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通古代,李二变身蜀汉通天代 第838章 认错从来都只是最廉价,也最无用的行为
热门推荐:
医武双绝?美女总裁对我死缠烂打
婚礼被背刺?摊牌了,我其实是神医
天机谱之九霄玄歌
我都要退休了,你说剧情没开始?
海贼:成为海军大将我依旧贪腐
我用阵法补天地
望仙门
太初神塔
公子不好惹
“你真以为朕气的是你想复刻玄武门?”
“你若真有那样的能力,这倒也放心将这江山交给你了!”
“可问题是,你行吗?”
“在朕眼中,你分明是将朕给看扁了。”
“抄着太子府的几百府兵,猝不及防之下,你的确能杀青雀,但在那之后呢?”
“你不会真以为,太上皇当年只是因为没得选,才让朕继承皇位的吧?”
为了教明白李承乾,李二也不再顾忌自己从前的污点了。
这些事他觉得自己必须得说个明白,省的李承乾这小子觉得这皇位来的那么轻松。
“难道不是吗?”
李承乾困惑抬头。
玄武门一战,不仅将李建成给弄死,顺带着将巢王李元吉也一并弄死了。
难道不正是因此,导致李渊没有了其他选择,这才将皇太子的位置给到了自己父皇手上吗?
难道还有其他原因?
“当然不是,或者说并不仅仅如此。”
“太上皇这么多年生了多少你也不是不知道,如果真的只是因为没得选,那他完全能接着生下去。”
毕竟李二当初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射杀李建成与李元吉的,李渊真要有能力问罪,他无论如何也是没资格继承皇位的。
还没得选?
再没得选,李渊也定然会去再多生几个,多培养几个,而断然不会用李二!
杀李建成,从来都不是为了争皇位,而是为了断后顾之忧!
“朕之所以能得这天下,是因为年少之时南征北战立下的战功,以及将士们发自内心的敬佩与臣服。”
“是因为李唐得了天下之后,朕在京师韬光养晦,而太上皇与李建成接连做出了不少错事,民心逐渐偏向了朕。”
放王世充,杀窦建德。
就这样的决定,李二觉得就算是猪脑子都不可能做出来。
且那个时候,他都已经将标准答案呈上去了。
王世充为人残暴,鱼肉百姓,残杀无辜,可杀之以定民心。
窦建德为人仁义无双,且也答应了,只要放过他,并且善待百姓,他便愿意劝说手下的将领归降。
真正的标准答案,就算坐在皇位上的是脑残,照着答案抄,也绝不会有半分纰漏。
偏偏皇位上以及皇太子位上的两人是猪脑子都不如,分明还没真正实现一统,便迫不及待的要开始内斗。
就在他将标准答案交上去不久之后,李渊就做出了截然相反的动作。
为人残暴,人人喊杀的王世充活了下来。
反倒是答应了劝降自己旧部的窦建德被杀了。
看到这般结果的那一刻,李二便彻底明白,这皇位还是得自己来坐!
“在玄武门之前,朕做了很多,而朕的那位父皇与皇兄,也同样做的不少。”
“只是朕韬光养晦,积攒自己的势力之时,他们却一味的在做着没有丝毫意义的错事。”
“到了最后,朕的皇兄几乎是笃定了,他争不过,便直接令人往朕的杯中下毒。”
“那个时候,朕才真正的下定了动手的决心。”
“承乾,或许在你眼中,玄武门之变无比凶险,可在朕眼中,那就是李建成与李元吉自己作死。”
李建成没有丝毫把握能杀自己,这一点李二无比确定。
整个京师之内,除了禁军之外,要么是他李二的人,要么是对他这位天策上将无比崇拜的人。
别说要找人杀李二了,当时他自己估量着,若是自己直接振臂一呼,召集兵马直接硬抗禁军,杀入皇宫,抢夺皇位,至少也有超过七成的把握。
至于玄武门之事,更是有着十成的把握。
“你若是只能看到玄武门,而看不到在此之前所发生的一切,看不到朕年少之时的那些付出。”
“那朕就会对你很失望。”
“就如之前一般。”
“你觉得,你杀了青雀,朕就只能将皇位传给你?”
“现在,你还这么觉得吗?”
面对李二的质问,李承乾早已经陷入了沉思。
从前他似乎还真的是抱着这样的念头。
可现在,听了李二诉说完在玄武门之变前他的一切准备之后。
李承乾知道,自己之前想的太过简单了。
这皇位的继承之人,从来都不可能是什么无可奈何之下的选择。
如果李二没有足够强横的实力,如果不是朝堂上下都是支持李二的官员,那即便是他杀了李建成,李渊也完全能够废了他,转而重新培养自己的其他子嗣。
有嫡立嫡,无嫡便过继一个也无所谓。
“朕当初的太子之位,如今的这天子之位,可不是太上皇封的。”
“恰恰相反,他的太上皇,是朕封的。”
“跟你说这些,是为了让你认清一件事。”
“玄武门之变从来都不是原因,而是结果,如若你连这一点都不能认清,那朕真的会很失望。”
相比于手足相残,可能这才是真正让李二愤怒的原因。
他本以为后世之人应该会理解自己,却是没想到,连他的亲子都看的如此浅薄!
“明白了,父皇,是儿臣错了。”
这一刻,李承乾心悦诚服。
对于之前的禁足,他也再无半分怨言。
的确是他想错了很多事。
“你知不知错,认不认错,朕都不在乎。”
“甚至你能否想明白,朕也不在乎。”
“这件事,朕交到你手上,你若是能让朕满意,那从前的一切便都既往不咎。”
“可你若是做不好,那也别说什么继承皇位的话了,不配。”
李二摆摆手,看也不想看李承乾的反应。
或者说,李承乾这认错的态度,又一次让他感到了失望。
可知错,可改错,在这两者做好了的前提下,才有认错的机会。
否则在他看来,说的再好,也就是嘴上功夫,没有其他任何意义!
就如昔日的隋炀帝,他难道不知道自己三征高句丽做错了吗?
他知道,且也愿意认错。
但谁会给他机会呢?
知错的下一步永远都只能是改错。
认错从来都是最廉价,也最无用的行为。
类似的事情,也还发生在不少王朝。
绝大部分准备组建锦衣卫的天子,都选择将这件事交给了太子。
大汉年间,刘彻看着面前的刘据,两人目光都稍显复杂。
“父皇,你真的还放心将这件事交给儿臣吗?”
“你若真有那样的能力,这倒也放心将这江山交给你了!”
“可问题是,你行吗?”
“在朕眼中,你分明是将朕给看扁了。”
“抄着太子府的几百府兵,猝不及防之下,你的确能杀青雀,但在那之后呢?”
“你不会真以为,太上皇当年只是因为没得选,才让朕继承皇位的吧?”
为了教明白李承乾,李二也不再顾忌自己从前的污点了。
这些事他觉得自己必须得说个明白,省的李承乾这小子觉得这皇位来的那么轻松。
“难道不是吗?”
李承乾困惑抬头。
玄武门一战,不仅将李建成给弄死,顺带着将巢王李元吉也一并弄死了。
难道不正是因此,导致李渊没有了其他选择,这才将皇太子的位置给到了自己父皇手上吗?
难道还有其他原因?
“当然不是,或者说并不仅仅如此。”
“太上皇这么多年生了多少你也不是不知道,如果真的只是因为没得选,那他完全能接着生下去。”
毕竟李二当初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射杀李建成与李元吉的,李渊真要有能力问罪,他无论如何也是没资格继承皇位的。
还没得选?
再没得选,李渊也定然会去再多生几个,多培养几个,而断然不会用李二!
杀李建成,从来都不是为了争皇位,而是为了断后顾之忧!
“朕之所以能得这天下,是因为年少之时南征北战立下的战功,以及将士们发自内心的敬佩与臣服。”
“是因为李唐得了天下之后,朕在京师韬光养晦,而太上皇与李建成接连做出了不少错事,民心逐渐偏向了朕。”
放王世充,杀窦建德。
就这样的决定,李二觉得就算是猪脑子都不可能做出来。
且那个时候,他都已经将标准答案呈上去了。
王世充为人残暴,鱼肉百姓,残杀无辜,可杀之以定民心。
窦建德为人仁义无双,且也答应了,只要放过他,并且善待百姓,他便愿意劝说手下的将领归降。
真正的标准答案,就算坐在皇位上的是脑残,照着答案抄,也绝不会有半分纰漏。
偏偏皇位上以及皇太子位上的两人是猪脑子都不如,分明还没真正实现一统,便迫不及待的要开始内斗。
就在他将标准答案交上去不久之后,李渊就做出了截然相反的动作。
为人残暴,人人喊杀的王世充活了下来。
反倒是答应了劝降自己旧部的窦建德被杀了。
看到这般结果的那一刻,李二便彻底明白,这皇位还是得自己来坐!
“在玄武门之前,朕做了很多,而朕的那位父皇与皇兄,也同样做的不少。”
“只是朕韬光养晦,积攒自己的势力之时,他们却一味的在做着没有丝毫意义的错事。”
“到了最后,朕的皇兄几乎是笃定了,他争不过,便直接令人往朕的杯中下毒。”
“那个时候,朕才真正的下定了动手的决心。”
“承乾,或许在你眼中,玄武门之变无比凶险,可在朕眼中,那就是李建成与李元吉自己作死。”
李建成没有丝毫把握能杀自己,这一点李二无比确定。
整个京师之内,除了禁军之外,要么是他李二的人,要么是对他这位天策上将无比崇拜的人。
别说要找人杀李二了,当时他自己估量着,若是自己直接振臂一呼,召集兵马直接硬抗禁军,杀入皇宫,抢夺皇位,至少也有超过七成的把握。
至于玄武门之事,更是有着十成的把握。
“你若是只能看到玄武门,而看不到在此之前所发生的一切,看不到朕年少之时的那些付出。”
“那朕就会对你很失望。”
“就如之前一般。”
“你觉得,你杀了青雀,朕就只能将皇位传给你?”
“现在,你还这么觉得吗?”
面对李二的质问,李承乾早已经陷入了沉思。
从前他似乎还真的是抱着这样的念头。
可现在,听了李二诉说完在玄武门之变前他的一切准备之后。
李承乾知道,自己之前想的太过简单了。
这皇位的继承之人,从来都不可能是什么无可奈何之下的选择。
如果李二没有足够强横的实力,如果不是朝堂上下都是支持李二的官员,那即便是他杀了李建成,李渊也完全能够废了他,转而重新培养自己的其他子嗣。
有嫡立嫡,无嫡便过继一个也无所谓。
“朕当初的太子之位,如今的这天子之位,可不是太上皇封的。”
“恰恰相反,他的太上皇,是朕封的。”
“跟你说这些,是为了让你认清一件事。”
“玄武门之变从来都不是原因,而是结果,如若你连这一点都不能认清,那朕真的会很失望。”
相比于手足相残,可能这才是真正让李二愤怒的原因。
他本以为后世之人应该会理解自己,却是没想到,连他的亲子都看的如此浅薄!
“明白了,父皇,是儿臣错了。”
这一刻,李承乾心悦诚服。
对于之前的禁足,他也再无半分怨言。
的确是他想错了很多事。
“你知不知错,认不认错,朕都不在乎。”
“甚至你能否想明白,朕也不在乎。”
“这件事,朕交到你手上,你若是能让朕满意,那从前的一切便都既往不咎。”
“可你若是做不好,那也别说什么继承皇位的话了,不配。”
李二摆摆手,看也不想看李承乾的反应。
或者说,李承乾这认错的态度,又一次让他感到了失望。
可知错,可改错,在这两者做好了的前提下,才有认错的机会。
否则在他看来,说的再好,也就是嘴上功夫,没有其他任何意义!
就如昔日的隋炀帝,他难道不知道自己三征高句丽做错了吗?
他知道,且也愿意认错。
但谁会给他机会呢?
知错的下一步永远都只能是改错。
认错从来都是最廉价,也最无用的行为。
类似的事情,也还发生在不少王朝。
绝大部分准备组建锦衣卫的天子,都选择将这件事交给了太子。
大汉年间,刘彻看着面前的刘据,两人目光都稍显复杂。
“父皇,你真的还放心将这件事交给儿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