然是会偷懒。
这天下不是那些官员的,他们自然也会懈怠,会贪污,会有私心。
人都是这样,连老朱自己都免不了俗,他自然也不能指望别人做到。
“以小见大,这世上的道理就是如此。”
“老朱的话虽然惊世骇俗,但或许还真是解决的办法之一。”
“不是自家的东西,那瓜分起来自然是不会有半分心疼,面对外敌也不可能有什么拼死抵抗的心思。”
“若是将这江山变成他们自己家的东西,那至少王朝末年议和甚至投降派的声音,会小的多。”
毕竟在那个时候,投降要付出的,可就是他们自己家的牛了。
卖别人家的牛,跟卖自己家的牛,意义可截然不同!
做决定所需要的魄力,也是要大上百倍不止!
“文帝,连你都这么说?”
赵匡胤一时间也不知该说些什么了。
怎么老朱发疯也就罢了,你刘恒还站出来跟着一起发疯?
你们之间可差了上千年的时间,难道就没代沟的?
“我只是说,老朱的推测有道理,可没说要依着他的话去做。”
“毕竟那等同于是将治理天下的重担交在了朝堂官员的手中,这天下是好是坏,也都是他们说了算。”
“万一他们是纯坏呢?万一他们对于自己的东西也同样不在意呢?万一他们只是彻彻底底的庸才,想做好而做不到呢?”
“或许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但变数依旧很多。”
“老朱,我只问你一句话。”
“你是愿意将这些变数交到下面官员手中,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上?”
掌握在自己手上,最后的王朝无论兴衰,那都是自己的决定。
虽责任重大,但成王败寇,所有的决定都出于自己的手,即便失败了,也还算能够接受。
可若是交到了下面的官员手中,最后却因为少数人的自私,亦或者单纯的庸才而致使王朝落幕。
那刘恒觉得,以老朱的脾气,整个大明应该是要从上到下,屠个干净为止!
“文帝所言的确是对的,老朱你的提议固然有一定道理,可那也就等同于将刀递给了臣子们,如何做,能否做的好都将不由自主。”
“这真的是你想要看到的局面吗?”
这就是最大的矛盾之处。
放在下面那些自私的文官士族手里,他们会做成什么样,谁也无法保证。
万一这天下真的变成了他们的东西,其中部分人反而更加明目张胆了呢?
毕竟大家和小家也是有所不同的。
若无人约束,真的要寄希望于他们每个人都是圣人吗?
“咱也就是随口一说,真要是让这些家伙当家做主,那天下可就当真不知道要乱成什么样了。”
老朱挠了挠头,也有些不好意思。
还真是提了个馊主意。
“等高祖结束这场挑战之后,或许能问问他的意见。”
“以他的眼光,应当能发现些什么。”
“或许,他会给我们答案也说不定。”
李二的注意力重新回到天幕之内。
从李自成败亡,再到剿灭清军之后,这场挑战对于刘邦而言,便没有了丝毫强度。
说破大天,那内乱不止的南明也就是一块软骨头。
而张献忠甚至连骨头都算不上,主动接受了来自刘邦的示好,又接下了追击剿灭多尔衮的任务。
可以说距离最后的归顺,只差些许用来印证的时间罢了。
至于南明,韩信所说的磨刀不误砍柴工是有道理的。
哪怕项羽一路势如破竹,凡遇城池,皆是身先士卒先登破城。
可他的兵力终究只有两万,对于已经攻下的城池没有太好的处理方法。
弃之不理,降而复叛的情况屡次出现。
加上沿途还有韩信刻意派去扮作百姓添乱的人手。
一连串的阻挠下来,最后项羽发现,反而攻城这件事所消耗的时间是最少的!
反观韩信,他自行征召兵马,甚至都不用做太多训练,不必要求将士太过精锐。
那些临时拼凑上来的人手,唯一的用处就是每下一城,便留部分用以确保身后不出问题。
不给南明将领降而复叛的机会,自然没有了后顾之忧。
“朕现在都已经不知道该如何感叹的好了。”
“这到底是韩信的手段高明,还是说项籍过于勇猛了?”
“怎么感觉这两方推进的速度竟然是一般无二的?”
韩信更多的时间消磨在攻城之上,而项羽则消磨在行军途中。
结果两人的进度却是相差不大。
“果然,最了解自己的永远是对手。”
“韩信从一开始就知道,只是单纯比拼攻城掠地的速度,那恐怕谁也不会是项籍的对手,他也不行。”
“而在这过程中遇到了大量添乱百姓的项籍多半也意识到了,这是出自韩信之手。”
“不过项籍没法去解决,他无法区分出哪些是百姓,哪些是韩信派遣的人手,只能一视同仁。”
说实话,按着项羽从前的脾气,估摸着早就不管不顾直接冲过去了,哪管是否会冲散百姓,是否会造成伤亡。
可惜刘邦早已经给此番公平比试定下了基调,不能伤及百姓。
他明知这些百姓之中混入了韩信的兵马,不管不顾伤及百姓,那就等同于将把柄交到了韩信手里。
到时候即便是先灭了南明,只要将这把柄拿出来,他也是输的。
“估摸着现在项籍已经头皮发麻了,明明无比暴躁,却不能发泄。”
“这些南明的守将也算是倒了血霉了,偏偏碰上个暴躁的项籍,还给韩信彻底激怒了。”
“面对这么个对手,对于南明守将而言,最好的选择是见面的第一时间直接乖巧的点下投降。”
“一旦开战,恐怕就连投降的机会都没了。”
在那些沿途阻拦的百姓身上体会到的憋屈,将会在南明守将身上彻底的爆发出来。
虽然对于王朝而言,那时还在放牛的他微不足道。
可这些官员,说到底与那时给地主放牛的他也并没有太大的不同。
都是给人放牛,也都是自己捞不到太大的好处,只能勉强吃上些饭。
这牛不是他的,他自然是会偷懒。
这天下不是那些官员的,他们自然也会懈怠,会贪污,会有私心。
人都是这样,连老朱自己都免不了俗,他自然也不能指望别人做到。
“以小见大,这世上的道理就是如此。”
“老朱的话虽然惊世骇俗,但或许还真是解决的办法之一。”
“不是自家的东西,那瓜分起来自然是不会有半分心疼,面对外敌也不可能有什么拼死抵抗的心思。”
“若是将这江山变成他们自己家的东西,那至少王朝末年议和甚至投降派的声音,会小的多。”
毕竟在那个时候,投降要付出的,可就是他们自己家的牛了。
卖别人家的牛,跟卖自己家的牛,意义可截然不同!
做决定所需要的魄力,也是要大上百倍不止!
“文帝,连你都这么说?”
赵匡胤一时间也不知该说些什么了。
怎么老朱发疯也就罢了,你刘恒还站出来跟着一起发疯?
你们之间可差了上千年的时间,难道就没代沟的?
“我只是说,老朱的推测有道理,可没说要依着他的话去做。”
“毕竟那等同于是将治理天下的重担交在了朝堂官员的手中,这天下是好是坏,也都是他们说了算。”
“万一他们是纯坏呢?万一他们对于自己的东西也同样不在意呢?万一他们只是彻彻底底的庸才,想做好而做不到呢?”
“或许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但变数依旧很多。”
“老朱,我只问你一句话。”
“你是愿意将这些变数交到下面官员手中,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上?”
掌握在自己手上,最后的王朝无论兴衰,那都是自己的决定。
虽责任重大,但成王败寇,所有的决定都出于自己的手,即便失败了,也还算能够接受。
可若是交到了下面的官员手中,最后却因为少数人的自私,亦或者单纯的庸才而致使王朝落幕。
那刘恒觉得,以老朱的脾气,整个大明应该是要从上到下,屠个干净为止!
“文帝所言的确是对的,老朱你的提议固然有一定道理,可那也就等同于将刀递给了臣子们,如何做,能否做的好都将不由自主。”
“这真的是你想要看到的局面吗?”
这就是最大的矛盾之处。
放在下面那些自私的文官士族手里,他们会做成什么样,谁也无法保证。
万一这天下真的变成了他们的东西,其中部分人反而更加明目张胆了呢?
毕竟大家和小家也是有所不同的。
若无人约束,真的要寄希望于他们每个人都是圣人吗?
“咱也就是随口一说,真要是让这些家伙当家做主,那天下可就当真不知道要乱成什么样了。”
老朱挠了挠头,也有些不好意思。
还真是提了个馊主意。
“等高祖结束这场挑战之后,或许能问问他的意见。”
“以他的眼光,应当能发现些什么。”
“或许,他会给我们答案也说不定。”
李二的注意力重新回到天幕之内。
从李自成败亡,再到剿灭清军之后,这场挑战对于刘邦而言,便没有了丝毫强度。
说破大天,那内乱不止的南明也就是一块软骨头。
而张献忠甚至连骨头都算不上,主动接受了来自刘邦的示好,又接下了追击剿灭多尔衮的任务。
可以说距离最后的归顺,只差些许用来印证的时间罢了。
至于南明,韩信所说的磨刀不误砍柴工是有道理的。
哪怕项羽一路势如破竹,凡遇城池,皆是身先士卒先登破城。
可他的兵力终究只有两万,对于已经攻下的城池没有太好的处理方法。
弃之不理,降而复叛的情况屡次出现。
加上沿途还有韩信刻意派去扮作百姓添乱的人手。
一连串的阻挠下来,最后项羽发现,反而攻城这件事所消耗的时间是最少的!
反观韩信,他自行征召兵马,甚至都不用做太多训练,不必要求将士太过精锐。
那些临时拼凑上来的人手,唯一的用处就是每下一城,便留部分用以确保身后不出问题。
不给南明将领降而复叛的机会,自然没有了后顾之忧。
“朕现在都已经不知道该如何感叹的好了。”
“这到底是韩信的手段高明,还是说项籍过于勇猛了?”
“怎么感觉这两方推进的速度竟然是一般无二的?”
韩信更多的时间消磨在攻城之上,而项羽则消磨在行军途中。
结果两人的进度却是相差不大。
“果然,最了解自己的永远是对手。”
“韩信从一开始就知道,只是单纯比拼攻城掠地的速度,那恐怕谁也不会是项籍的对手,他也不行。”
“而在这过程中遇到了大量添乱百姓的项籍多半也意识到了,这是出自韩信之手。”
“不过项籍没法去解决,他无法区分出哪些是百姓,哪些是韩信派遣的人手,只能一视同仁。”
说实话,按着项羽从前的脾气,估摸着早就不管不顾直接冲过去了,哪管是否会冲散百姓,是否会造成伤亡。
可惜刘邦早已经给此番公平比试定下了基调,不能伤及百姓。
他明知这些百姓之中混入了韩信的兵马,不管不顾伤及百姓,那就等同于将把柄交到了韩信手里。
到时候即便是先灭了南明,只要将这把柄拿出来,他也是输的。
“估摸着现在项籍已经头皮发麻了,明明无比暴躁,却不能发泄。”
“这些南明的守将也算是倒了血霉了,偏偏碰上个暴躁的项籍,还给韩信彻底激怒了。”
“面对这么个对手,对于南明守将而言,最好的选择是见面的第一时间直接乖巧的点下投降。”
“一旦开战,恐怕就连投降的机会都没了。”
在那些沿途阻拦的百姓身上体会到的憋屈,将会在南明守将身上彻底的爆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