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秋水 第227章 萧郎殊荣
王朝余晖,就这样渐渐落入了沉沉夜幕。
日落月出,长夜未央。晓风晨曦,朝霞满天。
斗转星移,遂有昼夜交替,四季轮回。而尘世间的兴亡盛衰、沧海桑田,多半也与此相类似吧……
“赵姑娘,”只听青儿轻声说道,“今夜里,是不是要把酒言欢一番了?”
赵昭婷淡淡一笑:“到时候,刘大将军会让你一醉方休的……”
一旁的刘大将军听得出来,一旦大事告成,自然是要大摆筵席,好好地庆贺一番的。
“赵姑娘,青儿姑娘,就等着看好戏吧……”刘大将军说着,先是哈哈一笑,接着昂首阔步,向皇宫大门口走去。
东晋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六月,晋恭帝司马德文迫于情势,禅位于当朝大丞相刘裕。至此,延续了一百零三年的东晋王朝,寿终正寝。
刘大将军刘裕即位之后,改国号为“宋”,并改元“永初”。当时,雄踞北方的北魏,立国已是三十余年。南北对峙的局面,就此形成。由此,历史进入了南北朝时期。
为了与数百年之后赵匡胤所建立的“宋朝”(960-1279年)相区别,后人一般将刘裕所建立的“宋”,称为“刘宋”或者“南朝宋”。
刘宋永初元年七月的一天夜里,刚刚登基不久的刘裕,特设私宴,盛情款待萧正涛、赵昭婷、青儿三人。
酒过三巡,寒暄客套也差不多了,刘裕这样说道:“昭婷啊,朕隐约记得,大汉王朝曾经有一个名扬四海的巾帼才女,你能为朕分说一二吧?”
赵昭婷暗自思忖道:刘大将军既然已经登基,就是一言九鼎的圣上了。他既然开口说起这样的一个人,自然也是心中有数的。换句话说,他这是在试探我……
“圣上,”赵昭婷试着这样说道,“圣上说的是班昭吧?”
皇上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缓缓地说道:“对于班昭,人们知晓得较多的,是她继承父兄的遗愿,最终完成了《汉书》的编撰。其实,这位史学大师,还奉召入宫,致力于女德方面的教诲。甚至,太后临朝之时,也曾经参与政事。就算是放眼数百年的大汉王朝,这样的女杰,着实也是不多见的啊……”
赵昭婷暗自揣度道:圣上跟我说起这些,主要的目的,自然不是为了回顾一下尘封的往事,点评一下历史人物。其实,他是在暗示我,要以班昭为榜样,在后宫的教化、礼仪等方面,有所作为。甚至,希望我能够“以身作则”,在上层名媛之中,树立起一个标杆。其实,我一向自称“民女”,才疏学浅,只怕难以担此重任……
“民女何德何能,怎么能够与班姑相提并论?”赵昭婷谦逊道。
皇上哈哈一笑:“昭婷啊,要说文才,你或许尚有不及。不过,你年纪轻轻的,前景不可限量啊!至于武学嘛,倒是难得一见的奇才了!朕的意思就是,如今王朝新立,急需各方面的才俊之士。因此,你作为朕的老部属,可不能敷衍塞责啊!”
“圣上既有此意,昭婷若再妄自菲薄,不思进取,倒是,倒是辜负了圣上的知遇之恩了……”赵昭婷缓缓地说道。
眼见赵昭婷口风有所松动,刘裕甚是欣慰,只听他这样说道:“班姑单名一个昭字,而我们的赵姑娘呢,名字之中正好也有这个昭字,倒是巧合了!昭婷啊,你一向不汲汲于富贵功名,这一点,朕是了然于心的。只是,眼下正是百废待兴之时,作为朕的心腹、亲信,你若只想着清闲自在,旁人见了,又会怎么想呢?”
赵昭婷心想:圣上的这番话,语重心长,可谓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了。若是再长上个三四十岁,我自然可以说些年老多病告老还乡之类的话语。而现在呢,就只能够先硬着头皮,先奔忙几年再说了。圣上都能够“老骥伏枥”,作为后辈,我如何还能够想着逍遥自在?
“圣上,”赵昭婷试着这样说道,“圣上既有此意,昭婷却之不恭。嗯,昭婷才疏学浅,多半也只能够领个闲差,庶竭驽钝,为社稷苍生,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
“昭婷啊,”皇上欣慰不已,“你能够以社稷苍生为念,也不枉朕当年的一片苦心了。嗯,这样吧,以后,你和青儿姑娘一起,要在女德、后宫等方面,有所建树……”
“属下,属下遵命!”一旁的青儿应声说道。
眼见自己的属下都开口了,赵昭婷如何还能够敷衍塞责?于是,淡淡一笑之后,她斩钉截铁道:“但请圣上吩咐,属下遵命!”
皇上露出一丝欣慰的微笑,沉声道:“如此,如此甚好!”
接下来,三人就相关事宜,简单地交流了一番。
这位登基未久的皇上,也就是赵昭婷、青儿此前口中所说的刘大将军,素来以行军作战着称,至于后宫名媛方面的事情,就只能提个框架、说个大概了。不过,对于巾帼之事,作为女儿身,赵昭婷与青儿,倒是甚为在行。因此,这一番商议,也还是颇有成效的。
眼见此事暂时告一段落了,皇上端起酒杯,这样说道:“萧兄弟,你,你在想些什么呢?”
赵昭婷心头一怔:赴会之前,这件事情,我就已经想过了。也曾经心存侥幸,觉得皇上或许不会再提起。然而,冷静地想一下,如果不是为了这件事情,他怎么会有心相邀呢?由此看来,事情就是事情,总是要有一个明确的说法的……
这样想着,她的目光,下意识地转向了萧正涛。
这一刻,她也注意到了,皇上的目光,恰似穹庐笼罩大地一般,网住了萧正涛的整个脸庞。
只听萧正涛这样回应道:“圣上,正涛此前犹豫不决、举棋不定,甚是歉疚、羞惭……”
刘裕哈哈一笑:“萧兄弟,再怎么说,那都已经是以前的事情了。朕读书不多,不太喜欢弯来绕去的。因此,朕真正想知晓的,依然是萧兄弟现在的想法……”
这尘世间,又有多少人敢跟皇上称兄道弟呢?
此时此刻,刘裕不惜放下架子,直呼对面这个二十上下的年轻人为“萧兄弟”!他心中的诚挚与期待,溢于言表。是啊,如果不是这样,他甚至根本就没必要请萧正涛赴宴。
遥想两百多年之前,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这一次,刘裕效法前人,求贤若渴,有心要请萧正涛为自己效力,其真心诚意,与当年的佳话,倒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了!
也就在这一瞬间,赵昭婷心思飞闪如电:到了这一刻,刘大将军依然称萧正涛为“萧兄弟”,这又是为了什么呢?
大致说来,萧正涛尽管属于大宋子民,只是,他一直不曾在朝中任职。因此,某某“爱卿”之类的称呼,皇上似乎也说不出口吧?
为此,对于此前的这样一位救命恩人,就只能以兄弟相称了?
只是,就算刘大将军可以这样说,若是让另外的那些臣下知晓的话,那又如何呢?不难想象,那些文武大臣,多半就会觉得:好你个萧正涛,皇上都跟你称兄道弟了,我们这些老部下,那张老脸,又将往哪儿搁呢?
刘大将军一直都喜欢说,自己读书少,文才有限。其实,就是这样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就不难想象,他长于攻心,善于不战而屈人之兵!不妨试想一下,当萧正涛体会出这句话的深意之后,还能处之泰然吗?
皇上跟你称兄道弟,那是因为皇上宽厚仁慈、礼贤下士。
而你呢,却不能不识趣:因为,朝野内外,就你一个人“享此殊荣”,相应地,你也就站在了众人的对立面!
试想一下,那些文武大臣、衮衮诸公,见到你萧正涛之后,是不是也要恭恭敬敬地喊一声“萧兄弟”呢?
而且,就算人家这样喊,你就能够坦然接受吗?毕竟,你只是一介布衣,并没有一官半职的。
如果你不想成为众矢之的,唯一可行的办法,似乎也只能是,接受皇上的委任,先弄个差事当当。
这样一来,皇上就把萧正涛置于群臣的对立面,以此迫使“萧兄弟”就范!
由此也不难想象,到了这一步,萧正涛能够选择的余地,其实也不多了。
如果再说得长远一点,不到两年的时间,刘大将军先后废掉了大晋的两个皇帝,而且,都是“兵不血刃”的。如果是文官类的权臣,或许还好理解,而刘大将军呢,偏偏就是一个武将!文臣都做不到的事情,作为一个武将,他偏偏就做到的!单就这一点而论,刘大将军的手腕,就非同凡响。我记得很清楚,大晋的最后一个皇上,也曾想着争辩几句,然而,刘大将军的宝剑,尚未完全出鞘,那个大晋皇上,就低头屈服了。
此前的刘大将军,如今的大宋开国之君,到底在想些什么呢?
此前的几年,他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将大晋社稷,化为己有。于是,就想方设法,将军队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这样一来,大晋皇帝,以及一些忠于晋室的文武大臣,就算心有不甘,面对着手握重兵的当世第一权臣,也就只能徒呼奈何了。
与此同时,当他发现,我和青儿所想的,与他的宏图大业,大体上相似,于是,对于我和青儿的想法和行动,也是鼎力支持,不遗余力的。
经过两三年的稳扎稳打,刘大将军的这个目标,已经实现了。
那么,接下来他所要做的事情,应该与北伐大业有关吧?
从表面上看,最近几年,他一直兵权在手,再加上如今已然成为九五之尊,要挥师北伐,应该不成问题了吧?
只是,他迟迟没有采取行动,至少也意味着,他觉得,某些方面的准备工作,尚有待于提升?
兵权在手,也能够举全国之力,为何还要迟疑再三呢?
一个可能的原因,应该就是,战将方面,依然不足。
想想也是,刘大将军此时,已然是年近花甲,在行军打仗方面,早已无法跟前些年相提并论了。而他此前的那些手下,能够独当一面的武将,特别是智勇双全的武将,依然较少。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的目光,才最终转向了萧正涛!
是啊,如果人手足够的话,他就不会盯着“萧兄弟”不放了!
将才,尤其是帅才,这方面的不足,已然成为制约他出师北伐的瓶颈。为此,他才会如此看重萧正涛!
只是,萧正涛的身份,却是颇为独特的。
萧正涛无心于功名利禄,而且,还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对此,刘大将军深知,这样的人,是不能够勉强的。
然而,如果轻易放弃,那出师北伐的大事情,却又无从谈起!
这样一来,才出现了这一次私人宴请。
对于萧正涛,我的熟悉程度,似乎也依然不够。
不过,有一点到是可以肯定的,放眼如今整个大宋天下,能够得到皇上如此垂青的,似乎也只有他这样一个人了!
对此,萧正涛会不会觉得很欣慰,很激动,甚至很骄傲呢?
不过,说真的,我都要为他感到骄傲了。
熟悉他的人,其实并不多;而我呢,却能够跻身其中。
周文王眼中的姜太公,汉高祖眼里的韩信,刘备心目中的诸葛亮……我能够想起的,也就是这样的几个人了。
要说萧正涛的真实本事,我识见有限,自然不便于妄下结论。然而,从刘大将军的器重程度来看,这位萧世兄,确实不容小觑。
此前,我也一直在想,这位萧世兄,凭什么如此高人一等、自视甚高?确实,你从孙复的手下,为刘大将军解围。只是,就此居功自傲,也未见得就很高明吧?
此刻想来,萧正涛敢如此拿架子,自然还是因为,他总觉得,跟刘大将军,自己手上还有讨价还价的筹码……
萧正涛拱手作揖,紧接着,就是单膝下跪……
日落月出,长夜未央。晓风晨曦,朝霞满天。
斗转星移,遂有昼夜交替,四季轮回。而尘世间的兴亡盛衰、沧海桑田,多半也与此相类似吧……
“赵姑娘,”只听青儿轻声说道,“今夜里,是不是要把酒言欢一番了?”
赵昭婷淡淡一笑:“到时候,刘大将军会让你一醉方休的……”
一旁的刘大将军听得出来,一旦大事告成,自然是要大摆筵席,好好地庆贺一番的。
“赵姑娘,青儿姑娘,就等着看好戏吧……”刘大将军说着,先是哈哈一笑,接着昂首阔步,向皇宫大门口走去。
东晋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六月,晋恭帝司马德文迫于情势,禅位于当朝大丞相刘裕。至此,延续了一百零三年的东晋王朝,寿终正寝。
刘大将军刘裕即位之后,改国号为“宋”,并改元“永初”。当时,雄踞北方的北魏,立国已是三十余年。南北对峙的局面,就此形成。由此,历史进入了南北朝时期。
为了与数百年之后赵匡胤所建立的“宋朝”(960-1279年)相区别,后人一般将刘裕所建立的“宋”,称为“刘宋”或者“南朝宋”。
刘宋永初元年七月的一天夜里,刚刚登基不久的刘裕,特设私宴,盛情款待萧正涛、赵昭婷、青儿三人。
酒过三巡,寒暄客套也差不多了,刘裕这样说道:“昭婷啊,朕隐约记得,大汉王朝曾经有一个名扬四海的巾帼才女,你能为朕分说一二吧?”
赵昭婷暗自思忖道:刘大将军既然已经登基,就是一言九鼎的圣上了。他既然开口说起这样的一个人,自然也是心中有数的。换句话说,他这是在试探我……
“圣上,”赵昭婷试着这样说道,“圣上说的是班昭吧?”
皇上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缓缓地说道:“对于班昭,人们知晓得较多的,是她继承父兄的遗愿,最终完成了《汉书》的编撰。其实,这位史学大师,还奉召入宫,致力于女德方面的教诲。甚至,太后临朝之时,也曾经参与政事。就算是放眼数百年的大汉王朝,这样的女杰,着实也是不多见的啊……”
赵昭婷暗自揣度道:圣上跟我说起这些,主要的目的,自然不是为了回顾一下尘封的往事,点评一下历史人物。其实,他是在暗示我,要以班昭为榜样,在后宫的教化、礼仪等方面,有所作为。甚至,希望我能够“以身作则”,在上层名媛之中,树立起一个标杆。其实,我一向自称“民女”,才疏学浅,只怕难以担此重任……
“民女何德何能,怎么能够与班姑相提并论?”赵昭婷谦逊道。
皇上哈哈一笑:“昭婷啊,要说文才,你或许尚有不及。不过,你年纪轻轻的,前景不可限量啊!至于武学嘛,倒是难得一见的奇才了!朕的意思就是,如今王朝新立,急需各方面的才俊之士。因此,你作为朕的老部属,可不能敷衍塞责啊!”
“圣上既有此意,昭婷若再妄自菲薄,不思进取,倒是,倒是辜负了圣上的知遇之恩了……”赵昭婷缓缓地说道。
眼见赵昭婷口风有所松动,刘裕甚是欣慰,只听他这样说道:“班姑单名一个昭字,而我们的赵姑娘呢,名字之中正好也有这个昭字,倒是巧合了!昭婷啊,你一向不汲汲于富贵功名,这一点,朕是了然于心的。只是,眼下正是百废待兴之时,作为朕的心腹、亲信,你若只想着清闲自在,旁人见了,又会怎么想呢?”
赵昭婷心想:圣上的这番话,语重心长,可谓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了。若是再长上个三四十岁,我自然可以说些年老多病告老还乡之类的话语。而现在呢,就只能够先硬着头皮,先奔忙几年再说了。圣上都能够“老骥伏枥”,作为后辈,我如何还能够想着逍遥自在?
“圣上,”赵昭婷试着这样说道,“圣上既有此意,昭婷却之不恭。嗯,昭婷才疏学浅,多半也只能够领个闲差,庶竭驽钝,为社稷苍生,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
“昭婷啊,”皇上欣慰不已,“你能够以社稷苍生为念,也不枉朕当年的一片苦心了。嗯,这样吧,以后,你和青儿姑娘一起,要在女德、后宫等方面,有所建树……”
“属下,属下遵命!”一旁的青儿应声说道。
眼见自己的属下都开口了,赵昭婷如何还能够敷衍塞责?于是,淡淡一笑之后,她斩钉截铁道:“但请圣上吩咐,属下遵命!”
皇上露出一丝欣慰的微笑,沉声道:“如此,如此甚好!”
接下来,三人就相关事宜,简单地交流了一番。
这位登基未久的皇上,也就是赵昭婷、青儿此前口中所说的刘大将军,素来以行军作战着称,至于后宫名媛方面的事情,就只能提个框架、说个大概了。不过,对于巾帼之事,作为女儿身,赵昭婷与青儿,倒是甚为在行。因此,这一番商议,也还是颇有成效的。
眼见此事暂时告一段落了,皇上端起酒杯,这样说道:“萧兄弟,你,你在想些什么呢?”
赵昭婷心头一怔:赴会之前,这件事情,我就已经想过了。也曾经心存侥幸,觉得皇上或许不会再提起。然而,冷静地想一下,如果不是为了这件事情,他怎么会有心相邀呢?由此看来,事情就是事情,总是要有一个明确的说法的……
这样想着,她的目光,下意识地转向了萧正涛。
这一刻,她也注意到了,皇上的目光,恰似穹庐笼罩大地一般,网住了萧正涛的整个脸庞。
只听萧正涛这样回应道:“圣上,正涛此前犹豫不决、举棋不定,甚是歉疚、羞惭……”
刘裕哈哈一笑:“萧兄弟,再怎么说,那都已经是以前的事情了。朕读书不多,不太喜欢弯来绕去的。因此,朕真正想知晓的,依然是萧兄弟现在的想法……”
这尘世间,又有多少人敢跟皇上称兄道弟呢?
此时此刻,刘裕不惜放下架子,直呼对面这个二十上下的年轻人为“萧兄弟”!他心中的诚挚与期待,溢于言表。是啊,如果不是这样,他甚至根本就没必要请萧正涛赴宴。
遥想两百多年之前,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这一次,刘裕效法前人,求贤若渴,有心要请萧正涛为自己效力,其真心诚意,与当年的佳话,倒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了!
也就在这一瞬间,赵昭婷心思飞闪如电:到了这一刻,刘大将军依然称萧正涛为“萧兄弟”,这又是为了什么呢?
大致说来,萧正涛尽管属于大宋子民,只是,他一直不曾在朝中任职。因此,某某“爱卿”之类的称呼,皇上似乎也说不出口吧?
为此,对于此前的这样一位救命恩人,就只能以兄弟相称了?
只是,就算刘大将军可以这样说,若是让另外的那些臣下知晓的话,那又如何呢?不难想象,那些文武大臣,多半就会觉得:好你个萧正涛,皇上都跟你称兄道弟了,我们这些老部下,那张老脸,又将往哪儿搁呢?
刘大将军一直都喜欢说,自己读书少,文才有限。其实,就是这样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就不难想象,他长于攻心,善于不战而屈人之兵!不妨试想一下,当萧正涛体会出这句话的深意之后,还能处之泰然吗?
皇上跟你称兄道弟,那是因为皇上宽厚仁慈、礼贤下士。
而你呢,却不能不识趣:因为,朝野内外,就你一个人“享此殊荣”,相应地,你也就站在了众人的对立面!
试想一下,那些文武大臣、衮衮诸公,见到你萧正涛之后,是不是也要恭恭敬敬地喊一声“萧兄弟”呢?
而且,就算人家这样喊,你就能够坦然接受吗?毕竟,你只是一介布衣,并没有一官半职的。
如果你不想成为众矢之的,唯一可行的办法,似乎也只能是,接受皇上的委任,先弄个差事当当。
这样一来,皇上就把萧正涛置于群臣的对立面,以此迫使“萧兄弟”就范!
由此也不难想象,到了这一步,萧正涛能够选择的余地,其实也不多了。
如果再说得长远一点,不到两年的时间,刘大将军先后废掉了大晋的两个皇帝,而且,都是“兵不血刃”的。如果是文官类的权臣,或许还好理解,而刘大将军呢,偏偏就是一个武将!文臣都做不到的事情,作为一个武将,他偏偏就做到的!单就这一点而论,刘大将军的手腕,就非同凡响。我记得很清楚,大晋的最后一个皇上,也曾想着争辩几句,然而,刘大将军的宝剑,尚未完全出鞘,那个大晋皇上,就低头屈服了。
此前的刘大将军,如今的大宋开国之君,到底在想些什么呢?
此前的几年,他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将大晋社稷,化为己有。于是,就想方设法,将军队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这样一来,大晋皇帝,以及一些忠于晋室的文武大臣,就算心有不甘,面对着手握重兵的当世第一权臣,也就只能徒呼奈何了。
与此同时,当他发现,我和青儿所想的,与他的宏图大业,大体上相似,于是,对于我和青儿的想法和行动,也是鼎力支持,不遗余力的。
经过两三年的稳扎稳打,刘大将军的这个目标,已经实现了。
那么,接下来他所要做的事情,应该与北伐大业有关吧?
从表面上看,最近几年,他一直兵权在手,再加上如今已然成为九五之尊,要挥师北伐,应该不成问题了吧?
只是,他迟迟没有采取行动,至少也意味着,他觉得,某些方面的准备工作,尚有待于提升?
兵权在手,也能够举全国之力,为何还要迟疑再三呢?
一个可能的原因,应该就是,战将方面,依然不足。
想想也是,刘大将军此时,已然是年近花甲,在行军打仗方面,早已无法跟前些年相提并论了。而他此前的那些手下,能够独当一面的武将,特别是智勇双全的武将,依然较少。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的目光,才最终转向了萧正涛!
是啊,如果人手足够的话,他就不会盯着“萧兄弟”不放了!
将才,尤其是帅才,这方面的不足,已然成为制约他出师北伐的瓶颈。为此,他才会如此看重萧正涛!
只是,萧正涛的身份,却是颇为独特的。
萧正涛无心于功名利禄,而且,还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对此,刘大将军深知,这样的人,是不能够勉强的。
然而,如果轻易放弃,那出师北伐的大事情,却又无从谈起!
这样一来,才出现了这一次私人宴请。
对于萧正涛,我的熟悉程度,似乎也依然不够。
不过,有一点到是可以肯定的,放眼如今整个大宋天下,能够得到皇上如此垂青的,似乎也只有他这样一个人了!
对此,萧正涛会不会觉得很欣慰,很激动,甚至很骄傲呢?
不过,说真的,我都要为他感到骄傲了。
熟悉他的人,其实并不多;而我呢,却能够跻身其中。
周文王眼中的姜太公,汉高祖眼里的韩信,刘备心目中的诸葛亮……我能够想起的,也就是这样的几个人了。
要说萧正涛的真实本事,我识见有限,自然不便于妄下结论。然而,从刘大将军的器重程度来看,这位萧世兄,确实不容小觑。
此前,我也一直在想,这位萧世兄,凭什么如此高人一等、自视甚高?确实,你从孙复的手下,为刘大将军解围。只是,就此居功自傲,也未见得就很高明吧?
此刻想来,萧正涛敢如此拿架子,自然还是因为,他总觉得,跟刘大将军,自己手上还有讨价还价的筹码……
萧正涛拱手作揖,紧接着,就是单膝下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