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明途霸业 > 第31章 将帅失和

明途霸业 第31章 将帅失和

    六月三十日,朱由榔的案头,铺陈着冯双礼的急报,字迹潦草,透着一股子焦灼。清军铁蹄,如洪流般自常德涌出,武冈、靖州、沅州已陷,洪承畴亲率的八万雄师,正挟着雷霆之势,朝镇远疾驰而来。冯双礼料定,不出十日,镇远城下,必将战云密布。

    镇远,黔东之锁钥,滇楚之咽喉,一城之安危,关乎西南半壁。它不仅是中原通向西南边陲的要冲,更是西南驿道上,商旅往来的必经之地。“黔东重镇、滇楚要冲”,这八个字,承载着镇远的荣耀与重担。

    冯双礼在信中,字字铿锵,誓言死守镇远,不让清军前进一步。他深知,洪承畴的军队,装备精良,火炮林立,但冯双礼更信奉,守土有责,城在人在。他将倾尽全力,耗其有生力量,哪怕玉石俱焚,也要让清军知道,镇远,不是他们轻易能够染指的地方。

    信中,冯双礼还不忘提醒朱由榔,贵阳城的防御,不可掉以轻心。他相信,即使清军能够突破镇远,也必将是一支疲敝之师,损失惨重。而贵阳城,城高池深,更有皇帝陛下的天威护佑,定能以逸待劳,迎头痛击,让敌军有来无回。

    朱由榔的眉头紧锁,烛火摇曳之下,他的影子在墙上拉得老长。案上的地图被他反复审视,手指在镇远与贵阳之间徘徊不定。镇远若失,贵阳门户洞开,西南防线将如塌方一般,一溃千里。但若亲率大军前往支援,贵阳空虚,又恐被敌所趁。

    他深知,洪承畴乃是清军中的佼佼者,用兵如神,其手下的八万精兵,更是百战之余,锐不可当。而冯双礼虽然忠勇,镇远城虽坚固,但能否抵挡住清军的狂澜,他心中没有底。

    朱由榔站起身,步出殿外,仰望星空。夜色中的星辰,似乎也在默默注视着这场关乎生死的抉择。他深吸一口气,心中渐渐坚定起来。镇远是西南的重镇,若镇远失守,整个西南将无险可守,后果不堪设想。

    思虑再三,朱由榔心中已有决断,他要亲率虎贲,驰援镇远。作为九五至尊,若能身临抗清前线,这无疑是对三军士气最大的提振。

    洪承畴,这位昔日大明的三朝元老,如今却成了清军的马前卒。朱由榔冷笑,他不信洪承畴麾下的士兵,会个个死心塌地,效忠于那些剃发易服的满清鞑子。人心都是肉长的,大明三百年的恩泽,岂是一朝一夕就能割舍的?

    若他,大明的皇帝,能站在镇远的城墙之上,那些曾受大明恩泽的子民,心中定会掀起波澜。或许,这波澜足以成为击溃敌军的汹涌波涛。

    朱由榔回到案前,铺开黄绫,提笔如出鞘,龙飞凤舞,给冯双礼回了一封信。信中,他不仅赞扬了冯双礼的忠勇,更昭告了自己的决心。他告诉冯双礼,作为大明的皇帝,他将亲率精兵,暗渡陈仓,神不知鬼不觉地支援镇远,与冯双礼一道,内外夹击,誓要将清军击退。

    信的末尾,朱由榔如是写道:“朕意已决,将亲率王师,共赴镇远。望尔坚守城池,待朕大军一到,便是清虏授首之时。朕相信,大明的儿郎们,不会忘记自己的根在哪里,他们的心,永远向着大明!”

    封好信件,朱由榔立即召集亲信将领,商讨进军事宜。

    在行宫深处的御书房中,灯火通明,映照着一张巨大的沙盘,上面山川河流、关隘城池,尽收眼底。这沙盘是朱由榔特意命人制作,它精准地还原了贵州的山川地貌。

    众人围坐在沙盘前,目光如炬,讨论着进军的路线。从镇远到贵阳,要经过的不仅是山川河流,更是一道道生死攸关的防线。鸡鸣关、十里关、七星关……每一个名字都重若千钧,它们是西南的屏障,也是清军的眼中钉。

    “若要保贵阳无虞,则必守镇远。”马进忠沉声说道,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坚定与决心。支援镇远已成定局,现在要确定的是派多少人合适?由谁率领?这是一场关乎生死、关乎存亡的抉择。

    如果去的人少,不过是杯水车薪,影响不了战局的走向。如果派的人多了,贵阳就会面临防御空虚的问题。万一洪承畴派遣精锐绕道攻贵阳,那将是一场灾难。

    马宝的声音坚定而有力:“城中目前共有精兵三万余,百姓十余万,青壮六成。守城时可动员百姓一起,近期,百姓们也操习了军阵之法,可堪一用。可派两万精兵驰援镇远。”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贵阳城防的自信。

    然而,马进忠却有不同的看法,他进言道:“不妥,贵阳乃天子行辕所在,不容有失,臣愿率精兵一万,驰援兴国公。”

    随即,朝堂上的气氛变得紧张而热烈,马维兴、武大定、李昂、岑武等将领纷纷请战,他们的声音如同战鼓般激昂。

    朱由榔坐在龙椅上,目光如炬。他缓缓站起身,环视着这些忠心耿耿的臣子,沉声说道:

    “朕心甚慰,有尔等忠良之士,大明定能早日中兴。此战,朕率一万精兵驰援镇远,与兴国公同心协力,共抗强敌。马宝,朕命汝主持贵阳防务。马维兴、马进忠朕命尔等为后援,率一万精兵随时准备接应。武大定、岑武,朕命尔等随朕进军。李昂,朕命汝保护皇后和太子安危,不得有误。”

    “陛下不妥!”众将急呼。

    话音刚落,众将急呼,马宝更是上前一步,面带忧色地说道:“陛下不妥!陛下乃万金之躯,身系万民安危。岂可以身犯险?陛下若亲临前线,如有不测,将如何是好?”

    马维兴亦开口劝到:“陛下,臣以为,君主亲征虽能鼓舞士气,但亦有诸多不可预知之险。陛下乃国家之本,若稍有闪失,后果不堪设想。臣恳请陛下三思。”

    李昂也上前劝谏,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陛下,臣以为,国事繁重,陛下若亲赴战场,朝中事务将无人主持。请陛下考虑留守贵阳,统筹全局。”

    朱由榔轻轻叹了一口气,他理解众人的担忧。他站起身,目光扫过每一位将领的脸庞,缓缓开口:

    “此战,关乎大明的生死存亡。朕意已决,不容有失。”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

    朱由榔继续说道:“朕知道,你们中有人担心粮草不足,有人担心兵力分散,更有人担心敌军的诡计多端。但朕要告诉你们,这些都不是我们退缩的理由。大明的江山社稷,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坚守与牺牲。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困难而放弃,更不能因为恐惧而逃避。”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更加深邃:“朕自幼饱读兵书,深知兵者,乃国之大事,死生之地,不可不察也。朕要告诉你们,此战,我们不能退,也无路可退。我们身后,是大明的万里河山,是无数百姓的家园。我们肩负的,不仅是自己的生命,更是大明的希望与未来。朕相信,只要我们心中有信念,手中有利剑,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打赢不了的战斗。朕将与你们并肩作战,共赴国难,直至最后一刻。”

    见朱由榔主意已定,诸将不再劝阻,大声高呼:“陛下英明,臣等愿效犬马之劳,誓死追随陛下,共赴国难!”

    此时,洪承畴正坐镇于沅州大营,眉头紧锁。他凝视着斥候急匆匆传来的军报。军报上的文字,如同一道道冷箭,直刺他的心房。

    镇远城下,明军大军陈列,防守森严,铁桶一般,无懈可击。守将冯双礼,乃是明朝的一员虎将,威名远播。这与之前的密报大相径庭,难道明廷的内讧已经平息?

    洪承畴原本以为,镇远城的明军会和沅州、靖州一样,一触即溃,不堪一击。然而,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一击。他的先头部队,在镇远城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惨败,几乎全军覆没,损失惨重。

    洪承畴深吸一口气,心中暗自思忖。他知道,这场战斗,远比他预想的要艰难。但他并未气馁,反而更加坚定了他的决心。他要亲自率领大军,与冯双礼一决高下,誓要攻下镇远城,为大清开疆拓土。

    突然,一声粗犷的吼叫划破寂静:“洪老匹夫,你不是说明廷内讧,不堪一击吗?”洛托,满清镶蓝旗的固山额真,气势汹汹地闯入了营帐,他如同一头受伤的野兽,带着满腔的怒火。

    “固山”在满语中意味着“旗”,而“额真”则是旗的领袖。固山额真,一旗之主,此刻却显得狼狈不堪。

    洪承畴缓缓抬头,目光如电,只见洛托身上血迹斑斑,烟尘覆盖,头盔早已不翼而飞,那曾经威风凛凛的长辫如今只剩下半截,仿佛刚从死亡的边缘挣扎回来。

    洪承畴的亲卫们挺身而出,试图阻挡这位气势汹汹的将军。洛托却毫不留情,抽出腰间的佩刀,一刀斩向那几个敢于阻挡他的奴才。

    亲卫们手忙脚乱地抵挡,却不敢真正伤害这位满清的贵族,毕竟在大清,满清旗人高高在上,而他们这些汉人,不过是低人一等的奴才。

    洛托身后的旗兵们更是嚣张跋扈,纷纷拔刀相向,刀锋直指洪承畴,战斗一触即发。

    洪承畴的幕僚,郭子治,勇敢地迈出一步,将两个亲卫拉到一旁,脸上挂着勉强的笑容,急切地说道:“洛托将军,有话好好说,何必动刀动枪,伤了和气。”

    洛托冷眼旁观,将郭子治的媚笑误解为嘲讽,他冷哼一声,一边怒骂,一边挥刀向郭子治砍去。

    洪承畴虽然年迈,但身手依然矫健,他挥剑如风,挡住了洛托的攻击,护住郭子治。

    双方的亲兵见主帅交锋,纷纷拔剑出鞘,剑拔弩张,只待一声令下,便要展开一场生死搏杀。

    营帐内的空气仿佛凝固,每一个呼吸都沉重如铅。

    洪承畴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痛苦,他知道今日之事,无法善了。

    “洛托将军,你我皆为朝廷效力,何必自相残杀?”洪承畴的声音低沉而有力,试图平息这场无谓的争斗。

    洛托的眼中却只有愤怒和羞辱,他咆哮道:“洪老匹夫,你打的什么如意算盘,你心里清楚!今日,我要用你项上人头,祭奠我死去的族人!”

    洪承畴内心涌动着一股难以言说的憋屈。

    武冈、沅州、靖州,这三座城池,都是由他麾下的汉军亲手攻下,而洛托的旗军却一无所获,这让他脸上无光,心中更是五味杂陈。

    皇帝派遣洛托前来,本意在于监军,而非攻坚。毕竟,旗人数量有限,他们承受不起太多的损失。因此,洛托自始至终都紧紧跟随在洪承畴的部队之后,履行着督战队的职责。

    他们一路势如破竹,轻取武冈、沅州、靖州,几乎是兵不血刃。洪承畴在沅州安营扎寨,准备在摸清镇远的防务虚实之后,再发动攻势。

    然而,洛托却无视了命令,亲率本旗兵马,不顾一切地直扑镇远。

    没想到却在镇远踢到了铁板。他不仅未能建立寸功,反而白白损失了数百旗人中的精锐,这让他的脸上更是挂不住。

    话音未落,洛托的刀锋再次挥舞起来,带着破空之声,直逼洪承畴。洪承畴身形一晃,巧妙地避开了致命一击,同时反手一剑,剑尖直指洛托的要害。

    两人的战斗愈发激烈,剑光刀影交织在一起。周围的亲兵们屏息凝视,不敢轻举妄动,生怕卷入这场搏斗。

    就在这时,郭子治突然大喊:“住手!朝廷有令,速速停手!”

    他的声音如同黄钟大吕,让两人的动作不由自主地一顿。洛托和洪承畴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疑惑和警惕。

    郭子治从怀中取出一卷黄绫,高声宣读:“朝廷有旨,命五省经略洪承畴统率中路大军,所有将领无论满汉,皆听其号令,违者斩立决,不得有误!”

    这是顺治帝前段时间下的伐明圣旨,还好他机智,一直带在身边,如今终于起了效果。

    听到朝廷的旨意,洛托的怒火渐渐平息,他收起佩刀,冷哼一声,转身离去。洪承畴也收回剑,深深地看了郭子治一眼,心中暗自感激。

    营帐内的气氛逐渐缓和,但每个人的心中都明白,今日之事,只是暂时的停歇。满清朝廷内满族和汉族对权力的争夺,从未真正停歇过。

    洪承畴轻叹一声,转身回到座位,开始沉思接下来的行动。

    而洛托的身影,早已消失在营帐之外,只留下一地的血迹和烟尘,见证着这场未了的纷争。