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双穿:都是些啥破开局 > 第400章 变革

双穿:都是些啥破开局 第400章 变革

    俗话说得好,小会商量的是大事,大会商量的是小事。有什么要讨论的大事,自然要躲在小黑屋里,大家一同商讨,在大会商讨之前,就要把事情给定下来。

    景庄跟梁安若说完之后,其实他们两个都有一点担心,因为怕引起一些骚动,他们两个忘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现在思想的传播,一些必要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都已经没有。这句话现在的华夏处于稳步上升的一个过程之中。晚清末年再怎么样的荒唐,与现在蒸蒸日上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很多人都觉得已经找到了一条救国之路。

    若是找到了这条路,那为何还要去别的路上扑腾呢?沿着这一条正确的路往下继续走不就行了吗,所以还在他们小心的试探过程之中,很多民间的学子就纷纷写出文章,表达自己的治国理念。梁安若捡了几份呼声较高的文章看了看,顿时也放下了一半的心思,其实她跟景庄最怕的就是因为现在思想的不断涌入,传统理念跟现代理念剧烈相撞,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到最后只能在二选一的过程之中进行徘徊和选择。现在好了很多,对文章里面表达出来的意思,总结而言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或者是说借西方政体中好的东西来运用和消化。

    “中庸之道,几乎是刻在华夏的dNA里面,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会走极端的。”没错,景庄在里面还看到了中庸,虽然有的观念说的并不是特别好,但是,这种方向是没有错的。

    所以杨子任的计划书里面的第一条以民为主,这一点是上上下下都认可的,就算是高高在上的一些特权阶级也都默认了。在看到杨子任他们准备的材料里面,那简直就是一个大长篇的议论文,巴不得从三皇五帝开始说起,现在的情况和国际的大局势,不管从任何方面都来论证他们现在采取的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各国的公使和代表看到了华夏的这样文章,也不由得点头,他们也觉得如此说来并没有大错,虽然还有一些国家保留了皇室,但民主选举早就是大趋势。

    对于这个民的范围也是非常有意思,不管是种地的老百姓还是打工的工人,亦或是上在上学的学生,只要是没有特权的人,都属于民。可是有的人转念一想就感觉有哪里不对,但又说不出来。确定了这个基调之后就彻底的废除了买卖和奴隶,尤其是青楼,燕京城附近的所有青楼基本上都是一锅端了,但是华夏的青楼妓院,还有暗娼,那都是数不过来的。不把它从源头给遏制住,买卖人口这件事情就不可能停止。

    杨子任也知道过犹不及,而且他们这些人都很年轻,慢慢搞,总会给下一代人留下一个清明盛世,所以他的第一刀就开在了这个被众人唾弃的制度。而且他们都深知在这一点,几乎所有读过书,拥有权势的人都不会明面上站在反对的意见上,否则那简直就是要被唾沫星子给骂死呀。毕竟华夏人那是要面子,要到骨头缝里面了,哪敢说这种被人唾弃的话。明面上不敢,那暗地里可以搞些小动作。

    为此,景庄他们也是心知肚明,因为这是碰触到了一些人的利益上面了,他们不敢明面反对,就是知道自己这一边站着大意,所以只能暗地里捣鬼,但没有关系,暗地里捣鬼不怕,就怕他明面上出大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陆续的出了几个利于民生的政策,都是往好的方向推进。大家知道这只是可以做到一时之间的改变,没有动机的根本,但大家也知道,温水煮青蛙慢慢来,千万不能急。

    “就像我搭了一个积木,其实搭的不够好,因为还有很多问题,但是我已经搭出了一部分,保证这一部分好的积木不在我修整的过程中直接倒塌,所以我只能轻轻的碰触那些有问题的地方。等底盘彻底的打牢了,保证我搭好的那一部分积木,不会因此而倒塌的时候,那我就要大刀阔斧的改了。”梁安若用极其通俗易懂的话来讲解现在的情况,也在讲着是景庄跟杨子任他们慢慢行动的原因。是的,华夏现在已经往好的方向发展,现在小规模的改就是为了后面大刀阔斧的改奠定基础。景庄,杨子任,林怀杰,梁安民,夏远志等等等,他们有一个最大的优点,那就是年轻,年轻就代表有无限的可能,而那些年纪大的迂腐的,甚至是上一辈的掌权者,还能活多少年呢?

    更何况这些人有的还上过战场,手里有一支所向披靡的军队,还有不为人知的神兵利器,他们想改革,那是要比其他人要容易的很多的,只是现在投鼠忌器罢了。

    这样的行动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麻痹了各国的列强,而且现在时机超好,毕竟只有华夏对瓜分欧洲并不是很感兴趣,想的就是在这一次的和谈上取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已。再加上前面有俄国吸引各国的注意和炮火,自然而然的担子就减轻了很多。且在这一点上,因为俄国有两个政权并立且长期处于纷乱和战争的过程中,俄国那边思想的传播也并没有在华夏引起太多的波澜,只不过大家会发现西方这种思想,跟华夏的一些思想有所契合,但这也并不是很重要,大家都以为是把洋人好的一方面跟自己的结合而已。

    在大家激烈讨论,华夏的改革逐渐开始,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一支外交团队离开华夏,前往巴黎参加战后的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