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亡国后,我在娱乐圈杀疯了 > 第296章 嘉靖四十五年

亡国后,我在娱乐圈杀疯了 第296章 嘉靖四十五年

    开过一次见面会之后,除了需要等到冬天才开拍的《冰之极》,其他四部电影都进入了加速准备阶段。

    《隆庆六年》和《跨时之恋》都是明朝宫廷的戏,虽然严格来说,隆庆年间的皇宫是紫禁城,而洪武年间还未迁都,应该是在蓝鲸市的朝天宫,但拍戏的时候,一律在燕郊影视城的明清宫区域。

    也算是因果循环了,当初徐书平筹备《洪武大帝》的时候,燕郊影视城重修了明清宫区域,却被贺流年的《乾隆王朝》截了胡。

    现在呢,贺流年应该已经在阴曹地府下了几轮油锅了,而徐书平却终于来到了这里拍戏。

    《跨时之恋》就交给徐书平来导了。虽然比起他的上一部作品《伪装者》,似乎这种披着古装宫廷皮的偶像剧有点跌价,但这毕竟是电影啊。

    两部电影同时在同一个影视城开拍,最大的坏处是比较费制片人。赵钱平均每天都要掉一千根头发,还好《隆庆六年》的戏份主要在朝廷,而《跨时之恋》的戏份主要在御花园,不然这还真就排不开。

    此外,演员也比较辛苦。比如霍望麟,上一场戏还在隆庆年间演海瑞呢,下一场戏就得跑到隔壁剧组去客串暮年朱元璋。

    就连隔壁的主角魏子轩,都被林煜揪过来客串了一场隆庆皇帝的弟弟景王。

    花了四五天时间,两个剧组都只拍了一些偏日常向的戏份,才终于把两边剧组的进度给磨合上了,演员的时间和场地的选择都给捋顺了。

    到了这时候,《隆庆六年》这个剧组,才终于迎来了第一场重头戏——嘉靖驾崩,隆庆继位!

    此时,是公元1567年,但是按华夏农历来算,却是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

    把目光拨回农历嘉靖四十五年与公元纪年法重叠最多的那一年,也就是公元1566年,这一年,发生了很多大事。

    大明的东边,不算遥远的倭国,有一个名叫松平家康的人,改名为德川家康。

    大明的西边,比较遥远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位四十六年的苏丹苏莱曼一世逝世。

    这一年,华夏历史上最有名的清官海瑞向嘉靖帝上了一封奏疏——《治安疏》。

    海瑞严厉批评嘉靖帝妄想长生,无父子、君臣、夫妇之情,称“天下人不直陛下久矣”。

    但海瑞上这道奏疏,绝不是卖直求名。他是真的想劝谏嘉靖帝当一个好皇帝,并且对他有着极高的评价。

    海瑞说,皇上你要是“翻然悔悟,日视正朝,与宰辅、九卿、侍从、言官讲求天下利害,洗数十年君道之误”,那就一定能“置其身于尧、舜、禹、汤、文、武之上”,他是真的觉得嘉靖帝有能力成为一个好皇帝。

    然而,海瑞真心实意的“披肝胆为陛下言之”,却依旧是触怒了嘉靖帝。

    嘉靖帝看完了这道奏疏,气得不顾修道多年的涵养,直接对周围人喊:“快抓住他,别让他逃了!”

    海瑞没打算逃,上这道奏疏前,他甚至已经给自己准备好了棺材。

    面对捉拿,海瑞也是从容地走进了锦衣卫的诏狱。

    但是,如此刚直的海瑞,也背上了一个无法辩解的骂名:谏杀君父。

    嘉靖帝病倒了,眼看着就要不行了。对于他是怎么病的,众说纷纭。

    有人说,嘉靖是被海瑞气病的;有人说,嘉靖沉迷修道,吃了那么多奇奇怪怪的丹药,身体能好才怪了;还有人说,六十岁了,古人能活到这个岁数,就算不短了。

    无论原因是什么,众人都心知肚明,嘉靖皇上,熬不过嘉靖四十五年的隆冬了。

    常年在西苑修道的嘉靖被连夜抬到了乾清宫。因为嘉靖深信道士“二龙不相见”之说,许多年不得召见的裕王朱载坖,也被宣召到了宫内。

    张严饰演嘉靖。这已经是张严第三次演林煜的父皇了。

    第一次,林煜是初出茅庐,临时被拉来救场的纯新人;第二次,林煜在苏玄云的护航下独立执导第一部电影;而这一次,林煜已经是张严女儿的老板了。

    无论身份怎么变,张严对表演的态度始终是严肃认真的。为了演好嘉靖帝这个角色,张严提前了半个月开始节食,每天饿着肚子,点着香,抄写道德经。

    而现在,张严身形瘦削,两颊已经深深凹陷,整个人看上去虚弱得不得了,但是又给人一种他马上就能飞升成仙的高深莫测之感。

    嘉靖是一个昏君吗?张严不这么觉得。

    嘉靖只是一个没能从文官集团手上抢回帝王权柄的皇帝,但是他很聪明,他白天使劲修仙,半夜三更却爬起来看奏折。

    表面上看,嘉靖是一个把朝政甩手给朝臣的皇帝,实际上,嘉靖对朝政了如执掌,对朝臣的心态也把握地死死的。

    即便是身患重病,命不久矣,嘉靖却依旧想要拿捏住百官的心思。

    司礼监掌印太监黄锦传召,裕王朱载坖入内面圣。

    朱载坖小步走进了乾清宫,规规矩矩地行了大礼之后,跪在地上的朱载坖才小心翼翼地抬头看了一眼病榻之上的父皇。

    嘉靖一生之中,先后有过八个皇子,其中五个都夭折了,被立为太子的二皇子朱载壡也是十多岁就死了。

    前后死了这么多儿子,嘉靖对道士所说的“二龙不相见”深信不疑,因此裕王虽然长居京城,却很少得到父皇的召见。

    在裕王的脑海里,父皇还应该是自己年少时的那个壮年之人。

    可是,眼前的父皇,苍老得让裕王害怕。也就是此时,他才终于相信外人传说的,父皇恐怕即将驾鹤西去了。

    裕王此时已经二十九岁了,但由于过去的十几年里,和父皇相处的机会太少太少,所以此时他依旧像一个脆弱的少年人一样,流下了泪水。

    嘉靖似乎也不太能把握父子之间的相处,他抬起了手,想唤一声儿子的乳名,但说出口的却是:“裕王,你来了吗?”

    裕王膝行上前,壮着胆子握住了嘉靖枯槁而冰凉的手,泣不成声:“父皇,儿臣在,儿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