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九疑赋 > 第112章 久矣

九疑赋 第112章 久矣

    行至厅堂,只见祖父端坐于厅堂之中,面色肃然,父亲则位于左侧上座,同样神态凝重。

    俞修见此情景,以谦逊的姿态缓步踏入,每靠近一步,心中的忐忑与期待便交织得更为紧密。

    “修儿,过来坐下。”俞老爷言简意赅,言语间流露出不容辩驳的威严。

    待俞修在右侧上座安稳落座后,俞老爷方徐徐言道:“你对桑氏女的心思,我们皆已明了。今日唤你至此,便是要与你共议关乎你终身大事的事情。”

    此时,俞四爷适时接过了话头,语气温和道:“修儿,经我和你祖父深思熟虑,我们决定尊重你的选择,以俞氏嫡子正妻的礼遇迎娶桑氏女入府。”

    既然已定下此事,便无需再拐弯抹角。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俞修在听到这番话语时,仍惊愕了一瞬。

    他深知,无论祖父还是父亲,最看重的便是家族的血脉延续,只要将这一点拿捏好,他的婚事也多半会被其左右。

    然而,唯有祖父真正点头同意,他那颗悬着的心才能真正放下。

    他心中明了,从那日自上房走出之后,祖父便已暗中派人再次前往成县查证,显然是担忧他有所欺瞒。

    以祖父的性子,必然是会遣人走这一趟的。

    此刻,他心中涌起一种复杂难言的感觉,仿佛千斤重担瞬间卸下,却又夹杂着酸甜苦辣诸般滋味。

    这种感觉奇特而微妙,所有的紧张、期待、忧虑与庆幸都在此刻交织交融,如潮水般汹涌澎湃,难以完全隐匿在心海之下。

    他只想扬声大笑是怎么回事。

    然而,他并未放纵自己的情绪,而是强压下内心的波澜起伏,极力维持着表面的平静。他挺直腰身,郑重其事地向着祖父与父亲深深一揖,道:“孩儿多谢祖父、父亲。”

    俞老爷见俞修神色无异,心中甚是宽慰。他深知这个孙儿并非轻浮草率之人,对于此事必定深思熟虑,反复权衡。

    他微微颌首,抚须含笑,继而沉声道:“修儿,你素来行事稳健,我与你父亲相信你的选择。但你要记住,今后的每一步,都要对得起今日的抉择。”

    择桑家为姻亲,意味着俞修一旦步入仕途,便少了一门可帮衬的强援,从此每一步都需走得更为坚实、审慎。

    言语至此,此事已成定局。

    俞四爷不禁长舒一口气,双手置于膝上,此刻他只期盼桑氏女嫁入俞府后,能早日诞下子嗣,才不负此番郑重的决定与家族的牺牲。

    见俞修点头应允,俞老爷遂起身离去,留下父子二人在厅内。

    俞四爷立于厅前,目送夜色中老父渐行渐远的身影,不禁轻叹一声:“既然那女子年岁到了,此事便宜早不宜迟。”

    他微微侧首,审视着身侧始终沉稳的儿子,心道,倒不似我,反而颇似老父的性情。也难怪在众多孙儿之中,老爷子独对他偏爱有加,就连长房那几位也要退居其次。

    “即便是从速,也会遵循六礼之仪,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娶,每一环节皆不会马虎,务必让她风风光光、体体面面地进我俞家大门。”俞四爷正色道。

    “父亲多虑了。”俞修淡然回应。

    俞四爷本就心有郁结,此刻更觉喉头一哽,正欲回驳,却闻俞修又言:“祖父身体欠安,父亲所言甚是,此事宜早不宜迟,何不此刻便亲笔修书一封,速速送往桑家。”

    闻此言,俞四爷心中稍感宽慰,遂不再纠结,转身欲离,却听俞修唤住他:“既然要尽早,不如年后便启程赴阶州,两家相隔千里,一并完成小定、大定之礼,更为妥帖。”

    此言令俞四爷步伐一顿,他回眸凝视俞修,方觉儿子已非昔日那个凡事依赖自己的稚子,已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男儿。

    “此事容后再议。”

    俞修并未追问再议之由,只应道:“全凭父亲做主。”

    俞四爷满意一笑,向俞修提及了助桑志仕途一事便径直离去。

    去的不是回内宅的路,而是外院书房。

    俞修亦未在此久留,阔步返回。

    回去便唤芄兰研墨,他终于可以手书一封,寄往成县,送到九疑手中。

    岁月流转,他心头的情愫并未因时间的推移而消减,反而如醇酒般历久弥香,越发浓烈。

    这一次,他要在信中告诉她:

    吾心悦汝,久矣。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