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我在六零年代平安喜乐 > 第454章 考察团

我在六零年代平安喜乐 第454章 考察团

    到了年根儿上,从滨城撤回来的部分技工,已经悉数返厂。

    这些都是枣花安装厂未来的中流砥柱,邱玉玲还给张罗了一场简朴的接风宴。

    宴上,她以茶代酒,来了场誓师大会。

    “同志们,差不多近两年多的抛家舍业,如今到了显真章的时候了,大家伙儿都是带着本事见了世面回来的,安装厂这边,就靠你们了……”

    大家听的雄心万丈,豪气冲天,也都灌了满肚子的茶水。

    先不提武市的楼房指标了,就光厂长、厂里对他们的这份儿认可,就足以叫他们心甘情愿的抛头颅洒热血。

    更何况用他们的人还双管齐下,精神物质两手抓。

    别说是滨城那边挽留了,就是拿枪炮指着,他们也得回来啊。

    这一刻他们很庆幸自己不曾动摇过,抵挡住了外头的糖衣炮弹。

    明明只是就着烩菜喝着茶水,可大家都感觉晕乎乎的,跟醉了似的。

    眼瞅着气氛起来了,邱玉玲该说的也嘚啵完了,她找了由头离开,尽量的叫工人们能自在些。

    秦主任跟在后头,“厂长,今年的元旦晚会,您要几张票?”

    邱玉玲掰着指头数了下,公婆和她男人都有各自的单位,就自家三个老人,“三张吧,要是职工家属多,我那份就不要了。”

    秦主任殷勤的点头,“够的够的。”她们厂长这么辛苦替厂里、替工人谋划,几张家属票,大把的人宁可自己不看,也想要贡献出来呢。

    两人又略说了几句,邱玉玲就要回去准备一下接待工作了,安装厂的动作也并非就是简单的一两句话的事儿。

    尽管已经打通了路子,但上头还是要委派专人下来考察工作。

    说白了,当下的一切都是国家的,个人能力再强,也得符合统筹安排。

    对此她心里头有谋划。

    而已经微服到访的同志也对这位女将有了认识。

    在大多数男人眼里,大部分女人都算不上聪明,极少数聪明的脑子也都是拿其他的东西交换来的。

    但邱玉玲给了他们不一样的感觉,很巧妙的诠释了美貌和智慧并存时候的杀伤力。

    就是同样的工作,如果大家伙儿是一样的思路,那么她自己就是加分项。

    枣花厂这几年一直有动静,且每一次的动静都恰如其分的弥补了一些国内市场的短板。

    这就让上头真正的经济大佬注意到了这边。

    随着风向的转变,干校里一些老教授被重新列入计划内,却又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后,一查才知道,早被人家早早的收拢招揽了,就对这位镇守边关的“女将”,愈发的感兴趣了。

    他们混在国资委考察的队伍里,没人事先告诉过邱玉玲。

    但邱玉玲一贯对待工作认真谨慎的态度,并没有因此而出现什么纰漏。

    相反,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又一次完美的体现了高水平的职业素养。

    接待会上,除了场地的考察外,更多的是在现场提出一些已经存在或将来存在的问题,来考察这个项目的实际可行情况。

    邱玉玲有问必答,并且每一条都能延伸的更深远。

    考察队伍里就有人坐不住了,“邱厂长刚刚说的这些在前面的工作报告里并没有出现,是现场想到的吗?”

    邱玉玲看了下发问者,她很确定没有见过,并且刚刚几个犀利问题都是他提出来的,提的很有见地并且一针见血。

    邱玉玲笑笑,“不全是,前期的工作报告相对笼统,只能把大概情况呈上,

    而您刚刚问到的都是核心点,势必是要在开始前就有所考虑到的……”

    事实上就是她的工作笔记一展开,里面图文并茂不说,还有各种关于相关问题的补充赘述,在那块写不下了,会用小字注明在某某笔记多少页码。

    考察团的工作人员很感兴趣,礼貌的想要看看邱玉玲的工作笔记。

    这个问题其实算不上礼貌,但邱玉玲自信没有什么不好给人看的。

    她大大方方的拿出工作笔记,甚至不止两三本。

    从零件到设备,到需要怎样的技术扶持,以及哪个国家拥有什么样的技术和该技术的产品,她都有延伸,并且能看出一直在学习,不停的在补充。

    更牛的是她竟然分析了大局势,国有资产的管理分配,预算了能获得最大及最小程度的支持下带来的企业技术走向……

    别说只是带着考察目的来的同志了,这就是本着挑刺的心过来的,到这会儿了,也剩下服气了。

    合上笔记,恭敬的交还给邱玉玲,那位先前发问的同志语气里无不赞赏,“邱同志把工作做到了极致,相信事先有这样周全的谋划,项目的成功也只能说是时间问题了。”

    这位混在考察队伍里的同志,实则是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重要领导之一,此刻他是真的动了把邱玉玲挖过去的心。

    总觉得把这样的人才放在这样儿的地方,屈才了!

    邱玉玲面儿上不显,但从周围人不经意间的恭敬里,也敏锐的有感觉,眼前的人绝对不是普通的工作人员,只是她不确定,对方的来头到底有多大。

    无知就无畏,她以最寻常的姿态引领了这次考察任务,圆满的落幕,项目终于能够正式启动并推行。

    原先她是想着一步步的扩大到稳扎稳打,没想到一过完年,上面突然给安装厂批了一笔不小的经费,直言让她以最优方案执行。

    至此邱玉玲终于对那天的人有了最大胆的揣测。

    并放开手脚,大刀阔斧的推行了安装厂计划。

    于此同时,有别于上一世的经验之谈,她是真的从内部渠道隐约感受到了政策的变动,高考要来了!

    找到了桑校长,邱玉玲没有明说,而是从人才的需求出发,希望对这一批的初高中学子或者厂里头适龄并参加夜校进修的同志,拔一拔学习难度。

    邱玉玲想的很简单,她不怕这些工人或学生有出息,就怕他们没出息,待到先把它们推举出去,哪怕回来十之一二,对于未来,也只会利大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