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生八零:我在商界当大佬 > 第112章 他们成了真正的工人

重生八零:我在商界当大佬 第112章 他们成了真正的工人

    人都有惰性的,尤其是成年人。

    在这个偏远的小乡村,身体上的付出可以得到庄稼地里的收成,可以变成手里的钞票,可以得到能填饱肚子的粮食,还可以换成烟酒来排解劳累和苦闷。但是脑力上的付出,除了认识几个字外,产生不了任何能看的见摸得着的价值,得不到实实在在的犒劳自己和家庭的能量,所以能坚持学习的少之又少。

    但是苏妍规定了食品厂的工人,每月的文化考核,但凡及格的,都能领到10元奖励。

    10块钱在九一年是什么概念呢?最好的猪肉2元一斤,每个月通过了文化课考试,就能白得5斤猪肉。

    村民一年到头除非家里有重大事情,平时是舍不得买猪肉这种奢侈品的,一般到了年底才舍得称几斤猪肉过个好年,有的家庭连猪肉也不舍得买,买点便宜的猪下水或者猪板油香香嘴就算过了年。

    可现在只要动动脑子,学学习,通过每个月的文化课考核,就能白得10块钱,10块钱买上5斤猪肉,足够一家老小美美地吃上好几天,要是腌上省着点吃能吃到下个月。

    关键这不是一次,是每个月!要是学习好了,考试通过了,以后每个月都能多出10块钱给老人孩子买肉吃!

    就是不买肉,一个月多10元,一年就是120元,动动脑子学学习,一年光文化课得到的奖励,就比辛辛苦苦种一亩地的收成都要多!

    一个月多收入10块钱,就能拿得起一个孩子半年的学费,孩子能上得起学,将来还有可能改变家庭的命运!

    更关键的,夜校学习是免费!免费!!免费!!!家里小孩子也愿意晚上来补课的,也可以跟着大人一块上课,老师免费教,老师工资从厂里财务上出!

    苏长格这个算法算到了人们的心坎里,傻子都知道该选哪一个!本来还犹犹豫豫的人们一窝蜂地报了名。

    ……

    周老师和付老师开始忙了起来。

    教室里白天黑夜都坐满了人。

    白天是一教室的稚童,晚上则是一帮年龄层次不齐的泥腿子。

    课本要么是自家孩子的,要么是问邻居家孩子借的。

    教室里的白炽灯亮如白昼,大家在这里不仅能免费听课学习,还能通过读书看报了解国家大事。

    厂子里三班倒,轮班的工人们在厂子里忙碌,休班的工人们在地头忙碌。

    本来还有些不情愿的家属,一听不但大人能免费上课,还可以带着孩子免费补课,而且好好学习通过了文化课考试,每个月还有10元钱的奖励可以拿,别说拦了,一到了上课的时间,就急三火四将人带书给推出了门,生怕去晚了连坐的地方都没了似的。

    苏妍的方法很简单粗暴,却非常实用,说的道理再多,也不如直接砸钱来的直接,她要通过这种直白的方式,告诉这些思想守旧、眼界浅陋的村人们,只要好好学习,知识是可以转化为财富的,而且是看的见的财富。

    食品厂的机器日夜轰鸣,村里唯一的手摇拖拉机变成了食品厂的运输车,哒哒哒的进进出出,将一车车的产品运送到各个分销点。

    财务室里,孟凡会手里的算盘就没停下来过,往年一年也响不了几次的算盘,现在天天噼里啪啦响个不停,村会计的脸一天比一天笑的灿烂。

    苏家庄的整体村风焕然一新,除了那些死不悔改的街溜子、赌棍酒鬼外,绝大多数人都有了目标和奔头,希望的种子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悄然种下,只待黑暗里奋力的拼搏后重新发芽、开花,结成充满希望的果实。

    ……

    时间一晃,就到了9月底,食品厂发工资的日子到了。

    这一天恰巧是个星期日,苏妍便也返回了苏家庄。

    如今食品厂正忙,苏长格顾不上蚂蟥干的收购生意,刘庆华便大多数时间都在苏家庄待着,忙活着蚂蟥干的收购生意,这是她们起家的基础,还须得好好经营。

    徐奶奶则长期坐镇饺子馆,负责看管整个饺子馆的运营和管理。饺子馆里的职工们大都踏实听话,铁锤师傅也是个感恩的,一定程度上也辅助着徐奶奶管着店。而苏妍一日三餐也都在饺子馆里解决,每天也会忙活着饺子馆里的各项事务,倒也不会让年纪渐大的徐奶奶操劳太多。

    一家三口各有各的忙碌。

    ……

    食品厂自从7月底开始偷摸地用土法生产,一边盖着厂房一边报批各项手续,一直到8月底才正式开机生产,中间又一个月的时间偷摸着生产,受限于人工的速度,生产的数量不算太高。

    后来又贷款买设备,购买原材料等各种开支,厂子的公账上是一边是进着钱,一边是出着账,进的没有出的多,也没有足够的钱支付工资。

    自从厂子正式开工后,再加上苏妍的各种销售手段,资金也在慢慢回笼。整个九月份赚的钱,大都是从苏妍的饺子馆里销售出去的,再后来各个分销点也在陆续进账,公账又进了陆续进了一批钱,前前后后忙活了一个月,才终于凑够了足够的钱,来发放工人们的工资。

    每个月的月底是食品厂发工资的时间,月底发放的是当月的工资。这是苏妍在第一次职工大会上就明确提了出来的。

    上一世,她假期打工时也遇到过无良的老板,那些所谓的老板明明开着豪车,抽着好烟,喝着上千元一瓶的好酒,却昧着良心,将打工人那区区几百块的工资一拖再拖,从上个月拖到下个月,再从下个月拖到下下个月。

    虽然最后给了,但给的不痛不快的,就像喉咙里像卡了根鱼刺,不上不下的让人膈应。

    所以苏妍烦透了那些拖欠工资的无良老板。

    这次设置食品厂发放工资的时间时,她直接敲定了当月工资当月发放,绝不拖欠一天。

    但第一个月刚起步,公账上的钱确实不够,所以苏妍才那么拼命地营销、卖货,铺设销售网络,只要产能跟上去了,在这个物资短缺的时代,赚钱的机会多的是。

    临近9月底的时候,厂里要发工资的消息就传开了。

    工人们也都一个个翘首以待,期盼着能领到人生的第一笔工资。

    食品厂的工人们根据不同岗位和上工时间的不同核算工资。

    一九九一年,安城县国营正式职工月平均工资在160-300元之间,这个收入已经赶上农民家庭一年的收入了。

    食品厂刚起步,还背负着3万元的贷款,因此普通工人月工资暂定68元,全勤奖20元,产质奖20元,文化奖10元,加起来百元出头,这个收入水平已经和县里国营职工的收入持平了。

    工人们要是做的好的话,一个月的收入就赶上了一亩地一年的收成。

    管理层的基本工资要比工人们高40元,每个月108元,其他奖励同上;原料加工及清洗车间的工人工资要低一点,因为这里的工人相比其他车间的工人来说,年纪要大上一点,文化水平要低一些,也不会操作机器,所以相应的月工资就少一些,每个月58元,其他奖励同上。

    虽然当时的职工大会上,人们为这个工资数目雀跃欢呼,但实际上却并不敢抱太大的希望。村支书让干啥他们就干啥,两眼一抹黑就跟着踏入了一个全新未知的领域,从一个贫苦的农民转变成拿着工资的工人,从七月底干到了九月底,辛苦忙碌了俩月,还没见到一分钱,更不知道厂子的未来到底如何,能拿到多少工资?

    第一个月孟会计很抱歉地给大家说工厂刚起步,账上没钱,还背着3万的债,等以后厂子账上有钱了,一块给大家发放。

    万事开头难,厂子刚起步比较难,大家都理解,也没有哪个不长眼的非要急赤白脸地要工资。

    而现在,终于听到了要发放工资的消息了!

    ……

    财务室的门前,围满了等待领工资的工人们,一个个都踮着脚伸着脖子往里瞧,门口有孟凡会的副手叫着名字,叫到名字的工人便举着手,兴奋地挤进去领工资。领了工资出来的工人被后面等待的人们围上去,七嘴八舌地盯着手里的票子,一叠声的问领到了多少钱,然后集体发出“哇”的惊呼声。

    场面煞是热闹。

    苏妍和苏长格过来的时候,看到的便是眼前热闹的场景。

    也不知道人群里是谁起了头,叫了一声:“小苏总来了!” 拥挤的工人们纷纷转身,快速地让开了一条道,一道道慈爱的、兴奋的、赞叹的目光看着她,纷纷和她、苏长格打着招呼。

    苏妍微笑着和村里的这些叔叔、伯伯、嫂子、大婶们点头招呼,然后在众人喜悦的目光里走进了财务室。

    财务室里的桌子上摆着一摞摞面值不一的毛票,还有一摞摞面值不一的备用硬币。

    村会计孟凡会一边核对着人名、上工天数、工资收入,一边将数好的工资交到工人手里。

    忙活了半个多小时后,所有工资全部发放完毕,苏妍几人出了财务室,才发现已经领了工资的人们,还围拢在门口未曾离去。

    攥着厚厚一沓的两个月的工资,手心里真切地感受着钞票的质感,握在手里像握住了无尽的希望,对未来的期盼,在场的工人们都忍不住红了眼。

    这些生活在最底层的、贫穷的、遭人嫌弃的泥腿子们啊,这一辈子最大的梦想,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跳出农门,变成人人羡慕的工人、干部,能吃上国粮,不再在农业地里吃苦受罪,像他们以及他们的父辈那样,一辈子匍匐在田间地头,风里来雨里去,为了一点果腹的粮食拼死拼活地种地干活。

    无数贫寒子弟能翻身的唯一希望就是考学,全家人勒紧裤腰带,举全家托举之力,拼死拼活、砸锅卖铁供孩子读书,为孩子能跳出去,不惜将自己弯成一张弓,一座桥,做孩子跨越阶层的垫脚石。

    而寄托了他们全部希望的孩子,也拼死拼活、努力奋斗了十多年,才能获得参加考试的资格。受限于教育资源的贫瘠和落后,即使他们拿到了那张资格证,真正能跳出去的,几乎都是凤毛麟角。

    还有很多的背负了祖辈父辈希望的孩子,因为贫穷,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还没有到达取得考试资格的阶段,就被迫终止了求学的道路,和他们的父辈一样,一生都束缚在这片土地上,走着同样的老路,过着同样麻木的生活。

    但是现在,他们这些土里刨食的农民,被人瞧不起,被人踩在脚底下的泥腿子,心里的那个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如今,却在家门口就实现了!

    他们成了工人,真正的工人,能每个月领到工资的工人!现在工资就在他们手里攥着,在兜里捏着,厚厚的一沓,热乎乎的,给了他们无限的底气和迎接未来的勇气!

    而这一切,都是苏妍这个小妮子牵头引起来的,都是她带头做起来的。因为苏妍,苏家庄才有了苏记食品厂,他们也才能在家门口就能当上了工人,领上了不菲的工资!

    领到了工资的人们哭哭又笑笑,场面一度混乱,就连孟凡会,也忍不住红了眼眶。

    “苏妍啊,真谢谢你……”、“你叫什么啊,应该叫小苏总!”、“啊,对对对,我高兴的都迷糊了,应该叫小苏总……”

    ……

    人们开心的议论着,兴奋着,看向苏妍的目光带着无限的尊重和感激。

    老百姓的心思很复杂,村里的人情交际处处都有可能影响到敏感的神经,造成矛盾冲突;但是老百姓的心思也很简单,谁能带着他们走上正路,过上好日子,他们就会从内心里认可你,尊重你,保护你!

    苏妍为食品厂来回奔波,为产品的销售费尽心思,为新产品的研发奔走劳累……食品厂的人们不是瞎子,谁心里都有一杆秤,他们发自内心的一句“小苏总”并不是调侃,而是内心深处最大的认可和尊重。

    也就是从这一天起,苏妍在食品厂,在苏家庄人们的心中,就是那个独一无二的“小苏总”,这个称呼也成了苏妍日后在故乡人心里的一张名片。

    而苏妍的母亲刘庆华,在村里的地位和在人们心中的分量,也随之水涨船高,备受村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