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双穿:都是些啥破开局 > 第132章 更加文明的方式

双穿:都是些啥破开局 第132章 更加文明的方式

    没隔几天,倭国发生的事情就传到了整个清政府,对于朝贡体系下的小国发生了灾难,宗主国表示一下慰问,实在是康熙皇帝自己对这样的一个国家也没有什么好感。

    “倭子国,最是反复无常之国。其人,甚卑贱,不知世上有恩谊,只一味慑于武威……故尔,不得对其有稍许好颜色。”1 大致的意思就是倭寇是最反复无常的。卑微而且下贱,并且不知道感恩,他们只会在武力面前才会屈服。所以,不能给他们好脸色。

    康熙皇帝对他们并没有什么好感,而这些倭寇却乖乖的非常听话,还非常的尊敬。果然,这些就是些贱皮子。

    因为,皇帝早就有过这样的话,亲近的人都会知道,自然也不会对倭寇和颜悦色。

    这件事情就是发生了而已,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毕竟朝堂上每天都有那么多的事情发生。

    四爷叫来景庄到他的府上,跟先生一起议事,景庄知道四爷身边有一位厉害的幕僚,名叫邬思道。而他觉得景庄的看法非常新奇,而且对西洋或者是说海外了解甚多。

    景庄这边刚坐下,弘晖就亲自奉了一盏茶过来,“呦?你今天没有去读书?”别看现在弘晖身体挺好,长得也高高壮壮的,只是他现在十岁小孩。

    “十一叔,阿玛说我已经长大了,要听一些事情了,听不懂没有关系,听完之后回去好好想,想明白了给他写一篇文章。”弘晖笑着回答。

    景庄… 这就他为什么不是精英,因为他压根就没有受过这方面的教育,自家的胖小子,教育环境堪忧啊。

    四爷跟邬先生坐好之后,四爷先问弘晖,这两天让他收集关于倭国朝堂上的消息,“今年是康熙四十六年,也是倭国的宝永四年。在位的天皇是东山天皇,而江户幕府的将军是德川纲吉。对于掌权的这位德川纲吉,民间的评价是褒贬不一,儿子特意去查过了,他改良了货币,使整个倭国的经济发生了更加混乱的情况。2”

    弘晖为四爷的嫡长子,也是他用心去栽培的继承人。自然,四爷把他带在身边时常的教导。这次也不例外,当弘晖知道了四爷的想法之后,立马也去进行调查。

    景庄坐在一旁,也非常赞许的点头,看来四爷父子两个就想从经济方面入手,不错,本来洋人进行的就是商贸性的活动。这会儿真的是趁你病,要你命了。

    “十一,你有什么想法吗?”四爷让儿子坐下之后,转头看坐在另一旁的弟弟。

    景庄一点都没有隐瞒,将他跟梁安若说的话进行整理,“听到洋人有一个黑三角贸易,简单来就是将那些黑人作为奴隶,卖到美洲的种植园和矿上。那么大的屁点小国,说实话,什么都不是很丰富,比较丰富的就是他们的人了。”

    至于海洋资源这一点还真是要等一等了。

    这一点的确是四爷跟邬先生晚上回来之后讨论的事情,那么大的地方他们知道没有什么好东西,不像是朝鲜半岛还有各种的药材和树木,而倭国好似什么都很短缺的样子。如同一个鸡肋似的,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可现在一看,的确他们没有别的了,人,倒是还有一些。

    而且看来洋人特别喜欢,做人口买卖,那么,不知道他们对这些倭国人有没有兴趣了。

    “他们刚经历过灾难,而且那个地方的确地震频繁,如果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是否会逃离?还有那些洋人信奉的上帝,不就是要带给苦难的人希望吗?”景庄听了旁边邬先生说的话,也点头,不错不错,这不是他们在做人口买卖,而是实行人道主义救援,灾难都有了,那还不赶紧跑呀!跑不了的,不是还有天主教在给他们洗脑啊。

    果然,聪明人的脑子就是转的快。

    顺着这个话题景庄继续聊,倭国实行这样的套路,是因为他们实在是没有什么东西可言,如果是换成别的那就要换个方法。

    说到后面景庄发现自己跟弘晖有点晕,是四爷跟邬先生打的谜语越来越多,和他们这些黑心肝的进行商量事情,没把自己卖了,已经是很不错。

    “十一,后面的事情,我会派一个人去跟洋人交涉。”四爷就算是自己想让洋人成为那把刀,他都不会自己亲手去沾染这件事情。他也提醒景庄,一切照旧,在他眼里这个十一弟,可是一个大宝贝,宝贝的用法可不是那么草率的。

    景庄点头明白四爷想要他做什么,更多的就是让自己来提醒他海外的事情,并且,这祸水东引,只是权宜之计,主要的还是因为自己压根儿就没有跟洋人直接对上的能力,尤其是在经济这一方面,那还有什么可等的,还不赶紧麻溜的发展自己!

    弘晖送走景庄之后,邬先生对着四爷说,“恭喜四爷,得一良才。”以前知道十一爷跟他家四爷关系好,但没有好到这种程度。现在,说的不好听一点,两方已经结党,而这位十一爷也是一位妙人。

    “那也要看用在什么地方。”四爷虽说这么回答,但心里也是这么想的,因为他发现景庄关注地方,永远都不是朝廷上的事情,但他做出的事,说出去的话都对朝廷有影响,所以,怎么用景庄,在四爷心里也有一个大概的构想。

    景庄回去之后,除了跟梁安若多说之外,的确是什么都没管,开玩笑,这事儿放心的交给四爷去处理就好了。他办事儿,自己放心。

    所有人都没有发现的时候,有几个洋人的商船,带着几位传教士,离开了华夏的港口,往东边去,那里有很多的人口,说不得是一个大买卖,毕竟大清现在对他们的态度不似从前。做商人的,不能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面。而且那个过来找自己的官员,告诉自己一个华夏的道理:事缓则圆。

    他们明白了,先出海走这么一圈,不耽误自己赚钱,回来的时候大清,还是有自己的朋友,还会有人欢迎自己来做生意的。他的那些富豪朋友们现在虽然担心,但还是过得无忧无虑,就说明这件事情出一趟海就能解决,明年的秋天,他们一定会回来的。

    而传教士听到有灾难,顺着船往那边走,有灾难好呀,这样他们的上帝就可以在另一片土地上发扬光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