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六零年代平安喜乐 第472章 卖鸡蛋有钱景
热门推荐:
刚回18岁,你告诉我高考考异能
当我一拳打死主神怪爆出宠物蛋
电梯次元行
废土之上,为了房跟男人结婚
我的透视超给力
遁地鼠,化身成人在1933年
穿书配角系统让我当大反派
把崇洋媚外的小仙女扔到中东
道友别怕,我的徒儿都是正道人士
做买卖容易上瘾!
为啥会上瘾,因为能挣钱啊!
老两口卖了一个月,这么一合计,“每天收两箱子,一个箱子里放六个托盘,一个托盘能码五十个鸡蛋,勉强就按十个算一斤,这一盘就是五斤,六盘三十斤,两箱六十斤……”
刨去本钱,两口子一天能挣二十好几,偶尔有价格的浮动,以及路上颠碎的,都算到那一斤里少算了两三个蛋的成本里……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一开始拿了二十块钱的本钱,才一个月,两口子净挣八百块!!!
“好我的王母娘娘啊,这是真的不?老头子,你过来我掐你一把……”李青梅都懵了,原本只是闲的难受,没成想竟然干出了一番事业。
邱建设也好不到哪里去,晕晕乎乎的把胳膊递过去,感觉到疼了,也只顾上呲牙咧嘴的笑,“这跟做梦似的,不是,做梦我都没敢这么大胆子过嘿嘿……”
尝到了甜头,邱建设再也不提回老家的话了,周边的村子已经被他跑遍了不说,再加上还有别人也盯上了这条路子,他只能再想想,还能把什么淘换到城里来换成钱。
“老婆子,你说要是咱自己个儿养鸡,又卖鸡又卖蛋的,咋样?”
李青梅用后脚跟的死皮想想都差不到哪里去,“问题是就咱俩,这活儿张罗起来也难啊!”
这个家里,最富有机动头脑的,肯定是他们的闺女了。
邱建设在中午,顶着大太阳,去找了邱玉玲。
说明了来意,邱玉玲还惊了一瞬,“你们还真坚持下来了?”
她只当老两口打发时间岔心慌呢,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意思意思,没想到他们还是实干家。
跟闺女,邱建设也不藏私,把上个月本钱多少,净落多少,以及这个月的不景气,统统倒了个底儿掉。
“就那么些个鸡屁股,再说别人眼红也跟着干了,我这个月有时候跑一天还收不满两箱子……”
所以,他就把后续思路说给了邱玉玲参谋。
“要办个养鸡场?”嗬!不愧是她邱玉玲的爹妈,张口就要办厂的那种!
“倒是可行,我可以帮你们在郊区租块儿地皮,建个窝棚,养点儿鸡兔,种点儿大棚菜,只是这两样都十分的辛苦,我和三哥接你们到京市,是叫你们来享福的,不是来继续下苦的。”
邱建设一听急了,“哎哟,这叫啥苦,你知道我和你娘来回数了多少遍不?
我这辈子都没想过一个月能挣那么多钱,感谢国家感谢党,叫咱们过上了如今的好日子,你这会儿不叫爹动弹,就跟外头地上撒着钱,光看不叫我捡一样儿的难受……”
邱建设头一回不答应闺女,转而问她,有没有变现周期短一点儿的那种。
“有,您可以有啥卖啥,骑个小三轮,米面菜油啥的都收,然后回来了再卖,还有一种就是我们兄妹几个筹钱,直接给您二老开个粮油铺子,手续走齐全。
您偶尔去乡下收点儿野货,正经东西,我找人给您供货,你们足不出户,有事儿做,有钱挣!”
她当然知道如今遍地是金,让他俩和别人挤破头挣这小钱,遭罪不说,重点是俩老人折腾,也不安全。
回来的人,有那上进的,知道在正规渠道扑腾,还有那好吃懒做的,光想着“劫富济贫”了。被人盯上,时不时的薅一把羊毛,他俩能扛住才怪呢。
可动静整大了吧,就不是俩老战士能扛得起来的了。
“啊?开铺子啊?这,这我还得回去跟你娘商量商量!”这么大的事儿,可不是他能拿主意的。
“没事儿,我和您一道过去,其实还有一种,就是我这边有路子,每天给您供六十斤鸡蛋,您再多多少少收一点蔬菜水果啥的,搭着卖,也能行。”
邱建设自己合计了一下,闺女整来的,不用他自己挨家挨户去找过来,成本上再刨掉个一两毛,一斤上挣个三四毛,也可以。
比起粮油铺子的阵仗,他还是觉得推个自行车出去更方便。
果然,到了地方,重新说了一遍,李青梅一听,当即决定还是卖鸡蛋,既然闺女有路子,省的他们俩去侍弄了。
重点是那个时间太久了,她怕中间再有变故啥的,哪里比得上现在这样儿,见现钱来的爽。
“那就这么说定了,我叫人每天固定时间送到您那儿,本钱您不管,我这边统一结算的,就见货了,一趟一毛的路费,您给人家现结掉就成。
等到月底了,您这边再把本钱一次性给我……”
邱玉玲没想过把空间里的东西倒腾出来变现,而邱建设和李青梅对挣钱的热情,她可以换个路子支持。
既然要推进改革,她这个搞经济的,借着实践的由头,串联一下供销两头,观摩一下个体经济,回头也不至于叫人说她只在纸上谈兵什么的。
供货商就用给机关食堂的熟路子,两厢便宜。
至于养鸡场,刚刚路上,邱建设支支吾吾的提起了大哥一家,大概意思是想着自己老两口给小的们趟趟水,要真能干好了,以后能一大家子在一处什么的……
可这会儿城市之间的壁垒还在,即便是好主意,但对方一来不是京市户口,二来不是求学,也没有单位招用,操作起来并不容易。
况且邱玉玲和哥哥们一直有往来通信,大哥一家目前承包了农场部分土地,目前据说在种果树,也捎带着养了点家禽的,完成上缴任务后,多余的都是自己的。
想来以大哥的脾性,习惯了那里,再听到是从一个地方挪到另外一个地方做老本行,多半不会放弃舒适圈。
而且她大哥如今也知道了变通,还主动问她,自己农场那边的果蔬肉品,要是小妹需要,优先给她供给……
他的本意是想帮妹妹,尽自己所能,多少给她点儿支撑,但是这一步确实走对了,计划经济正在往市场经济转型,他也算先一步敲开了个体供货商的大门。
真到了时候,厂里头已经和他有了固定的供给关系,即便外头竞争再激烈,就大哥供货的那点儿东西,不论是果子还是家禽,枣花厂都不够消化的,所以他反倒没有后顾之忧。
这样一来,他们更不会轻易挪动了。
由着老两口扑腾那个大摊子,还不是自己操心的多。
所以思来想去,叫他们挣点儿快钱、小钱,先小打小闹的,完事儿了,自己寻摸好地方后,再整合成铺面。
老话怎么说的,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为啥会上瘾,因为能挣钱啊!
老两口卖了一个月,这么一合计,“每天收两箱子,一个箱子里放六个托盘,一个托盘能码五十个鸡蛋,勉强就按十个算一斤,这一盘就是五斤,六盘三十斤,两箱六十斤……”
刨去本钱,两口子一天能挣二十好几,偶尔有价格的浮动,以及路上颠碎的,都算到那一斤里少算了两三个蛋的成本里……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一开始拿了二十块钱的本钱,才一个月,两口子净挣八百块!!!
“好我的王母娘娘啊,这是真的不?老头子,你过来我掐你一把……”李青梅都懵了,原本只是闲的难受,没成想竟然干出了一番事业。
邱建设也好不到哪里去,晕晕乎乎的把胳膊递过去,感觉到疼了,也只顾上呲牙咧嘴的笑,“这跟做梦似的,不是,做梦我都没敢这么大胆子过嘿嘿……”
尝到了甜头,邱建设再也不提回老家的话了,周边的村子已经被他跑遍了不说,再加上还有别人也盯上了这条路子,他只能再想想,还能把什么淘换到城里来换成钱。
“老婆子,你说要是咱自己个儿养鸡,又卖鸡又卖蛋的,咋样?”
李青梅用后脚跟的死皮想想都差不到哪里去,“问题是就咱俩,这活儿张罗起来也难啊!”
这个家里,最富有机动头脑的,肯定是他们的闺女了。
邱建设在中午,顶着大太阳,去找了邱玉玲。
说明了来意,邱玉玲还惊了一瞬,“你们还真坚持下来了?”
她只当老两口打发时间岔心慌呢,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意思意思,没想到他们还是实干家。
跟闺女,邱建设也不藏私,把上个月本钱多少,净落多少,以及这个月的不景气,统统倒了个底儿掉。
“就那么些个鸡屁股,再说别人眼红也跟着干了,我这个月有时候跑一天还收不满两箱子……”
所以,他就把后续思路说给了邱玉玲参谋。
“要办个养鸡场?”嗬!不愧是她邱玉玲的爹妈,张口就要办厂的那种!
“倒是可行,我可以帮你们在郊区租块儿地皮,建个窝棚,养点儿鸡兔,种点儿大棚菜,只是这两样都十分的辛苦,我和三哥接你们到京市,是叫你们来享福的,不是来继续下苦的。”
邱建设一听急了,“哎哟,这叫啥苦,你知道我和你娘来回数了多少遍不?
我这辈子都没想过一个月能挣那么多钱,感谢国家感谢党,叫咱们过上了如今的好日子,你这会儿不叫爹动弹,就跟外头地上撒着钱,光看不叫我捡一样儿的难受……”
邱建设头一回不答应闺女,转而问她,有没有变现周期短一点儿的那种。
“有,您可以有啥卖啥,骑个小三轮,米面菜油啥的都收,然后回来了再卖,还有一种就是我们兄妹几个筹钱,直接给您二老开个粮油铺子,手续走齐全。
您偶尔去乡下收点儿野货,正经东西,我找人给您供货,你们足不出户,有事儿做,有钱挣!”
她当然知道如今遍地是金,让他俩和别人挤破头挣这小钱,遭罪不说,重点是俩老人折腾,也不安全。
回来的人,有那上进的,知道在正规渠道扑腾,还有那好吃懒做的,光想着“劫富济贫”了。被人盯上,时不时的薅一把羊毛,他俩能扛住才怪呢。
可动静整大了吧,就不是俩老战士能扛得起来的了。
“啊?开铺子啊?这,这我还得回去跟你娘商量商量!”这么大的事儿,可不是他能拿主意的。
“没事儿,我和您一道过去,其实还有一种,就是我这边有路子,每天给您供六十斤鸡蛋,您再多多少少收一点蔬菜水果啥的,搭着卖,也能行。”
邱建设自己合计了一下,闺女整来的,不用他自己挨家挨户去找过来,成本上再刨掉个一两毛,一斤上挣个三四毛,也可以。
比起粮油铺子的阵仗,他还是觉得推个自行车出去更方便。
果然,到了地方,重新说了一遍,李青梅一听,当即决定还是卖鸡蛋,既然闺女有路子,省的他们俩去侍弄了。
重点是那个时间太久了,她怕中间再有变故啥的,哪里比得上现在这样儿,见现钱来的爽。
“那就这么说定了,我叫人每天固定时间送到您那儿,本钱您不管,我这边统一结算的,就见货了,一趟一毛的路费,您给人家现结掉就成。
等到月底了,您这边再把本钱一次性给我……”
邱玉玲没想过把空间里的东西倒腾出来变现,而邱建设和李青梅对挣钱的热情,她可以换个路子支持。
既然要推进改革,她这个搞经济的,借着实践的由头,串联一下供销两头,观摩一下个体经济,回头也不至于叫人说她只在纸上谈兵什么的。
供货商就用给机关食堂的熟路子,两厢便宜。
至于养鸡场,刚刚路上,邱建设支支吾吾的提起了大哥一家,大概意思是想着自己老两口给小的们趟趟水,要真能干好了,以后能一大家子在一处什么的……
可这会儿城市之间的壁垒还在,即便是好主意,但对方一来不是京市户口,二来不是求学,也没有单位招用,操作起来并不容易。
况且邱玉玲和哥哥们一直有往来通信,大哥一家目前承包了农场部分土地,目前据说在种果树,也捎带着养了点家禽的,完成上缴任务后,多余的都是自己的。
想来以大哥的脾性,习惯了那里,再听到是从一个地方挪到另外一个地方做老本行,多半不会放弃舒适圈。
而且她大哥如今也知道了变通,还主动问她,自己农场那边的果蔬肉品,要是小妹需要,优先给她供给……
他的本意是想帮妹妹,尽自己所能,多少给她点儿支撑,但是这一步确实走对了,计划经济正在往市场经济转型,他也算先一步敲开了个体供货商的大门。
真到了时候,厂里头已经和他有了固定的供给关系,即便外头竞争再激烈,就大哥供货的那点儿东西,不论是果子还是家禽,枣花厂都不够消化的,所以他反倒没有后顾之忧。
这样一来,他们更不会轻易挪动了。
由着老两口扑腾那个大摊子,还不是自己操心的多。
所以思来想去,叫他们挣点儿快钱、小钱,先小打小闹的,完事儿了,自己寻摸好地方后,再整合成铺面。
老话怎么说的,生命不息,奋斗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